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作者:戴嘉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13 )和作者信息。
1 前言
2 对前端应用状态管理思考
3 Virtual DOM 算法
4 算法实现
4.1 步骤一:用JS对象模拟DOM树
4.2 步骤二:比较两棵虚拟DOM树的差异
4.3 步骤三:把差异应用到真正的DOM树上
5 结语
6 References
本文会在教你怎么用 300~400 行代码实现一个基本的 Virtual DOM 算法,并且尝试尽量把 Virtual DOM 的算法思路阐述清楚。希望在阅读本文后,能让你深入理解 Virtual DOM 算法,给你现有前端的编程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本文所实现的完整代码存放在 Github。
假如现在你需要写一个像下面一样的表格的应用程序,这个表格可以根据不同的字段进行升序或者降序的展示。
这个应用程序看起来很简单,你可以想出好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写。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在你的 JavaScript 代码里面存储这样的数据:
var sortKey ="new"// 排序的字段,新增(new)、取消(cancel)、净关注(gain)、累积(cumulate)人数var sortType =1// 升序还是逆序var data = [{...}, {...}, {..}, ..] // 表格数据
用三个字段分别存储当前排序的字段、排序方向、还有表格数据;然后给表格头部加点击事件:当用户点击特定的字段的时候,根据上面几个字段存储的内容来对内容进行排序,然后用 JS 或者 jQuery 操作 DOM,更新页面的排序状态(表头的那几个箭头表示当前排序状态,也需要更新)和表格内容。
这样做会导致的后果就是,随着应用程序越来越复杂,需要在JS里面维护的字段也越来越多,需要监听事件和在事件回调用更新页面的DOM操作也越来越多,应用程序会变得非常难维护。后来人们使用了 MVC、MVP 的架构模式,希望能从代码组织方式来降低维护这种复杂应用程序的难度。但是 MVC 架构没办法减少你所维护的状态,也没有降低状态更新你需要对页面的更新操作(前端来说就是DOM操作),你需要操作的DOM还是需要操作,只是换了个地方。
既然状态改变了要操作相应的DOM元素,为什么不做一个东西可以让视图和状态进行绑定,状态变更了视图自动变更,就不用手动更新页面了。这就是后来人们想出了 MVVM 模式,只要在模版中声明视图组件是和什么状态进行绑定的,双向绑定引擎就会在状态更新的时候自动更新视图(关于MV*模式的内容,可以看这篇介绍)。
MVVM 可以很好的降低我们维护状态 -> 视图的复杂程度(大大减少代码中的视图更新逻辑)。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办法,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视图更新的操作:一旦状态发生了变化,就用模版引擎重新渲染整个视图,然后用新的视图更换掉旧的视图。就像上面的表格,当用户点击的时候,还是在JS里面更新状态,但是页面更新就不用手动操作 DOM 了,直接把整个表格用模版引擎重新渲染一遍,然后设置一下innerHTML就完事了。
innerHTML
听到这样的做法,经验丰富的你一定第一时间意识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样做会很慢,因为即使一个小小的状态变更都要重新构造整棵 DOM,性价比太低;而且这样做的话,input和textarea的会失去原有的焦点。最后的结论会是:对于局部的小视图的更新,没有问题(Backbone就是这么干的);但是对于大型视图,如全局应用状态变更的时候,需要更新页面较多局部视图的时候,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input
textarea
但是这里要明白和记住这种做法,因为后面你会发现,其实 Virtual DOM 就是这么做的,只是加了一些特别的步骤来避免了整棵 DOM 树变更。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上面提供的几种方法,其实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维护状态,更新视图。在一般的应用当中,如果能够很好方案来应对这个问题,那么就几乎降低了大部分复杂性。
DOM是很慢的。如果我们把一个简单的div元素的属性都打印出来,你会看到:
div
而这仅仅是第一层。真正的 DOM 元素非常庞大,这是因为标准就是这么设计的。而且操作它们的时候你要小心翼翼,轻微的触碰可能就会导致页面重排,这可是杀死性能的罪魁祸首。
相对于 DOM 对象,原生的 JavaScript 对象处理起来更快,而且更简单。DOM 树上的结构、属性信息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用 JavaScript 对象表示出来:
