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81 lines (199 loc) · 23.5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81 lines (199 loc) · 23.5 KB

论语

孔丘著 陈典译注 - 哲学宗教榜-东方哲学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版权信息

书名:论语作者:孔丘 c:48

前言

内容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不仅谈到了做人、学习、教育,还谈到了为政、塑造君子人格、治国与安邦等重要问题。 c:1054

学而篇第一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c:3132

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之。” c:64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c:2556

八佾篇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c:1293

里仁篇第四

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c:1471

公冶长篇第五

季文子[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2]可矣。” c:977

雍也篇第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2]。今也则亡[3],未闻好学者也。” c:60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长处,所以,每个人都是可用之材。并不是只有样样精通的人才叫人才,也不是只有一个长处的人就不能任用,关键在于用才之人的德才。领导能够知人善任,我们就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长处。所以,遇到有眼光、能够看到我们可用之处的领导,是我们莫大的福气。 c:226

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学会拒绝。一般人碍于面子或有其他顾虑,总是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不,以至于自己做着违背心愿的事情,痛苦不堪。如果自己真的不能接受别人的请求,拒绝时言辞要委婉但态度一定要坚定,这样既不得罪他人又能合理拒绝对方的不情之请。如果自己也不确定接受还是不接受,需要考虑,那拒绝的话就不能说得太肯定,以免自己想接受想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由此可见,拒绝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针对具体的事情,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来选择拒绝的方式和态度。 c:224

子曰:“知[1]之者不如好[2]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1129

述而篇第七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c:1140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c:1033

泰伯篇第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846

子曰:“学如不及[1],犹[2]恐失之。” c:839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1]饮食而致[2]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3];卑[4]宫室而尽力乎沟洫[5]。禹,吾无间然矣。” c:180

子罕篇第九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c:1258

子在川上曰:“逝者[1]如斯[2]夫,不舍昼夜。” c:790

子曰:“知[1]者不惑[2],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c:1035

乡党篇第十

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c:355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2]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c:343

席[1]不正,不坐。 c:162

明·张居正:“杖者是年老的人。古人六十岁以上,则用杖以出入,以其血气既衰,必用扶持故也。盖乡党尚齿,长幼有序,故夫子之恭谨如此。” c:21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1]。 c:42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c:138

孔子派人到外乡去问候朋友,总是先拜两次然后送人上路。 c:13

厩[1]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c:196

国君赐的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位自己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孔子一定把肉煮熟了再进奉给祖先。国君赐给活的牲畜,孔子一定把它养起来。陪国君吃饭,国君先举行饭前的祭礼,孔子就先吃饭不吃菜。 c:14

疾,君视之,东首[1],加朝服,拖绅[2]。 c:86

孔子生病了,国君来探望他,孔子便在病榻上头朝东,披上朝服,拖一条腰带,以表示敬意。 c:19

君命召[1],不俟[2]驾行矣。 c:80

国君命令人召唤孔子,他不等车驾好自己先步行。 c:15

入太庙,每事问[1]。 c:121

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一问。 c:12

朋友[1]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 c:126

朋友之馈[1],虽[2]车马,非祭肉,不拜。 c:122

寝不尸[1],居不客[2]。 c:159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2],不疾言[3],不亲指[4]。 c:198

孔子看到山上的野鸡能够自由飞翔,想飞就飞,想停就停,就发出了“得其时”这样的感叹。其实这是孔子在见景抒情,借物言志。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的特点和机遇,因时而动,识时而作,这是一种智慧,也是灵魂的自由。 c:239

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c:247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做官的人,是平常人;先有官职而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卿大夫之类的人。如果让我选用人才,那我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c:36

子曰:“从我于陈、蔡[1]者,皆不及门[2]也。” c:152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2]:宰我、子贡。政事[3]: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c:302

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 c:177

季路[1]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c:521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2]。” c:411

子路、曾皙[1]、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3]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 ”子路率尔[5]而对曰:“千乘之国,摄[6]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7]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8]。”夫子哂[9]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10],如[11]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2],如会同[13],端章甫[14],愿为小相[15]焉。”“点,尔何如?”鼓瑟希[16],铿尔,舍瑟而作[17],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155

颜渊篇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1],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c:680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c:214

孔子说:“广博地学习文学典籍,用礼乐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做到不背离正道!” c:6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1]。小人反是[2]。” c:681

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c: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1]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c:670

子路篇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1]。”请益[2]。曰:“无倦[3]。” c:406

子曰:“其身[1]正,不令[2]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758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2]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3],何足算也?” c:178

子曰:“不得中行[1]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c:273

子曰:“君子泰[1]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c:570

善人:指君子阶层中具有儒家美德的人。 c:13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1] c:203

孔子说:“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民去打仗,这就是让他们白白去丢掉生命。” c:55

孔子心中理想的国家应当是:君主广施仁政,百姓有保家卫国的义务,但是君主也有爱惜民力的职责。国君在调用百姓之前,必须教会他们兵阵作战的技法,让他们熟悉战阵,知道进退以及适应战场的方法。否则,就是抛弃民众,草菅民命。 c:17

宪问篇第十四

子曰:“邦有道,危[1]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 c:498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c:414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c:305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c:580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4]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c:331

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c:19

知之明,信之笃,行之果,天下之达德也。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 c:30

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c:111

子曰:“臧武仲[1]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c:60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2]也,自经[3]于沟渎[4]而莫之知也。” c:231

子曰:“其言之不怍[1],则为之也难。” c:227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 c:548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1],以德报德。” c:682

子曰:“上[1]好礼,则民易使也。” c:154

原壤[1]夷俟[2]。子曰:“幼而不孙弟[3],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c:254

