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62 lines (260 loc) · 35.8 KB

进化式运营:从互联网菜鸟到绝顶高手.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62 lines (260 loc) · 35.8 KB

进化式运营:从互联网菜鸟到绝顶高手

李少加 - 经济理财榜-商业

互联网运营作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岗职,本身也是新兴的工作,近年来愈发受到业界的认可及重视,每年运营从业人数及整体薪酬都呈现飞速发展,然而相应的弊端:运营工作边界模糊、缺乏体系化运营指导、过往的成功套路不适用、运营工作投入大产出小等等问题相继出现。本书基于作者对互联网产业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深刻洞见,以及自身的互联网运营实践,此外长期与业界不同互联网企业高管的交流探讨、诊断运营问题,最终独创的提出了一套体系化的运营框架,能够为互联网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运营工作提供弹性化的指导,从而避免了无法应对互联网行业特有的高速变化的弊端。

自序 我们需要怎样的运营书籍

“知识、人才的更新速度”、“全新事物的产生速度”、“商业规则的重写速度”。 c:76

都是互联网人的知识刷新速度、危机意识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深层原因。我认为这才是互联网最让人敬畏的地方。 c:86

对于优秀的运营人,除了需要掌握产品所在的业务领域的知识、运营基础工作技能外,还需要谙熟信息产业、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甚至是生物生态学、进化论……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从无到有”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依赖于脑海中丰富、多元化知识的“化学反应”方能达成。 c:163

一个人究竟能否做成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多高境界,归根结底在于他多大程度上能看清这件事的本质、关键。 c:196

1.1 彻悟运营:唯彻悟,成大道

要想成为互联网运营的绝顶高手,我们同样需要以“彻悟运营”为目标: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充分尊重互联网前人在运营业界探索的“已知”,同时还要抱持开创“未知”的勇气。 c:81

产品负责生孩子,运营负责养孩子。 · 运营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拉新(增加新用户)、促活(提升用户活跃率)、留存(防止用户流失)的一系列工作。 · 一切围绕着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皆称为运营。 · 运营包括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产品运营、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等。 c:148

运营是以特定产品(或个人/品牌)为运营对象,通过对运营资源(人力、财物、渠道)的最优化配置,持续提升目标人群(受众用户)与产品的关联度。这些关联度从低到高依次是:初次接触产品、初步认知产品价值、关注产品(全面了解)、初次体验产品、决定使用产品、为产品付费、习惯使用产品、心甘情愿地向其他用户分享产品。 c:579

所谓的“用户视角”,意即从用户的角度(局外人)由外而内地观察产品,这与我们产品内部人员从内而外地观察产品恰恰相反。 c:201

我们站在产品的企业方立场(由内而外),自然清楚产品的价值,知道产品是否能用、好用、易用。但是从用户视角来看,它就像现实中奇怪的“深蓝色苹果”,你想让用户为产品买单,那就得先稳扎稳打地回归用户视角,为用户进行产品的认知教育,让用户关注产品,并尝试体验产品。 c:193

互联网运营,一定要始终坚持回归用户视角,结合当下环境、产品特性因时制宜的规划,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复用“运营业界套路”或者他人的成功运营经验。 c:219

市场营销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前的漫长商业文明中,它是以“向客户直接销售产品从而获取利润”的盈利模式为基础,并以此发展形成的商科体系之一。而互联网运营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它免费向互联网用户提供某种产品服务,以产品的“活跃用户”作为商业价值的基础,通过向客户兜售“用户的注意力”、或向产品的用户提供付费增值服务、或者通过变现产品对用户的“影响力”而获取利润。 c:228

不少互联网企业亦开始将原先按职能划分的组织架构改为按事业部(产品组)为单位的组织结构,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由专业型向全能型转变——这其实更接地气:一方面,“做正确的事情”比“做专业的事情”更满足用户价值;另一方面,这也是由运营特有的“环环相扣”的属性决定了对运营人“全能型”的高要求(后面会谈到)。 c:76

