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46 lines (327 loc) · 42.3 KB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46 lines (327 loc) · 42.3 KB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约翰·布罗克曼 - 科学科技榜-科普

哪些科学概念能改善思维方式,让你变得更聪明?本书编者约翰·布罗克曼召集了151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来回答这个“大问题”,触及物理宇宙、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科技趋势、认知神经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前沿概念与思考框架。这本书将带你认识这些“最伟大的头脑”,看他们在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从而开启你的脑力激荡。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科学明星”,包括著名的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顶级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社会网络学家克莱·舍基、国际物理学权威丽莎·兰道尔、基因编辑先驱乔治·丘奇、人造生命之父克雷格·文特尔、哲学家与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等等。

各方赞誉

伟大头脑的伟大之处,绝不在于他们拥有“金手指”,可以指点未来;更在于他们时时将思想的触角,延伸到意识的深海,他们发问,不停地发问,在众声喧哗间点亮“大问题”“大思考”的火炬。 c:171

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取决于他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而他未来的思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现在的阅读。这本书会让你相信,生活的苟且之外,的确有一群伟大的头脑,在充满诗意的远方运转。 c:332

雾霾天,反正出不去,正好待在家里读书思考。全球化失败、爱欲丧失、基因组失稳、互联网崩溃、非法药物激增…… c:46

与最伟大的头脑对话,虽然不一定让你自己也伟大起来,但一定是让人摆脱平庸的最好方式之一。 c:135

术业有专攻,是指用以谋生的职业,越专业越好,因为竞争激烈,不专业没有优势。但很多人误以为理解世界和社会,也是越专业越好,这就错了。世界虽只有一个,但认识世界的角度多多益善。学科的边界都是人造的藩篱,能了解各行业精英的视角,从多个角度玩味这个世界,综合各种信息来做决策,这不显然比死守一个角度更有益也有趣么? c:158

如果你不只对琐碎的生活有兴趣,还曾有那么一个瞬间,思考过全人类的问题,思考过有关世界未来的命运,那么这套书无疑是最好的礼物。一篇文章就是一片视野,让你站到群山之巅。 c:47

总序

在Edge中呈现出来的观点都是经过推敲的,它们代表着诸多领域的前沿,比如进化生物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神经学、心理学、宇宙学和物理学等。从这些参与者的观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哲学:一系列理解物理系统的新方法,以及质疑我们很多基本假设的新思维。 c:63

要抵达世界知识的边缘,就要寻找最复杂、最聪明的头脑,把他们关在同一个房间里,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 c:310

如果你想获得社会知识的核心价值,去哈佛大学的怀德纳图书馆里读上600万本书,是十分愚蠢的做法。 c:94

要做成非凡的事情,你必须找到非凡的人物。 c:192

在传播理论中,信息并非被定义为“数据”或“输入”,信息是“产生差异的差异”(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c:276

弗林认为人们完全可以将抽象作为单个的认知模块用以思考和辩论。 c:71

推荐序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几乎都来自认知科学、进化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跨学科领域。 c:143

你将在书中频频看到对演绎思维的扬弃,转而推崇整体性和生成性思维模式[插图]。 c:210

进化不只是竞争,而且是深入合作和利他主义 c:162

Edge年度问题:哪些科学概念能让你更聪明?

科学”是广义上的理解,即获取关于万物知识的可靠途径,不论是人类行为、组织行为、星球演变,还是宇宙的未来。“科学概念”可以来自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法理学或其他任何分析学科,只要它表述精炼并能广泛应用于对世界的理解。 c:148

01 正和博弈

简而言之,正和博弈就是双赢,也就是所谓的“人人都是大赢家”。 c:472

02 非生即死

人们并不擅长测算概率,不仅是因为不擅长加减法,而且也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直觉错误——他们常常夸大了那些偶然的惊人大事件的发生概率,如夜闯卧室的盗窃,却低估了那些寻常但危险的事件的发生概率,如血脂的缓慢累积、二氧化碳的不断排放。 c:494

03 失败造就成功

接受失败是获得成功最基础的技能。 c:460

04 不可预知的世界

别再费心琢磨那些能精确计算未来的神奇小理论了,我们既不能预测,也无法控制。接受不可预知会帮助我们获得自由和内心平和,这样我们才能融入这个不断发展的世界,畅游于混沌无章的宇宙。 c:468

