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90 lines (215 loc) · 32.5 KB

超级运营术.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90 lines (215 loc) · 32.5 KB

超级运营术

韩叙 - 经济理财榜-商业

《超级运营术》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全面解答。韩叙总结10年运营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运营方法论,并运用大量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书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运营思维,也有拿来即用的运营执行细节;既有基本运营概念梳理,也有同一领域的案例对比;既有团队组建方案,也有个体成长计划。这本书将帮助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运营人!

序言 我们都是运营人

很多运营从业者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不能系统地思考并做出整体规划,只能盲目地做一些琐碎的、人云亦云的运营工作,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在配合别人,自身的价值无法体现。 c:43

目前运营领域没有权威的理论体系,大家对运营的概念、职责类型、工作内容以及产生的价值等没有统一的认知。 c:44

做一个产品,需要确定卖点是什么 c:33

问:对于运营人员来说,你认为什么最重要?只能说一点。答:对于人性的理解。问:对于运营新人来说,你认为什么最重要?也只能说一点。答:掌握思考和做事的方法。 c:355

一句话重新定义运营

产品负责“生孩子”,运营负责“养孩子”。• 运营就是维护用户和做活动。• 运营为产品赋予灵魂。 c:254

运营是为了实现用户和产品更好的连接,达到产品的最终目的,围绕用户、内容、品牌等展开的一系列行为。 c:595

运营的价值可以从传递产品价值、打造产品生态和创造玩法这三个方面来描述。 c:447

这一运营手段的价值在于打通了线上产品功能和线下使用场景,也起到了引导用户如何使用产品的作用,开辟了一个新的传递产品价值的渠道。 c:105

用户分层的思路,就是根据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的特点将用户人群分层,并清晰地认知每层人群的定义、特点和需求,针对这些需求分别给出对应的运营方案。 c:322

把现有服务包装重组,作为热点需求的解决方案展现在用户面前 c:47

运营人员通过策划这个红包活动,在不改动产品功能的前提下,不仅引导用户走完核心操作流程,而且提升了用户的活跃度。 c:30

运营绝不应该是被告知的角色,而是应该深度参与决策,贡献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快速印证一些不确定问题,并提前为上线后的运营工作做准备 c:107

运营就像百米跑一样,有最初的起跑,有途中的加速,最后才是成功撞线。但很多人忽视前面的起跑和加速,只希望你快点撞线,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外行视角。 c:30

KPI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团队指引了一个方向,让大家集中发力,不跑偏、不分散,即使最终没达成起初确定的目标也不要紧,可以分析具体原因之后再进行调整。 c:97

借助内容的力量运营微博,并且实现粉丝数和互动数的大幅提高,这肯定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至少需要2—3个月。 c:18

找到种子用户很重要,要保证初期内容的优质,要培育好社区的氛围。” c:54

运营的工作载体是产品,如果产品很差或定位错误,运营工作本质上都是在做无用功,就像往游泳池里蓄水的同时还开着排水管,造成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浪费。 c:112

他们并没有分析用户的需求,也没有考虑过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相当于还没想清楚定位就做了这个产品。这几个模块对用户来说没有任何独特价值。 c:46

现状四:运营产出不易界定 c:25

如果运营人员把用户习惯和UGC氛围都培养起来了,或许可以考虑撤掉或缩减运营岗位,改为靠优化产品和排序来提升。 c:23

目前只能通过历史同期数据估算增长率来衡量活动效果是否符合预期。但实际情况会受到行业整体浮动的影响,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活动效果。 c:38

最近几年表现突出的微博、美团、滴滴、知乎等产品,无一例外都是靠运营驱动的,或者至少是依赖运营才达到今天的规模。 c:58

1.运营的本质是通过用户、内容、品牌等运营方式,将用户和产品更好地连接,从而达到产品的最终目的。 2.按照产品类型,运营可以分为用户产品运营、商业产品运营和电商运营;按照职能类型,运营可以分为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品牌运营等。 3.运营的价值包括传递产品价值、打造产品生态和创造玩法。 c:265