液态属性是指,我们的运营方法必须基于企业、产品的内外部刚性环境(例如互联网人文环境、竞品情况、用户心智认知背景等),持续的自我“塑形”、填满其中的隙缝,而非与之对抗;弹簧属性则是在液态属性的基础上,将企业资源整合成一股强有力的弹簧,一伸一缩间,释放无穷的威力。 c:316

1.2 运营思考的起点:用户视角看运营

运营工作,恰恰是完全围绕“用户”开展,往本质上来说,就是完全基于“人性”进行思考。 c:103

用户非常务实,要用户放弃旧有的行为习惯,可不是几句“戳中痛点的宣传标语”,或者找明星代言个品牌广告就能做到的。要改变用户的习惯,需要在感性、理性层面让用户切实感受到改善。若对于用户需求强度不高或者可替代类产品较多的情况,还需要外在的“物质或者精神刺激”,又或者是“制度约束”用户持续某个行为,方能做到。 c:179

用户视角是运营框架的核心要素 c:20

运营的目标对象:用户,或者更深入地说,人性,以及运营思考的起点——回归“用户视角”思考并制订策略,这些却是永远不会变的。 c:122

1.3 基于用户视角的“用户养成”运营

对于不同的产品,其用户在接触、认知、关注、体验、使用、付费、习惯、分享等各个环节上都有非常大的出入,而“用户视角”每个环节的转化又是如此环环相扣、藕断丝连。故此,成熟的互联网运营应当是体系化的一环接一环的“无缝衔接”的打法,而非孤立空洞的华丽招式。 c:122

结合行业、产品特征,调研产品用户(用户视角)的特性,包括接触用户的渠道、用户认知水平、行为习惯,以用户视角驱动运营策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现在用户面前,并不断扩散影响用户人群,持续引导、打动用户、最大程度地缩短用户从接触产品到习惯使用产品的时间,激励用户分享产品,最终实现产品价值至商业价值的转化。 c:349

对于新关注用户,其实运营策略无非是围绕一件事开展:打造用户对产品的“信任链”,传递产品价值。通过持续地发布相关优质内容,持续地与用户进行互动,逐步打消用户的疑虑,塑造品牌认知,尽快缩短用户的“关注期”。 c:157

1.3.5 用户养成第四步:从体验到使用 c:23

通常,一个用户首次体验产品时主要验证四点: · 产品颜值是否达标? · 产品是否好用、易用? · 产品能否解决我的问题? · 解决后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c:164

如何刺激用户分享我们的产品”,而应当是“如何为用户的社交分享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出口”。这些社交心理需求包括:身份标签(彰显与众不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刷存在感、甚至吐槽,等等。 c:160

用户视角观察,从接触产品开始,他对产品的认知、关注,到体验、使用、付费、习惯、分享等七大动态 c:30

1.5 运营的五重“动态”属性

企业的所有资源都围绕运营开展。 c:17

运营最大的难处在于,无论从哪个维度观察它,都始终处于微妙的动态变化中(Being),或者说它像是流动的液体般变幻莫测:工作目标Being、工作对象Being、工作内容Being、工作工具及手段Being、连工作者的人格切换都是一个Being。 c:121

运营工作是否专业,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否发挥运营底层框架的“液态属性”对各种运营资源进行“整合柔化”,进而发挥出“一环扣一环”的运营组合策略的“弹簧属性”的威力。 c:56

基于“用户视角”进行“用户养成”的运营底层框架:不断增加与用户的接触、提升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关注、体验、使用、付费、习惯、分享,这些“用户养成”的主心骨是不变的。 c:110

2.1 找到你的第一份运营工作

· 愿做事:考察候选人对运营是否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会做事:是否具备基本的运营工作技能,例如内容文案编制、用户思维、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传播、活动组织等;· 做成事:是否具备运营工作经验,最好能有初步的成功案例。 c:87

通过对运营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运作,持续提升产品与潜在用户的关联度,这些关联度从低到高依次是:接触、认知、关注、体验、使用、付费、习惯、分享。 c:98

