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89 lines (198 loc) · 29.6 KB

隐性动机.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89 lines (198 loc) · 29.6 KB

隐性动机

格尼茨 李斯特 - 经济理财榜-财经

 近400年前,伽利略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科学实验,此后,实验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石。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过,“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途径。”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也意识到了实验的价值,他们开始借鉴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行为。但是,到目前为止,实验方法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实验室。现在,新一代的经济学家正在用实地实验的方法来探索世界,《隐性动机》一书的两位作者便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认为,不管是提高你的退休养老金、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还是带领一家跨国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实地实验的方法都非常有效。原因就在于,生活是最大的实验室,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做实验,挖掘出人类行为背后的隐性动机,政府、公司、学校、家庭、个人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出激励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困扰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问题。在《隐性动机》中,两位作者针对女性职场待遇问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滑坡问题、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大公司的利润低下问题、无处不在的经济歧视问题等,都展开了针对性的实地实验,更重要的是,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解决这些社会“痼疾”大有裨益且成本较低。经济学家们并不仅仅是在进行枯燥的科学研究,他们的工作也是充满激情的。这其中倾注了他们个人的兴趣和心血,涉及人类各种复杂的感情和行为,其研究结果更有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序言

很多时候,最明显的东西反而是最难看到的东西。 c:41

但是,当时做实证研究的最大挑战是(其实现在仍然是这样):如何搞清楚两个变量之间到底是真正的因果关系,还是只存在相关关系。 c:84

真正的天才就是能够发现某些已经十分明显,但所有人却视而不见的事实的人。 c:64

引言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或那样行事?

自我利益是人类行为的最根本动机之一——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没有必要上升到“自私”的程度,称为“自我利益”也许更合适和准确一些。自私和自我利益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同义词,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c:243

当我们手上缺乏从现实世界中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时,我们所有人都可能会随意地、无根据地解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c:76

“无数的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相关性,全凭你处理数据的方式,以及拿哪些数据进行比较。但是,要想把有意义的关系从无意义的关系中拣选出来,常常要先有一些关于因果关系的假设,这些假设代表的是你倾向于认为变量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必须回归人类提出理论的原始方法。” c:93

在实施某项激励机制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这项激励机制究竟是如何改变我们的隐性动机的。 c:39

不管是博客作者、新闻组织、政治家还是其他官员,大家都喜欢在没有搞清楚事实之前对别人的动机发表诛心之论。 c:54

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歧视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个人或公司追逐利益最大化。 c:126

我们的研究结果强烈支持后天因素的影响比先天因素的影响大得多。在一个正确的环境中,女性不会被教育放弃竞争,社会认为女性和男性都是强有力的个体,女性完全可以成为和男性一样有竞争力的个体,有时候女性的竞争力甚至强于男性。 c:31

只要我们发现了人们真正重视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就能据此设计出有用的政策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进而改变我们的世界。 c:70

如果你想让某个人做某件事,那么你一定要非常注意细节的设计: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你准备提供什么样的激励,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考虑、精心设计。金钱是可以成为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但是只有足够多的金钱才会起作用。 c:142

不进行必要的实验,才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c:12

过去,有经验的管理者可以依靠直觉,或者学习前辈的经验来管理公司。但是,未来的优秀管理者却可以采用更先进的工具:用实地实验来获取数据,然后使用这些数据来提高公司的利润。 c:36

第1章 怎样才能让人们按你的想法行事?

当丽贝卡女士开始实施罚款措施的时候,她改变了迟到的意义。在罚款措施实施之前,家长实际上在执行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按时来接孩子是每个家长应该做到的事”,是家长对幼儿园、对丽贝卡女士和她的员工们,以及对自己孩子的一种义务。 c:25

如果你是丽贝卡,那么你应该很快就会意识到,如果想防止家长迟到,让他们内疚比罚款更有效。 c:70

魔鬼藏在细节中

如果你的这种激励机制涉及金钱,那么你一定要对它的细节特别小心,因为金钱可以轻易地改变我们对于某种关系的解读。 c:178

这种自我认识上的改变,可能导致你的邻居不再愿意将易拉罐送去回收中心了。 c:19

在设计金钱激励机制的时候:要么支付足够的钱,要么干脆不支付。 c:236

AA制的情况下,你会点贵菜还是便宜菜?

