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16 lines (81 loc) · 5.34 KB

Introduction.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16 lines (81 loc) · 5.34 KB

《中州羅馬字》拼音方案簡介

中州羅馬字拼音方案,基於中原官話·鄭州老派口音,由佛振設計, 即鼎鼎大名的【RIME·中州韻】的作者。

註:本文中標記拼讀所用的羅馬字標音方式均爲中州羅馬字。

相應的輸入法方案即zhung,可選用羅馬字、注音、宮保拼音、打字速記等鍵盤佈局。字表由《廣韻全字表》推導,並經過人工審音。我引入了更多的鍵盤控式佈局,在這裏

1. 中原官話及其特徵

中原官話是官話最主要的一個分支,主要以洛陽雅言爲核心的中國歷代標準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並發展。主要分佈地區以河洛爲中心,覆蓋包括陝西關中、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及河北、山西、甘肅、新疆等部分縣市。分爲洛嵩、鄭開、兗菏、徐淮、信蚌、商阜、南魯、漯項、汾河、關中、秦隴、隴中、南疆等十三片。

中原官話最大的特徵是古入聲清音聲母和次濁聲母今讀作陰平,古入聲全濁聲母讀作陽平。

2. 前人對於中原官話音韻演變規律的總結

全濁清化辨陰陽

次濁各以平仄詳

平則爲陽仄爲陰

陽上即去上去鄰

陰陽入派二平內

六聲四調此中尋

3. 以鄭開片爲基礎的中州音特徵(《中州羅馬字》標音)

  1. 嚴格區分尖團,如「久(jou)」和「酒(ziou)」;

  2. 嚴格區分平翹舌音,如「則(ze)」和「責(zhe)」;

  3. 區分開口音和閉口音,如「柯(keo)」和「科(kuo)」;

  4. 區分「籠(lung)」和「龍(liung)」;「輕(qing)鬆(sung)」和「青(cing)松(siung)」;

  5. 保留「fi」(非、飛)、「jai」(界、皆)等音;

  6. 入聲舒化過程中,區分「剝(buo)」與「包(bau)」,「學(xuo)」與「穴(xue)」,「忒(te)」與「推(tui)」。

4. 《中州羅馬字》拼寫規則

拼音規則大多兼容漢語拼音方案,並在無歧義的情況下儘量簡略,試作幾點總結:

  1. 區分尖團音。如「希」記作「xi」;聲母「s」之後接「y、i」用以區分 /ɿ/ 與 /i/,如:「sy(思)」與尖音「si(西)」,在rime-zhung轉寫方案中則直接顯示爲「ㄙ」與「ㄙㄧ」。「z、c、zh、ch、sh」等聲母用法同理。

  2. 因「ü」不便於使用,記作「iu」,故「ㄧㄡ(iou)」不可簡寫作「iu」;齦顎音「j、q、x」接「iu」時則省略「i」,如「居」記作「ju」。

  3. 「i、u」在音節開頭記作「y、w」,如「iou」記作「you」。「ㄧ」與「ㄣ」相拼簡寫作「in」,零聲母時記作「yin」;「ㄨ」與「ㄥ」相拼記作「ung」;與「ㄟ」相拼簡寫作「ui」,零聲母時記作「wui」。同理,單獨的「ㄧ、ㄨ」,記作「yi、wu」。

  4. 其他與漢語拼音方案明顯不同的記法還有:

    「ㄖ」記作「rh」,與同音位的聲母保持風格一致。

    「ㄜ」記作「eo」;「ㄝ」記作「e」。用以區分「各(geo)」和「格(ge)」等。

    「ㄠ」記作「au」。

    「ㄦ」記作「el」。

    區分「ㄪ」與「ㄨ」,如「未(vi)」與「威(wui)」。

5. 《中州羅馬字》聲調

中州羅馬字方案不列入聲,分爲四個聲調,分別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使用符號不便時可簡記爲數字「1234」。對應符號及調值如下: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記 1 2 3 4
符號 ˉ ˆ ˊ ˋ
調值 33 31 53 412

6. 附:《中州羅馬字》所用拼寫符號及發音詳表(與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相對應)

注音符號 中州羅馬字 漢語拼音
b b
p p
m m
f f
d d
t t
n n
l l
g g
k k
h h
j j
q q
x x
zh zh
ch ch
sh sh
rh r
z z
c c
s s
i i
u u
iu ü
a a
o o
eo e
e
ai ai
ei ei
au ao
ou ou
an an
en en
ang ang
eng eng
el er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