运作个人公众号的整体思路如下: · 选定一个你擅长的内容领域(做你擅长的能事半功倍); · 申请个人公众号,并命名、简介、制作内容; · 找准这个领域的目标人群; · 分析他们在线上的用户密度; · 在用户密度高的地方持续进行内容曝光,并引流至你的公众号; · 结合每篇文章的阅读、分享、收藏等数据持续优化公众号内容、交互; · 同时不断地参考“运营业界的优秀方法”探寻更高效的运营策略。 c:118

你用心投入时间体系化地学习运营,实践过运营,对这份工作的优缺点都有初步的感触,然后依然选择运营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唯有此,才能在心态层面打动面试官。这也是为何我建议大家需要对运营工作有了自己的心得体悟后再准备面试的原因之一。 c:96

2.2 如何判断一份运营工作是否靠谱

我认为,一份优质的运营工作必须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有一个靠谱的上级,给到你发挥实力的空间;· 公司重视运营,以运营为核心推动产品发展;· 所运营的产品本身必须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c:201

第二,看运营在公司的发言权。 c:39

通常“做不成”的项目都有以下特征。第一,没有戳中刚需。 c:37

2.3 运营的五重境界,以终为始

运营级别:助理级,被动接受工作事务,被动进行工作。核心要务:培养对运营的感性认知,快速掌握各类运营工具并应用于实践中。 c:33

运营级别:专员级,被动接受工作模块,主动工作。核心要务:独立完成运营子模块的全程运作。 c:33

能独立策划一个简单的线上/线下活动,具体包括:活动目标、确定活动受众范围、预算评估、活动渠道选取、活动创意设计、活动流程的测试、备案、活动预热、活动投放、活动持续监控、活动优化、活动总结等。 c:79

1.运营策略的迭代意识,唯快不破 c:34

在这个阶段,对外,你必须对自己从事领域的宏观行业情况、竞品情况、用户情况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内,你必须对自己公司产品的地位、能调动的资源、团队的战斗力有充分的把握。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相对准确地给出一个有挑战性的运营目标。 c:43

2.3.5 境界五:入主西川,引领阶段运营级别:COO、CEO、VP、合伙人、创始人。核心要务:对行业及互联网本质的理解、对运营的彻悟、对商业模式的领悟,继而制订业务大方向、设计、创新商业模式。 c:37

2.4 运营的那些“破事儿”

突围建议:先不要与高层直接冲突,而是给他几个方案,其中包括他的思路,然后根据你的运营专业经验,事先告知他每种方案会出现的大概结果,各自的优劣势,最后由他来选择方案,这样就巧妙地把决策权给回他了。几次的摩擦合作之后,通过数据结果来证明你的专业性,慢慢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从而获得真正的“运营权”。 c:96

突围建议:总的思路是“摆数据,谈条件”,如果有类似的竞品,我们可以从竞品的推广时间逆向推出一个比较合理的高预期目标数据;如果是全新的没有竞品的产品,我们可以从市场容量入手:例如一个针对高收入年轻母亲的产品,我们可以大概推算出在某个城市这类群体的人数,然后与老板敲定一个合理的用户增长计划。 c:73

突围建议:这个问题其实是在定运营指标之时疏漏了和老板“谈条件”埋下的祸根,在定指标时,就应该将附带的资源条件说明白:例如能优先调用产品研发资源,需要多少预算做活动等。 c:53

突围建议:可以视产品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工作量的实际情况而定,必要的话,可以拿着工作数据向公司高层申请、协商增加运营人手,或者向产品、技术提需求,找到一些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c:27

2.5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运营人

运营策略迭代优化,重复事务化繁为简 c:24

新产品的用户拉新,你可以通过线上渠道:百度SEO、广告联盟、自媒体大V推荐、大号换量、通过活动制造病毒式营销传播、UGC平台内容运营等诸多方式实现,亦可以通过线下的广告投放、节目赞助、主持大型活动等方式去实现。 c:66

高级运营思考观:好奇、观察、移植应用 c:32

关于创新,又引申出一个“度”的问题: 我们在第1章谈到“用户认知”时提过,一旦你的“创新”达到用户认知的临界点之上时,用户是“无法看懂”的,连产品价值都没法传达,这样的创新等于没创。 c:40

