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9 lines (15 loc) · 4.42 KB

0-1.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9 lines (15 loc) · 4.42 KB

前言:老實模擬 誠懇負責 推動政策

高榮志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這本以「陪審制」為基調的模擬法庭專刊,不是要「展現成果」。相反的,它是我們操作四場模擬法庭之後,定下心來的自我反思。

四場活動下來,我們對於陪審團制度的操作,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更理解要推動「真正的」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絕對不是一蹴可幾。這是一個制度性的變革,牽扯的面向繁多。需要充份的溝通,詳細的比較,老實的模擬,誠懇地提出配套,如此,才算是負責的推動政策。

這當然就是在批評司法院。初期幾乎是急就章地決定政策,抗拒配套,打算隨意模擬幾場後,就要立法上路。不太在意外國制度的比較研究,不太願意與外界溝通,獨創出舉世所無的「觀審制」。觀審制的弊病,不少評論員的文章,都已經具體指出。

反之,許多文章不約而同指出,陪審制的最大特色,就是讓法官退居調查證據與認定事實的第二線,因此,法官就會顯得非常公正,更加符合我們對「公平法院」的期待。所有在模擬法庭裡擔任法官的人,幾乎都提到了這一點。同時,檢察官和律師的角色,在現場瞬息萬變的交互詰問法庭裡,也會獲得強化。檢察官必須做好舉證責任的工作,才能說服陪審員,律師也必須做好準備,否則就會一路挨打。

有趣的是,素人陪審員比較謙虛,文章裡面常常透露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的訊息。然而,四場模擬法庭下來,法律的專業人士,卻是對「素人法官」有著越來越高的評價和肯定。或許,這正是引進人民參與審判制度,首先所應該破除的最大迷思:「不懂法律的人,怎麼能當法官?」

這個問題,問反了,也問錯了。人民參與審判制度,正是要讓「不懂法律的人」來當法官,甚至,法律還會明文排除懂法律的專業人士。這正是制度特色,背後當然有一套它所預設的道理。林林總總的緣由,大抵就是恰好可以解決職業法官的可能缺點。

於是,人民只要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像一張白紙一樣,坐進法庭裡,就具備了「當法官」的能力。其它的部分,都是制度上所需要補足的。不管是如何讓素人在短時間內,能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則,能公平地聆聽審判,詳細的思辨討論,一直到操作法律要件,作出具體的判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制度」應該設計好的「措施」。素人法官運作不順,是制度設計不良,並不能用「不懂法律」來攻擊陪審員。

也因此,我們不揣簡陋,收錄了慢慢累積下來的「KNOW-HOW」,希望和大家分享這些基礎,也算是台灣模擬陪審團審判的「在地經驗」。同時,我們更擴大舉辦了第四場的活動,並且在立法院與司法院的共同協助之下,克服了經費與人力都捉襟見肘的困難,邀請了具有陪審團豐富經驗的美國ISCOE法官,來台展開一系列的演講與工作坊。

ISCOE 法官不但全程參與了第四場陪審團模擬審判的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分享,還大方地留下了幾場演講的大綱,以及親筆所撰寫的相關刑事訴訟規則,他希望能帶給台灣的熱情朋友們,更多了解陪審團制度的幫助。

我們知道,僅僅四場的模擬法庭,是遠遠不夠的,除了不斷提出檢討與反思之外,也承諾將會繼續模擬下去。同時,我們也知道,現行的民間版法案,在沒有整體配套刑事訴訟法的修正之前,仍是非常簡陋。我們定會一步一腳印地往前續行。

最後要說的是,觀察陪審員在討論評議的過程,一開始,總覺得他們試圖操作法律術語進行討論,實在非常不精準。然而,幾場聽下來,如果法律專業者能暫時放下心中的專業傲慢,或許會慢慢發現,不精準術語的背後,其實是毫不遜色的法感與多元視角。也會慢慢理解,有罪推定是每個人的天性,無罪推定的落實,靠一群人所建立的制度,比單靠一個人的法官,來的更加堅實可靠。

老實的說,我們需要更多的模擬法庭,以累積更豐富的經驗。更多更精緻的操作、改進與對話,才是誠懇、負責來推動政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