05 万物恒动

没有什么能比人类的抽象、推论和计算能力更神奇的事物了,它们孕育了能创造奇迹的定律、法则和法典。 c:72

请谨记赫拉克利特的思想遗产,在认识事物时秉持“万物恒动”的原则。稳定和连续都只是幻像,就算人类意志和毅力发展到了顶峰,我们的成就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如果我们想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就必须不停地追赶河流,否则就不如索性让它流淌而去吧。 c:451

06 十进制

主观时间是一种神奇经验,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也许生命就是一种面向终点的对数式时间尺度。 c:393

我们的大脑里有多少个突触?10的15次方个。 c:130

07 相关不是因果

“相 关不是因果”(correlation is not a cause, CINAC) c:294

“如果A没引起B,是否是B引起了A?是不是存在能同时引起A和B的第三因素?A和B的本质是不是相同?发生了什么?我还能不能想到其他的可能?我是否能验证这些可能?我应该如何求证哪个是真的?”这样你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可以像一个科学家那样思考了。 c:424

08 悖论

当 多个合理的证据相互矛盾的时候,或者违背无法置疑的直觉知识时,悖论就会出现。 c:193

一个好的悖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它不仅能揭穿错误的假设,而且能形成消除谬误的思维方式。 c:121

10 知识就是假设

苏格拉底所知道的,以及布朗劳斯基领悟到的就是“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很难得到的,或许根本是不可能获得的。真正的知识很容易被误解或者反事实,最重要的是,它从不可能被精确地获得。对那些通过观察获取的东西,我们总会抱有一些怀疑。 c:186

知识不可琢磨的本质让我们明白,应该在理解和使用它的时候更加小心,这也提醒我们应该同时包容和质疑他人的答案。知识应该被当作一种假设。 c:396

11 双盲控制实验

◎我们将懂得不要从个例中概括真理;◎我们将学习如何评估某个重要效应发生的随机概率;◎我们将会了解消除主观偏见的难度之大。主观偏见并不是简单的不诚实或腐败,而是有着更深的寓意——它能帮助我们抵制权威崇拜,尊重他人的观点;◎我们能不被那些江湖骗子所蒙骗,他们注定是要破产的;◎我们将学到批判和怀疑的思维习惯,这不仅仅是有用的认知工具,更是拯救这个世界的重要力量。 c:229

12 实验法

如果能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理解为实验,我们的理解就会更透彻。否则,我们就无法基于收集的信息进行理性推导,也无法仔细思考实验条件,更无法反思自己的实验时机和实验程序。围绕实验方法的科学活动都是为了根据实验获取的证据进行清晰思考。 c:229

13 控制实验法

但令人尴尬的是,只有科学家们在做实验。想象一下,如果商人或者政策制定者能在直觉和信息不对称的辩论上少花点时间,而多花些时间通过客观途径寻求最佳答案,我想他们一定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c:143

14 思想实验

思 想实验或者说思维实验的概念,从其诞生开始就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工具。我们可以在脑子里使用某种设备运行某个简单的实验,以证明或推翻一个假设。很多时候,这样的思维实验是唯一的方法,因为我们无法通过真实的实验来验证假设,比如黑洞。 c:95

15 唇齿之依

我猜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样一个悖论:赢得生存之战的方法之一是合作。 c:178

我们认为合作是进化的第三条路径:从基因到有机体,再到语言,甚至到支撑着当代社会的超复杂行为,合作将会显现出进化的能动性。 c:200

16 寻找框架

比较与对比”的思维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论文分数,而且能提升大多数人的认知能力。 c:110

混沌现象中的蝴蝶效应认为,在大的变化发生时,我们依然无法预测其规模 c:48

我们应该寻找框架并弄清哪些因素被排除在外了。 c:107

17 异常与范式

科学要进步,我们就必须同时保持对异常值和现状的双重质疑。 c:108

保留那些能通过重复实验来证明的异常,忽略那些仅仅提出了新鲜机制的异常。不要在尽管一再尝试却未经实验证实或随着尝试次数不断减弱的异常上面浪费时间。 c:160

18 不在与存在

“没有证据并不意味着证据不存在” c:190

意识到不存在的证据,不是强加一个形状在无形的东西上,而是承认一种不在场的可能性。 c:211

那时,我感受到一种非现场的存在感,我很难描述和量化这样的感受,但那就是看不见的“存在”,赋予那只猎犬真正的意义。 c:61

19 寻求根本原因:人类的“黑匣子”

在信息绝对丰富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尽全力去理解那些大事件、那些不好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c:160

20 “证明完成”时刻

唯一能保住证明这一称号的是数学和形式逻辑。 c:47

每一个被污染的步骤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结论的可信度。现代统计学中,只要有足够的样本量,这些样本又足够接近模型的二元假设,我们就可以应用置信区间。这样至少可以让我们用硬币的正反面获取更好的确定性数据。 c:37

