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05 lines (305 loc) · 42.4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05 lines (305 loc) · 42.4 KB

国富论

亚当·斯密 - 经济理财榜-财经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经济学专著,也是学术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本书共分五篇,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该书的问世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1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

出现了分工之后,同样数量的劳动者所完成的工作量,就能比过去多得多。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劳动者因为专业而掌握了技巧;第二,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带来的时间损失;第三,随着简化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一个人能够做原本需要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c:7563

第2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够刺激别人的利己心而自愿替自己做事,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目的了。 c:5813

第3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3)

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就是劳动。 c:4445

第4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4)

劳动可以用来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却不能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 c:4038

第5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5)

特定商品在不同时期,可以为其所有者提供不同的支配他人劳动的能力,此时就必须比较它的真实价值。 c:950

当不同金属铸币有不同价值时,如果法定兑换比例保持不变,那么支配一切铸币价值的金属就是价值最昂贵的那一种。 c:763

洛克认为,造成高银价的原因,是允许银块输出而禁止银币输出。 c:317

如果收取持有金银条块者小额的铸币税,会使金银铸币的价值高出等量金银条块的价值,这时就需要按税额比例增加金银制品的价值。 c:342

无论在任何国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如果通用铸币的特点符合货币的标准,货币就可以成为准确的价值尺度。也就是说,如果铸币含有它应当含有的纯金或纯银量,它就可以像货币一样作为价值尺度。 c:946

第6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6)

如果这四十四个半几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消耗,其所含的标准金不足一磅重,那么再用它作价值尺度,就难免会出差错。 c:128

商品的价格无论在什么社会,都最终被分解成了地租、劳动工资、利润这三部分,或是其中之一二。在进步社会,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或多或少地由这三部分组成。 c:2224

第7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7)

决定市场价格上升程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货品的缺乏程度;二是竞争者的富有和奢侈程度。 c:2234

第8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8)

收入和资本是国民财富。所以,换句话说,就是当国民财富增加时,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自然也会增加;而当国民财富没有增加时,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也绝对不会增加。 决定劳动工资增高的因素,不是现有的国民财富有多庞大,而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所以,出现最高劳动工资的国家,往往不是最富有的国家,而是那些最快变得富裕、繁荣的国家。 c:1612

第9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9)

所以,优厚的劳动报酬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征兆。如果一国的国民财富增进,那么其国民的劳动报酬一定优厚;如果一国停滞不前,那么贫穷劳动者就无法维持生计;而当社会急速退步时,劳动者则处于饥饿状态。 c:1166

因此,如果上世纪的贫穷劳动者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那么本世纪的贫穷劳动者必定会过得更舒适。 c:217

第10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0)

如果雇主有理性和人道,就不应该鼓励劳动者勤勉,而应该让他们适度地休息。 c:1005

支配劳动价格的因素有两种,一是劳动需求,二是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 c:1039

第11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1)

当使用货币能够获得较多利润时,通常可以提高货币的利息率;当使用货币所获得的利润较少时,则可以降低货币的利息率。由此,我们可以确信一点:一国市场一般利息率的变动,必然会影响该国资本的一般利润,使得利润随着利息率的升降而同步地升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利息的变动情况略知利润的变动情况。 c:1078

商人们之所以会埋怨商业衰退,是因为利润减少了。可是,利润减少恰恰是商业繁盛,也就是所投资本比以前更多的自然结果。 c:823

第12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2)

工资增高对商品价格抬高所起的作用,就像单利对债务积累所起的作用一样;而利润增高所起的作用,就像复利所起的作用一样。 c:680

第13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3)

一个人轻视危险和奢望成功的心理,在选择职业的青年时期最活跃。青年人对幸运的希望,要大于对不幸的恐惧。 c:691

第14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4)

那些发大财的人之所以会发财,靠的主要是长期的勤勉、节约和小心经营。 c:619

第15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5)

当一个人的谋生职业并不会占用他的大部分时间时,他往往会趁着闲暇去从事另一种职业,即使他由此所得的工资低于那份工作的应得工资。 c:396

富裕国家的市场一般都非常广阔,以致任何行业都能够容纳本行业的全部劳动和资本。以一种职业谋生,同时又为获小利而从事另一职业的情况,多半出现在贫国。不过,类似的情况有时也会在一个富裕国家的首都出现 c:417

