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74 lines (139 loc) · 20.6 KB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全九卷).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74 lines (139 loc) · 20.6 KB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全九卷)

森谷公俊等 - 历史榜-世界史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全九卷)》《兴亡的世界史》日文版共21卷,中文版首辑推出9卷。这套聚焦于兴亡的世界史,由日本一流的历史学者撰写,在“世界”和“历史”两个方面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这里有教科书中不会记载的世界和时代,也能看到非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让这套书成为一部“动态的世界史”。在首辑推出的九本中,杉山正明的蒙古史讲述世界从蒙古时代开始真正全球化,林佳世子的奥斯曼帝国史则分析多民族共存的伊斯兰世界如何实现长期安定,石泽良昭笔下的东南亚仿佛一个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森安孝夫眼中的安史之乱也成为整个欧亚大陆的转折点,等等。这些不同的历史视野,融入一个共同的文明系谱,成为人类能够安心共享的知识体系。

推荐序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象

他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也随之分裂为马其顿、塞琉古和托勒密等几个主要国家。 c:69

他在西方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也只有恺撒和奥古斯都差可比拟。 c:79

这样千变万化的形象正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人各自的理想、未来期待,或者说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投影,概而言之,只是人们的镜像自我而已。 c:116

亚历山大开创的世界为后世提供了各种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场所。如果没有他的远征,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可能会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 c:27

克罗齐所说,一切真历史不免都是当代史 c:78

不管是在远征东方期间,还是在希腊本土,他在表现雄才大略一面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大权在握的君主残暴、猜疑、任性胡为等固有的弱点。 c:44

亚历山大取得的所有“成就”,如新近的研究所揭示的,与他的父亲留给他的大量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 c:15

序章

东征第一场重要战役——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中一对一决斗的英姿;一剑斩断无人能解的戈尔迪乌姆之结的传说;从利比亚沙漠的阿蒙神庙里得到的神秘神谕;在伊苏斯及高加美拉与波斯军队的大战;对俘虏的贵族女性礼遇有加的骑士风度;壮丽的波斯波利斯王宫的纵火事件;进攻印度及沿印度河直下的壮举;莫克兰沙漠的死亡穿越之旅;波斯旧都苏萨举行的集体婚礼;突如其来的热病和与世长辞 c:72

其实,这样千变万化的形象正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人各自的理想、未来期待,或者说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投影,概而言之,只是人们的镜像自我而已。 c:94

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的睿智所无法想象的。” c:175

那是因为高加美拉战役是为了自由和希腊的荣耀!伟大的宙斯,保佑我们吧。” c:15

亚历山大和布什总统,一个高举“自由”和“荣光”的旗帜,蔑称波斯人为奴隶,为打倒专制帝国而奋进;一个高喊将伊拉克从萨达姆独裁统治中解放,下令攻打伊拉克,在中东标榜“自由和民主主义”。亚历山大呼唤希腊至高无上的神——宙斯给予庇护,而布什也同样多次说过“愿上帝保佑”。 c:21

亚历山大高呼的自由和荣耀,真的值得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吗?话说回来,他的自由和荣耀到底又是什么? c:26

长期统治的秘密在于宽容,而这种宽容政策的先驱者正是亚历山大。 c:69

因此他的帝国并不像是一座统一稳固的大厦,倒像是由各种碎片拼接起来的脆弱的艺术品,一旦失去亚历山大这个唯一的支点,便会瞬间瓦解。 c:74

亚历山大大帝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起初他作为马其顿的国王、色萨利联邦的长官和科林斯同盟的盟主,是个大权在握的统帅;后来他又成为埃及法老和巴比伦尼亚的国王,并以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继承者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在血统方面,他是腓力二世和奥林匹亚斯的儿子,英雄阿喀琉斯和赫拉克勒斯的后裔,后来又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神之子。 c:35

第三,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即犹太教和基督教)并肩成为欧洲文明的两大源头。在这个解释中,希腊化意为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58

日本公认的希腊化的概念中也包含了希腊中心主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欧洲中心论。 c:37

第一章 亚历山大形象的变迁

历史上,庞培后来败给了恺撒。而恺撒在公元前61年赴任西班牙行省之际,读过亚历山大的传记后陷入长时间的沉思,并潸然泪下。友人问他哭的理由,他答道:“与我同龄时,亚历山大已经成为了如此多民族的国王,而我却依然无所建树,能不伤感吗?” c:57

卓别林在《凡尔杜先生》中曾这样说过:“杀了一个人是杀人犯,但杀了一万人就是英雄。” c:88

在但丁的《神曲》中,亚历山大堕入第七圈地狱。在那里,“杀人掠财的暴君们”在滚烫的红色血河中,不断地发出刺耳的惨叫声(地狱篇第12首)。 c:19

普鲁塔克的《亚历山大传》 c:11

16世纪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在描绘理想君主形象的《君主论》中,多次以亚历山大的事迹作为例子 c:14

