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b91057c

Browse files
docs: add techcamp operational practice guide (#56)
* docs: add techcamp operational practice guide * Apply suggestions from code review Co-authored-by: gemini-code-assist[bot] <176961590+gemini-code-assist[bot]@users.noreply.github.com> Signed-off-by: Changjun Ji <[email protected]> --------- Signed-off-by: Changjun Ji <[email protected]> Co-authored-by: gemini-code-assist[bot] <176961590+gemini-code-assist[bot]@users.noreply.github.com>
1 parent f755c72 commit b91057c

File tree

1 file changed

+74
-0
lines changed

1 file changed

+74
-0
lines changed
Lines changed: 74 additions & 0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0,0 +1,74 @@
1+
# 1024 实训营运营管理实践
2+
3+
## 愿景
4+
为培养优秀工程师而生
5+
6+
## 目标体系
7+
- **核心目标**:助力大学生职业发展,缩短从校园到企业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什么是工程,如何做工程"
8+
- **进阶目标**:让学生理解"产品设计"与"架构设计"的基础逻辑,培养系统性思维能力
9+
10+
## 运营模式设计
11+
12+
### 核心实操模式
13+
实训营采用小组制项目驱动模式:
14+
- **团队规模**:每组 3-5 人,确保充分的沟通与协作
15+
- **项目周期**:2 个月左右的集中训练
16+
- **项目标准**:高要求的生产级项目,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17+
18+
### 时间管理机制
19+
- **迭代周期**:基于两周一个 Sprint 的敏捷开发模式
20+
- **阶段性检验**:每个 Sprint 结束后进行路演展示
21+
- **渐进式指导**:第一个 Sprint 采用"你做我看"模式,观察学生自然表现,为后续针对性指导积累素材
22+
23+
## 师资配置体系
24+
25+
### 导师团队
26+
- **资历要求**:均是资深的专业工程师,每个导师一般也会具备特定领域专长
27+
- **指导比例**:每组配备 2 名导师,确保多维度技术指导
28+
29+
### 助教制度
30+
- **人员构成**:往届实训营优秀学员
31+
- **角色定位**:全程陪同,充当同学与导师间的桥梁
32+
- **优势特点**:年龄相近,易于沟通,具备实训营经历,能提供针对性帮助
33+
34+
## 团队组建机制
35+
36+
### 创业化团队构建
37+
- **组织文化建设**:模仿创业机制,让团队自定义组织名字和口号
38+
- **领导力培养**:选出团队 CEO,参与团队管理和项目推进
39+
- **责任意识培养**:通过角色分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领导能力
40+
41+
## 项目管理流程
42+
43+
### Sprint 管理
44+
- **周期设置**:两周一个迭代周期
45+
- **过程监控**:观察学生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工程问题
46+
- **成果展示**:Sprint 结束后进行路演,包括内部路演和外部直播路演
47+
48+
### 路演机制
49+
- **内部路演**:团队间交流学习,相互启发
50+
- **外部路演**:全网直播,增加项目影响力和学生成就感
51+
52+
## 组织管理制度
53+
54+
### 定期反馈机制
55+
- **助教观察**:每周提供详细的助教观察报告
56+
- **Sprint 复盘**:每两周导师和助教进行深度复盘
57+
- **状态跟踪**:讨论学生状态,制定下阶段重点工作
58+
59+
### 持续优化
60+
- **问题识别**:通过观察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
61+
- **方案调整**: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指导策略
62+
- **经验积累**:形成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63+
64+
## 知识分享体系
65+
66+
### 产品与架构布道
67+
- **知识重点**:特别重视产品思维和架构设计能力的培养
68+
- **外部分享**: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分享和讨论
69+
- **思维碰撞**:营造开放的技术讨论氛围
70+
71+
### 内容共创机制
72+
- **参与主体**:导师和学员共同参与
73+
- **输出形式**:公众号文章编写与分享
74+
- **知识沉淀**: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内容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