劳动权是其他一切所有权的主要基础,它神圣而不可侵犯。穷人的全部世袭财产是体力与技巧。如果他不能在不侵害他人的条件下,正当地使用自己的体力与技巧,那么他的这笔神圣的财产就被侵犯了。 c:438

学徒,指的是在一定行业中,跟着主子学习行业技艺,并在一定年限内无偿为主子的利益而工作的仆人。 c:192

第16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6)

为了阻止价格这么下降下去,才设立了同业组合,并规定了许多组合规则,以期通过限制自由竞争的方式,最终阻止工资及利润的下降。 c:341

第17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7)

当法律企图把工资规定在某个水平时,总是会使工资更低而不是更高,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c:607

一旦劳动不能自由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某种行业所能使用的劳动量,决定了该行业能够流动的资本量。 c:619

第18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8)

普通人民获得新户籍的方法有以下四种:一是向教区缴纳赋税;二是被推选为教区职员,并按规定任职一年;三是在教区做学徒;四是被教区雇用满一年,并在这一年内连续做着同一份工作。 c:231

按照法律的规定,只有在新教区购买价值大于三十镑世袭不动产的人,才能取得该教区的户籍。这三十镑的保证金,是那些靠劳动为生的人很少担负得起的,而且,这笔保证金的实际数额往往要比三十镑大得多。 c:174

在英格兰,贫民跨越教区人为界限的难度,往往比跨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天然屏障还要大得多。 c:153

如果一个地方有排外的同业组合,那么规定生活第一必需品的价格也许是适当的;但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同业组合,那么竞争跟法定价格相比,就会起到更好地调节物价的作用。 c:128

地租是租地人按照土地的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代价。 c:254

所以,在构成商品价格组成部分的方式上,地租是不同于工资和利润的。 c:201

第19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19)

工资和利润决定了价格的高低,而地租则由价格决定。 c:501

良好的商业经营,最忌讳的就是独占,而只能靠自由和普遍竞争得以确立。在自由和普遍竞争的驱使下,每个人都会为求自卫而采用良好的经营方法。 c:524

某块土地被用来生产某种特殊生产物之后,如果它提供的地租和利润比上述利润少,那么这块土地马上就会被改成田地或是牧场;而如果它提供的地租和利润比上述利润还多,那么不久之后,就会有一部分田地或牧场被改成种植那种特殊生产物的土地。 c:107

第20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0)

如果一种耕作事业需要很多劳动者,那么另一种耕作事业必然会因此而得到好市场并受到鼓励。减少购买葡萄酒的人数,无疑是奖励谷物耕作事业的有效方法。这简直是在用阻遏制造业的方法去促进农业。 c:103

较高的价格,其实是慎重栽培的原因,而不是慎重栽培的结果 c:283

由上述情况可知,生产粮食的耕地地租决定了其他大部分耕地的地租。如果有哪块土地因为生产某种特殊产物,提供的地租低于大部分耕地的地租,那么这种低价也绝对不会持续很久,因为那块土地一定会马上改作他用。当一种特殊产物提供的地租高于大部分耕地地租时,一定是因为适合生产这种产物的土地少得供不应求。 c:224

第21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1)

那些在国内生产却不能在国内加工或消费的衣服材料,都可以在较富裕的邻国中找到销路,这么一来,这些材料的售价就会被抬高得超过其运输费用的价格,从而足够为地主提供许多地租。 c:134

第22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2)

如果无论某地木柴的价格是多少,烧煤炭的费用都几乎等于烧木柴的费用,那么我们就可以由此确信煤炭价格在该地达到了最高水平。 c:105

以上两种法律的颁布,维护了国库税收的想象权利,却侵犯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权利。 c:99

大部分富人的愉悦,都是炫耀他们的富裕。对他们来说,最大的炫耀,就是拥有别人求之不得的、决定性的富裕标识。 c:359

食物是世界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是丰富的食物,才使得其他许多物品有了价值。 c:517

第23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3)

造成白银和谷物相对价值增高的原因,可能是供给不变,需求却随改良及耕作进步而增加;也可能是需求不变,供给却逐渐减少。 c:127

第24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4)

我们应当时刻牢记一点:衡量白银及其他商品的价值的真正尺度,是劳动,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一个或一类商品。 c:709