在孟德斯鸠看来,亚历山大的各种缺点是使他更伟大的佐料。 c:22

,对于普鲁士的历史学家而言,把分散的众多民族和国家统一为一体,是具有最高价值的。从这个视角出发,亚历山大的远征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意义。 c:27

亚历山大将优秀的希腊文化带到了东方,在落后的东方播撒下了文明的种子,是文明化的使者。而这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口号,也与殖民地统治正当化,即由先进的欧洲统治落后的亚洲、非洲的理论相重合。 c:34

不论哪里,领导者的资质都被质疑;不论哪里,都需要优秀的领导者。人们正在寻求一个符合当今21世纪时代背景的亚历山大。 c:31

因为历史学只能依据现存极少的线索去靠近历史,无论积累多少合理的论证,结论却往往只能停留在假设的阶段。这可以说是历史研究的宿命。 c:62

第二,在长期的框架中考察亚历山大的业绩。 c:33

评价历史上的人物,关键在于长期观察,即他从前一个时代继承了什么,又给后一个时代留下了什么新的东西。 c:71

通过现存史料来研究军队的构成及权力结构、亚历山大的人事等各类政策、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各地区面临的课题等,不断构建相对可靠的侧面,以此来呈现亚历山大帝国的实际状况。 c:33

第二章 马其顿王国与地中海世界东部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的国王。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本土北部,诞生于巴尔干半岛的一角,在与波斯帝国、希腊世界的密切联系下成长起来。 c:25

事实上,希腊文化是在东方世界的深刻影响下诞生的,希腊人与波斯人等东方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密切交流。 c:32

阿契美尼德王朝对征服的各民族实行宽容政策,在其统治下已经实现了多民族间的和平共处。阿拉姆语作为国际语言得到广泛使用。在文化层面上,波斯人积极学习埃及、亚述等地的先进文化。 c:32

到底如何统治众多宗教、习惯各不相同的民族,对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作出了榜样。这种管辖体制被后来的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视为范本,继承了下来。 c:36

从公元前5世纪中期开始,在政治家伯里克利的领导下,雅典确立了直接民主政治,垄断了提洛同盟的资金,用于兴建帕特农神庙等众多公共建筑设施。雅典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在政治及文化上都迎来了最鼎盛的时期。 c:25

希波战争的胜利是希腊反抗东方专制国家的胜利,是自由的胜利,这种思想产生于全盛时期的雅典。 c:38

诸如此类,雅典人一方面蔑视波斯人,视其为奴隶,另一方面却又强烈憧憬波斯丰富多彩且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 c:37

斯巴达利用从波斯得到的资金打造舰队,最终击败雅典海军,逼其投降。公元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 c:43

在波斯国王的控制下,希腊各国战火连绵,国力不断被消耗;希腊人为谋生而流浪于国外,受雇于王侯,成为雇佣兵。这就是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处境悲惨,只能被称为“波斯帝国的西方边境”。令这样的希腊臣服的,是马其顿王国。 c:28

今天我们所说的马其顿,是指1991年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 c:14

现在的马其顿人是中世纪斯拉夫人的后裔,语言也属斯拉夫系,因此和古代马其顿人是完全不同的民族。 c:24

马其顿人是在20世纪后半叶形成的,是欧洲最新的民族之一。 c:14

古代马其顿人属于古代希腊人的西北方言群的一族,但是其国家和社会都与城邦世界截然不同。 c:24

国王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还负责主持宗教仪礼,并发挥着法官的作用。 c:13

古代马其顿如同画中所描绘的粗野又蛮勇的战士世界 c:11

国王的婚姻是为了缔结同盟关系,换言之,这无非是王国的安全保障政策。 c:14

第三章 亚历山大登场

亚历山大十三岁时,他的父亲腓力二世为了给儿子提供正式的帝王教育,聘请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教师。 c:13

亚历山大十分尊敬亚里士多德,他说自己虽然从父亲那里获得了生命,但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却获得了生命的艺术,他就像热爱亲生父亲一样爱戴亚里士多德。 c:15

亚里士多德将异民族视为动植物这一言论,融会了当时希腊人视外国人为野蛮人的情感。这也证明了他的学问乍看之下十分宏大,但终究无法超越希腊世界的狭隘框架 c:30

亚里士多德是学问上的巨匠,亚历山大则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天才。一位停留在希腊体系内,另一位则远超过这个框架,创造了另外的世界。看上去是哲人与大帝实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结合,实际上两人最终擦肩而过。 c:44

