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92 lines (102 loc) · 16.2 KB

胡适谈读书.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92 lines (102 loc) · 16.2 KB

胡适谈读书

胡适 - 文学榜-随笔文集

《胡适谈读书》收录了胡适关于读书方法的探究、读书心得的记载、与友人就书中某个问题的讨论以及他为青年学生列的国学书目。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平易切实,是大众阅读的最佳读物。

读书

3)做读书札记,是要动手的。札记又可分四类: (a)抄录备忘。 (b)做提要,节要。 (c)自己记录心得。张载说:“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不则还塞之矣。” (d)参考诸书,融会贯通,做有系统的著作。 手到的功用。我常说:发表是吸收智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智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c:519

为什么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c:377

二千五百年以来恐怕只有半打。“集”是杂货店,“史”和“子”还是杂货店。至于“经”,也只是杂货店,讲到内容,可以说没有一些东西可以给我们改进道德增进智识的帮助的。中国书不够读,我们要另开生路,辟殖民地,这条生路,就是每一个少年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读外国语要读到有乐而无苦,能做到这地步,书中便有无穷乐趣。希望大家不要怕读书,起初的确要查阅字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继续不断做去,那末,在一二年中定可开辟一个乐园,还只怕求知的欲望太大,来不及读呢。我总算是老大哥,今天我就根据我过去三十五年读书的经验,给你们这一个临别的忠告。 c:164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读书无捷径,是没有什么简便省力的方法可言的。读书的习惯可分为三点: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 c:539

中国书的收集法

要懂书,有三个重要的办法:(一)爱书,把书当做心爱的东西,和守财奴爱钱一样。(二)读书,时时刻刻的读,继续不断的读。唯有读书才能懂书。最低的限度也要常常去看。(三)多开生路。生路多了自然会活泛。因此外国语不能不懂。一日语,二英语,三法语,四德语,五俄语,能多懂了一种,便多了一种的好处。 c:207

,总而言之,门类太窄,因人废言,因辞废言,或者为了学派门户的成见,以批评人的眼光抹煞他的书,这样收书,就冤抑了许多有价值的书。如果在一百余年以前,他们的眼光,能放得大些,不要说把销毁的书保留起来,如能将禁书收进去,也可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的材料。 c:52

杂货店的收书法。明白的说,就是无书不收的收书法。不论什么东西,如果是书,就一律都要。 c:48

一)要认定我们个人的眼光和意见是有限的,有错误的。(二)要知道今天看为平常容易得的东西,明天就没有,后天也许成了古董,假如我们能存这个观念,拿历史的眼光来收书,就是要每天看后的报纸,也都觉得可贵的。 c:57

找书的快乐

我不是藏书家,只不过是一个爱读书、能够用书的书生,自己买书的时候,总是先买工具书,然后才买本行书,换一行时,就得另外买一种书 c:46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c:49

我觉得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而吴敬梓的思想则是超过当时的时代,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严刻地批评教育制度,而且有他的较科学化的观念。 c:49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c:83

研究国故的方法

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 c:92

政治亦然。研究社会制度,亦宜先研究其制度沿革史,寻出因果的关系,前后的关键,要从没有系统的文学、哲学、政治等等里边,去寻出系统来。 c:115

国故的研究,于教育上实有很大的需要。我们虽不能做创造者,我们亦当做运输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种人是不可少的。 c:74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同样的材料,方法不同,成绩也就不同。但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材料上,成绩也就有绝大的不同。这个道理本很平常,但现在想 c:65

梅 c:11

纸上的材料只能产生考据的方法;考据的方法只是被动的运动材料。自然科学的材料却可以产生实验的方法;实验便不受现成材料的拘束,可以随意创造平常不可得见的情境,逼拶出新结果来。 c:60

只因为纸上的材料不但有限,并且在那一个“古”字底下罩着许多浅陋幼稚愚妄的胡说。钻故纸的朋友自己没有学问眼力,却只想寻那“去古未远”的东西,日日“与古为邻”,却不知不觉地成了与鬼为邻,而不自知其浅陋愚妄幼稚了! c:78

治学方法

普通记忆力强的人往往不能思想;傅先生记忆力强,而且思考力非常敏锐,这种兼有记忆力和思考力的人,是世界上少见的。 c:26

历史、语言、考古方面,傅先生把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人才都带到这里来,同台大原有的人才,和几年来陆续从大陆来的人才连在一块,可以说是中国几十年来办大学空前的文史学风 c:15