我们先回归目标:做好公众号运营,如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好?它必须服务于特定目标人群,能对他们提供实质价值,对他们能产生影响力……如此分析之后,我们就能把“涨粉五万”的目标调整成:把公众号粉丝做到一万,要求90%是潜在客户,活跃率至少50%(微信公众号运营将在第9章作为专题介绍,此处仅为示例)。 c:50

优秀运营管理观:修己安人,会心欣赏 c:28

3.1 “用户养成”运营模型的启示

[插图]图3-2 群体“用户养成”模型简化总图 c:38

圆环外围群体代表圆环内层用户群体得以影响的“圈外”用户,简单来说,即是同一批用户群的人脉及影响群体延伸。 c:23

一个用户看似是个体却又仅非个体,我们运营人心中的用户应该是用户加上他的影响圈 c:101

一个优秀的产品往往都有着强烈的趋向,这种强烈的趋向势必会对用户产生“强烈的爱”或者“强烈的恨” c:63

1.最大程度地缩短“用户养成”时间 c:49

3.2 最大程度缩短“用户养成”时间

我们运营人若想最大程度地缩短“用户养成”时间,首要之务便是先甄别出“事半功倍”的环节。 c:47

那么,决定产品的“用户养成”时间在哪一环节耗时最长的根本要素是什么? 答案是用户使用产品的决策成本。决策成本,意即用户使用某个产品使需要付出的物质或精神的代价总和。 c:174

· 针对价格敏感型用户抛出小恩小惠;· 针对好胜心强的用户进行攀比刺激;· 为活跃用户提供特权;· 用户习惯行为的倍增激励。 c:156

3.3 培育健康的“用户养成梯形”

可能有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 渠道不匹配;· 未能吸引用户注意力;· 接触内容的表述语言与潜在用户认知不匹配。 c:134

“接触内容”制作的一个原则是:务必根据用户的认知层次、接触渠道量身定制。 c:132

如果我们的关注渠道是让用户扫描二维码,那么一方面要考虑二维码与用户的距离是否是手机能够识别的大小比例,二维码的位置是否容易被人群阻挡,甚至还要考虑是否在特定的场景下掏出手机扫描这个行为让用户感到尴尬等。 c:28

用户体验产品其实就是在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起初的认知预期。他主要考虑四点: · 颜值是否达标? · 产品是否好用、易用? · 产品能否解决问题? · 解决后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c:87

用户的“心理预期管理”也是我们运营人的一门必修课。 c:32

1.第一种情况,明枪:强大的情敌——竞品出现 c:38

2.第二种情况,暗箭:低调的情敌——替代品出现 c:56

定义一个“临界点”,让即将“消亡”的用户触发这个临界点功能,然后提醒他可以将自己的账号由亲朋好友来“继承”,完成账号“交接”,这样就能为平台开拓新的潜在忠诚用户增长点了 c:59

3.4 最大化每一环节的分享

最直观的价值就是增加了产品的曝光率、传播量。但其实这只是“分享”的表层价值,它更大的价值在于,由于“分享”更多的是用户主动向自身社交圈子的传播行为,它对被分享用户所产生的信任作用,不是企业方的自吹自擂可以相提并论的。故此,加速信任、促进“用户养成”每一环节的用户向下一个阶段转化,这是用户分享的第二大核心价值。 c:43

2.“利他”驱动,满足的心理需求:归属、互惠互利 c:76

4.“塑形”驱动,满足的心理需求:尊重(彰显与众不同) c:119

6.“攀比”驱动,满足的心理需求:尊重(权威) c:109

7.“情绪(共鸣)”驱动,满足的心理需求:归属、安全 c:108

我们运营人在思考如何促进“用户分享”时,其实就是深入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计划刺激用户分享是针对“用户养成”的哪个环节?(2)该环节目标用户群体最在乎的事物是什么?(3)这个事物跟我们产品的连接点在哪里? c:137

移动互联网时代,“懒”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用户需求,这也是我们运营人的思考发力点之一。 c:79