用户运营的概念和价值

用户运营是指通过对用户群体的引入、激励和留存,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活跃度和忠诚度。 c:340

如果不能用数字衡量用户运营的收益,上面说的这些就是零,加班的辛苦和用户的认可就没有实际意义。 c:36

保证基本的活跃度和贡献 c:116

用户运营的真正价值,是不依赖产品但效果会体现在产品上这样一种运营方式。 c:234

第一层,名人用户。定义:普通大众用户熟知的明星艺人。作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权威性。运营方式:依赖人脉或物质资源,一对一引入和维护,形式多为专题和品牌活动等类似的强展示。第二层,专业用户。定义:专业领域用户或有职业背景的用户。作用:产出有可信或专业的高质量内容。运营方式:满足个人品牌需求,提升其业内影响力。如采取加V身份认证、优先展现等与普通用户差异化的形式。第三层,贡献用户。定义:产出优质内容的普通用户,也叫达人。作用:内容贡献的主力军,风格更贴近普通用户,与专业内容互补。运营方式:以用户项目的形式,明确福利和要求,由专人负责常规化运营,保证团队活跃度和流动性。第四层,活跃用户。定义:品牌忠诚度很高的铁杆用户,也是高频使用用户。作用:活跃氛围,推老带新,是贡献用户的助威团,是内容消费和参与互动的主力军。运营方式:以策划参与度高、有实物奖励的线上活动为主,福利和特权等手段为辅。第五层,普通用户。定义:近期登录过的用户,但很少贡献内容或参与互动。也叫沉默用户。作用:数量庞大的内容消费用户基本等同于产品的有效用户数,也是活跃用户的来源。运营方式:参考二八原则,不对这部分用户做针对性运营,通过普适性的活动筛选出一部分用户并将其转化为活跃用户。 c:173

这部分用户的特点是活跃,对微博的诉求是兴趣爱好的交流平台,不图名、不图利。对这类用户,可以通过积分等级、用户特权、特殊展现等激励方式,提升其活跃度。 c:50

但是让名人在平台上回答问题是不现实的,且很容易被其他内容淹没,不利于将名人的影响力最大化。所以百度知道选择的方式是,策划推出“知识领袖”栏目,每期推出一个当下热门主题,邀请该领域的名人来回答用户的问题,通过专题页面的形式展现(见图2–2)。 c:57

集中运营有以下特点:• 用户量级小,通常在200人以内,官方掌握每位用户的信息,并与用户保持基本的沟通。• 用户组织有明确的准入和淘汰标准,权责分明,用户属性基本一致。• 品牌化的用户组织包含独有的名称、定位、标识,以及在产品上的展现区域。• 适用于高质量或专业用户,如核心用户或PGC模式用户,用户个体的贡献价值大,可以以一当十。 c:164

首先,要保证用户组织的产出与产品收益一致 c:22

其次,需要准确传递用户组织的定位。 c:88

最后,为用户组织建立愿景,赋予成员使命感。 c:109

第一步:确定目标用户。 c:100

其次,用户更容易接受什么样的沟通方式。 c:66

发挥已有活跃用户的主动性和资源优势,由官方提供授权、宣传推广、物质奖励和管理培训等支持,鼓励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兴趣小组。 c:142

总结的执行型运营人才的特点。 • 逻辑性强,习惯分步规划。 • 思维缜密周全。 • 勤奋、有韧性。 • 关注和追求细节。 • 性格和思路偏保守。 c:175

1.用户运营通过对用户群体的引入、激励和留存,提升产品的用户活跃度和忠诚度。2.用户运营的价值:保证用户活跃和内容贡献、直接获取用户反馈、协助运营工作的展开、对外品牌传输。3.“金字塔式”运营模式的本质是体系化、精细化运营的运营思路,针对性更强,也更有效。4.“集中运营”和“策略运营”是用户运营的两种方式,可以根据产品所处的阶段或运营现状选择使用。 c:155