。因此,金银的真实价值(或者金银所能支配的真实劳动量),极小一部分由金银所能支配的家畜肉或其他土地生产物的量决定,极大一部分由金银所能购入的谷物的量决定。 c:151

还有一点我们也必须记住:支配一国劳动的真实报酬的,不是该国的实际贫富程度,而是该国的进步程度。 c:1050

第25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5)

当我们缺少必需品时,就会放弃所有的非必需品。非必需品的价值,在穷困时期会下降,一如它在繁荣时期会上升一样。但是,必需品的价值,即必需品所能支配的劳动量,就完全不同了,它在穷困时期会上升,在繁荣时期会下降。 c:586

由于奖励金奖励输出每年的剩余量,所以丰收年份的产出就无法弥补后一年的歉收,使得国内谷价反而因此抬高。 c:105

所谓生产者价格,据说有时又被称为“契约价格”,就是农民在与商人签订契约时,约定在一定年限内向商人提供一定数量的谷物所定的价格。这种价格可以省去农民上市议价的费用和麻烦,因而通常都低于平均市价。 c:173

人们很难设想到,谷物价格下降的原因,在一国是禁止谷物输出,而在另一国却是奖励谷物输出。 c:107

第26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6)

造成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如此变动的原因,其实是欧洲市场上银的真实价值逐渐升高,而不是谷物真实价值的下落。 c:116

中国和印度这两大市场的劳动的真实价格,即劳动者所能支配的生活必需品的量,却比欧洲低。因此,这两大市场的劳动工资所能购买的食物量就较少。由于这些劳动只能购买到少量且便宜的食物,所以即使印度食物比欧洲食物低廉,印度的劳动价格也会加倍低于欧洲的劳动价格。 c:178

第27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7)

当各国的技术和勤劳程度都相同时,各国大部分制造品的售价,必然会与该国的劳动价格成比例 c:201

世界各地每年的金银消费总额与出产总额也许是相等的;即便有剩余,也只是刚好满足,甚至满足不了所有繁荣国家对银的继续增加的需求。这么一来,欧洲市场的金银价格自然就会大幅抬高。 c:68

购买廉价商品的顾客,通常远远多于购买高价商品的顾客,因而廉价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总值,都比高价商品更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廉价商品总量与高价商品总量的比例,必然比一定数量高价商品对同量廉价商品的价值比例大。 c:233

所谓的“最低价格”,是指足够补偿该商品上市必需的资本和资本普通利润的价格。这种价格,全部由工资和利润构成,不包括任何向地主提供的报酬。 c:113

第28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8)

土地生产物一共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土地生产物,几乎完全不能依靠人类劳动来增加;其真实价格,可以随财富的增长和技术的改进无限上涨。第二种土地生产物,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人类劳动来增加;其真实价格,虽然有时候会大大上涨,但也绝对不会长久地超过一定的限度。第三种土地生产物,虽然能够通过人类劳动来增加,但往往收效甚微;其真实价格,在改良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会随改良的进步而上升,但也可能会下跌或保持不变,这要看人类劳动在遇到偶发事故时增加这类产物的成效如何。 c:132

第29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29)

富裕、奢华时期,在效用相同而数量不同的两种产物中,数量较少的产物更能博得人们的喜爱。 c:116

品质低劣不是价格低贱的原因,而是价格低贱的结果。 c:401

如果想让全国的土地都完全得到改良和耕作,那么各种生产物的价格都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足够支付良好田地的地租。因为,田地的地租决定了其他大部分耕地的地租。第二,能够对农民的劳动和费用,支付和良好田地所提供的相同的好报酬。 c:166

第31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31)

由于一国的金银量受该国购买力的支配,所以,当一国财富及改良增进时,该国金银的真实价格多半会上涨;当该国贫困不振时,该国金银的真实价格多半会下跌。 c:225

金银价值的高昂,只能证明世界金银矿的贫瘠,绝对说明不了该国的贫乏与野蛮。 c:190

第32章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32)

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其全部价格都由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这三部分构成。这三个部分,代表了分别以地租、工资和利润为生的这三个阶级的人民的收入。这三个阶级,是文明社会的基本阶级;他们的收入,是其他所有阶级收入的总源头。 c:397

第33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1)

于是,他的资财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他希望从中取得收入的部分,叫作资本;他用以消费的部分,叫作生活资料。 c:717