对于触不可及的事物、未知的事物,以及遥远无法达成的事物的憧憬。追求世界边际的那种难以抑制的愿望,刺激着他的内心,成为他称霸世界的原动力。 c:25

对多瑙河彼岸的向往;迅速果敢的行动;灵活机动的作战;对反抗者果断的处置;国王与将兵之间亲密感的形成。这些可以说是亚历山大的原型。 c:23

远征东方论最初是希腊人提出的,它的出现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末。 c:14

腓力的野心昭然若揭:打败波斯帝国,称霸亚洲,完成人类的最高目标——获得不朽的声名,甚至在有生之年加入神的行列。这不也是亚历山大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吗?毫无疑问,腓力确实是亚历山大的引导者和榜样。 c:11

第四章 亚历山大和希腊人

第一个时期是从公元前334年远征开始,到公元前330年夏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为止。 c:25

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330年秋进攻中亚开始,到公元前326年跨过印度河,在希法西斯河停止远征,决定返程为止。 c:24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前326年末开始,马其顿军队沿印度河而下,到达河口,向西行进,返回巴比伦,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为止。 c:24

这种像刺鼠般令人恐惧的密集部队,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被罗马军击败,的的确确是不败的步兵部队。 c:12

这些条款的目的其实就是把加盟国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按照现状固定下来,更进一步向马其顿国王及其子孙起誓,确保忠诚 c:13

大义名分与现实政策相悖,打着自由的旗号,却支持独裁政权,这一点与现代美国如出一辙。这也许是阐释当权者实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性格最好的例子吧! c:43

第五章 在东方世界的传统之中

这种利用视觉形象表现至高无上王权的方式称为“王权的视觉化”。这是一种通过宫廷礼仪、祭祀等方式,将帝王的权力、权威视觉化,从而使臣民形成屈服心理的统治方式。 c:32

第六章 远征军的人员及组织

从结论出发来说,反菲罗塔斯的亚历山大亲信们联合起来,利用这起谋反事件赶他下台,而亚历山大也趁此良机清除帕曼纽派。这就是事件的实质。 c:13

第七章 大帝国的前途

“忠诚”是理解亚历山大的关键词。 c:11

第九章 继业将军们的挑战

公元前306年到公元前304年,将军们相继称王,诞生了五个希腊化王国,后来两个被淘汰,留下来的是安提柯朝的马其顿、托勒密朝的埃及、塞琉古朝的叙利亚。 c:18

终章 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

亚历山大和继业将军们的关系如同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一样,没有苏格拉底就没有弟子柏拉图的存在,然而苏格拉底自身并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书籍,他仍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名垂千古,是因为其弟子柏拉图用对话篇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形象。 c:12

如果说此后亚洲产生了新文化——希腊化文化,这并非因亚历山大的远征而产生,根本原因在于优秀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和人们对它的信赖。这可能也成为我们的优秀文化在今后的时代会延续下去的一个依据。 c:25

公元前146年是地中海和中亚地区各自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也是宣告罗马与希腊化文化开始紧密结合的一年。 c:11

罗马人才是希腊文化真正的继承者,也是传播希腊化文化的旗手。 c:11

他的帝国的极限就在于此。这是因为他仅仅追求自己的荣誉,一味地征服而不是建设国家,亚历山大帝国彻头彻尾是一个只属于亚历山大一个人的帝国。 c:19

从被征服者的视角来看的话,亚历山大的远征可以说开创了大国横行霸道的先河,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惨重的灾难,直至今日仍未停止。 c:19

结束语

对于志向高远的人来说,只要能够完成辉煌的大事业,不论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都是值得的,而艰难困苦其自身是没有界限的。 c:11

某个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总括了那个时代的价值意识,将其潜在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出来,变成现实。 c:19

笔者想起了贝尔托·布莱希特的剧本《伽利略传》中的如下的台词: 
 安德雷亚:没有英雄的国度是不幸的! 伽利略:错,一定要有英雄的国度才是不幸的! c:31

序言

20世纪古代史学家代表人物莫米利亚诺说:“历史学是在医学和修辞学的夹缝中诞生的。” c:18

第一章 公元前146年的地中海世界

位于亚欧大陆两端几乎毫无联系的两个文明世界,在古代史的长河中重合了,各自演奏出惊人相似的主旋律。中国文明圈和地中海文明圈发挥了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而且,他们在对周边区域和后世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c:11

第二章 追寻世界帝国的原貌

亚述帝国定都尼尼微,把征服的土地作为行省直接进行统治,把臣服的土地作为属国间接进行统治。这种统治方法被后来的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沿用,亚述成为世界帝国的典范。 c:12