这种稀少又美妙绝伦的理想的确定性,能让我们将证明和其他事情不混为一谈。 c:24

21 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

宇宙还很年轻,因此无论我们在哪里发现微生物,都意味着那里将来有可能会出现智慧生命。 c:76

22 独一无二的我们

人类确实是空洞宇宙的一个偶然,但是这个意外实在是太“偶然”了,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c:36

生命与智慧生命有着天壤之别。所谓的智慧生命并不意味着聪明的乌鸦或海豚,而是指拥有自我意识和科技思维能力的生命类型。 c:109

面对如此复杂的系统,还一味相信宇宙中到处充斥着和我们一样的智慧生命的话,未免太过天真。 c:32

科学只能探索现实事物而没法排除可能性 c:40

在发现其他智慧生命之前,我们的思考就是宇宙的思考,当然,有其他智慧生命的陪伴也无妨。 c:48

23 宇宙无用论

我们在宇宙的基本框架下发现的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我们创造的事物才有意义。宇宙只是根据它的规则在持续运转,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它并赋予其意义。 c:228

24 我们每个人平凡却独特

意识到我们与他人的共同之处能让我们富有同情、谦虚、尊重和慷慨之心,而了解我们的独一无二则能让我们自信、上进、创新,并获得成功。 c:154

25 我们的感知桌面

图形化桌面让我们更容易分辨效用和事实的差别。效用推动了自然选择。因此,弄清效用和事实的差别,有利于我们理解决定我们的肉体、心理和感觉经验的力量。 c:87

但感知桌面的概念提供了新的思维框架,它让感官经验脱离了想象的范畴,空间、时间和物质可能只是智人感知桌面的某一特定部分,它们不是对客观真理的洞察,而只是在进化中形成的一些生存习惯而已。桌面就只是桌面而已。 c:120

26 主体世界

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动物会注意到不同的环境因素 c:96

27 生命密码

我们在解读和复制生命密码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并不太了解它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编写并改写生命密码,这也是最为重要和最有意义的。 c:36

我们已经从与环境相互塑造的类人动物,变成了能直接设计人类自身及设计其他物种进化过程的“人类进化者”(homo evolutis)。 c:55

28 关键消费者

人们应该保护关键物种,限制关键消费者,因为其他人的生命与此息息相关。 c:114

29 人类世思维

生态系统断面和失能调整生命年都位于人类思维的顶端,体现了人类系统是如何影响全世界的生命系统的。 c:68

30 心灵生活的盲点

有很多因素会对我们的思维、感受、行为和决策都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色彩、天气、符号与图像正是这些因素中的成员。一旦我们能发现这些线因素并理解它们如何塑造我们的心灵生活,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它们。 c:108

31 “科学”

系统地理解世界的某些方面,基于已有知识做出预测,同时对我们的知识边界进行评估和分类,这对我们的思维至关重要。 c:68

某些指代具体科学结果的术语有时是有效的,但一旦被抽离出原来的语境或者不能被科学研究所证实,它们就可能具有了误导性。然而,寻找、检验和确定问题答案的科学方法,以及了解我们知识的有限边界,都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理解科学建构的稳定性和局限性,以及概率性结果和预测的局限性,能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c:80

32 科学的生活方式

科学生活方式的核心就在于当你面对与你相悖的观点时,你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避免思维惰性。 c:117

但讽刺的是,这些反科学联盟竟然也是通过科学方法组织起来的。如果一个公司想要改变公众的看法并提升自己的利润,他们会应用科学高效的营销工具。人们今天相信什么?我们希望他们明天相信什么?我们能利用他们的什么?恐惧、不安全感、希望,还是其他情绪?什么是改变他们观点的最有效的工具?策划一个方案——执行——完成! c:60

33 源于科学史的悲观元归纳

因为有太多过去的科学理论被推翻了,所以我们必须假设,如今的大多数理论也将在未来被证伪——这就是悲观元归纳的核心论点。 c:133

34 技术的倾向

人们总认为技术和媒体是中性的,只有其使用方式和传播的内容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好比枪不杀人,是人杀人。但是我们知道,和枕头相比,枪显然更容易被用来杀人,尽管很多枕头也被用于谋杀。 c:79

如果技术具有倾向的观点成为常识,我们就可以更加有意识且更有目的性地使它们。否则,技术及其影响还会继续困扰甚至威胁我们。 c:94

35 恐惧未知的分寸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就不是科学研究了 c:83

科学家很难让大众明白所谓的“比其他人更明白”并不意味着明白“所有事情”。尤其是哪怕专家只是熟悉某一方面的知识,但公众却要求他们必须了解如何从中做出最优选择。 c:62

