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82 lines (194 loc) · 23.4 KB

认识经济.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82 lines (194 loc) · 23.4 KB

认识经济

迪恩·卡尔兰 乔纳森·默多克 - 经济理财榜-财经

本书以联系实际见长,并融入了当前流行的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理论,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原理通过故事娓娓道来。经济学观念够帮助我们理解日常生活并做出反应,本书将向读者展示经济学观念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同时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以培养我们的经济学直觉。

致中国读者

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是如何运作的,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经常出现在新闻中的话题。 c:83

前言

经济学的思维能够把复杂的生活梳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生意、政治还是日常生活。 c:49

问题1:问题中涉及的欲望和限制是什么? c:57

认识微观经济

理性行为和稀缺,权衡取舍和决策,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边际分析, c:25

第一部分 经济学的力量

区分人们想要世界是什么样的(规范分析),以及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实证分析)。 c:50

第1章 经济学与生活

1.解释稀缺性的经济学意义,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2.理解机会成本和边际决策对个人和企业的意义。3.理解激励的经济学概念。4.理解效率的经济学概念。 c:27

尤努斯意识到经济思想才是解决现实生活中难题的关键 c:37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们如何管理资源的学问。个人以及群体(家庭、公司、政府和其他组织)决定如何分配资源。在经济学中,资源不仅仅包括像现金、金矿这类有形的东西。它们也包括无形的东西,比如时间、想法、技术、工作经验,乃至人际关系。 c:155

(1)问题中涉及的主体的欲望和约束是什么? (2)权衡取舍是什么? (3)其他人将会如何反应? (4)为什么其他人尚未这样做呢? c:191

经济学将稀缺性(scarcity)定义为我们想要的超过我们可以得到的可用资源。 c:144

银行的欲望是赚取利润,并将它们的受约束资金优先借给那些它们认为是有利可图的客户。孟加拉国村民的欲望是增加他们的收入,但由于受约束的启动资金,他们无法及时抓住商业机会。 c:28

生活中的每个决策都涉及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取舍 c:55

一个决策的成本并不总是明确的。 c:14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等于你为了得到某物而必须放弃的其他物品的价值。 c:184

机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权衡取舍问题 c:55

但是,当有更多的选择或选择之间有更多的细微差别时,用机会成本的形式来进行表述将会更有帮助。 c:43

边际决策(marginal decision making)描述了理性人会比较一个选择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而不考虑过去选择的相关收益和成本。 c:174

经济学家把这种已经发生的且无法收回的成本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c:165

在我们能够评估他们面临的权衡取舍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每个人面对的渴望和约束。 c:24

对变化的权衡取舍的集体反应是经济学的中心思想 c:82

经济学家关于权衡取舍的第二个假设是,只有在真空环境中才不会产生影响。 c:37

询问“其他人将会如何反应”,能够预测价格变化或政策变化的不良副作用,从而有助于阻止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c:61

尤努斯需要想出一个不同的方法以产生正面的激励,激励贫穷的客户偿还贷款。他最著名的解决方案是要求借款人以五人一组来申请贷款。组中的每个人都与其他成员的成功是利害攸关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偿还贷款,那么组中的其他人都不可以再次从银行借钱。 c:75

如何最终检验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出来的解决方案? c:25

效率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况:以最有效的可行方式使用资源去生产对社会经济价值最大的商品和服务。 c:102

当经济有效率地运行时,资源就已经被分配到了有价值的用途上。 c:80

他第一次发现了缺乏抵押品的市场失灵,并且想到了用分组责任制来修复这种市场失灵 c:22

经济学分析要求我们把理论知识与观察到的现实相结合,并在得出结论之前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 c:37

当我们看到两个事件同时发生时,我们倾向于假定是一个事件引起了另一个事件。但是经济学家努力地谨慎对待因果关系(是什么引起了什么)。 c:28

相关性与因果关系不同。因果关系(causation)意味着一个事件引起了另一个事件。 c:47

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常常因为三种方式被混淆:没有因果关系的相关性、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关系。 c:88

遗漏变量。 c:18

有时,两个相关的事件一起发生是因为两者都是由相同的潜在因素引起的。两者都分别与第三个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这个潜在的因素被称为遗漏变量 c:82

模型(model)是对复杂情况的一种简化表示。在经济学中,模型显示了个人、公司和政府如何做出管理资源的决策,以及他们的决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c:74