内容运营的概念和价值

狭义的内容运营主要出现在互联网领域,属于运营手段的一种,常见于内容或用户类产品,如百度贴吧、微博、虎扑、哔哩哔哩;也包括视频类产品,如腾讯视频、爱奇艺;纯交易或工具类产品涉及较少,如天猫、美图秀秀、墨迹天气、美团外卖,这样的产品即使有内容运营的分工,也不会很重要。 c:41

一切以人为本,有需求就有供给,这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c:19

内容运营就是通过生产和重组内容的方式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提升产品的活跃度,以及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 c:217

内容运营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两点: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以及传递产品的定位和调性。 c:265

用户对产品的直观印象,除了来自UI(用户界面)设计之外,内容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一个标题、一段文案、一张焦点图。 c:71

创新模式的具体做法可以分为场景化、个性化和产品流程化。 c:112

首先,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人群。然后,根据目标人群特征,确定内容定位。最后,在实践中反复调整校正。 c:116

“二次加工”不是指修改用户的内容,而是通过产品策略或人工运营的手段优化内容展现形式或优先级排序。 c:33

因为量大且主观因素太强,所以要靠策略排序,目标是找出优质的、受欢迎的短评。 c:20

如果运营人员没有在帖子的前几楼预埋回复,就不能保证评论区的舆论导向,可能会影响整个讨论的氛围,从而影响话题的效果。 c:36

对于push资源的管控,甚至比文案和内容本身更重要。肆无忌惮地使用push会伤害用户体验,App卸载率会提高。 c:52

不管push的逻辑多么清晰,人群多么细分,push也会打扰到用户。所以,运营人员只能努力去寻找产品收益与用户体验之间的临界点,在用户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提升产品的收益。 c:52

运营是有价值的,但是有时不能直接量化,也就无法描述其作用。 c:29

综上所述,没有直接量化的收益,叫作隐性收益;反之,就是显性收益。内容运营带来的收益很多时候都属于隐性的, c:53

启动图的常见玩法及作用是:活动宣传、资源置换、售卖变现、传输产品调性。 c:55

其核心策略是通过内容赋予商品更多的意义,比如传达情怀或讲述感人的故事等,给用户更多消费的理由,不只是比价。 c:61

对比视觉效果,可以明显看出第一个更规范、更整齐,整体效果最好。而其他三个,有半身照也有大头照,而且面部在照片中的位置高低不同,这样就显得很乱,影响整体效果。 c:20

数据不是衡量运营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而是作为判断标准的工具。所以,绝不能因为数据不能支持效果,就认为某个行为没价值。对数据的依赖要适度,要分场景。单纯围绕数据做决策很容易跑偏,也可能会丧失一些很好的机会。 c:104

如果内容运营无原则、无节操、无底线,盲目跟风追热点,产品就会变成品牌形象不清晰、没有良好的用户氛围、没有调性的无魂之物 c:41

运营人员要从产品和内容的定位延伸出产品想传递的内容调性和三观。 c:71

对这一事件的观点的正确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观点要建立在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不要人云亦云。 c:33

1.内容运营是指通过生产和重组内容的方式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提升产品的活跃度,以及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 2.内容运营的作用是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以及传递产品的定位和调性。 3.从模式上来说,内容运营可以分为官方产出的传统模式、与产品结合更紧密的创新模式。 4.不是所有的运营措施都可以量化收益,隐性收益也是有价值的。这样的现象在内容运营过程中会经常出现。 c:118

活动策划的10个步骤

活动运营的价值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吸引用户关注。• 拉动用户参与。• 强化用户认知。 c:302

策划活动的本质是找到活动目标、用户需求和产品形态的最佳结合点。 c:147

风险大概分为如下几类:• 技术方面,上线时间推迟或上线后出现bug。• 推广方面,资源未按时到位,或与预期不符。• 用户方面,活动主打卖点未引起用户兴趣。• 外部环境,其他突发热点分散了用户关注度。• 法律方面,有违法行为,如含色情内容、侵权。• 作弊漏洞,用户找到规则漏洞,活动被刷单、灌水等。 c:108

在关注活动进展时,运营人员还需要搜集有价值的信息,为活动总结和二次传播做准备。比如: • 可优化的活动流程或体验。 • 记录数据的波峰和波谷。 • 搜集用户的反馈和讨论。 • 活动中出现的有传播潜力的素材。 c:120