3.5 用户养成高阶:运营品牌化,从习惯向幸福感

相信我们都有过一种体验,当遇见非常喜欢的人或物时,光听到名字,内心就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幸福感。 c:36

3.5.1 幸福感“用户养成”一:让用户感到有控制力 c:11

幸福感“用户养成”一:让用户感到有控制力 c:47

1.提供用户一个“主宰圈” c:46

2.让用户能够影响产品部分功能的走向 c:56

幸福感“用户养成”二:感到可量化的进步 c:60

策略一是通过某种激励让用户为产品中的某项功能付出真正意义上的努力。 c:66

3.5.3 幸福感“用户养成”三:赋予更高意义 c:24

在有关幸福的另一个研究中提到有三种类型的幸福,或者说是三种层级的幸福,分别称为:乐趣、激情、使命。 c:64

4.1 不是APP才叫产品:纠正你的产品观

但凡能为特定用户群体解决特定需求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皆为产品。” c:136

从“用户视角”来说,任何一个用户,依然会经历从接触(在某个地方看到这家淘宝店)、认知(这家淘宝店是干吗的)、关注(我以后可能会需要这些商品)、体验(商品评价高、有促销、下单试一下)、习惯(产品性价比真的很高,以后就在这家店买了)这一系列“用户养成”的过程。基于“用户视角”的“用户养成”模型完全能够适用。 c:23

1.解决方案高效化、独立化 c:28

2.服务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 c:33

初创团队最关键的还是要抱着一颗开放的心态,因时制宜,根据自身项目的阶段,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对用户需求、对行业特征、对解决方案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权衡,然后制订“当下最佳的产品形态”,这才是一种成熟的互联网创业思维。 c:38

4.2 种子期的运营核心,验证解决方案是否成立

从用户接触到认知:· 用户认知水平调查;· 用户分布渠道研究;· 用户接触内容制作。从用户认知到关注:· 用户认知内容(活动)准备;· 关注渠道的选取及推荐。从关注到体验:· 用户体验前后台服务准备;· 用户互动及答疑;· 通过多种手段缩短关注期;· 打造信任链。从体验到使用:· 产品颜值验证;· 产品使用体验测试及验证;· 产品解决问题的成效验证。从体验到付费:· 体验流程测试;· 筹划优秀的用户体验(活动)。 c:110

种子期的产品(此时产品形态尚未成形)较为特殊,此阶段运营的核心目标应当是:验证解决方案是否成立。 c:64

产品形态尚未形成之前称为“种子期(概念期)”,产品形态形成之后(例如独立APP、看得见摸得着的智能硬件等)称为“萌芽期”。 c:95

验证产品解决方案(产品概念)是否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 c:88

1.步骤一:构造最低限度的可使用解决方案 c:71

(3)解决方案的实现不应受束缚,可以非常灵活 c:24

我们运营人的最大敌人永远都是时间,相应的,我们需要常常反思的问题便是:面对同一个任务,我们是否能找到更简单、更高效的解决策略? c:28

3.步骤三:获取用户的真实“行为”反馈 c:53

如果你们的解决方案后续是个免费服务,那么就要格外重视用户留存率(留存用户是指首次使用产品的用户到下次还使用产品的用户,留存用户数与首次使用的用户数之比即留存率)及用户推荐率(将产品推荐给新用户的人数占总用户数的比率)。 c:36