非科学从业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持有关注不确定性管理的顽固本能,这种本能通常是奏效的但截然不同于科学技术中的最优化原则。 c:66

对前沿技术风险收益比率的态度就是对未知的恐惧,也是一种扬弊抑利的非理性保守主义,这对于未来生活的质和量,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危害。 c:81

36 真理是一个模型

对 于科学最为常见的误解,是认为科学即寻求真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只是在创造和检验模型而已。 c:161

37 科学还是表演

剧场式的表演增加了不确定性。只要风险难以测量或结果难以预测,人们就更容易控制表象而不是实质。减少不确定性,弥补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差距是科学的主要任务。 c:103

38 科学家就应该是科学家

科学思维的最大敌人是聊天,正所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我已经受够了和他人交谈。说真的,这是一个问题。事实上,人们很容易接受其他人的意见并信以为真,哪怕他们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聊天的内容是什么。 c:101

基本上,创世说只有在功能严重失调的社会才会盛行,压制这种错误观点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好好地经营社会,当创世说赖以生存的宗教势力成为弱势力量后,创世说自然会衰败。 c:70

科学家就应该是科学家,不应该去染指那些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争议话题 c:54

39 科学方法不止适用于科学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但还不是完美的)逐步接近事物真相的方式。 c:129

40 科技为人类铺平道路

技术来源于人性,并为人类在进化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个科学观点应该是每个人都掌握的认知工具。 c:64

41 时间内思维与超时间思维

如果科学家们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创造新颖的观点和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新发现的现象,那么他们就是在采用时间内思维。如果我们进行超时间思维,我们就会认为这些观点某种程度上“已存在于”我们之前。如果我们进行时间内思维,我们就不会那样假设。 c:80

时间内思维并不是相对论,而是某种形式的关系论。如果真理是关于那些在进化中或由人类思维产生的客观物质,那么真理既可以是有时间边界的,也可以是客观的。 c:89

44 尺度分析

联结线性与非线性、简单与复杂的最佳桥梁是尺度分析,也就是物理系统的维度分析。只有借助尺度分析,我们才能利用简单模型来理解复杂的非线性现象。但这里面有两个核心问题:第一,对于即将到来的问题(往往不会是大家期待的问题),什么东西的数量是最重要的?第二,这种数量的理想幅度和维度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它抓住了最简单却最重要的基本问题:物理现象必须采用稳定的单位进行计量。如果用非行业术语来表达尺度分析的概念,你可以将它称为“系统性地聚焦于某一时空中的关键”。 c:84

这具备了瓦尔堡的记忆图(Mnemosyne Atlas)的普遍性和核心:一个分层的同一系统中,那些看似独立事物之间的远程相关能不断产生看待问题的新方式,并且能为我们开辟出意想不到的知识道路。 c:43

45 递归结构

如果一个圆圈是由无数个圆圈组成的,我们就说这是一个递归结构。每一个圆圈本身都可能是由无数个小圆圈组成的,原则上你可以用圆圈组成圆圈,然后无限地画下去。 c:46

如果没有适当的认知工具,新的递归结构的出现只能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复杂性中,而不是获得一个更加清晰美好的世界。 c:31

46 检索指数

检索指数(Findex)是指网络搜索可以多大程度上满足你对所需信息的需求。 c:56

47 个人资料的开发

个体层面准确的数据跟踪,是理解和量化人类幸福,理解社交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理解疾病如何通过群体传播的关键。 c:23

48 纠缠

爱因斯坦喜欢说:“纠缠的发生一定是因为别处有什么诡异的东西在起作用。” c:48

纠缠之所以是一个非常好的认知工具,还因为它暗示我们,那些不证自明的因果现象可能并不是真的因果。 c:72

人类会本能地拒绝那些与自己信念不符的事实,而且一旦遇到这样的事实,人们就真的会强化自己的信念,将这些事实拒之门外。纠缠的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可以“超越自己”,我们没必要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我们可以理解事物,即使是那些诡异的事情。 c:93

49 相变与型变

相变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它描述了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看似不相关的状态,所以提供了一种挑战我们直觉的现象模型。 c:42