var element = { tagName:'ul', // 节点标签名 props: { // DOM的属性,用一个对象存储键值对 id:'list' }, children: [ // 该节点的子节点 {tagName:'li', props: {class:'item'}, children: ["Item 1"]}, {tagName:'li', props: {class:'item'}, children: ["Item 2"]}, {tagName:'li', props: {class:'item'}, children: ["Item 3"]}, ] }
上面对应的HTML写法是:
<ulid='list'> <liclass='item'>Item 1</li> <liclass='item'>Item 2</li> <liclass='item'>Item 3</li> </ul>
既然原来 DOM 树的信息都可以用 JavaScript 对象来表示,反过来,你就可以根据这个用 JavaScript 对象表示的树结构来构建一棵真正的DOM树。
之前的章节所说的,状态变更->重新渲染整个视图的方式可以稍微修改一下:用 JavaScript 对象表示 DOM 信息和结构,当状态变更的时候,重新渲染这个 JavaScript 的对象结构。当然这样做其实没什么卵用,因为真正的页面其实没有改变。
但是可以用新渲染的对象树去和旧的树进行对比,记录这两棵树差异。记录下来的不同就是我们需要对页面真正的 DOM 操作,然后把它们应用在真正的 DOM 树上,页面就变更了。这样就可以做到:视图的结构确实是整个全新渲染了,但是最后操作DOM的时候确实只变更有不同的地方。
这就是所谓的 Virtual DOM 算法。包括几个步骤:
Virtual DOM 本质上就是在 JS 和 DOM 之间做了一个缓存。可以类比 CPU 和硬盘,既然硬盘这么慢,我们就在它们之间加个缓存:既然 DOM 这么慢,我们就在它们 JS 和 DOM 之间加个缓存。CPU(JS)只操作内存(Virtual DOM),最后的时候再把变更写入硬盘(DOM)。
用 JavaScript 来表示一个 DOM 节点是很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记录它的节点类型、属性,还有子节点:
element.js
functionElement (tagName, props, children) { this.tagName= tagName this.props= props this.children= children } module.exports=function (tagName, props, children) { returnnewElement(tagName, props, children) }
例如上面的 DOM 结构就可以简单的表示:
var el =require('./element') var ul =el('ul', {id:'list'}, [ el('li', {class:'item'}, ['Item 1']), el('li', {class:'item'}, ['Item 2']), el('li', {class:'item'}, ['Item 3']) ])
现在ul只是一个 JavaScript 对象表示的 DOM 结构,页面上并没有这个结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ul构建真正的<ul>:
ul
<ul>
Element.prototype.render=function () { var el =document.createElement(this.tagName) // 根据tagName构建var props =this.propsfor (var propName in props) { // 设置节点的DOM属性var propValue = props[propName] el.setAttribute(propName, propValue) } var children =this.children|| [] children.forEach(function (child) { var childEl = (child instanceofElement) ?child.render() // 如果子节点也是虚拟DOM,递归构建DOM节点:document.createTextNode(child) // 如果字符串,只构建文本节点el.appendChild(childEl) }) return el }
render方法会根据tagName构建一个真正的DOM节点,然后设置这个节点的属性,最后递归地把自己的子节点也构建起来。所以只需要:
render
tagName
var ulRoot =ul.render() document.body.appendChild(ulRoot)
上面的ulRoot是真正的DOM节点,把它塞入文档中,这样body里面就有了真正的<ul>的DOM结构:
ulRoot
body
完整代码可见 element.js。
正如你所预料的,比较两棵DOM树的差异是 Virtual DOM 算法最核心的部分,这也是所谓的 Virtual DOM 的 diff 算法。两个树的完全的 diff 算法是一个时间复杂度为 O(n^3) 的问题。但是在前端当中,你很少会跨越层级地移动DOM元素。所以 Virtual DOM 只会对同一个层级的元素进行对比:
上面的div只会和同一层级的div对比,第二层级的只会跟第二层级对比。这样算法复杂度就可以达到 O(n)。