在德国,几人共同进餐的时候,最后的账单会严格按照每人点了什么来计算,甚至精确到每一分钱,却没有人觉得这样做很尴尬。但是,在以色列以及美国的很多地方,这样的行为可能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c:20

对于那些点了较贵的菜的人,你可能会有一些想法,其实他们并不是想占别人便宜的人,他们只是对激励机制做出理性的反应而已。 c:11

负外部效应就是指消费某样东西的人不用独自承担这种东西的全部代价。 c:199

可以解决肥胖问题的激励机制

但是,设计出合理的、正确的激励机制,并细心地调整细节,让这些激励机制和人们的隐性动机相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c:49

另一个更加深刻的解释是,此举是你在和未来的自己博弈。 c:27

当提供数据的人可以从结论中获利时,要从数据中看出某种激励机制是否真的有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c:39

如果上述情况存在的话,虽然表面上看西夫韦公司的医疗开支是下降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全局的观点来看,美国总体的医疗开支并未减少,这些医疗开支只不过是由其他公司承担了。 c:11

金钱激励机制的关键,就是要想办法诱惑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 c:47

另外一些实验对象可能发现在健身过程中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因此坚持运动。不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重要的是我们的激励机制似乎帮助实验对象改变了他们的习惯,他们也因此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c:26

坚持运动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流汗、喘气、换衣服,而是如何让自己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养成某种习惯是关键。 c:91

如果你想让别人按某种方式行事,你必须首先理解到底什么东西能真正给他们提供动力。而最关键的就是,只要你了解了人们真正重视的东西是什么,你就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激励机制,并且让人们按照你期望的方式行事。 c:207

第2章 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女性的收入不如男性?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是:女性养育后代(如怀孕、分娩、哺乳等)的成本高于男性,所以男性需要通过竞争的方式来拥有尽量多的后代,而女性的主要任务是挑选出优秀的男性并为他生儿育女。 c:32

相较于男性,女性不太喜欢竞争性强的工作

:男性和女性对竞争有着不同的偏好,而且对激励机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我们的研究显示,很多女性倾向于远离竞争,有些女性不喜欢从事按绩效付酬的工作。 c:74

在面对竞争方面,男性比较积极,而女性则比较消极。 c:69

女孩、男孩与跑步比赛

更激烈的竞争机制对男性有着更大的激励作用, c:12

我们的实验似乎又一次证明,女性在竞争意识方面确实不如男性。 c:17

女性是天生就不喜欢竞争,还是社会的文化氛围影响了她们的偏好和习惯?女性缺乏竞争性,是源于她们的天性还是后天因素? c:29

坦桑尼亚的马赛部落是世界上男权主义最盛行的地方之一,而印度东北部的卡西部落则是世界上女权主义最盛行的地方之一 c:30

谁才是这个职位最合适的人选?

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全部由男性组成的董事会选拔和任命新的董事会成员或者新CEO的时候,一般他们都会选出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选。 c:38

实际上,我们同时又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有女性加入公司董事会时,该公司的股价一般会上涨。 c:25

第3章 我们应该向母系社会学些什么?

我们进行的所有实地实验(包括克雷格列表上的招聘广告实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迷宫问题实验、小学生的赛跑实验,以及在坦桑尼亚马赛部落的投球实验),都证实女性的竞争意识确实不如男性。 c:14

因此,我们认为,竞争力并不是完全由先天因素决定的,“男性天生就比女性的竞争意识强”的说法也毫无道理。只要在社会文化中建立起合适的激励机制,就可以让女性比男性有更强的竞争意识。 c:105

女性能够成为谈判高手吗?