虽然甜筒不贵,但活动有趣,参与门槛低,足够吸引大量用户参与。这个活动的价值在于培养用户使用百度地图找目的地的习惯。另外,活动也为麦当劳带来了品牌曝光,连接了线下商户资源,是O2O商业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 c:30

比如每个行业都会有淡季。这时,产品数据一般都呈下跌趋势。但是,如果运营人员有办法稳住下降趋势,甚至可以不降反升,这才是运营价值的体现。 c:52

1.活动运营就像一只手,不断通过各种策略拉动用户访问、参与或购买。然后,优质的产品品质不断加深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促成用户留存和口碑传播。2.活动运营的价值包括吸引用户关注、拉动用户贡献内容和强化用户认知。 c:63

互联网社区就像一座城市

社区的运营者就像城市的管理者,最核心的职责是建立规则,并不断优化。 c:82

互联网社区是指把有共同属性的用户聚集起来,并提供互动服务的线上平台。其中共同属性、互动和线上平台,是社区的三个基本要素。 c:209

社区以内容为主体,而社交则以人为主体。 c:81

如果定位在细分且小量级的领域,首先,没有足够的人群基数,不足以让社区运转;其次,市场小意味着商业价值可能也不大。如果没有商业价值,这个项目就是不完整的,也无法持续。 c:53

目标人群是否善于UGC c:44

做社区,要选择内容贡献度和活跃度较高的目标人群;或者挖掘定位人群的需求,通过产品来满足。豆瓣通过人群定位解决了UGC难题,开心网则通过产品实现了曲线救国。 c:120

用户使用社区的原因是有需求,爱上社区的原因是有调性。一个具备独特品牌和调性的社区,会给用户一个爱上自己的理由,也可能获得更多产品美誉度和品牌渗透力。一个没有调性的社区,就像一个只有血肉没有灵魂的人,是不完整的。 c:76

用户为什么要贡献内容、能获得什么收益、如何让用户持续地贡献内容,这就是一个用户激励体系的闭环。简单来说,用户愿意贡献内容,肯定是因为产品满足了他们的某些需求,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所以,用户激励体系的最根本出发点是用户需求。 c:158

简单地说,就是弄清楚用户为什么要贡献内容、能获得什么、为什么持续贡献等问题。 c:77

用户增长”涉及的是社区的用户规模,“扩大覆盖”涉及的则是社区横向覆盖的领域。 c:34

正确的逻辑应该是用户有需求才做社区,而不是为了提升黏性去做社区。 c:90

改变用户认知,是个难题,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成本,而且成功概率很低。 c:42

如果决定做社区,就必须接受这个现状:即使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用户,真正的内容贡献用户还是很少;而且无论运营上怎么发力,绝大部分人仍然不会被转化。 c:69

豆瓣靠卖广告,每年有超过一亿元的营收,但对于豆瓣这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说,这个数字才刚及格。 c:14

对于社区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内容贡献和消费的闭环,也就是有进有出的流动运转,这样产品才会成为一个平台。 c:54

第一步:搞定双边模式中最关键的一方 c:38

正确的做法是,运营人员根据产品的定位,选取或写出最合适最典型的内容,以不同的风格、角度和语境发布。如果有必要,还要创建一定数量的回复,要求观点各异,尖锐但不低俗。 c:62

第三步:引导关键一方融入产品 c:36

这个阶段可通过需求调研、UI曝光、产品内测等方式,管理用户对新产品的预期,缩小与实际情况的距离。 c:24

活动目的要非常明确,能直接带动产品的核心数据 c:38

产品定位,就是用什么形式满足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需求,可拆分为以下四点。 • 什么形式→产品形态 • 什么用户→目标用户 • 什么场景→需求场景 • 什么需求→用户需求 c:92

种子用户的作用是:带动社区活跃、贡献内容、对外传播和组织活动。 c:17

种子用户需要具备5点素质:贡献能力强、活跃度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传播能力强、有领导力。 c:112