马尔萨斯的模型忽略了故事的关键部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技术进步。 c:16

关于世界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这种事实表述被称为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 c:78

使用经济学工具时,并不需要你有某一特定的道德或政治观点。 c:19

经济学的基础是理性行为的基本原理,即人们会以最有效的可行方式做出选择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c:37

第2章 专业化与交换

我们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我们的可用资源呢? c:19

由谁生产哪种商品以及为什么。 c:25

世界各地的人都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为目标,事事从自身利益出发,全球生产线就是由此产生的一个自然结果。经济学家将此协调机制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18世纪的经济思想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首次提出了这种想法。 c:61

任何商品都会由在该商品生产上机会成本最低的国家、公司或个人来生产。 c:69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c:25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是一条直线或曲线,它显示在使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时产出的所有可能组合。 c:27

边界线上的点(比如 B3)被称为有效率的点(efficient points),因为它们已经利用了全部可用资源,生产出最大的可能产出。边界线内的点(内部)是无效率的,因为它们没有使用所有的可用资源。 c:35

如果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一位生产商可以生产出比其他人更多的产出,该生产商就有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c:98

相比其他生产商,当一个生产商能以较低的机会成本去生产1件商品时,我们就说他在这件商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c:104

当为一个球员在球场上寻找一个特定的位置时,正确的建议也许不是他在这个位置上是最好的,而是他在其他任何位置上的价值都更小! c:41

当两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它们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进行相互贸易时,这两个国家实际上都能消费更多的商品。 c:45

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总产量将增加。这种集中生产方式被称为专业化(specialization),即将所有的资源都用于生产某一种商品。 c:72

当专业生产商交换物品和服务时发生了这种结果的改善,就被称为贸易收益(gains from trade)。 c:53

只要两国在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不同,就存在贸易的空间,它们的交易价格介于两国的机会成本之间。 c:83

你不可能在失去一件事的比较优势的同时,而没有获得另一件事的比较优势。 c:24

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同意,当国家在服装生产上失去了比较优势,这并不是一个失败的表现,而是成功的标志。 c:20

“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要依赖于许多其他假设,如自由竞争、完全信息以及其他许多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总是适用的假设。 c:20

当个人或国家相对于其他生产商而言更善于生产这一种商品(相比于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时,就说他在这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无论人们是否有绝对优势,每个人都一定在某事上有比较优势。 c:22

第3章 市场

认知目标1.识别我们所处的竞争市场的特征。2.描述决定市场需求的因素。3.描述决定市场供给的因素。4.解释市场供给与需求如何相互作用以推动市场达到均衡。5.评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 c:12

由看不见的手组织起来的经济体的关键特征是由个人做出决策,而不是由集权的规划当局做出决策。这样的经济体通常被称为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c:52

市场这个术语实际上是指交易特定物品或服务的买者和卖者,而不是一个实际位置。 c:64

市场的确切边界取决于交易发生的范围。 c:31

在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中,拥有完全信息的作为价格接受者的买者和卖者可以很容易地交易标准化的物品或服务。 c:42

标准化的商品是指任何两单位的该物品或服务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且是可以互换的。在竞争市场中,买卖的商品是标准化的。 c:44

交易成本是指买者和卖者在商讨和进行物品或服务的买卖时引起的费用。 c:54

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的买方或卖方被称为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 c:58

在竞争市场中,买卖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c:25

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特征:标准化的商品、完全信息、没有交易成本、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参与者。 c:79

需求描述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c:12

当我们谈论需求定理时,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隐含的假设是除了价格以外其他条件都不变。 c:31

收入、预期和偏好都会产生影响;经济学家将这些因素称为需求的非价格决定因素(nonprice determinants,以下简称非价格因素)。 c:35

需求曲线也代表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willingness to buy):它显示了在任何给定数量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 c:18

需求的非价格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和市场上的买者数量。 c:11

有两种相关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 c:13

大多数商品是正常商品(normal goods),这意味着收入的增加将导致需求增加。 c:14

对于某些商品,我们称之为低档商品(inferior goods),它们的需求与收入之间呈反向关系:随着收入增加,需求会减少。 c:27

需求曲线的移动是由需求的非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 c:63

当我们说需求的非价格因素变化导致需求增加(increase in demand)或需求减少(decrease in demand)时,我们指的是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为了区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我们说价格变化会导致需求数量上升(increase in quantity demanded)或需求数量下降(decrease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 c:38