卡西部落的女性在谈判方面很擅长,女权文化促使她们被培养成自信果断的人,这证明了我们的投球实验能够很好地预测实验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特点。 c:25

有趣的是,当赛修和其他卡西部落的女性进入由卡西部落的人定价的市场时,情况却不一样了。在这个市场中,只有女性参与交易活动,我们发现讨价还价的行为几乎不存在了。 c:11

通过一口价而不是讨价还价的定价机制,卡西部落的女性使得市场的环境变得不那么充满竞争性和攻击性,然后她们在自己设定的这种激励机制下开展商业活动。 c:21

假若世界由女性主宰

当女人掌权的时候,似乎大家就都能够受益了。 c:27

女性比男性更加关心公共物品问题 c:19

这一研究结果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世界由女人主宰,那么它会不会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大不一样呢? c:23

撰写招聘广告的秘诀

也许那时候的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但他们却非常清楚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而绝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c:27

第一,女性也可以富有竞争性,甚至会比男性的竞争意识更强;第二,随着女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力提高,社会会变得更和谐、更有利他精神。 c:88

如果雇主希望应聘者群体保持正常的男女比例,就应该在招聘要求中详细说明工作内容、薪酬、福利等情况。 c:61

公司应该鼓励女员工向前一步

这并不是因为女性缺乏能力和才干,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向她们灌输了这样的世界观:别表现出攻击性,这不是一个女人应该有的姿态。 c:65

用公正的教育去消除性别偏见

在我们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她们更多地接触竞争性的环境,尤其是在幼儿时期,这对她们日后的发展十分关键。在青春期阶段让女孩子们更多地接触竞争性环境也很必要。 c:50

不管是家长、教师,还是其他从事儿童教育的人都应该认识到,女性缺乏竞争意识的问题不是先天因素导致的,而是由后天教化和社会文化造成的。 c:61

虽然竞争意识非常重要,但它不是通向幸福的关键。我们内心的宁静并不是来自我们的头衔或拥有的东西,而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我们作为一个好公民、好父母、好邻居的人生体验。 c:66

第4章 解决公共教育问题的一剂良方

激励机制非常微妙,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人们的真正动机,我们设计的激励机制不仅不起效,说不定还会起反作用。 c:26

但是,在这几十年中,美国发展出了两种教育系统:一个系统为穷人服务,另一个系统专为富人服务。如果家长资金充足,愿意送孩子去费用高昂的私立学校,那么这些家庭的孩子就可以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教育;如果家长资金匮乏,则只能送孩子去不时发生枪击案、学生毕业率只有50%的学校就读。 c:22

选择辍学相当于放弃了中彩票的机会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能就延迟回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更容易受即时满足的影响。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才总是把工作拖延到最后一刻完成,才会在退休的时候发现储蓄不足,才会吃得太多而运动太少。 c:106

很多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非认知性技能的培养,比如,如何为未来投资,如何做一个有耐心和值得信赖的人,如何和其他人合作等。事实上,这些技能对孩子的未来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长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技能的重要性。 c:77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青少年把当下的决策和未来的回报联系起来呢? c:27

金钱能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吗?

外在的激励机制(比如金钱)会抵消内在的激励机制(比如,对学习的兴趣、取得好成绩的愿望)。 c:38

如果根本不存在内在的激励机制,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抵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钱奖励就会奏效。 c:72

行为经济学家已经证明,很多人对即时激励的反应强烈,而对延迟回报的反应较小)。 c:61

如果我们用发彩票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奖金,把中奖的金额设置得很高,而把中奖概率设置得很低,那么学生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奖金制度更有吸引力。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会高估自己的中奖概率,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却会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学习。 c:17

一份意料之外的礼物

为什么你们认为人们会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 c:17

踏上公立教育改革的实验之旅

基于青少年独特的大脑特点(“我必须立即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c:17

此外,我们还发现,如果奖励是给家长而不是给学生的,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会进一步提高 c:31

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受到我们的解读方式(称为“框架效应”)的影响。你的叙述方式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c:66

这说明种族间的学业成绩差距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由能力或知识上的差距造成的,而是因为某些孩子缺乏认真考试的动力。 c:36