我预备讲三次:第一次讲治学方法的引论,第二次讲方法的自觉,第三次讲方法与材料的关系。 c:15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c:113

凡是解决一个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有证明 c:25

治学没有什么秘诀;有的话就是:“思想和研究都得要注意证据。” c:27

学理、工、农、医的人应该注重在上一句话“大胆的假设”,因为他们都已比较的养成了一种小心求证的态度和习惯了;至于学文史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应该特别注重下一句话“小心的求证”,因为他们没有养成求证的习惯。 c:15

方法的自觉,就是方法的批评;自己批评自己,自己检讨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错误。 c:112

赫胥黎把嘴里说出,心里觉得“我相信某件事物是真的”这件事,看作人生最神圣的一种举动。无论是在科学上的小困难,或者是人生上的大问题,都得要严格的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这就是科学的态度,也就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 c:72

中国证据法的原则只有四个字,就是“自由心证”。 c:17

如果没有自觉的批评、检讨、修正,那就很危险。 c:11

我认为做文史考据的人,不但要时时刻刻批评人家的方法,还要批评自己的方法,不但要调查人家的证据,还得要调查自己的证据 c:19

自觉就是自己批评自己,自己检讨自己,自己修正自己。 c:45

所谓实验,就是用人工造出证据来证明一个学说、理论、思想、假设。 c:12

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称为“做官四字诀” c:72

第三,和。和就是虚心,不武断,不固执己见,不动火气。 c:94

一、凡是能直接研究材料的就进步;凡是不能直接研究材料,只能间接研究材料的,或是研究前人所研究的材料或只能研究前人所创造的材料系统的就退步。 二、凡一种学问能够扩充或扩张他的研究材料的便进步;凡不能扩张他的材料的便退步。 三、凡一种学问能够扩充他作研究时所应用的工具便进步;凡不能扩充他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便退步。(在这里,工具也视为材料的一种。) c:45

不论团体研究也好,个人研究也好,做研究要得到好的成绩,不外上面所说的三个条件:一,直接的研究材料;二,能够随时随地扩张材料;三,能够扩充研究时所用的工具。这是从事研究学问而具有成绩的人所通有的经验。 c:105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c:31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哲学家没有科学的经验,决不能讲圆满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家没有哲学的兴趣,也决不能讲圆满的科学方法论。 c:37

大学》的方法论,最重要的是“致知在格物”五个字。 c:25

结论:“程、朱的格物论注重‘即物而穷其理’,是很有归纳的精神的。可惜他们存一种被动的态度,要想‘不役其知’,以求那豁然贯通的最后一步。那一方面,陆、王的学说主张真理即在心中,抬高个人的思想,用良知的标准来解脱‘传注’的束缚。这种自动的精神很可以补救程、朱一派的被动的格物法。程、朱的归纳手续,经过陆、王一派的解放,是中国学术史的一大转机。解放后的思想,重新又采取程、朱的归纳精神,重新经过一番‘朴学’的训练,于是有清代学者的科学方法出现,这又是中国学术史的一大转机。” c:31

假设的用处就是能使归纳法实用时格外经济,格外省力。凡是科学上能有所发明的人,一定是富于假设的能力的人。 c:15

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 c:39

(1)大胆的假设,(2)小心的求证。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证据不充足,不能使人信仰。 c:34

如果一个假设是站在很充分的理由上面的,即使没有旁证,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假设。但他终究只是一个假设,不能成为真理。后来有了充分的旁证,这个假设便升上去变成一个真理了。 c:32

“但宜推求,勿为株守”八个字是清学的真精神。 c:43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对初学人说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 c:22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商务印书馆。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墨子间诂》(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庄子集释》(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荀子集注》(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版。《春秋繁露义证》(苏舆)原刻本。《周礼》通行本。《论衡》(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本。《抱朴子》(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 c:28

