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644b8dc

Browse files
committed
update
1 parent fbc869a commit 644b8dc

File tree

3 files changed

+140
-1
lines changed

3 files changed

+140
-1
lines changed

README.md

Lines changed: 1 addition & 1 deletio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7,7 +7,7 @@
77
Linux Command
88
---
99

10-
Linux命令归纳、整理,基于《The Linux Command Line》和《Unix & Linux大学教程》。也有一部分是自己实际开发中的总结
10+
Linux命令归纳、整理,基于《The Linux Command Line》和《Unix & Linux大学教程》。也有一部分是使用中的总结
1111

1212
1. [Unix连接 & 开始使用Unix](https://github.com/tangming579/Linux-Command/blob/master/command/1.Unix连接开始使用Unix.md)
1313
2. [文件跳转及文件目录操作](https://github.com/tangming579/Linux-Command/blob/master/command/2.文件跳转及文件目录操作.md)

command/10.vi与vim.md

Lines changed: 139 additions & 0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0,0 +1,139 @@
1+
# vi/vim模式
2+
3+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输入模式(Insert mode)、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
4+
5+
**命令模式**
6+
7+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8+
9+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10+
11+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12+
13+
-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
14+
- 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15+
- :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
16+
17+
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换到输入模式。
18+
19+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20+
21+
**输入模式**
22+
23+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24+
25+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26+
27+
-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
28+
- **ENTER**,回车键,换行
29+
- **BACK 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30+
- **DEL**,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31+
- **方向键**,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32+
- **HOME/END**,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
33+
- **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页
34+
- **Insert**,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
35+
- **ESC**,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
36+
37+
**底线命令模式**
38+
39+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冒号)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
40+
41+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42+
43+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44+
45+
- q 退出程序
46+
- w 保存文件
47+
48+
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49+
50+
<p align="center">
51+
<img height="400" src="../template/img/vim.png?sanitize=true">
52+
</p>
53+
54+
# vi/vim 使用实例
55+
56+
**进入vi/vim命令模式**
57+
58+
启动vi:
59+
60+
```
61+
[root@www ~]# vi test.txt
62+
```
63+
64+
直接输入 vi 文件名就能够进入 vi 的命令模式了。请注意,记得 vi 后面一定要加文件名,不管该文件存在与否!
65+
66+
**按下 “i”或“o”或“a” 进入输入模式,开始编辑文字**
67+
68+
退出vi(注意冒号是命令的一部分):
69+
70+
键盘上除了 [Esc] 这个按键之外,其他的按键都可以视作为一般的输入按钮了,所以你可以进行任何的编辑。
71+
72+
**按下 [ESC] 按钮回到命令模式**
73+
74+
**在命令模式中按下 :wq 储存后离开 vi**
75+
OK,我们要存档了,存盘并离开的指令很简单,输入『:wq』即可保存离开!
76+
77+
# 按键说明
78+
79+
**命令模式按键**
80+
81+
| 移动光标的方法 | |
82+
| --------------------- | ------------------------------------------------------------ |
83+
| h 或 向左箭头键(←) |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
84+
| j 或 向下箭头键(↓) | 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 |
85+
| k 或 向上箭头键(↑) | 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 |
86+
| l 或 向右箭头键(→) |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
87+
| [Ctrl] + [f] | 屏幕『向下』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Down]按键 (常用) |
88+
| [Ctrl] + [b] | 屏幕『向上』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Up] 按键 (常用) |
89+
| [Ctrl] + [d] | 屏幕『向下』移动半页 |
90+
| [Ctrl] + [u] | 屏幕『向上』移动半页 |
91+
| +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下一列 |
92+
| -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上一列 |
93+
| n | 那个 n 表示『数字』,例如 20 。按下数字后再按空格键,光标会向右移动这一行的 n 个字符。例如 20 则光标会向后面移动 20 个字符距离。 |
94+
| 0 或功能键[Home] | 这是数字『 0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处 (常用) |
95+
| $ 或功能键[End] |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后面字符处(常用) |
96+
| H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97+
| M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中央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98+
| L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99+
| G |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最后一行(常用) |
100+
| nG | n 为数字。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n 行。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20 行(可配合 :set nu) |
101+
| gg |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一行,相当于 1G 啊! (常用) |
102+
| n | n 为数字。光标向下移动 n 行(常用) |
103+
| 搜寻与取代 | |
104+
| /word | 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例如要在档案内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就输入 /vbird 即可! (常用) |
105+
| ?word | 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 |
106+
| n |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代表重复前一个搜寻的动作。举例来说, 如果刚刚我们执行 /vbird 去向下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则按下 n 后,会向下继续搜寻下一个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如果是执行 ?vbird 的话,那么按下 n 则会向上继续搜寻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 |
107+
| N |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与 n 刚好相反,为『反向』进行前一个搜寻动作。 例如 /vbird 后,按下 N 则表示『向上』搜寻 vbird 。 |
108+
| :n1,n2s/word1/word2/g | n1 与 n2 为数字。在第 n1 与 n2 行之间寻找 word1 这个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举例来说,在 100 到 200 行之间搜寻 vbird 并取代为 VBIRD 则: 『:100,200s/vbird/VBIRD/g』。(常用) |
109+
| :1,$s/word1/word2/g |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常用) |
110+
| :1,$s/word1/word2/gc |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且在取代前显示提示字符给用户确认 (confirm) 是否需要取代!(常用) |
111+
112+
**命令模式切换到输入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
113+
114+
| | |
115+
| ----- | ------------------------------------------------------------ |
116+
| i, I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i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处输入』, I 为『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输入』。 (常用) |
117+
| a, A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a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 A 为『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常用) |
118+
| o, O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写。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行处输入新的一行』; 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处的上一行输入新的一行!(常用) |
119+
| r, R | 进入取代模式(Replace mode): r 只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R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 ESC 为止;(常用) |
120+
| [Esc] | 退出编辑模式,回到命令模式中(常用) |
121+
122+
**命令模式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
123+
124+
| 底线命令模式的储存、离开等指令 | |
125+
| ------------------------------------------------------------ | ------------------------------------------------------------ |
126+
| :w |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常用) |
127+
| :w! | 若文件属性为『只读』时,强制写入该档案。不过,到底能不能写入, 还是跟你对该档案的档案权限有关啊! |
128+
| :q | 离开 vi (常用) |
129+
| :q! | 若曾修改过档案,又不想储存,使用 !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 |
130+
| 注意一下啊,那个惊叹号 (!) 在 vi 当中,常常具有『强制』的意思~ | |
131+
| :wq | 储存后离开,若为 :wq!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常用) |
132+
| ZZ | 这是大写的 Z 喔!若档案没有更动,则不储存离开,若档案已经被更动过,则储存后离开! |
133+
| :w [filename] | 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档案(类似另存新档) |
134+
| :r [filename] | 在编辑的数据中,读入另一个档案的数据。亦即将 『filename』 这个档案内容加到游标所在行后面 |
135+
| :n1,n2 w [filename] | 将 n1 到 n2 的内容储存成 filename 这个档案。 |
136+
| :! command | 暂时离开 vi 到指令列模式下执行 command 的显示结果!例如 『:! ls /home』即可在 vi 当中察看 /home 底下以 ls 输出的档案信息! |
137+
| vim 环境的变更 | |
138+
| :set nu | 显示行号,设定之后,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 |
139+
| :set nonu | 与 set nu 相反,为取消行号! |

template/img/vim.png

61.3 KB
Loading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