在实际的代码中,会对新旧两棵树进行一个深度优先的遍历,这样每个节点都会有一个唯一的标记:
在深度优先遍历的时候,每遍历到一个节点就把该节点和新的的树进行对比。如果有差异的话就记录到一个对象里面。
// diff 函数,对比两棵树functiondiff (oldTree, newTree) { var index =0// 当前节点的标志var patches = {} // 用来记录每个节点差异的对象dfsWalk(oldTree, newTree, index, patches) return patches } // 对两棵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functiondfsWalk (oldNode, newNode, index, patches) { // 对比oldNode和newNode的不同,记录下来 patches[index] = [...] diffChildren(oldNode.children, newNode.children, index, patches) } // 遍历子节点functiondiffChildren (oldChildren, newChildren, index, patches) { var leftNode =nullvar currentNodeIndex = index oldChildren.forEach(function (child, i) { var newChild = newChildren[i] currentNodeIndex = (leftNode &&leftNode.count) // 计算节点的标识? currentNodeIndex +leftNode.count+1: currentNodeIndex +1dfsWalk(child, newChild, currentNodeIndex, patches) // 深度遍历子节点 leftNode = child }) }
例如,上面的div和新的div有差异,当前的标记是0,那么:
patches[0] = [{difference}, {difference}, ...] // 用数组存储新旧节点的不同
同理p是patches[1],ul是patches[3],类推。
p
patches[1]
patches[3]
上面说的节点的差异指的是什么呢?对 DOM 操作可能会:
section
Virtual DOM 2
所以我们定义了几种差异类型:
varREPLACE=0varREORDER=1varPROPS=2varTEXT=3
对于节点替换,很简单。判断新旧节点的tagName和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的说明需要替换掉。如div换成section,就记录下:
patches[0] = [{ type:REPALCE, node: newNode // el('section', props, children) }]
如果给div新增了属性id为container,就记录下:
id
container
patches[0] = [{ type:REPALCE, node: newNode // el('section', props, children) }, { type:PROPS, props: { id:"container" } }]
如果是文本节点,如上面的文本节点2,就记录下:
patches[2] = [{ type:TEXT, content:"Virtual DOM2" }]
那如果把我div的子节点重新排序呢?例如p, ul, div的顺序换成了div, p, ul。这个该怎么对比?如果按照同层级进行顺序对比的话,它们都会被替换掉。如p和div的tagName不同,p会被div所替代。最终,三个节点都会被替换,这样DOM开销就非常大。而实际上是不需要替换节点,而只需要经过节点移动就可以达到,我们只需知道怎么进行移动。
p, ul, div
div, p, ul
这牵涉到两个列表的对比算法,需要另外起一个小节来讨论。
假设现在可以英文字母唯一地标识每一个子节点:
旧的节点顺序:
a b c d e f g h i
现在对节点进行了删除、插入、移动的操作。新增j节点,删除e节点,移动h节点:
j
e
h
新的节点顺序:
a b c h d f g i j
现在知道了新旧的顺序,求最小的插入、删除操作(移动可以看成是删除和插入操作的结合)。这个问题抽象出来其实是字符串的最小编辑距离问题(Edition Distance),最常见的解决算法是 Levenshtein Distance,通过动态规划求解,时间复杂度为 O(M * N)。但是我们并不需要真的达到最小的操作,我们只需要优化一些比较常见的移动情况,牺牲一定DOM操作,让算法时间复杂度达到线性的(O(max(M, N))。具体算法细节比较多,这里不累述,有兴趣可以参考代码。
我们能够获取到某个父节点的子节点的操作,就可以记录下来:
patches[0] = [{ type:REORDER, moves: [{remove or insert}, {remove or insert}, ...] }]
但是要注意的是,因为tagName是可重复的,不能用这个来进行对比。所以需要给子节点加上唯一标识key,列表对比的时候,使用key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复用老的 DOM 树上的节点。
