作者:佑佑他爸 今天聊聊什么是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他的三民主义,关于这个三民主义呢,现在人几乎已经忘记了,知道的人很少。
今天,民众和学者谈论的三民主义,是新文化运动以后,逐渐成熟的三民主义。这个三民主义在1927年被国民党确立为国家意识意识形态,凌驾于法律之上。
三民主义明确主张,拥护国民党,才有国民权利。这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当国一体化的历史。“中华民国人民须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
这种状况是孙中山一手导致的。
孙中山认为:长期起来国民党非常的松散,必须予以改造。于是他提出了联俄联共。
在被孙中山改造之前,国民党的组党方式是西方式的政见(即对某一社会问题的认识倾向)认同的方式,这一方式导致国民党非常松散。
因为政见认同可以一人多党籍。比如黄兴除了其国民党党员身份外,拥有其他10个党派的党籍。
于是,孙中上在选择改组国民党的方式时,相中了苏联的组党方式。即意识形态认同的组党方式,民主集中制。
这俩玩意,今天的中国人应该很清楚。这样一搞,就会把社会制度建立在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这必然导致党国一体化。
那么这个后来成熟的三民主义有那些基本结构呢?
我跟大家粗框架的聊聊。这个三民主义可以分成三部分:社会学说部分、哲学学说部分和价值观部分。
我分别给各位老师勾勒一下:
三民主义的社会学说包括经济观和政治观两个板块。
经济观就是民生主义,这是三民主义学说最混乱的部分。他的总体特征就是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大同乌托邦思想杂交的产物。孙中山有时候甚至把民生主义直接和共产主义划等号。
三民主义的社会学说,在政治方面就是民权主义。孙中山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即主张大众参与政治。主张民治主义。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背景:
(1)辛亥革命还是士绅共和?辛亥革命的实质是士绅共和,跟孙中山没有关系。辛亥共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政权。这个政权的特点是 士绅来参政议政。(各省成立咨议局);老百姓没有参与的机会。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意识形态建设层面呢,就是让儒家伦理退守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引入西方的现代性价值。这就是梁启超说的私德成就个人,公德成就国家。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都经过这一步。(讲工具理性的落地的时候讲过)也就是必须将传统的终极关怀从公共空间驱离,挤到私人空间。注意并不是要消灭终极关怀。然后腾出空间,吸收容纳,重构西方的普适价值,这就是工具理性。
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惊险的,因为其实质是社会结构的调整,或者剧变。当时的中国社会,就是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解体,即国家的分裂。中国传统社会是个什么结构呢?是一个由皇权-士绅-民众三级金字塔。士绅是中间阶层,也是中坚阶层。
他们分布在哪?在广大的农村。慈禧搞新政,预备立宪,士绅开始进城,农村的人才和资金开始向城市转移,从而导致整个农村开始日益的衰败和凋敝。同时这批士绅精英还是经济精英,是中国经济的中间力量。
这最终导致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国家税收收不上来。袁世凯很天真,他想通过复辟,借助传统的社会结构,来使国家的税收有个基本保障。但是他的努力失败了。国家没有钱,马上出现一连串的问题。
比如军队的军费从哪儿来?最终国家提供不了军费,军队就自己找钱。军队怎么找?他们又不会做生意,就用枪呗,于是国家开始出现分裂,军阀混战开始,这种情况下,包括孙中山以及同时代的知识精英,都懵了,为何每一步都在逻辑上是对的,但却出现这么一个局面?
但今天从事后诸葛亮或者上帝之眼的视角来看,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一种逻辑的必然。跟袁世凯还是孙中山在总统位置上没有关系。不管谁在那个位置,最终都是这样的惨状。
才外从1905年开始,慈禧搞预备立宪,废除科举,提倡新学,废除旧学,逐步培养了一批新学人才。到1915年,接受过新式小学、新式中学、新式大学的人才已经超过1000万。但是这1000万就业很困难。
他们空有一肚子新学问,但是社会的位置都被旧学人物把持者,这批旧学人物有多少呢?大概剩70-80万。但是这80万却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把持着政局,把持着经济领域,于是这种情况下,爆发了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
当时的新知识分子认为,既然儒家的哲学观被打掉了,儒家的国家学说也被打掉了。社会问题还是多入牛毛?这个锅谁来背?当然是士绅,但士绅又是信奉儒家伦理的,于是知识分子就开始把矛头指向儒家伦理。
就开始打倒孔家店了,这一打,打得那叫一个彻底,连文言文也打。过去文言文是儒家的专利,是士绅的专利,老百姓早就不用文言文了,他们用白话文。一打孔家店,很多问题产生了,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的思想。
一是反对儒家的精英主义。儒家是奉行精英主义的,过去进入官场的官员,地方的士绅,族长,都是儒家所认同的道德精英。儒家主张由道德精英来管理德行不足的人。反对儒家,打倒孔家店,必然否定儒家的精英主义。
否定精英主义之后,就会信奉其对立面。这就是价值逆反。精英主义的反面是啥?就是大众参与政治、参与管理,而不是由一小簇儿精英把持着。这就是民治主义。这就是问什么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的精英把民主理解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因。
在西方人看来,把其内涵为代议制的民主理解为人民当家做主简直匪夷所思,但到现在,很多中国人仍然这么理解。
二是反对儒家的等级化。儒家是认同等级化的,儒家的孝是有等级的。今天好多人,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解为权利和义务问题,没有等级了。这是不对的。权利义务观点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后新儒家才有的。
1915年以前,儒家没有权利义务的观念。1915年之前的儒家,一谈到儒家首要的就是等级。在等级的前提下,才会谈权利和义务。这一否定儒家的等级,就会主张平等。
平等对应着啥?原来的不平等对应着什么,此时的平等就会对应着什么?对应着一切内容。包括经济平等、社会地位平等等所有社会维度。
这些思潮也被孙中山纳入到三民主义中,其民生主义就亲和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为何?因为平等思想作用到经济领域就和这种西方思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观)接近。 同样平等作用到政治领域,就必然主张大众参与,民治主义等等。