通过运营措施引入种子用户 c:25

站外引入的方式有两种:邀请和招募 c:44

线上活动的好处是,在产品未上线时就开始培养用户习惯。等到产品上线后,用户操作起来就会更加顺畅,新产品接受起来也会很容易。 c:14

产品上线后导入种子用户 c:21

1.一个成熟的社区就像一座城市,通过制度管理成员、通过供需组建市场、通过平台传承文化,而且有稳定的自我运转机制。社区的运营者就像城市的管理者,最核心的职责是建立规则,并不断优化。 2.决定社区成败的三个要素是定位、调性和用户激励。 3.运营一个社区是有节奏的,一般会分为冷启动、探索模式、快速复制这三个阶段。其中,冷启动阶段是重点和难点。 c:48

用户需求不是调研出来的

因此,我认为运营的最高境界是,先让自己成为用户,然后以用户的心态做运营。 c:186

我们追求的是最本质的客观事实,而在调研中,用户反馈的信息必然会经过用户自己的处理,带有主观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反馈信息,有悖于我们想得到客观事实的初衷。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 c:44

把未知因素视为已知条件 c:23

• 把握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就像了解自己一样。 • 具备运营能力,把用户需求通过运营手段落地。 c:107

用户会围绕产品做很多事,所以,为了体验用户的感受、融入用户群体,运营人员也应该去做这些事,甚至在多个场景、长期大量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会用户的感受。 c:87

只需关注行业热点和趋势,同时参与业内交流就够了。 c:41

假设你想知道用户是否有某一方面的需求,可以看看竞品里是否有满足这个需求的模块,再看看数据情况,基本上就能印证了。 c:71

逐一核查所有用户反馈的渠道,包括站内、微博、微信、用户群等,每周搜集用户反馈(漏洞要及时处理),并分类和标记优先级。 c:81

运营人员平时多看产品数据,不仅包括整体的DAU和新增用户,还包括各个模块的数据,以及过去一段时间的走势,从中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 c:95

运营人员围绕用户预期做了很多工作,只要能利用好用户预期,并在产品上落地,就能让用户感到满意,用户自然会喜欢这个产品。 c:37

物质激励的优势在于撬动能力强,当用户得知有收益时,很可能快速参与;而劣势在于无法保证用户贡献的质量,而且产品的氛围也会受到影响。 c:29

物质激励适用的范围较小,比如众包类产品。内容或用户类产品不应过于依赖物质激励,这会影响内容质量和产品氛围。这类产品最好采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把用户的兴趣爱好利用到极致,从而转化为对产品的贡献。 c:49

精神激励主要有三种:互动、展现和特权。 c:68

第二,运营人员参与互动。这种情况多用于冷启动阶段,因为用户量少,所以用户收到的互动量就更少。此时运营人员必须率先参与,轮番与用户互动,满足贡献用户的互动需求,这样才能留下第一批种子用户。 c:44

比如,你刚在一个产品完成注册,就有粉丝关注你并和你打招呼;在你未启动App的时候,会收到推送告知有人向你搭讪,这就是机器计算的结果。 c:18

把用户或内容放在页面的重要位置,对用户来说是一个肯定或奖励 c:44

特权是按照明确的标准,将特殊用户从普通用户中区分出来,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这部分用户更多需求,提供更好的体验。 c:34

提供特权服务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产品可以提供的服务分层,把基础的、可满足绝大部分用户需求的服务设为免费;再把需要消耗核心资源的、非基础的增值服务,有条件地提供给用户 c:78

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必须要选择其中一个作为重点。一个人决定去做一件事,肯定是因为某个明确的原因。这个原因要么具备物质属性,要么具备精神属性(包括社会属性)。 c:63

运营人员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记录和传达用户呼声,而要对此进行分析、处理和转化,挖掘呼声背后真正的需求,将其转化为产品需求。 c:79

运营人员也应该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用于目标拆解和问题分析。 c:36

第一,产品和运营的节奏不同步。 c:29

运营为先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很多情形下都可以实行,运营人员不妨一试。 c:24