第34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2)

当资财被留作消费时,它就是固定资本;当资财被暂时保留或是直接用于投资时,它就是流动资本。 c:273

由于商品的生产和上市需要使用劳动、资本和土地,所以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由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土地地租这三部分构成。 c:239

决定国民真实财富的因素,不是其总收入有多少,而是其纯收入的大小。 c:288

由于社会上流通的金块量远远小于它在流通中的价值,所以它绝对不能归入社会收入之内。构成社会收入的真正元素,是那些辗转流通于人们之间的金块陆续购得的货物,即那些少量金块的实际购买力。 c:174

第35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3)

要想推动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材料、工具和工资这三样东西。其中,材料是工作对象,工具是工作手段,工资是工人做工的动力。 c:268

银行发行钞券的主要方法是贴现汇票,即用货币来购买未到期的汇票。这时,人们可以拿着没有到期的汇票提前去银行借贷现金,银行则会从贷款总额中扣除到期应收的利息。汇票到期后再兑付时,不但足够偿还银行提前借贷出去的现金,还能带来利息。 c:136

第36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4)

在商业状况不变的情况下,一国无障碍流通的纸币总金额,绝对不能多于该国没有纸币时所必需的流通金银量。 c:248

因为,商人的流动资本虽然能够以货币的形式不断出入,但流动资本流出以后,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全部收回,根本不可能使银行资本在短期内保持收回和贷出的平衡。 c:166

第37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5)

固定资本的流回速度比流动资本慢多了,它一旦投入业务运营中,即使方法十分恰当,也需要很多年之后才能收回,这当然对银行不利了。 c:184

汇票持有人的心理,与一个疲倦行人的心理类似:房子已经倾斜,当然不可能持久,但还不至于今天晚上就倒塌吧,我就姑且冒一次险,先住一晚再说。 c:136

第39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7)

总之,如果一种事业有益于社会,就应当任其自由竞争。竞争越自由、普遍,越有利于社会。 c:316

第40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8)

无论是生产性劳动者、非生产性劳动者,还是不劳动者,都要靠土地和劳动年产物过活。 c:131

第41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9)

货币只有一个用途,那就是周转消费品。只有有了货币,才能进行食物、材料和制成品的买卖,最终将这些物品分配到真正的消费者手上。 c:219

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价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二是增强劳动者的生产力。 c:301

社会资本会因节俭而增加,因奢侈而减少。 c:146

第42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10)

如果一种消费方法有益于积累个人财富,那么它也有益于积累国民财富。 c:247

借贷其实就是出借人向借款人出让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使用权,任由借款人在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前提下随意使用。 c:116

第43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11)

由经验可知,那些禁止放债取利的法律非但没能阻止重利盘剥的发生,反而加重了商人的罪恶。因为,债务人除了要为使用货币支付一定的报酬之外,还要额外支付另一笔费用,以保障出借人不致因为接受这种报酬而有所损失,即保障出借人不致遭受法律对重利盘剥所处的刑罚。 c:72

资本的用途总共有四种:一是获取社会每年要使用和消费的原生产物;二是制造适于使用和消费的原生产物;三是将多余的原生产物或制成品运至缺乏它们的地方;四是为适应临时需求而将一部分原生产物或制成品分成更小的部分。 c:451

所以,制造者的资本直接推动的生产性劳动量,比批发商的等量资本所起的作用大得多,它加诸在土地和劳动年产物上的价值也要大得多。 c:99

第44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12)

农业家的资本对生产性劳动量的推动作用最大。 c:99

农业投资,是各种资本用途中最有利于社会的一种投资。 c:227

如果一国资本不足以同时兼营农业、制造业和零售业,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农业投资越大,越能增加国内的生产性劳动量,并能更多地增加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其次就是制造业,效果最小的是投在出口贸易上的零售业资本。 c:221

因此,如果投在国内贸易和国外贸易上的资本相同,那么前者能够对本国产业提供的鼓励与扶持,往往是后者的二十四倍。 c:149

第45章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13)

既然增进本国富强是政治经济学的大目标,那么最值得奖励的是国内贸易,然后是消费品的国外贸易,最后才是运输贸易。所以,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不应该强制或诱使大部分资本流进消费品的国外贸易或运输贸易方面去。 c:264