我将这种变化称为“型变”(scale transitions),规模增加带来的意外结果。 c:44

50 崩坏思维的解决方法:信号检测理论

他们相信那些未经检验的“天然”食材和知识获取渠道优于基于现实证据的食物和方法。 c:18

51 自利性偏差

我们总是对成功和好事全盘笑纳,对失败和失误却急于撇清。 c:83

警惕自利性偏差能使我们摆脱虚伪的谦虚,培养出既认可自己天分又尊重他人才华的谦逊。 c:104

52 不确定性

只有量化某一观点与预测的不确定性,我们才能理解不确定性的意义。 c:39

53 随机性

随机性第三法则:单个随机事件无法预测,但作为整体它们似乎可以被预测。 c:107

随机事件不可预测的属性正好造就了最可靠的预测。 c:98

54 外部性

当 我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时,可能会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但在大多数时候,我不需要因为无意的伤害对他人进行补偿;同样,他人也不会因为我无意的善举而对我感恩戴德——这就是所谓“外部性”。 c:89

如果能够理解外部性,我们就明白在一个整合性的复杂系统里,任何一个小小的有意行为都可能带来非常复杂的结果,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杀虫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c:50

外部性的关键在于迫使我们思考行为产生的意料之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世界越小,这样的问题就越突出 c:74

55 约束满足

通常来说,约束条件越多,能同时满足所有条件的方案就越少,尤其当这些约束条件都非常“强”的时候。 c:64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约束的增加可能会带来创新,而一个过于开放和无序的问题之所以很难找到解决方案,可能正是因为它毫无约束。 c:120

57 二象性

有了二象性,我们就有了第三种选择:可能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也可能你是对的,我是错的;或者还有可能,我们的观点是二象性的。 c:49

58 可消除性

如果一个推论可能被额外的信息“推翻”的话,那么它就是可消除的。与那些彻底的演绎命题不同,消除性的推理得出的结论仍然可以被修改,无论它多么确定都只是暂时性的。 c:53

应对不确定的世界,我们必须放弃习惯的认知系统,包括演绎和那些可消除的推理。 c:39

59 随附性

随附性其实就是不同层次真相之间的关系。 c:50

当我们要解决三个相互冲突又紧密相关的事件时,随附性尤其有用:(一)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二)思维与大脑的关系;(三)事实和价值观的关系。 c:57

60 可复制性

可复制性才能造就最可信的成果,无论是科学研究、媒体报道,还是其他领域均是如此。更广泛地说,可复制性是评估个人与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如《卡拉玛经》说的那样,复制甚至能让我们知道应该相信谁。 c:43

61 幸福感五要素

P: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E:投入(Engagement)R:良好的人际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M: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A:成就(Accomplishment) c:167

64 亚自我和模块思维

状态依赖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对摄入信息进行分类,以供以后在不同环境中提取使用。 c:22

我们同时有许多个活跃的亚自我,想完成某一件事情必须让某一个亚自我暂时主宰自我。 c:44

知道每个人都有着相互独立的亚自我,有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中的不理性和不一致,比如同一个决定对于子女是合理的,对于朋友或爱人却会显得蛮横无理。 c:56

65 理性无意识

关于意识的研究只让我们意识到,思维和经验之间的关系多么复杂微妙且难以预测。 c:17

理性无意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让我们明白,理性发现不是那些我们称之为科学的艰涩研究,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天赋能力。真正去深入挖掘我们的内在与童真并不一定能让我们更幸福,或者增强我们的适应能力,但却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有多聪明。 c:42

67 人格-错乱连续体

大五人格理论阐释人格的五个维度分别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 c:109

通常情况下,“精神错乱者”只是在人格特质上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成功特质更极端一些,或是比让我们感到舒服的程度更极端一些。或者说,我们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精神病。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精神障碍,其中大多数表现都不明显,只有小部分会被表现出来。 c:53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我们的很多本能直觉都是错误的,哪怕它们通常是适用的。 c:28

68 气质维度

人格却存在着一些固定模式——人们表达思维和行为的不同风格——心理学家称之为“气质维度”。 c:43

人格由两种基本的特质组成:“性格”和“气质”。性格特质是由经验产生的,你的童年游戏、家庭兴趣和价值观、社会中人们表达爱与恨的方式、亲朋好友对礼貌和危险的定义、周围人表达崇拜的方式、他们唱的歌、他们的笑点以及他们谋生和放松的方式,无数这样的文化因素建构了你独特的性格特点。但是,平衡你人格的是气质,也就是造就你的感受、思维和行为一致性的生物性倾向。 c:86

71 情境型超级生物

基于荷尔多布勒和威尔逊对蚁群的研究,我们将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以帮助群体克服威胁的成员所组成的功能性单位称为“情境型超级生物” c:52