用户和产品借助媒介建立情感关联,用户因此对产品形成了良好印象和较高的认可度,最终影响决策。 c:40

但是本质上来讲,线上交易也需要人与人沟通的环节。因为这个沟通环节的存在,让买家对卖家产生了信任感,如果客服做得足够出色,还会提升买家对卖家的好感度,直接拉动持续消费 c:16

通过运营手段建立“情感关联”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用户运营,即对核心用户的激励和管理工作。 c:40

用户反馈体系的概念可拆解为: • 目的:与用户沟通,处理问题、搜集建议和建立情感关联。 • 内容:用户答疑、搜集需求、处理投诉、解决漏洞。 • 渠道:站内入口、微博、微信、社区、百度贴吧、QQ、微信群、客服。 c:44

用户反馈体系的概念可拆解为:• 目的:与用户沟通,处理问题、搜集建议和建立情感关联。• 内容:用户答疑、搜集需求、处理投诉、解决漏洞。• 渠道:站内入口、微博、微信、社区、百度贴吧、QQ、微信群、客服。 c:53

理论上说,应该面向全网搜集反馈,尤其是少数重量级的平台,比如微博、百度贴吧、知乎,微信公众号等。 c:15

只要用户需求存在,就一定要释放。即使没有现成渠道,用户也会创造渠道去解决需求,不会被细节因素阻碍。 c:45

百度知道是从百度搜索衍生出来的产品,最初目的是更好地满足用户搜索体验。因为发现用户的提问需求很大,所以百度做了一个问答产品,这样能保证搜索和内容的匹配度更高,让效果更可控,同时还能让流量留在百度产品内,这是百度知道的产品使命。 c:24

对于一个活动页面,用户关注的思路和优先级是这样的:首先,用户最关注自己的收益,也就是活动的奖品是什么,参与之后有什么收获。其次是活动类型,也就是这个活动是做什么的,然后得出结论类似于“外卖满减”“转发微博得奖”“砸金蛋赢代金券”等,对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最后,用户会大概看一下参与方式,但一般不会细读活动介绍,而是依赖于页面上展现的形态,比如,看到转盘,就点击Go(开始);看到“满200减50”,就点击“现在购买”;看到“抢红包”,就点击红包的标识,等等。 c:62

活动策划的关键在于前三步——活动类型、用户收益和参与流程,要投入重点资源和精力设计好这些环节,其他信息都可以弱化处理,不必过多关注。 c:84

运营的四个发展阶段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分析事情背后的逻辑、寻找可以优化提升的空间、总结规律和技巧,这些都会变成有用的经验。 c:91

参与过一个失败的项目反而是值得庆幸的,因为你知道一个项目是怎么“死”掉的,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 c:37

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先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然后多关注这些工作背后的逻辑,试着思考上级要求做这些事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运营人员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努力拓宽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和培养大局观,也可以很好地了解项目全局。 c:91

我建议在一个公司至少工作两年,否则你会发现,由于经历项目的时间太短,缺失的信息太多,连一个项目总结都很难写清楚。更重要的是,经验是感性的,要去亲身感受才能有收获。 c:35

找到自身价值,培养一技之长 c:21

这里的特长是指在某方面能力突出,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亮点和标签。 c:20

你需要有自己的特长为公司出力。你可以是特别擅长沟通合作、人脉广泛的商务型人才,也可以是嗅觉敏锐、文字优美的内容型人才,还可以是有很强组织和规划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只要有特长,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c:54

第四阶段:转型期(6–10年) c:14

从目前互联网发展的走势可以看出,以后互联网产品会更多地与垂直行业深度结合,互联网更像是服务用户的方式或渠道,背后真正有价值的是传统行业的服务提供方。纯粹线上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以美团和滴滴出行为例,它们都是用线上产品的形式整合了传统行业资源。做这类产品的运营,不仅要具备互联网领域的业务能力,还需要了解餐饮或出行领域的行业知识。 c:45

打造个人影响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微博和知乎等社交平台发表观点、在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分享经验、参与线下聚会或分享会,慢慢积累人脉,逐渐树立自己在线上线下的知名度。 c:61