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是私人利润。决定资本投入农业、工业或是批发业的因素,是哪个行业能够取得最大利润。 c:267

第46章 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1)

农村剩余产物的市场范围,取决于都市居民的人数及其收入 c:77

只要是在人为制度不扰乱事物自然发展趋势的社会里,乡村耕作和改良事业发展的结果,都是都市财富和规模随着乡村耕作和改良事业的发展比例而增长。 c:123

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趋势来看,进步社会都是先在农业上投入大部分资本,然后在工业上投资,最后才考虑投资于国外贸易的。 c:295

第47章 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2)

人类的好胜心理,使得大多数人都认为统治下等人是光荣的,而俯就下等人则是一种耻辱。 c:170

第48章 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3)

由于存在害农政策,所以耕作者很少会在改良土地上进行投资 c:49

一个城市,即使其邻近各个农村,以及与它通商的各个农村,都处于资源匮乏甚至是衰落的状态,它也仍然可以逐步发展起来并日益富强。 c:46

第50章 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5)

推行封建法律的目的,绝对不是增强封建领主的权力,而是削弱封建领主的权力。 c:143

第51章 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6)

所以,事实上,是城市工商业促进了欧洲大部分农村的开发与发展,而不是农村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城市工商业的出现。 c:221

以商业为唯一来源的财富,受战争与政治上的一般变革的影响比较大,很容易耗竭。相比之下,由农业改良聚集起来的财富就可靠得多;只有像罗马帝国崩溃这类由外敌入侵引起的、持续近两百年之久的激烈变动,才有可能破坏它的稳定性。 c:198

第52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

一是直接为人民提供维持生计的充足收入;或是给人民创造条件,让人民自给自足。二是给国家提供能够使公务顺利进行的充足收入。总之,强国富民是其主要目的。 c:360

当一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困境时,该国的货币价值也必定会远远低于贸易顺差国。 c:166

高价汇兑并不会增大贸易逆差,反而会减小贸易逆差,最终减少金银的输出量。 c:151

第53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

当一国输入的金银量超过其有效需求时,金银自然就会输出,就算政府再怎么保持警惕也无法阻止。 c:94

造成货币缺乏的原因,就是过度营业。如果经营者不是按照其资本制定经营计划的,那么即使他再稳重,其经营结果也会和浪费者一样,不但缺乏资财来购买货币,也失去了借贷货币的信用。因为,在实现计划之前,他就耗尽了资财、用完了信用。就算他四处去借钱,也借不到。 c:147

虽然用货物交换货币的交易,并不会总比用货币交换货物容易,但前者从长远来看,却比后者更有必要。货物除了可以购买货币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但是,货币就不同了,它只有购买货物这一种用途。于是,货币必然会以货物为中心,而货物却不一定要以货币为中心。 c:104

第54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3)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对外战争的破坏性越大,制造业越繁荣;等到战争结束,逐渐恢复和平时,制造业就会慢慢衰落。这样,就出现了制造业随着国家的衰落而繁荣、随着国家的恢复而衰落的现象。 c:245

如果一国的商业和制造业不够发达,那么在发生非常事件时,君主从国民那里得到的援助往往非常有限。 c:104

只要一个地方有国外贸易活动,它就可以从中得到两种利益。一是当地剩余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有了市场,二是当地所需的其他外国物品得到了供应。 c:160

第55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4)

进行交易的两国,如果都是文明且富裕的国家,那么这种交易的价值,一般都远远大于文明且富裕的国家与未开化人之间的交易价值。 c:123

国家限制输入的情况有两种。一、凡是本国也能生产的外国货物,一律限制其输入。二、如果在与某国进行对外贸易时,出现了不利于本国的贸易逆差,那么无论从该国再输入任何货物,都要加以限制。政府在执行这些限制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征收高额关税和绝对禁止这两种方法。 c:258

这种限制输入的政策有利于享有独占权的各种产业,从而极大地鼓励了他们。这么一来,无疑会有较大一部分的劳动和资财会从其他用途上转移到这类产业上来。 c:73

每一个拥有资本的人,都在不断地为资本寻找最有利的用途。他的初衷,当然是获得自身利益,而不是为社会创造利益。但是,随着他对获得自身利益的深入研究,他必然会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选择对社会最有利的用途。 c:248

他在自身利益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之下,不分场合地为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而努力着。 c:152