72 因果关系、道德冲突和错误判断

如 果我们能做到哪怕不喜欢他人的观念,也能接受并使用这些观念,我们会变得更聪明,因为我们那些明显狂妄自大的自我和内群体意识都是愚蠢至极的。在 c:74

因为喜欢单一原因的简单思维,复杂因果关系常常被我们的认知所忽略,如果这一弱点被居心叵测者利用,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就会被削弱,而我们对癌症、战争、暴力、心理问题、无神论、失业、天气和贫穷等现象的“原因”(无论是精英的、科学的,还是大众的)的讨论都会变得非常荒谬。 c:49

73 构建偶然

有些人比其他人能更好地发现看似随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结。 c:29

对我来说,这至少说明创造力能通过外界因素的精心设计而得到强化和提升,途径至少有两种:变换学习的内容和场所。 c:71

74 最佳解释推论

事实不能用比事实本身更诡异的假设来解释,在众多的假设中,最平淡无奇的一种将会被采纳。 c:90

75 感官与多重感官

当代神经学家认为,人有两套独立运行的视觉系统:一套系统决定我们对事物外表的感受,另一套系统用来控制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眼睛可能被幻象欺骗,但我们的手却能准确判断事物的形状和大小。 c:41

77 集体智慧

人类的成就完全是一个网络运作的结果。通过职业和专业化的分工,把不同的大脑集合在一起,人类社会就发现了提高生活水平、承载能力、技术完善度和知识库的途径。 c:76

人类成就建立在集体智慧之上,在这样的网络中,神经网络的节点就是人本身。每做一件事情逐步熟练后,通过交换、分享和整合成果,人们就能学好那些他们甚至不了解的事情。 c:60

79 你可以证明有些东西绝对危险,但没法证明它绝对安全

你可以证明有些东西绝对危险,但没法证明它绝对安全 c:45

80 人类智慧

从历史上来看,人类为了持久进步付出的努力始终围绕着两个思想:“我好悲惨”和“我们可耻”,同时还恰到好处地参杂了一部分“你好可耻”的思想。 c:30

人类总是无法从地方性的灾难中吸取广泛意义上的教训。 c:21

83 变动基线症候群

每一代的海洋生物学家都会以自己开始研究时的鱼类存量和种类为基线,并以此来评估变化。而下一代将使用新的鱼类基线,此时的存量已然大幅降低且种类减少。如此这般,基线不断下降,我们也逐渐习惯了物种资源的缓慢消失。 c:56

84 预测性编码

我的核心观点其实很简单:对世界的感知就是对自己感觉状态的成功预测。大脑基于已有的关于世界结构的知识,通过对事件接连发生的概率判断,预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当预测和现实出现冲突时,就会出现错误提示,要求修正预测,甚至改变我们原有的知识。 c:61

88 判断时距

就像人们的智力有所差别一样,人们处理时间相关的复杂性事件的能力也有高有低。我们所有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时间观,雅克称之为“判断时距”(time span of discretion),或者说是个体能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最长时间 c:97

91 循环

看似无意义的事情重复多次,终会产生有意义的新事物。而这种过程所需要的前瞻性和自我控制是基于重复劳动的创新和进步,就像其他动物本能无意识行为所塑造的那样。 c:105

面对生命与精神世界的奇迹的经验法则是:从奇迹中找到循环。 c:58

92 偏见的背叛

信息的重要性与其关联性及其意义成正比,因为信息的最终价值体现在我们如何借由它来做出决策,以及是否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 c:64

93 确定性无用论

本质上,知识是一种概率,这是当代实用主义哲学强调的概念。更好地理解“概率”,尤其是意识到我们不需要,也从来没有“科学证明”的事实,而只有基于足够大的概率做出的决策时,将升级每个人的思维工具。 c:73

94 因为

市场正常运转得益于多元的立场,如果将大多数的市场变动都归因于某一个或主流的原因,那就忽略了市场前景的多元化,也无法意识到众多持不同观点的交易者之间出现短暂失衡现象的内在原因。 c:20

95 无法估算的风险

被蜘蛛咬死的概率比因害怕被蜘蛛咬死的概率要小得多。 c:33

为了做出更好的风险决策,我们应该进行思维体操,提升语言能力,并减少直觉的干扰。 c:31

99 理解虚构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似是而非的猜测,然后认为这些猜测具有内省的确定性,这就是虚构。 c:34

首先,我们得到了结论:他人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不良动机和拙劣判断,他们将行为归因于有意识的决策,而事实上可能是受无意识的影响。其次,我们假设自己的决策是由我们自认为有意识的原因产生的,我们拒绝或忽略了自身可能存在无意识偏见的可能性。 c:66