key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深度优先遍历两棵树,每层的节点进行对比,记录下每个节点的差异了。完整 diff 算法代码可见 diff.js。
因为步骤一所构建的 JavaScript 对象树和render出来真正的DOM树的信息、结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对那棵DOM树也进行深度优先的遍历,遍历的时候从步骤二生成的patches对象中找出当前遍历的节点差异,然后进行 DOM 操作。
patches
functionpatch (node, patches) { var walker = {index:0} dfsWalk(node, walker, patches) } functiondfsWalk (node, walker, patches) { var currentPatches = patches[walker.index] // 从patches拿出当前节点的差异var len =node.childNodes?node.childNodes.length:0for (var i =0; i < len; i++) { // 深度遍历子节点var child =node.childNodes[i] walker.index++dfsWalk(child, walker, patches) } if (currentPatches) { applyPatches(node, currentPatches) // 对当前节点进行DOM操作 } }
applyPatches,根据不同类型的差异对当前节点进行 DOM 操作:
functionapplyPatches (node, currentPatches) { currentPatches.forEach(function (currentPatch) { switch (currentPatch.type) { caseREPLACE: node.parentNode.replaceChild(currentPatch.node.render(), node) breakcaseREORDER: reorderChildren(node, currentPatch.moves) breakcasePROPS: setProps(node, currentPatch.props) breakcaseTEXT: node.textContent=currentPatch.contentbreakdefault: thrownewError('Unknown patch type '+currentPatch.type) } }) }
完整代码可见 patch.js。
Virtual DOM 算法主要是实现上面步骤的三个函数:element,diff,patch。然后就可以实际的进行使用:
// 1. 构建虚拟DOMvar tree =el('div', {'id':'container'}, [ el('h1', {style:'color: blue'}, ['simple virtal dom']), el('p', ['Hello, virtual-dom']), el('ul', [el('li')]) ]) // 2. 通过虚拟DOM构建真正的DOMvar root =tree.render() document.body.appendChild(root) // 3. 生成新的虚拟DOMvar newTree =el('div', {'id':'container'}, [ el('h1', {style:'color: red'}, ['simple virtal dom']), el('p', ['Hello, virtual-dom']), el('ul', [el('li'), el('li')]) ]) // 4. 比较两棵虚拟DOM树的不同var patches =diff(tree, newTree) // 5. 在真正的DOM元素上应用变更patch(root, patches)
当然这是非常粗糙的实践,实际中还需要处理事件监听等;生成虚拟 DOM 的时候也可以加入 JSX 语法。这些事情都做了的话,就可以构造一个简单的ReactJS了。
本文所实现的完整代码存放在 Github,仅供学习。
https://github.com/Matt-Esch/virtual-dom/blob/master/vtree/diff.js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作者:戴嘉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13 )和作者信息。
目录:
1 前言
2 对前端应用状态管理思考
3 Virtual DOM 算法
4 算法实现
4.1 步骤一:用JS对象模拟DOM树
4.2 步骤二:比较两棵虚拟DOM树的差异
4.3 步骤三:把差异应用到真正的DOM树上
5 结语
6 References
1 前言
本文会在教你怎么用 300~400 行代码实现一个基本的 Virtual DOM 算法,并且尝试尽量把 Virtual DOM 的算法思路阐述清楚。希望在阅读本文后,能让你深入理解 Virtual DOM 算法,给你现有前端的编程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本文所实现的完整代码存放在 Github。