年龄较大的学生对金钱奖励的反应较大,而年龄较小的学生则更喜欢小奖杯。 c:28

“这个给你,但你可能会失去它”比“你可以得到它,但要在完成之后”的效果更好。 c:79

事实上,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支持上述担忧的证据,或者并无证据显示一次性的金钱奖励会对学生们以后的考试成绩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一次性的金钱奖励确实不会让学生们的成绩持续提高。但是,这个简单的短期实验证明了一件事:从标准化测试的角度来看,孩子们的能力比我们想象得要强。 c:15

三方激励的效果小于一方激励

但就我们的实验结果而言,给其中一方较高的奖励比三方同时获得较低奖励的效果更好。 c:50

孩子们确实会对即时激励做出反应。我们也发现,威胁要回已经发放的奖励比事后再发放奖励的效果更好,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这样。我们还发现,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这不仅体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水平的提高上,还表现在孩子的非认知能力(如怎样富有耐心地行事,如何为自己投资以获得未来的更高回报等)的提高上。 c:38

因为当一个孩子成长到14岁的时候,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定型了,他可能已经倾向于走上某一条生活道路,而很难走上另一条道路了。这些孩子因为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未能进行必要的投资,而无法在某些领域取得较高的竞争力。他们的早期生活经历已经给他们打下了太多的烙印,以至于这些孩子的父母无法再影响他们,也不可能再对他们进行强制性的管教了。 c:59

幼儿时期的教育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适当的教育,未来上层社会的大门就会向他敞开。 c:18

格里芬早教中心的实验项目

在这所幼儿园,孩子们要学会如何做到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你能够耐心地等待日后的奖励, c:22

学会如何社交、如何富有耐心地行事、如何做决策、如何听从别人的指示,以及如何倾听别人的想法。 c:37

孩子了解和探索世界的过程非常复杂,很多家长把这项复杂的任务一股脑儿地扔给教师和孩子自己,他们则完全袖手旁观。 c:20

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实验成果

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激励机制,贫穷家庭的孩子是完全可以赶上富裕家庭的孩子的,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只需要10个月就可以持平。 c:13

公立学校的改革与创新

正确的激励机制辅以有效的实施方式(如表述同一建议时注意运用“框架效应”),就能够大大改变目前的情况。 c:12

学校不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也是教育大人的地方 c:12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创办公立学校的目的不是把知识填鸭式地灌输到孩子们的头脑中(更不仅仅是给家长提供一个免费看孩子的地方)。公立学校的职责不仅是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研究人员、家长、教师、管理者、孩子——的实验室。 c:29

公正的社会不应有偏见和歧视

加里·贝克尔提出了“歧视偏好”的概念,即因为仇视或敌视他人而产生的偏见。这类歧视行为表现为,某一群体的人仅仅因为不喜欢其他群体的种族、宗教信仰,或性取向而避免和其他群体的人接触,甚至对其他群体采取敌对的态度和行为。 c:33

歧视行为背后的动机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动机,对某人或某些人的仇恨也是歧视行为的一个非常强烈的动机。 c:27

经济歧视行为无处不在

经济歧视完全基于金钱上的利己动机,其目的是“找到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那一个”。 c:42

经济歧视行为是利润最大化的一种必然选择,无关个人好恶。 c:22

问题就在于,在网络世界里,消费者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企业的经济歧视行为的对象(或者说牺牲者),因为他们不知道其他人为同一件商品支付的价格。 c:11

经济歧视会加剧种族歧视

仇视和敌意在现在的美国社会中已经日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歧视行为,而经济歧视是一种更加微妙、更加隐性的歧视行为。更值得关注的是,有时候,经济歧视行为可以和种族主义等偏见和敌意相结合,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 c:32

修车费何以多出30%?

经济歧视行为和仇恨导致的歧视行为的一个区别:前者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益”,而后者是基于“对他人的仇恨”。 c:25

为了和这种歧视行为做斗争,不幸成为歧视对象的群体需要做的是:发出某种有效的信号,向潜在的持歧视态度的人表明,自己的种种特征更接近于不被歧视的群体。 c:51

第7章 经济歧视行为的各种伪装

只要有足够的创造性,所有的盈利都可以被包装为规避损失,反之亦然。 c:15

你愿意把车卖给谁?