100 文化循环

文化和人(包括一些其他的灵长类动物)互相构成。这一过程包含四个嵌套水平:个体自我(个人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体现和塑造个体的日常实践和工具、坚持或阻止这些日常实践与工具的体系(教育、法律和媒体),以及普遍的是非观念。 c:74

101 整体观

整体具备部分不具备的特质,且整体特质无法归因于部分。 c:72

整体观并不能自发形成,而是来自于对复杂而非简单事物的理解,或者说,来自对复杂物中的简单性和一致性的理解。 c:65

103 认知负荷

所谓认知负荷,就是某一个时间点我们需要加工的信息数量。当认知负荷超过了工作记忆,我们的思维能力就会下降。 c:75

104 自下而上地思考

经济和政治体系都只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人类设计的结果。 c:59

在过去的500年里,人类不可逆转地从自上而下的形态转向了自下而上的系统,原因就是人类和信息都渴望自由。 c:66

105 累积误差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总是期待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和干扰,信息都能不失去其本真面目,这是一种柏拉图式的幻想。 c:52

信息技术能披露真相,也可能制造更强的幻象。 c:25

108 投射性思维

“投射性思维”(projective thinking)是由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提出的,用来描述那些创造性的而非被动的思考。 c:68

我们知道的一切,我们坚信的观念,甚至是我们所认为的事实,是我们观察和体验世界的通道,会形成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反应导向,这能很好地保护我们。比如:火的温度很高,我们碰到会被灼伤。但它们也能削弱我们开放性观察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c:56

109 风险素养

风险素养,就是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c:94

在所有的数学分支中,统计学是最能使青少年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 c:38

112 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延伸出很多其他概念——80/20原则、齐夫定律、幂律分布以及“赢者通吃”效应,这些定律的数据曲线走向基本一致:系统中最富有、最活跃或联系最紧密的个体最能解释整体的财富、活跃度和联系的紧密程度,它们远高于平均水平。 c:90

帕累托分布却是递归的80/20原则,也就是平均数远大于中位数。这就意味着在这样一个整体中,无论如何测量,大多数人都低于平均数。 c:59

一个系统持续的时间越久,就越可能出现影响力两倍于以前总和的事件。 c:56

113 中庸法则

中庸法则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什么必然,宇宙本身也并无恶意或者善意,万事万物都只是遵循着某些规则,而掌握这样的规则就是科学的目的。 c:96

114 哥白尼原则

“哥白尼原则”,即我们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占据特殊的位置,也并不备受偏爱。 c:65

116 扩大的内群体

实验已经证明,不同基因的混合不仅有利于提升身体素质,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跨种族婚姻具有认知优势。事实上,这样的结果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弗林效应,即自20世纪早期以来,人类的平均智力每10年能提升三个百分点。 c:42

117 吉布斯景观

食物链不是简单的“捕食者-食物”的线性关系,而是在各种有机体之间及它们与环境发生互动,以获得能量生态位的复杂系统。 c:41

118 爱因斯坦的奥卡姆剃刀刀锋

爱因斯坦对奥卡姆剃刀的质疑完美表达了我对极简主义被滥用的担心:“万物应该尽可能简单,但又不总是更简单。” c:86

我自己的底线是:没有什么东西比简单性更复杂了。 c:53

119 定势效应

我们试图用过去奏效的方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从新问题本身去进行评估和定义,就是定势效应。 c:116

讽刺的是,你的认知工具库越大越丰富,你落入之前窠臼的可能性就越大,你可能不会追问你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之前处理的问题有什么本质区别。在我看来,没有内置定势效应监测系统的认知工具库是有缺陷的。 c:61

120 维克效应

“维克效应”,即为了获得想要的结果而调整证据的标准。 c:85

每个领域都有非常顽固的维克效应,但在人文和历史学科中尤甚,因为在自然科学中,清晰的实验就可以破除这些不可能、不属实和不合法的无稽之谈。 c:39

121 假安慰剂效应

假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不参考某个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假设推论的情况下,简单粗暴地直接使用它解释问题,从而引发理解偏差。 c:47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人们仅仅因为受期望或建议的影响而获得条件改善的现象。 c:52

122 控制你的注意焦点

我们的决策通常因大脑中思考的事实和出现的情绪而产生,而当我们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我们愿意思考的问题时,配置注意力能让我们主导那些偶然事件的发生过程。 c:112