第56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5)

如果一国限制输入,从而使得国内市场由国内工商业者独占,那么从中取得最大好处的就是商人和制造业者。 c:101

法律永远禁止输入谷物和牲畜,实际上是规定一国的人口和产业,不得超过本国的土地原产物所能维持的人口和产业。 c:164

第58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7)

两国就这样相互限制着,几乎把两国之间的所有公平贸易都给断绝了,以致两国商人不得不主要靠走私来进行相互交易。 c:66

第60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9)

真正的得利,并不是金银量的增加,而是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交换价值的增加,即一国居民的年收入的增加。 c:197

一国的资本是由全体人民的个人资本组成的,它决定了一国每年所能维持的劳动量。 c:112

第61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0)

一个人在穷乡僻壤里是很难发财的,只有大城市才是他实现目标的好地方。因为,当财富的流通量非常少时,一个人能够从中取得的财富量也很少。 c:344

第62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1)

退税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奖励出口贸易。 c:90

只有在商品真正地出口到国外,而没有再秘密流回我国时,退税制度才会带来好处。 c:112

总之,劳动的价格、所有土地生产物和制造品的价格,都随着谷物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c:126

第63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2)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谷物的真实价值,取决于它所能维持的劳动量;就某个地区而言,谷物的真实价值,则是由谷物按照当地维持劳动者生活的一般方式所决定的,即富裕的、适中的或节俭的生活所能维持的劳动量。 c:157

第64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3)

这种奖励金的意义,其实只是奖励那些冒风险从事自己并不了解的行业的企业家,并且这些巨额奖励金并不能补偿他们因无知而引起的损失。 c:52

根据关税术语,那些出口时形态和进口时一样的货物所得的补贴,被称作退税。如果进口以后,货物形态被某制造业加以改变,名称也随之改变,并且归入了新的项目之中,则其所得的补贴叫作奖励金。 c:77

第65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4)

有一句谚语说,兼营一切事业的人不富。 c:157

第66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5)

禁止出口,就会抑制国内的土地改良与耕作,致使谷物的供给不超过本国国民的需要;而出口自由,不但可以促进国内耕作事业,而且可以向外国提供谷物。 c:101

每个人可以自由且安全地为改善自己的处境作出努力,这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就算没有其他的帮助,单是这种力量就可以克服许多的障碍,从而使社会繁荣富裕。 c:132

第67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6)

当征税额比铸造所需劳动与费用高很多时,国内外私自铸币者就会将大量假币注入市场,以弥补金银条块与金银铸币之间巨大的价值差额,最后导致官营货币的价值降低。 c:90

第68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7)

因此,当一种商品的税适中(当然不致奖励走私)时,那么这种商品的运输商其实可以被认为不是真正的纳税人,因为其在商品价格中又收回了缴纳的赋税。而商品最后的购买者即消费者,才是这种赋税的负担者。 c:108

第70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9)

良地的富饶与地价的低廉,是殖民地繁荣的主要原因。 c:107

所有新殖民地的繁荣都有两大原因:一是有大量优良的土地,二是殖民地人民可以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自由处理事务。 c:216

第72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1)

两大发现是指美洲的发现以及从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道的发现 c:85

第73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2)

当某国由于垄断而违反一般趋势,提高普通利润率时,它在没有垄断权的其他贸易中,必将遭受绝对不利和相对不利。 c:149

第74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3)

国家对资本最有效的利用形式,是使其能够维持最大量的生产劳动和最大量地增加土地劳动年产物。 c:205

第一种情况,即殖民地的垄断贸易,使得在所有场合下,一部分英国资本都从近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流入远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 c:45

商人在周转期很长的贸易中获得的利润,也许和他在周转期很短并且周转次数很多的贸易中所获利润一样大,或者更大;但是其所在国的利益,即国家所能持续维持的生产劳动量,以及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则要少得多。 c:107

第75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4)

垄断为了国家一个小阶级的利益,妨碍了这个国家所有其他阶级的利益和其他国家所有阶级的利益。 c:89

无论什么地方,消费情况一般都是由赚取花费的难易度决定的,而不是由真实消费能力决定的。 c:292

第76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5)

英国进行殖民统治的主要目的或者说唯一目的,就是维持垄断。 c:146

第77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6)