1.一种简易的指标评估手段 c:12

从用户群体的数量(以及年增量趋势)我们可以初步逆推一个能将产品“做活做大”的参考指标——付费率、留存率和推荐率。 c:63

(1)商业竞争的实质是用最短的时间找到用户需求与解决方案的最高契合点;(2)运营思维与创业者思维高度一致,没有创业者意识的运营难以成为优秀的运营人。 c:103

4.3 种子期用户的获取、规避及运营

种子期的目标——验证解决方案是否成立,更多的应该站在普通(大众)用户视角。 c:90

4.3.2 种子用户的接触及沟通 c:12

沟通的目的有三个:产品认知说明、建立信任、促使用户体验解决方案。 c:60

×××(社交平台能够看到对方称谓,加上称谓能增加亲近感),您好!我是××公司的运营专员×××(加上自己的真实姓名能增加信任感),我们公司目前推出了一款××培训方案,针对性地弥补业界培训的××方面缺失(阐述痛点,引起共鸣),看了您在社交上对××方面相当活跃、领悟极深,故特别邀请您作为我们产品的首批种子用户(意即不是一般人可以参与的,给用户贴金),后续会在产品上为您的账号添加永久荣誉会员勋章(给予精神鼓励,初步建立用户归属感),如果您感兴趣,可联系我。我的微信:×××,我的办公电话:×××,我的E-mail:×××(给用户多种选择方便不同用户的隐私需求)。如您还有其他疑问,也可随时问我,我在线答复您。(表现出优质的服务态度) c:69

2.如何控制激励用户的力度 c:19

4.4 四两拨千斤的种子期运营工具

· 需要多种数据工具对用户密度、用户行为偏好进行统计分析; · 需要随时了解业界同类竞品的动态,或取长补短,或合作共赢; · 需要较为成熟的最低限度解决方案验证工具。 c:55

最低限度解决方案的验证工具 c:13

2.自媒体平台发布预订 c:17

运营日记即对运营工作中每天的重要运营策略、优化事项、产品版本、运营里程碑、重要的用户数据、重大用户事件进行记录。 c:56

5.1 萌芽期运营的核心指标

产品萌芽期的运营工作重心,其实也细分为两个阶段:前半阶段是前面提到的解决方案验证之后,但产品(APP或智能硬件)尚未研发上线之前;后半阶段是产品V1.0版本正式上线之初的早期产品的运营工作 c:19

5.2 萌芽期关注渠道的运营

一个运营得好的关注渠道,更类似于传统行业品牌与产品的关系,其生命周期远远长于“产品”,一个优秀的关注渠道不仅仅是产品的“辅助运营”,而更可能持续孵化“养育”一系列产品。 c:29

选定了关注渠道后,就该开始布局“关注渠道”与用户沟通的载体——内容的定位了。 c:12

5.3 运营管理系统的搭建

用户统计数据主要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用户数据:新增用户数、用户的产品使用时长、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当天登录过就计为活跃用户)、重复访客(连续两天登录的用户数)、流失用户数、新增用户来源渠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例如,是苹果机还是安卓机)等,以上用户数据都涵盖日、周、月,以及按自由时间段统计的功能。 c:71

用户反馈数据收集及处理模块 c:14

5.4 上线前的最后三战:内测、公测、预热

可使用性指标: c:18

5.5 打造萌芽期的健康用户养成梯形

如果业界有知名成熟的可替代产品(意即你们的产品是挑战者角色),则可以将对方的新用户留存率乘以1.5~2的一个系数作为你们的合格指标(这通常是一个极高的要求)。 c:63

若你们运作的是一个业界全新的产品,则可以从更现实的角度来评估:市场盈利空间(或者吸引风投的要求,例如大名鼎鼎的红杉资本就只考虑1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项目),在初步评估了市场容量后,可以逆推出在这种容量的前提下能够盈利的最低限度“留存率”要求,并在最低限度留存率上乘以一个1~1.5的系数作为合格指标。 c:31

为价格敏感的用户提供其他的“有偿”任务来取代部分费用,典型的如分享、推荐新用户等。 c:17

5.6 应对竞争四字诀:预、防、攻、联

基于“用户视角”的“用户养成”模型、缩短用户养成时间、培育健康的用户养成梯形、精益化运营、保持运营节奏感,充分发挥运营框架的“液态属性”、“弹簧属性”的威力。 c:55

在整个产品萌芽期,在产品V1.0版本上线前后,运营人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用户关注渠道、内容定位、萌芽期用户数目标、运营后台管理系统的搭建、上线前的产品内测、公测、预热等工作事项开展,产品初上线后,则重点培养萌芽期“用户养成”环节中的“从体验到使用”转化率的健康度。 c:30

6.1 成长期的运营七步走

成长期的核心目标是最不“单纯”的:(或付费数)增速为主,并随时兼顾“用户养成梯形”的健康度,一旦哪个环节出现“异常”,便随时调整核心指标进行“梯形”修复。 c:50