构建自己的方法论,其实就是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吸收和重组。 吸收:在理论储备为零的阶段,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吸收现成的理论,暂不做正确与否的判断。 重组:将上一步吸收的杂乱的、碎片化的信息,按照不同的纬度进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构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c:79

即使是细节,也要总结方法和制定标准 c:33

即使是细节,也要做好项目管理 c:35

作为运营人员,不仅要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方法论,还要学会构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这才是进阶之道。 c:37

背景:跳槽的理由是什么 • 目的:希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 手段:通过什么方式找到 • 结论:根据什么做最终决策 c:33

我认为跳槽的原因主要有四种:成长受限、追求兴趣、团队变动和身体原因。 c:89

再提供一个小诀窍,如果你认为某个职位非常重要,很希望获得面试机会,可以重点分析职位描述,得出对应的关键素质和特长,推测出工作内容。然后把简历的重心往这个方向倾斜,把与此相关的经验和项目案例都重点列出,让对方认为简历与职位是匹配的,从而获得面试机会。 c:36

• 在同类产品里,用户规模是最大的。 • 从零建立社区模块,日访问用户10万。 • 策划和执行春节活动,拉动DAU提升并突破历史峰值。 c:35

• 从公关稿可以看出公司近期的发展方向和进展。• 从深度报道可以了解公司模式以及行业情况。• 从微博可以看到用户反馈和评价。 c:47

我的决策因素按优先级排序如下:行业、公司、职位、上级、薪酬福利、兴趣、地理位置。 c:57

要有主人翁意识,尤其对于所谓级别不高、负责细分业务的同事来说,更要如此。owner意识鼓励大家以“自我”为中心,努力调动全部资源,为自己负责的事情服务。 c:48

管理他人的意思是,无论上下级,交予对方配合的事情,必须要给出完成的时间节点,否则这件事一定会拖延。即使是上级指派的任务,也要确认完成时间。 c:49

阅读。每天阅读一小时,每月精读两本书,并且坚持写读书笔记。 c:56

从零组建运营团队

• 公司的长远目标。• 达成目标的途径。• 现阶段的目标。• 可投入的资源。 c:61

公司内部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员工自身的问题,而是团队架构的问题。 c:29

• 用户运营,负责引入和管理核心用户。 • 活动运营,通过活动的形式激励用户贡献内容。 • 内容运营,策划优质内容。 c:22

此处的豆瓣小组是指有几十万用户的周伯通招聘小组 c:14

兴趣爱好。聊聊对方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一些热门话题的看法,可以从侧面了解对方的性格和三观。理想工作。面试时,可以请求职者谈一谈在理想状态下喜欢什么行业,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希望尽量让大家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至少方向是匹配的。成功与失败。聊一聊在之前的工作中,最有成就感和最失望的事分别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考察求职者是否对自己有客观的认知,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对方的优劣势。业务能力。以当前职位为例,提问如果由求职者负责,计划怎么做。虽然求职者短时间内可能无法给出具体方案,但是通过开放性话题可以考察求职者分析问题的思路。 c:45

新人入职后,帮助其快速融入团队,可以做这几件事: • 介绍公司和团队架构,让新人对团队有大概的了解。 • 介绍项目的背景,如产品处于哪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 提出对新人的预期,包括工作内容和要求,在入职第一天就明确告知。 • 团队聚餐,虽老套但很有效的破冰方式,借此帮助新人融入团队。 c:27

团队管理的核心不是约束,而是激励。 c:32

最后,为团队发展扫清障碍。 c:17

找到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给予合适的激励,就能产生理想的结果。 c:15

日报和周报的内容可以精简到极致,只需用两三句话讲述核心进展即可,完全不需要非常细致的分析。 c:12

在执行工作流程规范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很多人更看重面子和关系,而不是流程规范。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必须坚持执行下去。 c:14

1.团队管理理念可总结为四点:找到合适的人、关注员工诉求、对员工充分信任和尊重、为团队发展扫清障碍。2.作为团队的中层,需要做好这三件事:团队建设、传递信息、优化流程。 c: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