当人们认为某一群体对自己的某项特征具有自主选择权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因为该项特征而对这一群体产生偏见。 c:52

宝马、丰田花冠与成交价

低端品牌的汽车销售店在给客户报价的时候,并不会区别对待顾客,这说明汽车销售店的行为是以提高利润为目标的经济歧视行为。 c:19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个纯粹的种族主义者,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歧视黑人。但是,如果你只在黑人无法帮助你多赚取利润的时候才给予黑人不公正的待遇,那么你的行为就属于经济歧视的范畴。 c:41

歧视问题的本质和公共政策

当人们认为某一群体对它的某项特征具有自主选择权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因为该项特征而对这一群体进行歧视 c:34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来解释,即我们会对其他人进行推测和判断,目的是向我们自己解释某些事件的成因 c:26

因为这些优惠性差别待遇的存在,人们可能会对某些少数人群体的成员取得的成功错误地加以揣测。 c:16

让你少花冤枉钱的购物魔咒

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想减少购物过程中可能受到的经济歧视,那么请事先多做功课,尽量多了解产品信息和价格行情。如果你能把这些信息熟记于心,并且让商家知道你是行家,你就可以成功地改变商家所面临的激励机制,使他们无法对你实施价格歧视。 c:80

一个旨在挽救青少年生命的实验项目

“如果你周围所有人都一直在做错误的人生选择,那么在那样的环境里,你想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就需要10倍的勇气和毅力。” c:49

沉默的杀手——肥胖症

实际上,除了对未来的生日礼物可能有一些期待以外,孩子们对未来的其他任何事情都毫不关心 c:14

“助推”和减少“小麻烦”的巨大力量

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发明了一个词“助推”。这个词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通过一些微小的改变,让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做出更多善举。 c:23

减少“小麻烦”——节约人们的时间和精力——的效果稍好于“助推”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并非一定要实施“退出”型政策(默认所有人都是器官捐献者),“加入”型政策甚至可以获得更高的器官捐献率。 c:47

节能灯泡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通常来说,可以用来改变人们行为的一个非常有效和有力的工具就是所谓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一种十分微妙的暗示,它使得人们想要随大溜,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c:38

鼓励人们尝试某种新事物的另一个利器是古老而永恒的诱惑——金钱。 c:15

如果我们想让人们养成新的生活习惯,最有效的方式是定价策略和社会规范双管齐下。 c:53

第9章 慈善捐助行为的动机:利己与利他

慈善捐助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自私动机是:慈善捐助能够帮助我们减税。 c:24

为什么是33%而不是10%或50%?

他们缺乏的是证据——慈善界人士从未通过实地实验的方式来科学地研究人们捐助慈善活动的隐性动机。 c:13

搭便车效应与从众效应

如果我们告诉捐助者我们已经筹到了67%的资金,捐款数目还会进一步提高。当种子资金比较少的时候,收到的捐款数额也较小。 c:13

一方面,种子资金越多,潜在的捐款者可能越会觉得没有必要捐款,毕竟已经筹到那么多钱了,让其他捐款者出钱好了。我们把这样的情况称为搭便车策略。 c:17

总的来说,从众效应比搭便车效应要强,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种子资金太多会影响捐款者的积极性。 c:50

如何做才能募集到更多慈善捐款?

我们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少数群体中的个体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身份,资金匹配策略是一种社会暗示,它就像催化剂,启动了人们的“群体认同”意识。 c:35

当然,利他主义肯定是人们慈善捐助行为的动机之一,但是获取“温暖的光辉”(动机不纯的利他主义)也是人们捐助行为的动机。 c:18

美人效应与彩票效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另一项符合我们预期的结果,即劝捐的人越漂亮,捐款额就大。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美人效应”。 c:29