灵公篇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c:146

俎豆: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c:16

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夫[2]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c:220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1]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c:74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c:619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430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见过喜好仁德像喜好美貌一样的人。” c:15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1],难矣哉!” c:267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1]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c:228

孔子说:“君子行事应以义为根本,以礼义来实行,以谦逊的语言说出,以诚信的态度完成。这才是真的君子啊!” c:89

子曰:“君子求诸[1]己,小人求诸人。” c:482

子曰:“君子矜[1]而不争,群而不党。” c:379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 c:41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347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1]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c:133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 c:482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505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2]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c:209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1]而可大受[2]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c:444

在仁德面前,就是自己的老师也不能谦让 c:11

子曰:“道[1]不同,不相为谋。” c:556

孔子接待盲乐师,礼节细致周到,反映了他“君子以诚相待”的态度,同时也通过言传身教给弟子们上了一堂礼仪之课。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常常有很多人看到贵人则知敬,看到弱者往往不能以礼相待,始终受功利思想操纵而不自觉。所以,时时刻刻注意处事待人的礼仪,不仅对我们自身修养的形成非常重要,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非常重要。 c:98

季氏篇第十六

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 c:206

萧墙:照壁屏风。这里指宫廷之内。 c:14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 c:173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1],友多闻,益矣。友便辟[2],友善柔[3],友便佞[4],损矣。”【注释】 c:814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c:127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1]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2]称之亦曰“君夫人”。 c:84

阳货篇第十七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5],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c:134

子曰:“性[1]相近也,习相远也。” c:555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c:659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1]云乎哉?” c:205

子曰:“色厉而内荏[1],譬诸小人,其犹穿窬[2]之盗也与?” c:351

子曰:“道[1]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c:365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1]也肆[2],今之狂也荡[3];古之矜也廉[4],今之矜也忿戾[5];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c:238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 c:176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c:51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1]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c:202

从古至今,邪侫小人谗害正直,倾覆国家者不可悉数,如费无忌、江充之流,虽父子兄弟、骨肉至亲亦被其陷害,况臣下乎?是以,大舜疾谗说 c:20

子曰:“予欲[1]无言。”子贡[2]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c:272

孔子说:“天说什么了?一年四季运行不已,万物自然生长,天说什么了呢?” c:35

孺悲[1]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c:100

子曰:“饱食终日[1],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c:427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c:533

孔子说:“到了四十岁时而被人厌恶,那么这一生就完了。” c:63

微子篇第十八

微子[1]去之,箕子[2]为之奴,比干[3]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c:127

纣王凶暴残虐,同母兄长微子离开了他,他的叔父箕子被降为奴隶,另一个叔父比干因进谏纣王而被纣王处死。孔子说:“殷商时有三个仁人啊!” c:11

之,衰世昏乱,故正直见恶于时,惟治朝清明,斯君子得行其志,是以有道之君于秉公持正者,必崇奖而保护之,倾险邪媚者,必防闲而斥远之,则众正之路开,而群枉之门杜矣!” c:21

我们更应该清醒自己的头脑,坚持走正路而绝不走歪路,做一个自律自重的君子。 c:52

齐人归[1]女乐,季桓子[2]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c:123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c:267

逸[1]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2]。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3]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c:102

他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出世入世都采取中庸原则,不偏执,不固执,不能画地为牢,自己给自己限定一个活动范围。圣人教导我们凡事要通权达变,既有坚定的原则,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在为人处世上做到进退自如。 c:169

邦有道,则人才聚,邦无道,则人才散;人才聚则国兴,人才散则国亡,这是亘古不变的治国真理。 c:16

君子不施[2]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3]。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c:207

第一,要任人唯贤,不能只给亲近的人好处;第二,要取得大臣的信任,不能让他们怨恨自己;第三,对于故交老友,只要没有重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们,要推己及人地爱护他们。最后,对人才不要求全责备,待人要宽厚仁爱。 c:120

周朝有八个名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c:17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江山社稷,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独立支撑的,而需要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创造出国泰民安的兴盛场面。所以,人才的任用对于一个民族至关重要。国家得其才则兴,失其才则亡。 c:55

子张篇第十九

子张[1]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c:235

子张说:“士在国家遇到危难时献出生命,遇到利益时首先想到义,祭祀时想的是如何恭敬,居丧时想到如何致哀,这就可以了吧!” c:38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1]? ” c:178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1],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c:699

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302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1],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c:462

子夏曰:“大德[1]不逾闲[2],小德出入可也。” c:383

子夏曰:“仕而优[1]则学,学而优则仕。” c:352

子游曰:“丧致[1]乎哀而止。” c:221

子游曰:“吾友张[1]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c:78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1]为仁矣。” c:102

曾子曰:“吾闻[1]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c:140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人没有主动流露真感情的,如果有一定是在办父母亲丧事的时候。” c: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1]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c:81

但他仍然任用父亲在世时的旧僚属,不改变他父亲的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c:22

子贡曰:“纣[1]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2],天下之恶皆归焉。” c:28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1]焉:过也,人皆见之;更[2]也,人皆仰之。” c:417

卫公孙朝[1]问于子贡曰:“仲尼[2]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c:183

叔孙武叔[1]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2]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3],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4],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5]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c:260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1]见其不知量也。” c:252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可见一个人的言谈的确很重要,有的人只说一句话就可以显露其聪明才智,而有的人却一开口就错,显得愚不可及。君子应该谨言慎行,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真相时,一定不要冒失轻浮地乱发议论。古人以讷于言而敏于行为仁,我们现代人却以夸夸其谈为聪明,言语迟缓为愚笨。巧言善辩的人看似才华卓著,往往得到领导的重用,然而真正工作起来却显得言行不一,力不从心。所以,如果没有真正的才能还是不要夸夸其谈的好,免得真相败露,被人耻笑。 c:121

尧曰篇第二十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c: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