供给数量(quantity supplied)是在指定期间内生产商在给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出售的特定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c:32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价格上涨,供给数量会增加,反之亦然,这个规则被称为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 c:42

当供给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时,整条供给曲线会移动。 c:16

供给的非价格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相关商品的价格、技术、投入品的价格、预期和卖者数量。 c:67

相关商品的价格决定了供给,因为它会影响生产的机会成本。 c:11

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交换的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c:17

供给与需求交汇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这个点被称为市场均衡(equilibrium)。在这一点上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这一点上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 c:38

当需求数量高于供给数量时,我们将此称为短缺(shortage),或超额需求(excess demand)。 c:12

为了决定非价格因素的变动会如何影响市场均衡,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该变动影响需求吗?如果影响,需求会增加还是减少呢?(2)该变动影响供给吗?如果影响,供给会增加还是减少呢?(3)将供给变动与需求变动相结合,会如何共同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呢? c:25

第4章 弹性

弹性(elasticity)是衡量消费者和生产商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 c:63

最常用的弹性度量指标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c:21

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描述了当价格变化时,物品或服务需求数量的变化大小。 c:23

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可以看作是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当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价格影响较大时,我们就说他们的需求曲线是更富有弹性的(more elastic),这意味着一个小的价格变化就能导致很大的需求数量变化。 c:31

在数学上,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百分比除以相应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c:1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只将其收入中的很小一部分用于购买某商品,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较小。 c:19

当价格较高时,需求往往更富有弹性,当价格很低时,需求更缺乏弹性。 c:41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当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时,它的供给数量的变化。 c:29

有三个因素影响生产商扩大生产的能力:投入品的可获得性;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应对价格变化所需的调整时间。 c:35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描述了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时,另一种不同商品的需求数量如何变化。 c:22

第5章 效率

自主交换创造价值并可以使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受益。 c:21

经济学家称这一最高价格为买者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或者保留价格(reservation price) c:31

销售意愿(willingness to sell)是卖者出售一件物品或服务可以接受的最低价格。 c:22

剩余就是买者(卖者)愿意交易的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异。 c:20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生产者愿意销售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值从而导致生产者获得的收益。 c:20

总剩余(total surplus)是参与交易的所有人在物品或服务交易时获得的收益。 c:16

当在均衡点时,市场就是有效市场(efficient market):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利益改善,都必须损害其他人利益的市场状态。效率是市场最强大的特征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效率不需要通过中央管控便可实现。 c:26

无谓损失就是实际销售量小于市场均衡量而产生的损失 c:12

当市场上有人想要交换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达成交易时,我们就错失了可以使双方受益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我们称市场是缺失的。 c:13

第6章 政府干预

实证分析是关于现实:政策真正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吗? 规范分析是一种价值观和意见:你认为这项政策是一个好主意吗? c:14

税收有两个主要影响。首先,它们抑制了被征税的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其次,它们通过那些继续购买和销售商品的人支付的费用募集政府收入。 c:14

税收楔子(tax wedge)是由于税收导致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和销售者获得的价格之间的差异。 c:28

第三部分 个人决策

当进行日常生活决策或者政治上和商业上的决策时,考虑其他人怎么做十分重要。这被称为策略性思维。 c:20

总而言之,对做出决策而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掌握相关的信息 c:19

第7章 消费者行为

效用是对一个人从某些事物中获得了多少满足感的测度。 c:42

人们能够理性地实现效用最大化是经济学家分析世界的基本假设。 c:16

从消费后来的一单位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边际效用小于之前一单位的边际效用,这一原理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c:35

当我们将边际效用递减与欲望和约束这两组概念结合起来时会发生什么? c:13

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是由消费者用他的收入能够购买的物品和服务的所有可能组合所组成的直线 c:16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变化具有两种重要的效应,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c:12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描述的是由于价格下降使人们的实际财富增加,由此带来的消费量变化。 c:22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描述的是商品间相对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量变化。 c:19

人们的效用往往源于多种心理学和经济学上相互交织的感受。 c:12

简单地改变我们的参照系,我们就可以得到或者损失效用。 c:12

经济学家使用利他主义(altruism)这一术语来描述一个人的效用仅因为他人的效用增加而增加的行为动机。 c:26

最后,当经济学家说“我们假设人们是理性并且自利的”时,并不意味着他们假设人们是自私的,而仅仅是认为人们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显示性偏好表明,人们会从那些一点儿都不自私的事情中获得效用。 c:20