达尔文主义、唐提式保险与养老金计划

唐提发明的是一种以受益人存活为前提的年金系统,活着的人可以通过这一系统领钱。 c:12

我们的各种实验说明,人们慈善捐助行为的动机并不完全是让别人过得更好,更多的是让自己过得更好(感觉更好) c:33

我们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和愿望,但是有时候这些需求和愿望并不能直接用传统的理论来解释。僵化的思维、前人的教条以及传统的习惯,并不是行事的最优方案。 c:50

慈善捐助者们需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好事,在和很多人一起并肩作战,以及捐款带来的良好的自我感觉 c:25

“微笑列车”慈善组织的募捐实验

布莱恩猜测,捐款者主要来自白人群体,可能人们更愿意帮助和自己同一肤色的人,因此白人孩子照片的劝捐效果最好。 c:18

利用人们的互惠心理去经营慈善事业

在分析了各项实地实验产生的数十万条实验数据以后,我们发现成功的关键是把决定权从慈善组织手中转交到捐款者手中。通过向捐款者提供“退出”选项,“微笑列车”组织给捐款者送上了一份礼物,即捐款者不再需要费神去对日后的劝捐活动说“不”。通过这样的策略,慈善机构告诉捐款者:“你帮了我们的忙,我们也愿意帮你一个忙。” c:19

态度和姿态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家重视客户感受的公司,那么你一定要记住,客户希望你们询问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想退出,他们会希望你们询问他们是否想退出。 c:42

不论何时,规模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c:21

因此,要他们承认捐款者并没有抱着和他们一样的无私信念,或者并非完全抱着利他主义的动机,可能就像让他们承认自己的失败和错误一样令他们难以接受。 c:17

财捷集团的产品创新故事

“设计性思维”是一种调查问题(尤其是含糊难解的问题)、收集信息,并给出创造性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 c:17

瑚玛娜公司的医疗服务创新故事

我总是试图找出哪些东西是可行的。人们总是喜欢假设这也不可行,那也不能做。但是,谁说这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呢?我喜欢亲自论证它们的可行性。 c:24

“想付多少钱就付多少钱”定价策略

这一实验的重要结论是:如果你希望你的客户做出一些无私的举动,那么你必须首先展现出自己的无私。 c:63

如何才能提高调查问卷的回复率?

互惠原则指的是,如果别人做了什么对你有益的事情,你就应该做些对他有益的事情来回报对方。 c:33

也就是说,实验显示,当奖励金额小于15美元的时候,先给顾客现金更能让他们出于互惠原则而选择填写调查问卷,即使是在奖励金额很小的时候(如1美元)。但当奖励金额大于15美元的时候,要求会员先填问卷才能得到钱的效果更好。 c:18

这两种策略下寄回问卷的可能是不同的人群,我们猜测,对附随型对待法做出回应的人更有经济学家思维,而对社会型对待法做出回应的人则往往是出于非经济性的善意。 c:19

用框架效应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虽然个体员工对损失框架的反应并不明显,但是,团队中的员工却对损失框架的反应很明显(损失框架下的生产效率比获利框架下的生产效率高出16%~25%)。 c:34

显然,对损失的恐惧比对获利的向往更能够激励员工。 c:26

请记住,实验的重点在于框架的运用。只要你能让员工从增产提效中得到好处,并且在表述的时候强调不提高效率会给他们带来损失,你就可以达到实验所描述的激励效果了。你并不需要用具有操控性的激励机制来恐吓自己的员工。 c:38

公司开展实地实验的三重障碍

公司的领导层喜欢下属做汇报、自己做决策的领导方式,而不喜欢被下属戳穿自己身上的“皇帝的新衣”,也不希望别人来告诉他们“嘿,你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管理公司”。 c:32

第三个障碍是,有时候,公司的管理人员不愿意开展实地实验是因为他们害怕未知和改变,不愿意面对实地实验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c:29

结语 生活是最大的实验室

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都需要明确地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取得怎样的效果,以及如何衡量目标达成与否。 c:27

人类之所以在和很多重要而顽固的社会问题(如教育、歧视、贫困、健康、两性平等、环境保护等)做斗争的时候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是因为我们未能齐心协力地抛弃一些想当然的假设。 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