新增用户容易,挽回流失用户极难,目前业界主流观点笼统地将产品成长期(爆发期)的核心运营目标归纳为“新增用户数”,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观点。 c:12

线上付费的推广方式有:搜索引擎相关的SEM(竞价排名)、SEO(搜索引擎优化),包括百度、360、搜狗等;各大移动端APP应用市场及相应的ASO;精准推荐类产品(包括腾讯广点通、新浪微博粉丝通、今日头条、新浪扶翼等);网盟推广;自媒体大V(网红)推广;四大门户网站广告;网址导航(如好123、360网址、搜狗、毒霸);产品自身的烧钱补贴,等等。线上免费的推广渠道有:UGC社交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陌陌、脉脉、喜马拉雅FM、秒拍、优酷等)、APP评测类网站(如最美应用、Next、指尖儿、爱屁屁等)、创业资讯类媒体(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虎嗅、36氪、创业邦、i黑马、雷锋网等)、社会化营销传播(策划)、微信群、QQ群、论坛博客等。线下品牌曝光类:地铁、报纸、公交车站牌、楼宇广告、机场、动车、电视节目、体育赛事赞助、小区物业、高校、书籍杂志等。合作推广:互推类APP产品;其他同类用户的成熟型APP合作换量;自媒体互推,等等。 c:70

圈地式增长:广撒网,迅速在用户密集处高频曝光,以最短的时间周期获取最大的用户接触机会。 涟漪式增长:以“内容”作为与目标用户接触的媒介,时间周期较长,但对外部用户的曝光及影响时间亦较为长远。 感染式增长:以内部“老用户”为核心运作对象,以其“人脉”作为链接桥梁,不断地将老用户人脉转化成新用户,并持续扩大“感染”圈。 c:89

我们可以总结产品成长期的七步运营闭环思路内容如下。 第一步:明确阶段核心指标。 第二步:梳理内部可调配资源(知己)。 第三步:确认目标用户状态、产品特性、市场竞争优势(知彼)。 第四步:制定用户增长引擎组合。 第五步:实施、微调、优化。 第六步:阶段目标验收。 第七步:固化有效策略,舍弃低效策略(从第一步开始循环)。 c:102

这属于重人力型打法,优点是能让用户稳定增长的同时还能持续优化产品、运营策略,缺点是需要消耗较长时间拉动用户数增长。 c:28

6.2 圈地式增长

按线上推广渠道的承载类型分,可以分为: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商平台、门户网站、视频娱乐平台、其他垂直媒体等。 c:49

6.3 涟漪式增长

对于以少预算投入的“涟漪式增长”而言,核心工作就是“玩转内容”,这意味着,不仅要能够制造好内容,还要能够有组织、有节奏、有沉淀、有爆点的专业内容运营。 c:45

要想在一个平台上成为“明星”用户,让内容得以大量曝光,至少要保证如下两点:一是提供优质的满足用户胃口的内容;二是熟悉平台的运作规则。 c:57

我定义的“好内容”如下。· 吸引潜在用户的注意力。· 为用户提供价值。· 与目标关联,并影响用户的决策。· 更进一步:能进入用户心智。· 更进一步:能让用户愿意主动分享。 c:82

包含四类特征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用户点开:“喜好”、“记忆共鸣”、“与众不同”、“社会热点”(仅供参考)。 c:66

“内容范围”一定要限制在与自身产品的特性“关联”的范围内。 c:22

6.4 感染式增长

对于一款产品,目前有三类事物可以当作感染源:现金补贴、利润让利和虚拟让利。 c:56

第7章 成熟期的运营

产品从种子期到成长期各阶段的运营核心:· 种子期:验证最低限度解决方案是否成立。· 萌芽期:提升体验用户至使用用户的转化率。· 成长期:保证用户养成梯形健康的前提下提升用户(或付费)增长速率。 c:32