2 对前端应用状态管理的思考
假如现在你需要写一个像下面一样的表格的应用程序,这个表格可以根据不同的字段进行升序或者降序的展示。
这个应用程序看起来很简单,你可以想出好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写。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在你的 JavaScript 代码里面存储这样的数据:
用三个字段分别存储当前排序的字段、排序方向、还有表格数据;然后给表格头部加点击事件:当用户点击特定的字段的时候,根据上面几个字段存储的内容来对内容进行排序,然后用 JS 或者 jQuery 操作 DOM,更新页面的排序状态(表头的那几个箭头表示当前排序状态,也需要更新)和表格内容。
这样做会导致的后果就是,随着应用程序越来越复杂,需要在JS里面维护的字段也越来越多,需要监听事件和在事件回调用更新页面的DOM操作也越来越多,应用程序会变得非常难维护。后来人们使用了 MVC、MVP 的架构模式,希望能从代码组织方式来降低维护这种复杂应用程序的难度。但是 MVC 架构没办法减少你所维护的状态,也没有降低状态更新你需要对页面的更新操作(前端来说就是DOM操作),你需要操作的DOM还是需要操作,只是换了个地方。
既然状态改变了要操作相应的DOM元素,为什么不做一个东西可以让视图和状态进行绑定,状态变更了视图自动变更,就不用手动更新页面了。这就是后来人们想出了 MVVM 模式,只要在模版中声明视图组件是和什么状态进行绑定的,双向绑定引擎就会在状态更新的时候自动更新视图(关于MV*模式的内容,可以看这篇介绍)。
MVVM 可以很好的降低我们维护状态 -> 视图的复杂程度(大大减少代码中的视图更新逻辑)。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办法,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视图更新的操作:一旦状态发生了变化,就用模版引擎重新渲染整个视图,然后用新的视图更换掉旧的视图。就像上面的表格,当用户点击的时候,还是在JS里面更新状态,但是页面更新就不用手动操作 DOM 了,直接把整个表格用模版引擎重新渲染一遍,然后设置一下
innerHTML
就完事了。听到这样的做法,经验丰富的你一定第一时间意识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样做会很慢,因为即使一个小小的状态变更都要重新构造整棵 DOM,性价比太低;而且这样做的话,
input
和textarea
的会失去原有的焦点。最后的结论会是:对于局部的小视图的更新,没有问题(Backbone就是这么干的);但是对于大型视图,如全局应用状态变更的时候,需要更新页面较多局部视图的时候,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但是这里要明白和记住这种做法,因为后面你会发现,其实 Virtual DOM 就是这么做的,只是加了一些特别的步骤来避免了整棵 DOM 树变更。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上面提供的几种方法,其实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维护状态,更新视图。在一般的应用当中,如果能够很好方案来应对这个问题,那么就几乎降低了大部分复杂性。
3 Virtual DOM算法
DOM是很慢的。如果我们把一个简单的
div
元素的属性都打印出来,你会看到:而这仅仅是第一层。真正的 DOM 元素非常庞大,这是因为标准就是这么设计的。而且操作它们的时候你要小心翼翼,轻微的触碰可能就会导致页面重排,这可是杀死性能的罪魁祸首。
相对于 DOM 对象,原生的 JavaScript 对象处理起来更快,而且更简单。DOM 树上的结构、属性信息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用 JavaScript 对象表示出来:
上面对应的HTML写法是:
既然原来 DOM 树的信息都可以用 JavaScript 对象来表示,反过来,你就可以根据这个用 JavaScript 对象表示的树结构来构建一棵真正的DOM树。
之前的章节所说的,状态变更->重新渲染整个视图的方式可以稍微修改一下:用 JavaScript 对象表示 DOM 信息和结构,当状态变更的时候,重新渲染这个 JavaScript 的对象结构。当然这样做其实没什么卵用,因为真正的页面其实没有改变。
但是可以用新渲染的对象树去和旧的树进行对比,记录这两棵树差异。记录下来的不同就是我们需要对页面真正的 DOM 操作,然后把它们应用在真正的 DOM 树上,页面就变更了。这样就可以做到:视图的结构确实是整个全新渲染了,但是最后操作DOM的时候确实只变更有不同的地方。
这就是所谓的 Virtual DOM 算法。包括几个步骤:
Virtual DOM 本质上就是在 JS 和 DOM 之间做了一个缓存。可以类比 CPU 和硬盘,既然硬盘这么慢,我们就在它们之间加个缓存:既然 DOM 这么慢,我们就在它们 JS 和 DOM 之间加个缓存。CPU(JS)只操作内存(Virtual DOM),最后的时候再把变更写入硬盘(DOM)。
4 算法实现
4.1 步骤一:用JS对象模拟DOM树