少年时,举止得当年轻时,学会自制中年时,正义行事老年时,良言善诱临终时,死而无憾! c:17

罗马人把自己的国家写成“S.P.Q.R”。这是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的简写,意思是“罗马的元老院和平民”。 c:16

如果说法西斯主义国家的真实面貌是什么,那一定是对军队和国家的赞美。 c:16

第五章 地中海霸主

如果一个人把胜利都归功于自己的才智,说明这个人的器量还小。深信有超自然的力量在保护自己,这也许是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能力。 c:14

第六章 罗马帝国的和平

恺撒和奥古斯都出身尤利乌斯氏族,提比略出身克劳狄氏族。因此,从奥古斯都到尼禄的元首政治被称为“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 c:11

第七章 多神教世界帝国的出现

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奥勒留被称为“五贤帝”,这一时期是“罗马和平”的顶峰。 c:17

第九章 转向一神教世界

对于不叫的杜鹃鸟,织田信长是“不叫就杀掉”,丰臣秀吉是“设法让它叫”,而德川家康则“等待它叫”。 c:11

在毫无秩序可言的社会中,旧有的人际关系发生动摇,传统的社会关系遭到破坏。连接人和人之间的纽带弱化,每个人都处于孤立的状态。自然而然地,他们每个人各自求救时,很多都把救赎的希望寄托于来世。这些人盼望救世主降临,拯救自己。 c:12

一、救世主在十字架上牺牲,这个故事通俗易懂;二、被压抑的人们的怨恨;三、为追求内心充实的禁欲意识。 c:17

第十章 文明的改变与帝国的终结

导致罗马帝国衰落的主要问题是,随着基督教普及,优秀的人才被吸收进教会里。同时,国家本身也没有汇集优秀的人才。这是罗马帝国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c:14

推荐序 粟特人与丝绸之路

本书的主要目的,也正在于通过重点考察曾活跃于中央欧亚大陆并沟通东西方的突厥、回鹘与粟特人的历史,借此挑战西欧中心主义以及华夏中心主义这两个位于不同极端的历史观点。 c:15

序章 何谓真正的“自虐史观”?

有无书店乃是衡量文化发展水准的一个晴雨表,这一点恐怕古今东西概莫能外。 c:12

亚洲与欧洲的力量对比真正出现逆转是1683年以后。 c:21

权力的本质就是暴力(军事力量)和经济力,凡是当权者自然都很傲慢,国家权力也不例外。 c:18

学习历史的终极意义在于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下述这一点,即无论人种、民族,还是语言、思想等,均没有所谓纯粹的东西,这些都是长期混合形成的历史性产物,因此没有任何优劣差别之分。 c:21

第一章 丝绸之路与世界史

所谓“中央欧亚”则是指整个欧亚大陆乃至欧亚非大陆的中央部分,即从大兴安岭以西的内外蒙古高原到里海周边的内陆亚洲,再加上从南俄(乌克兰)到东欧中部附近的这片区域。 c:13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以草原为根据地的游牧民族绝不只是客人,他们是与身为农耕民族的汉族同样的、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位主人。 c:16

万里长城不仅是阻挡游牧民入侵的屏障,也起着阻止在农耕中国不得志的读书人、军人以及为赋役所苦的贫苦农民北逃的作用。 c:15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丝绸之路”不仅仅指“沙漠绿洲之路”,也包括横贯中央欧亚的“草原之路”以及经由东南亚的“海洋之路”。 c:11

丝绸之路贸易的本质是奢侈品贸易。 c:24

后记

无知者拥有选举权的民主主义,则必定会落入愚民政治的危机之中。 c:15

前言

奥斯曼帝国是继承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既存文化传统,吸纳各类制度,有效统治上述区域的中央集权国家;帝国通过在周边的对外战争,维系着内部的安定与和平。 c:14

推荐序 东亚视角下的近代欧洲

工业化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构建才是支撑近代欧洲霸权的两个车轮。 c:22

如果没有财产权的制度性保障,就无法带来技术创新。 c:17

第一章 全球化的先导

从这时起,欧洲各国在海外贸易方面逐步采取优先保护本国产业、希望取得经济霸权对抗胜利的政策。其中既有航海法那样的围绕航运的保护政策,也有以高关税的形式保护本国的制造业、优先扶植出口产业的政策。在19世纪,人们回顾这一系列政策,将其称作重商主义。 c:13

第二章 近世欧洲的政治与文化

所谓的“主权国家”,就是保持以下三原则的国家:以国境线内部的领域为国土;以居住生活在此的人民为国民;内部政治性决定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能够独立下决定。 c:20

第四章 革命的激荡与国民的诞生

多重性运动的第二层是以富裕的市民阶层为中心。 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