人们往往愿意为了追求公平的理想状态而牺牲部分利益,尽管这样做并不理性。 c:18

第8章 行为经济学:进一步了解决策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是利用心理学的深刻见解拓展个体决策模型的经济学领域。 c:21

时间不一致性、对成本的非理性认知以及决策时忽略货币的可替代性。 c:22

时间不一致性能够帮助我们解释诸如拖延和缺乏自我控制等行为。就好像我们的思维里存在两个自我:一个“面向未来的自我”,能够专注于要完成的事情进行精明的计划,如健康饮食等;一个“面向现在的自我”,面临当前的诱惑时就会节节败退。 c:19

拥有的隐性成本是另外一种经常被忽视的非货币机会成本。它是由行为经济学家观察到的一种认知偏差,指人们会额外重视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c:19

从经济效益上看,拒绝卖出一件东西的机会,相当于你自己以售价买了它。 c:14

第9章 博弈论与策略思维

囚徒困境是指双方都进行理性的决策,但对双方而言结果却并不理想的一种博弈策略。 c:24

经济学家用博弈(game)这一术语表示至少两人参加的,需要每位参与者都进行策略性思考的情形。研究在不同的情况下,参与者如何采取策略行为的理论称为博弈论(game theory)。 c:21

所有的博弈都具有3个特征:规则、策略和收益。 c:29

策略是参与者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时所遵循的计划。 c:13

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于自己都是最佳的策略被称为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 c:20

当参与者并非同时而是依次行动时,我们称之为序贯博弈。 c:15

这种反向分析问题的过程,即从最终的选择开始逐项向前,直至确定最优策略,被称作逆向归纳法(backward induction)。 c:18

第10章 完全竞争与垄断

固定成本(fixedcosts)就是与产量无关的成本。 c:20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代表了企业所放弃的机会的价值。所谓机会的价值是指如果企业将自有资源用作他用,本来可以产生的收益。 c:33

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这一规律可表述为,随着投入品的数量增加,单个投入品的边际产量减少。 c:23

当一家企业规模扩大导致平均成本升高时,经济学家称之面临着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c:23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就是最后一单位产出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 c:15

进入壁垒主要存在四种形式:稀缺的资源、规模经济、政府干预以及领先厂商积极的经营策略。 c:22

就相同的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这一做法被称为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c:17

第12章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是指相比他人能以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或服务的能力。 c:14

第13章 外部性

污染,或者其他任何由决策人引起的,未给予补偿的情况下,强加给他人承担的成本,被称为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 c:17

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二者共同被称为外部性(externalities) c:17

第14章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当一种商品具有排他性(excludable)时,意味着卖者能够阻止那些没有付费的人使用该物品。 c:14

第15章 税收与政府预算

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将税收归为以下三种类别之一:比例税、累退税或累进税。 c:11

第六部分 宏观经济的数据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数以亿计的个人日常决策如何共同形成整体经济运行的科学,是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繁荣与衰退及失业的研究。 c:15

第16章 国民财富的核算

这意味着有三大类的经济活动没有进入GDP核算:家庭生产、地下经济以及与市场无关的外部性,如环境恶化等。 c:23

第18章 失业与劳动需求

故意设置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以提高生产率的制度被称作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 c:14

第19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产出减少而价格增加的情况通常被称为滞胀(stagflation),即经济停滞加上高通货膨胀。 c:20

第21章 金融学基础

无风险利率和投资者需要支付的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别称为信贷差价或风险溢价。 c:12

流动性(liquidity)是在没有价值损失的前提下,某一特定资产快速变现的难易程度。 c:19

股票也是一种把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公司所有权)转换为有流动性的资产(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股票)的途径。 c:14

以其他资产价值为基础的融资合约代表金融资产的特殊类别,叫衍生品。衍生品(derivate)是一种价值以其他资产的价值为基础的资产,如购房贷款、股票、贷款或桶装油。 c:18

衍生品意味着将风险转移给那些愿意承受的人。 c:11

第22章 货币和货币体系

货币(money)是指经常用来直接购买物品和服务的一系列资产。 c:11

能够成为好的货币的东西一定要具有价值稳定性和便利性。 c:13

双重目标(dual mandate)的第一层是确保价格稳定,第二层是要保证充分就业。 c:19

第23章 开放市场下的宏观经济学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表示的是相对其他国家相同产品而言的本国产品的价值。 c:16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是按计划直接定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c: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