用 JavaScript 来表示一个 DOM 节点是很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记录它的节点类型、属性,还有子节点:
element.js
例如上面的 DOM 结构就可以简单的表示:
现在
ul
只是一个 JavaScript 对象表示的 DOM 结构,页面上并没有这个结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ul
构建真正的<ul>
:render
方法会根据tagName
构建一个真正的DOM节点,然后设置这个节点的属性,最后递归地把自己的子节点也构建起来。所以只需要:上面的
ulRoot
是真正的DOM节点,把它塞入文档中,这样body
里面就有了真正的<ul>
的DOM结构:完整代码可见 element.js。
4.2 步骤二:比较两棵虚拟DOM树的差异
正如你所预料的,比较两棵DOM树的差异是 Virtual DOM 算法最核心的部分,这也是所谓的 Virtual DOM 的 diff 算法。两个树的完全的 diff 算法是一个时间复杂度为 O(n^3) 的问题。但是在前端当中,你很少会跨越层级地移动DOM元素。所以 Virtual DOM 只会对同一个层级的元素进行对比:
上面的
div
只会和同一层级的div
对比,第二层级的只会跟第二层级对比。这样算法复杂度就可以达到 O(n)。4.2.1 深度优先遍历,记录差异
在实际的代码中,会对新旧两棵树进行一个深度优先的遍历,这样每个节点都会有一个唯一的标记:
在深度优先遍历的时候,每遍历到一个节点就把该节点和新的的树进行对比。如果有差异的话就记录到一个对象里面。
例如,上面的
div
和新的div
有差异,当前的标记是0,那么:同理
p
是patches[1]
,ul
是patches[3]
,类推。4.2.2 差异类型
上面说的节点的差异指的是什么呢?对 DOM 操作可能会:
div
换成了section
div
的子节点,把p
和ul
顺序互换Virtual DOM 2
。所以我们定义了几种差异类型:
对于节点替换,很简单。判断新旧节点的
tagName
和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的说明需要替换掉。如div
换成section
,就记录下:如果给
div
新增了属性id
为container
,就记录下:如果是文本节点,如上面的文本节点2,就记录下:
那如果把我
div
的子节点重新排序呢?例如p, ul, div
的顺序换成了div, p, ul
。这个该怎么对比?如果按照同层级进行顺序对比的话,它们都会被替换掉。如p
和div
的tagName
不同,p
会被div
所替代。最终,三个节点都会被替换,这样DOM开销就非常大。而实际上是不需要替换节点,而只需要经过节点移动就可以达到,我们只需知道怎么进行移动。这牵涉到两个列表的对比算法,需要另外起一个小节来讨论。
4.2.3 列表对比算法
假设现在可以英文字母唯一地标识每一个子节点:
旧的节点顺序:
现在对节点进行了删除、插入、移动的操作。新增
j
节点,删除e
节点,移动h
节点:新的节点顺序:
现在知道了新旧的顺序,求最小的插入、删除操作(移动可以看成是删除和插入操作的结合)。这个问题抽象出来其实是字符串的最小编辑距离问题(Edition Distance),最常见的解决算法是 Levenshtein Distance,通过动态规划求解,时间复杂度为 O(M * N)。但是我们并不需要真的达到最小的操作,我们只需要优化一些比较常见的移动情况,牺牲一定DOM操作,让算法时间复杂度达到线性的(O(max(M, N))。具体算法细节比较多,这里不累述,有兴趣可以参考代码。
我们能够获取到某个父节点的子节点的操作,就可以记录下来:
但是要注意的是,因为
tagName
是可重复的,不能用这个来进行对比。所以需要给子节点加上唯一标识key
,列表对比的时候,使用key
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复用老的 DOM 树上的节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深度优先遍历两棵树,每层的节点进行对比,记录下每个节点的差异了。完整 diff 算法代码可见 diff.js。
4.3 步骤三:把差异应用到真正的DOM树上
因为步骤一所构建的 JavaScript 对象树和
render
出来真正的DOM树的信息、结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对那棵DOM树也进行深度优先的遍历,遍历的时候从步骤二生成的patches
对象中找出当前遍历的节点差异,然后进行 DOM 操作。applyPatches,根据不同类型的差异对当前节点进行 DOM 操作:
完整代码可见 patch.js。
5 结语
Virtual DOM 算法主要是实现上面步骤的三个函数:element,diff,patch。然后就可以实际的进行使用:
当然这是非常粗糙的实践,实际中还需要处理事件监听等;生成虚拟 DOM 的时候也可以加入 JSX 语法。这些事情都做了的话,就可以构造一个简单的ReactJS了。
本文所实现的完整代码存放在 Github,仅供学习。
6 References
https://github.com/Matt-Esch/virtual-dom/blob/master/vtree/diff.js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