重商主义的目标,就是要用商业和制造业以及都市产业来促进国家的繁荣,而不是依靠土地改良和耕作以及农村产业来促进国家的富强 c:182

第79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8)

在某些情况下,是他们的地位,促使他们做出了某些高尚或者不高尚的行为。 c:82

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是重商主义提出的富国的两大手段,但对于某些特定的商品,国家所执行的政策却是奖励进口和限制出口 c:139

第80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29)

一国的政策,应当公平对待国内各阶级人民,不能为了满足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损害另一个阶级的利益。 c:180

第81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30)

生产的唯一目的无疑是消费。生产者只有关注消费者的利益,最后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这是一个非常明白的道理。然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社会里,生产者总是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消费者的利益。并且,人们将生产者的利益作为工商业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把消费者的利益作为工商业的最终目的。 c:274

重农主义,是指在政治经济学中将土地生产物看成各国收入和财富的唯一来源的思想学说。 c:192

重商主义的实质就是设立限制和管理 c:93

第82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31)

综上可以看出,使这三个阶级达到共同的繁荣,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完全的自由和平等。 c:84

而社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过快地培养一种产业,必然会抑制另一种更有价值的产业的发展;如果过快地培养那些只能偿还资本和提供利润的产业,就会抑制那些不仅能补偿资本并提供其利润,还能提供纯产物这种作为地主地租的产业的发展;过快地鼓励完全不生产的劳动,就会抑制生产性劳动的发展。 c:241

第83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32)

在任何社会,人们都只能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来促进土地生产物的增长:一是提高社会所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的生产力;二是增加社会雇用的有用劳动量。 c:166

有用劳动的雇用资本的增加,决定了社会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量的增加;而收入(资本管理人或资本出借人的收入)的节省又正好能够促进雇用资本的增加。 c:58

国民财富是由社会劳动每年再生产的可消费的产品构成,而不是由不可消费的货币构成的;另外,最大限度地促进每年再生产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保证贸易的完全自由。 c:150

第84章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33)

当富人们不能用一件价格昂贵的衣服来显摆财富时,就只好用各种样式的服装来炫耀自己了。 c:55

在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君主则只要履行三个应尽的、非常重要的、人们能够理解的义务。它们分别是:保护国家免遭其他独立国家的侵犯;设立公正严明的司法机构,尽可能地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其免遭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c:252

第85章 论国家的收入(1)

君主的首要任务,在于保护国家的安全,使之不受敌国的侵略和蹂躏。而君主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借助于军事力量。 c:116

对于文明国家而言,邻近的狩猎民族不足为惧,而游牧民族的威胁则大得多。所以,印第安人在美洲的战争一点也不可怕,鞑靼人在亚洲的无数次侵略才是最令人害怕的。 c:81

如此看来,在一个国家里,如果大部分居民都是技术工人和制造业者,导致大部分人都要去服兵役,那么国家就得负担他们服兵役期间的生活费用。 c:83

经验告诉我们,勤勉致富的国家往往最能成为他国攻击的对象。因此,如果国家不采取新的国防战略的话,人民战斗意识的衰弱会使他们丧失自卫的能力。 c:277

第86章 论国家的收入(2)

决定近代战争胜负的,与其说是士兵使用武器的技巧和熟练度,倒不如说是纪律、秩序和服从命令的速度。 c:220

有纪律的常备军比民兵部队要优越得多。 c:74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旦编制常备军的方案被某一文明国采用,那么其他文明国就会相应地效仿。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抵抗其他已经编制了常备军的国家,从而保卫自己。 c:54

可以说,常备军是皇帝执行和维持其他所有法律的工具。 c:94

第87章 论国家的收入(3)

在古代,富裕的文明国家很难抵御贫穷的野蛮国家的侵略;但是在近代,贫穷的野蛮国家则很难抵御富裕的文明国家的宰割。 c:195

政府组织的建立,就是为了保障财产的安全,保护富人来对抗穷人,保护有产者来对抗无产者。 c:414

第88章 论国家的收入(4)

正是由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公平正义才不会被政治势力影响 c:123

第89章 论国家的收入(5)

如果公路、桥梁、运河等的建造和维持是由需要它们的商业来支持的,那么这种工程就只能建造在需要它们的地方。并且,建造的费用和规模要与该地商业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c:81

