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36 lines (69 loc) · 11.5 KB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36 lines (69 loc) · 11.5 KB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苏珊·福沃德博士 克雷格·巴克 - 心理榜-心理学综合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经典著作《中毒的父母》重新编辑,再度面世!告诉你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治愈父母给你的伤害,扭转不良的生活状态。长期雄踞《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榜首,全美销量超200万册!

版权信息

书名: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c:124

关于本书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c:3020

推荐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c:21197

前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c:12596

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准确地刻画了我们是如何将强烈的情绪从原本的目标上移开,转而发泄在更容易下手的弱者身上的。 c:7198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c:8260

圆满离婚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就当时的婚姻状况而言,离婚是最健康的举措,还是会对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对父母而言,认识到自己离开的是伴侣而不是整个家庭,这一点至关重要。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与孩子保持联系,尽管他们自己的婚姻破裂、生活发生巨变。一纸离婚判决书并不能成为不称职的父母遗弃子女的许可证。 c:5671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之所以说操控型父母十分狡猾阴险,是因为他们经常把操控伪装成关心。一些常见的说辞有“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 c:4637

第四章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每个人都有重复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论这些情感是多么痛苦又或者对自己有多么大的伤害。这种熟悉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感和整体的架构。我们知道其中的规则,也知道会出现些什么状况。 c:6970

掌控自己生活的关键在于:如果不能改变父母,那么就自己做出改变。你的幸福没必要仰仗父母。即使他们一成不变,你一样可以战胜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并摆脱他们对你成年后生活的控制。你只要坚持努力就好了。 c:7131

第五章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凯特长大后,身体所受的虐待终于结束了。可是因为自我厌恶的心理,情感上的虐待仍在继续。不同的是,现在施虐者变成了她自己。 c:487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父母充分尊重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长大后就会希望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使我们在成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且内心柔软。 c:4887

第六章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是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你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你的生存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c:5677

第七章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在坦诚、温馨、沟通良好的家庭里从来不会出现乱伦的状况。反之,存在比较严重的情感孤立、隐瞒、贫穷、压力大以及缺乏尊重等问题的家庭则是乱伦现象滋生的温床。 c:2041

他们之所以保持沉默,除了害怕自己再次受到伤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使父母陷入麻烦并最终导致家庭解体。乱伦或许很可怕,但亲手毁掉自己家庭更加可怕。在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中,对家庭的忠诚是他们身上异常强大的一股力量,不论他们的家庭有多不堪。 c:1738

孩子不愿意看到自己信任的人竟然是坏人。总要有人为这些可耻、屈辱又可怕的行为负责,既然父母不可能是坏人,那坏人就一定是自己了。 c:1798

朱莉非常脆弱,显然正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前一分钟她还在歇斯底里地大笑,下一分钟就抽泣到痉挛。她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完全被它牵制着。 c:267

通过愉悦他人,丹可以获得某种成就感以及大家对他的认同感。但是,他内心深处的真自我极度痛苦,以至于他极少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这就是生活在谎言中的代价。 c:1512

承认问题并寻求帮助不仅是健康的表现,也是勇气的证明。 c:1652

第八章 为什么家会伤人——有毒的家庭体系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c:5330

第二部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现在,我们的重点已经从父母对我们做了什么,转移到了我们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以减少父母对我们的影响。 c:1232

第九章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我们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在之前。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需要哀悼我们从未得到过渴望许久的父爱和母爱这一事实,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曾遭受的伤害。很多时候,原谅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c:5711

第十章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许多人认为,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但事实上,所有的感受,甚至那些最强烈的恐惧、快乐或痛苦,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观念。 c:5258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记住,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就等于是把大部分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上。如果你请求对方原谅你或理解你,那么你就给了他拒绝满足你要求的权利。但是,如果你采用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你没有任何要求,而当你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就不会遭到拒绝。 c:6807

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c:4672

第十三章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 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将会把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c:4425

对峙是通往独立自主道路上最激动人心的阶段。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c:1524

第十四章 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悲伤的情绪是无可回避的,没有捷径可走。 c:798

● 写给侵害者。● 写给沉默者(假定父母中的一方是侵害者,另一方是沉默者;对于遭受除父母以外的其他家庭成员性骚扰的咨询者,请先写给侵害者,然后再分别写给自己的父母)。● 以你成年后的身份写给曾经受到伤害的年幼的自己。● 写一篇关于你生活的治愈童话。● 写给你的配偶或恋人(如果有的话)。● 写给你的每一个孩子。 c:681

:你经历了痛苦又从中解脱,这是一个积聚内在力量的过程,你将成为更好的家长。 c:979

我安慰她说,将自己柔软、易受伤害的一面展露出来非但不会让她变得更加脆弱,反而还会赋予她更强大的力量。她内心深处那个伤心惊恐的孩子再也不用四下躲藏了。 c:948

那种感觉,就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现在我终于认识到,我有讲实话的权利,要是有人觉得接受不了,那也不是我的责任。 c:1153

归根结底,她的父母根本不具备爱的能力。是他们的失败和性格缺陷造成了如此痛苦的现实,与她无关。 c:1117

你在观念、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变化将融入你的人格。 c:340

只要我把责任还给应该承担它的人,自己就会好起来。 c:831

不管你多么沮丧消沉,总有更好的生活在等着你——摆脱愧疚、恐惧和屈辱的、自尊自爱的生活。 c:959

第十五章 “我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打破循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出承诺,和你父母当年对你的态度相比,你要更加体贴关爱自己的子女。 c:1084

—他的妻子是个酒鬼,而他年少的孩子们也面临着沦为酒鬼和瘾君子的危险。 c:73

你身上本就具备改变子女命运的力量。当你自己从内疚、自我仇视和愤怒的家庭遗毒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也解救了自己的子女。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你是在塑造未来。 c:2391

尾声 放弃斗争

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c:5421

作者介绍

《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 c:474

译者介绍

王婷现任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话语分析,曾参与翻译《从华尔街到长城》《跟各国人都聊得来》《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c: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