三民主义的哲学管就是科学主义。
早期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甚至就是以历史唯物论和经济决定论这种观点来看问题的,国共合作破裂以后,才开始清算历史唯物主义这些观点。
那什么是科学主义呢?科学主义是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这种观点就是主张用科学看待一些问题。但这种西方哲学思潮岁让是一元论的,但是这些哲学家从来不会把科学知识看作真理,从来不会觉得科学知识毫无问题。也不会认为科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就没有问题。(这跟西方哲学体系中固有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冲突有关)。
中国人在吸收西方的科学主义的时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人并不把科学看作一种方法论,而只把科学看作科学知识,并且认为这个科学知识就是真理性的东西。
这种观念的选择性重构跟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结构有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经验理性或者叫常识理性,即以人之常情和人之常理作为天然合理。不允许再去怀疑了,没有比这个更基本的东西了。在引进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时候,就用科学替代过去的常识。
即把科学作为一种新的常识,同样借鉴了过去常识理性的结构。
也就是常识之后无更基本的东西。于是,变成科学后,就成了科学背后没有更基本的东西了。就成真理了。这种思想结构,一直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今天的中国人更愿意把科学看作科学知识,更愿意把这种科学知识看作真理性的东西,而不是把科学看作一种方法论。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人,都是持有一种科学主义的哲学观,甚至用科学去论证人生观。一个东西只要和科学发声关系,这个东西就获得空前的正当性、正确性。
三民主义的理论家们就是这么干的,包括孙中山、胡汉民、戴季陶、蒋介石。
这几个逗比也是什么事都往科学身上扯。蒋介石在宣传自己的四维八德的时候,甚至把儒家的格致看作是科学。认为科学这个东西中国人是自古有之,我们要发扬广大。
三民主义的价值观就是民族主义。
这里给大家重复一个问题。民族主义这个概念,中国人老以为自古有之。其实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是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民族主义的内涵是,那些人在一起组成一个国家?国家的权利或者国家的主权是怎么产生的?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现代社会是由一个个民族国家组成,中国人也应该鼓捣一个民族国家,这已经是1900年以后的事情了。
也就是慈禧搞预备立宪的时候。此前,中国人的认同是儒家的天下观作为蓝图的。
他的机制是,只要认同儒家伦理,就是一家人,你就是化,不认同,你就是夷。这就是华夷之辨。过去以儒家天下观为认同的传统社会是非常不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的,因为就没有民族国家的意识。
因为是天下观嘛!天朝是道德的中心,因而是天下的中心,别的国家都分布在天朝的周围。这种价值观啊不是以地理位置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而是以道德的高低来看待这个世界的。
今天的中国人(大陆)可能已经不太熟悉儒家的天下观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儒家被打倒以后,当时的中国人觉得,不能再以儒家的天下观去看世界,看自己了。
我们必须按照世界的现代化潮流去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了。那如何建构一个中国特色的民族国家呢?民族国家有还多种。英美那种是主观认同的民族国家,就是基于个人权利,层层让渡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这就是西式的民族国家。
但中国不行,中国文化里是没有独立的个人,更不要说独立的个人权利了。梁启超为袁世凯设计的政府,其国家权利是由士绅合成的,并不是基于每一个人权利的让渡来合成国家主权。到孙中山三民主义这边,也没有搞个人权利让渡来合成国家的主权。
孙中山的民治、大众参与等都没有西方时的个人的观念和个人权利的观念。因此传统社会中就没有独立的个人及个人权利的观念,这个观念的行成要花很长的时间。那个时候的人,包括孙中山等知识分子,搞得是文化民族主义。
即为什么我们这群人可以组成一个国家呀,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分裂啊,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化。
中国人老是吹自己的文化多么的源远流长,多么的博大精深,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民族主义是文化民族主义,必然涉及到一个问题,你所认同的这个文化,是好还是不好?不可能说不好嘛 因为不好,你去认同它干什么?
所以无论如何要把它吹得很好,这里要说明的是文化民族主义是极其不健康的民族主义,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今天的民族主义依然是文化民族主义的,因为我们今天依然没有个人权利的观念,不可能通过权利的让渡来合成一个主权民族国家。
回到主题,三民主义一打文化民族主义的牌,必然涉及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就是儒家思想啊。
于是三民主义最后不得不又把儒家思想又给请回去了。戴季陶甚至直接说,孙中山是中国两千年来绝对道德复活。
他还把大学中庸作为三民主义的理论基础。蒋介石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就是道德伦理精神。中国的民族道德就是他所谓的四维八德。
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忠孝仁义信爱和平。三民主义这样一鼓捣,对新青年的吸引大大的弱化,不仅如此,知识分子也对三民主义失望透顶。
三民主义的儒家化导致国家的动员能力大大的削弱。儒家化的三民主义被国民党带到了台湾,这导致台湾的思想教育里面非常强调儒家思想的教育。
国民主义倒台以后,三民主义不再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最终儒家思想从三民主义中脱离出来,得以继续保留下来,作为台湾人的一种终极关怀。在公共空间里面引入了西方价值。
中国人思想的大转向还有一支,那就是毛泽东思想的行成,展开和崩解,以及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咱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