如果一项公共工程不能由自身收入维持自己的费用,并且只对某特定地方带来便利的话,那么由地方行政部门对其管理和维持,比由国家行政部门来管理和维持要好得多。 c:104

上述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的目的是便利一般商业。如果想要便利某些特殊商业的话,就需要某些特殊的设施,并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c:52

第90章 论国家的收入(6)

让所有的投机者都来参与竞争,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利润率的唯一方法。 c:102

第93章 论国家的收入(9)

股份公司的设立要趋于合理,不仅要求其经营事业必须制定出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还必须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那种事业的效果明显比一般商业更大;二是所需的资本必须大于个人合伙企业能够筹集到的数额。 c:124

保险业能够给个人财产带来很大的保障。因为一种可能使人没落的损失,有了保险业后,就被分配给很多人来分担了。但保险业要想给予他人保障,就必须拥有巨额的资本。 c:57

产业和利润之间的平衡比例,是影响一国一般产业的最大因素。 c:69

第94章 论国家的收入(10)

古代希腊将哲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为物理学(自然哲学)、道德哲学(伦理学)和论理学。 c:133

根据索伦制定的法律,如果亲人忽视对子女的教育义务,子女就可以免除为亲人养老的义务。 c:104

第96章 论国家的收入(12)

政府就会发现,表面上不为教士提供薪俸好像是一种节省,实际上付出的代价却更大。政府为了和‘心灵指导者’们形成最有利、合适的关系,只好向他们提供固定的薪俸,从而使他们变得懒惰,不再从事过多的活动 c:94

第97章 论国家的收入(13)

如果一国君主没有控制国教或统治宗教的教师的话,那么他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的。 c:150

第98章 论国家的收入(14)

虽然理性能够拆穿迷信,但理性却不能攻破利己心的团结。 c:169

第99章 论国家的收入(15)

只有在最低级、不成熟的政治状态下,君主或国家才以利润为主要收入。 c:108

第100章 论国家的收入(16)

土地是一种比较确定和持久的资本,因此大国的主要收入都来源于国有土地的地租。 c:142

个人的收入最终来源于地租、利润和工资三项。 c:136

赋税不平等对人民的损害其实比较小,然而赋税不确定对人民的损害却很大。 c:210

第101章 论国家的收入(17)

最后,人民缴纳的税收总额应当尽量等于国家的收入总额。 c:108

人们总是希望制定出来的制度能够适应那些必然的情况,而不仅仅要求它适应偶然的情况。 c:57

第103章 论国家的收入(19)

如果某一国的税收政策导致国内所有资本都转移到他国的话,整个社会以及君主的收入都将极大地减少;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和劳动工资也将极大地减少。 c:110

第105章 论国家的收入(21)

一个政府总是能够很快地向其他政府学习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尤其是那些搜刮人民收入的政策,它会学得更快。 c:132

劳动的需要和食物的平均价格,决定着低级劳动者的劳动工资。 c:120

第106章 论国家的收入(22)

因此,工资税所提高的数额最后是由消费者来负担的。 c:68

必需品不仅包括那些大自然所决定的维持生活的必要物品,还包括那些影响体面而成为必需的物品。除必需品之外的其他物品被我称之为奢侈品。 c:126

第107章 论国家的收入(23)

如果说中等以及上等阶级的人民真正明白自己的利益的话,他们就应该坚决反对生活必需品税和直接对劳动工资征税。因为这两者的税额,最后都由他们来负担,并且还会伴随着一个非常大的附加数额。 c:99

第108章 论国家的收入(24)

货币的价值与它所能购买的生活必需品的数量相关,但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却与它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完全无关。 c:79

第109章 论国家的收入(25)

一般来说,也正是上层阶级的利益在妨碍着利国利民的各种制度的改革。 c:78

第111章 论国家的收入(27)

。在这些国家里,商业和制造业必然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一句话,当人民对政府的公正失去了信任时,这个国家的商业和制造业也必然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 c:111

第114章 论国家的收入(30)

假偿还,是指通过提高货币的名义价值的手段来偿还债务。 c:118

第116章 论国家的收入(32)

就像他们拖延偿付,不是因为贫困付不起,而是因为他们想要更富裕。 c:64

获得收入的最佳办法,不是开征新税,而是防止赋税的滥用和私吞;不是增加人民的负担,而是减轻人民的负担。 c: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