7.1 成熟期的运营核心

而对于老用户而言,他们忠诚度高,而且基本上能“完全理解产品价值”——在这个重大前提下,如果我们依然以“用户活跃率”作为产品成熟期的核心指标,随着这些忠诚老用户活跃度的降低,到最后甚至完全流失的这批用户,这些人,是通过一些运营手段就能“促活”的吗? c:11

对于这批老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促活”必须从产品价值本身入手,通过一直以来与用户的密切接触,对用户需求更深入地洞察解读,结合业界的发展趋势,协助产品经理重新规划新的产品功能,为产品注入活力。 c:36

缩短新用户至习惯用户的养成时间。· 运营新功能,重焕产品生机。· 新生用户的预热。 c:79

8.1 UGC的哲学内涵

UGC从表象上看虽然是各类人群在互联网产生的各类内容,但往深层来看,它其实是为人类文明特有的“社交需求”而存在的。 c:12

UGC产品是基于特定主题,为特定群体开辟了一个内容生产、阅读、沟通的空间,通过内容这一精神媒介,引发的人与价值内容的关联、人与人的关联、人与特定社会群体的关联,人与商业的间接关联,最终为UGC产品的开发商创造商业价值的一种互联网商业形态。 c:67

8.4 产品萌芽期,没内容如何吸引用户

第一,用户调研,了解用户认知程度,回归新用户心态。 第二,满足用户体验环节UGC平台各角色关注的要点。 第三,首页指引,进一步强化新用户的体验效果(促进体验用户转化为使用用户)。 第四,内容实施阶段,根据前面的要求填充内容,制定激励新用户生产内容的措施。 c:79

8.5 如何激励内容生产者

因此,对于UGC产品的运营,运营人一定要倾尽全力让用户发表内容后能够尽快得到一些正向的反馈。激励用户反馈内容生产者的方式(精神也好,物质也罢)并非最重要的,“打赏”也好、“赞”也好,“好评”、“送礼”、“红包”都行。 c:55

1.“赞”的即时反馈性 c:20

8.6 如何黏住内容消费者

信息噪音:一句话,别让用户看他不想看的,让用户尽可能高效地获取他有兴趣的内容。 c:35

我推荐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让用户通过投否定票来屏蔽不相关内容,特别是不相关主题,不断优化用户的首页。 c:40

8.7 让优质内容流动起来

运营人认为产品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认为产品是什么。 c:13

9.1 公众号的运营价值及现状概述

对个体企业而言,微信公众号的好处直接体现于: · 随时随地接触潜在客户(订阅用户); · 可作为移动APP产品的关注渠道; · 可作为全新的移动营销渠道; · 可作为独立的内容品牌进行运作; · 可作为企业引入020运作的工具; · 形成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 · 将订阅用户转化为客户更自然; · CRM(客户关系管理); · 提升客户体验降低客服成本; · 市场调研; · 趋势潮流数据获取…… c:36

我们渴望运营好任何一个事物,必然先要洞悉如何定义它的价值,它的好坏,如此才能准确地找到运营的核心指标。 c:17

9.2 用户视角评估公众号价值

公众号价值 = 活跃订阅用户数×用户质量×影响力(公众号对订阅用户的影响力) c:104

订阅用户质量简单来说就是主流订阅用户的素质及社会地位、财富收入等。用户特征越统一、群体素质越高,粉丝质量越高。 c:27

影响力是最重要但最易被忽略的因素。所谓的影响力,此处特指公众号(运营方)对其订阅用户的决策影响力。 c:35

影响力直接关系着公众号的商业变现能力。 c:27

9.3 提升公众号价值的四个策略

措施一:持续满足订阅用户的期待 c:37

1.确保每篇推文的质量不低于历史推文 c:30

2.内容始终保持清晰定位 c:28

3.换位自检,放弃低价值文章 c:36

表现出在自己内容定位方向的专业度;关键论点要有理有据,尽量引用权威的参考;文风稳健,不频繁变换风格。 c:29

措施三:以“双赢”为前提进行商业变现 c:36

措施四:让公众号保持适应性进化 c:31

9.4 从原创到独创,公众号定位的深度研究

[插图]图9-1 公众号定位范围 c:18

[插图]图9-2 公众号定位的整体过程 c: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