《书目答问》《法华经》《左传》《中国人名大辞典》《阿弥陀经》《文选》《九种纪事本末》《坛经》《乐府诗集》《中国哲学史大纲》《宋元学案》《全唐诗》《老子》《明儒学案》《宋诗钞》《四书》《王临川集》《宋六十家词》《墨子间诂》《朱子年谱》《元曲选一百种》《荀子集注》《王文成公全书》《宋元戏曲史》《韩非子》《清代学术概论》《缀白裘》《淮南鸿烈集解》《章实斋年谱》《水浒传》《周礼》《崔东壁遗书》《西游记》《论衡》《新学伪经考》《儒林外史》《佛遗教经》《诗集传》《红楼梦》 c:39

评新诗集

第一须有敏捷而真确的观察力;第二须有聪明的选择力。没有观察力,便要闹笑话;没有选择力,只是堆砌而不美, c:31

读来爽口、听来爽耳”的最低限度的标准。 c:12

诗的一个大原则是要能深入而浅出;感想(impression)不嫌深,而表现(expression)不嫌浅。 c:27

谈谈《诗经》

戴震有两个高足弟子,一是金坛段玉裁,一是高邮王念孙及其子引之,都有很重要的著作,可为我们参考的。如段注《说文解字》,念孙所作《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尤其是引之所作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对于《诗经》更有很深的见解,方法亦比较要算周密得多。 c:19

你要懂得《诗经》的文字和文法,必须要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你要懂得三百篇中每一首的题旨,必须撇开一切《毛传》《郑笺》《朱注》等等,自己去细细涵咏原文。但你必须多备一些参考比较的材料:你必须多研究民俗学、社会学、文学、史学。你的比较材料越多,你就会觉得《诗经》越有趣味了。 c:29

读《楚辞》

(1)最古的南方民族文学《九歌》(2)稍晚——屈原? 《离骚》《九章》的一部分?(3)屈原同时或稍后《招魂》(4)稍后——楚亡后《卜居》《渔父》(5)汉人作的《大招》《远游》《九章》的一部分。《天问》 c:22

《楚辞》注家分汉、宋两大派。汉儒最迂腐,眼光最低,知识最陋,他们把一部《诗经》都罩上乌烟瘴气了。 c:20

我们须要认明白,屈原的传说不推翻,则《楚辞》只是一部忠臣教科书,但不是文学。如 c:29

我们必须推翻屈原的传说,打破一切村学究的旧注,从《楚辞》本身上去寻出它的文学兴味来,然后《楚辞》的文学价值可以有恢复的希望。 c:14

读《吕氏春秋》

一部《吕氏春秋》只说这三大类的事:贵生之道,安宁之道,听言之道。他用这三大纲来总汇古代的思想。 c:30

因为吾生比一切都重要,故不可不贵生,不可不贵己 c:11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贵公》) c:23

政治的运用全靠人有欲恶,欲恶是政治的纪纲;欲望越多的人,越可得用;欲望越少的人,越不可得用;无欲的人,谁也不能使用 c:49

《吕氏春秋》的政治主张根本在于重民之生,达民之欲,要令人得欲无穷,这里确含有民主政治的精神。所以此书中极力提倡直言极谏的重要,认为是宣达民人欲望的唯一方法,遂给谏官制度建立一个学理的基础。 c:33

古代社会中有了这种历史背景,加上自觉的理论,故谏官制度能逐渐演进,成为裁制君权的最重要制度。 c:13

“刻舟求剑”的寓言,和韩非《五蠹》篇的“守株待兔”的寓言,命意都绝相同,很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渊源 c:19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今日学校读经,无异于拿些教师自己半懂不懂的东西给学生。……六经虽在专门家手里也是半懂不懂的东西,一旦拿来给儿童,教者不是混沌混过,便要自欺欺人。这样的效用,究竟是有益于儿童的理智呢,或是他们的人格? c:18

王国维先生说:《诗》、《书》书为人人诵习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 c:12

发起《读书杂志》的缘起

大家少说点空话,多读点好书! c:31

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我这个人本来很笨,很呆,对于事情总爱靠实,总好认真。……我自从会用心思的年龄起,就爱寻求一条准道理,最怕听“无可无不可”的话,所以对于事事都自己有一点主见,而自己的生活行事都牢牢的把定着一条线去走。 c:31

。米饭不必成为世界化,而我们正不妨吃米饭;筷子不必成为世界化,而我们正不妨用筷子;中国话不必成为世界语,而我们正不妨说中国话。 c:11

而梁先生要想把每一大系的文化各包括在一个简单的公式里,这便是拢统之至。公式越整齐,越简单,他的拢统性也越大。 c: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