123 聚焦错觉

聚焦错觉经常被商家所利用。当人们被引导相信他们“必须拥有”某一商品时,他们自己放大了这一商品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商品聚焦错觉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它们持续吸引注意力的程度。显然,对汽车皮质座椅的聚焦错觉比有声书大。 c:82

124 命名游戏

命名谬误,就是错误地相信标签本身就是释义。 c:71

语言当然很重要,我们也必须为万事万物命名,但绝不可轻视语言对思维的引导力,命名谬误的危害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 c:60

126 棘手问题

棘手问题有如下一些特征:很难描述问题具体是什么,很难对其进行清晰定义,且很难确定它的原因和结果。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存在什么“正确”的观点,也没有什么确定的解读。思维框架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方法。 c:68

棘手问题需要人们更加创新、实用、灵活和合作。解决棘手问题的人从来不会在观念上花费过多时间,因为他们知道观念终将会发生变化。他们明白没有什么所谓的准备充分,他们会轻松地开始,边走边看。他们知道,只有问题解决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问题。他们不期待得到一个最佳答案,而是不断努力获得足够优化的方案。他们不迷信自己,所以会不断地找持不同信念的人来验证自己的方法。 c:90

127 深度

吸引我们的不是信息的表面,而是信息的深度。要呈现信息的深度,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重要的部分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曾经存在且至关重要的东西。深度就是这个意思。 c:50

128 设计你的头脑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能够通过简单改变生活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大脑效率,比如,将记忆训练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c:52

129 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的意思是:那些今天看起来十分平常或必然的东西往往源于过去某个时间的某个合理决策,尽管现在它们的合理性有所下降却得以保存,因为它一旦被建立,外部因素就会尽力排斥其他选项。 c:126

仅限于当下的解释是不协调的,只有基于历史发展的解释才行得通。 c:49

130 糟糕经济学

糟糕经济学描述了这样的情况:人们不仅对接受好商品给出坏商品有偏好,而且他们实际上也倾向于用坏商品换得坏商品,也就是说他们共同谋划了一场以坏换坏的交易。 c:39

糟糕经济学的主要问题,以及它成为一种无法根除的群体性荒谬行为的原因在于,每一次低质量的交易都让交易双方感到满意。 c:55

131 满是垃圾的认知工具库

第一,培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进化的牺牲品。也就是说,我们的基因限制了我们认识的边界;第二,我们必须接受印记的限制。我们所在的文化会形成一种外生性程序的框架,并最终决定了我们的神经元动态过程的结构;第三,我们会被语言腐化,因为我们不能轻易地将思维转化为言语表达;第四,我们被理论引导甚至被它控制,无论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 c:82

认知工具库里的内容是自指性(self-referentiality)的,即简化抽象概念是以它们未直接反应的用途来进行自我定义的。 c:30

132 非天生遗传

进化时代已经从地质进化速度发展到了互联网进化速度,不仅会有随机突变和选择,也会有能够加速的非随机智能设计。物种的消失不再仅源于灭绝,也可能源于同化。 c:67

134 学习本能

人类的语言和文化不是本能,但习得它们却是人类的本能。 c:57

135 固定行为模式

对于人类来说,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某些可预测的行为模式,特别是想要改变这些行为反应时,我们就需要想想自己的动物性,并找到那些能激发我们固定行为模式的外部信息。 c:51

136 后猿类物种

缓慢而稳定的变化只会形成习惯,而无法激发行动。 c:51

137 自我的适应性退化

有的时候,为了前进我们必须先后退。而有时我们必须要随它去,做出自我的适应性退化。 c:70

139 生态学

生态学的视野带来了改变。我们越来越能将生命视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网状结构,在此系统中信息有着各种通路,它不是一种单向的金字塔形式,而是具有无限嵌套和互依关系的复杂系统,这种复杂本身和它所带来的是无限的创造力。我们不再需要这个系统之外的超智慧存在。这片智慧碰撞的肥沃土壤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创造”之美。 c:44

142 创新

在科学世界中,创新就是当宇宙还企图保持神秘感时,我们要努力寻求真相。 c:53

143 发明创造的万花筒

“科学界真正伟大的是传播者,而不是创造者。” c:44

149 八卦主义

八卦主义是一种潜在的失真与扭曲 c:43

当我推荐八卦主义作为每个人的认知工具时,我必须声明,有两件事缺一不可:(1)要了解八卦有多么扭曲;(2)感谢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承认八卦的强大吸引力和它带来的认知满足。 c:36

151 做戏

在选择性压力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信息,而是欺骗。 c:44

做戏之所以如此引人瞩目,是因为它是通过各种努力将失败的真相转变为成功假象的典型例证。 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