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66 lines (84 loc) · 15.4 KB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修订版).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66 lines (84 loc) · 15.4 KB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修订版)

约翰·托兰 - 政治军事榜-军事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修订版)》编著者约翰·托兰。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这场美国**次未能打赢的朝鲜战争,给美国留下了政治上的苦果,还使欧洲加速了重新武装的步伐,大大增加了军事预算,开了在警察行动中美国总统未经宪法批准指导一场没有宣战的战争的危险先例。本书试图就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见解。杜鲁门认为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密谋策划了这场战争是否正确?近期历史学家们断言美国唆使、怂恿南韩傀儡发动了这场战争是否符合事实?杜鲁门坚持战俘自愿遣返理由正当吗?中国共产党一直声称美国进行了生物战情况属实吗?被俘的美国飞行员是否在被洗脑之后承认他们曾投掷细菌弹?*后,这一仗打得值不值?

再版序

东亚三部曲《战争之神》《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 c:21

中文版序

托兰曾说:“你要特别注意我怎样写开头,这是把读者引入书中的关键。” c:13

活的历史

我必定得让我的角色按他们自己坚持走的路去演。我本人不过是个不偏不倚的旁观者。我的剧作则应当置于实际、真相和人道的基础之上。 c:17

不管你写什么,别讲出来,而要表现出来。 c:40

前言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哈里·杜鲁门总统不宣而战,迅捷地采取了人们所称的警察行动,加入了这场冲突,劝说不大情愿的联合国批准了他的行动,并使15个国家参加了美国同北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c:25

这场美国第一次未能打赢的朝鲜战争,给美国留下了政治上的苦果,还使欧洲加速了重新武装的步伐,大大增加了军事预算。这场战争也开了在警察行动中美国总统未经宪法批准指导一场没有宣战的战争的危险先例。 c:36

朝鲜战争是一部值得纪念的、充满人类悲剧和洋溢着交战双方英雄们的英勇气概的传奇历史,是一部令人难忘的世界性的重要史诗。 c:14

序言

1910年,他们吞并了朝鲜,并且以残酷无情的暴力手段使之变成半工业化的日本的殖民地。 c:15

日本投降后,杜鲁门总统建议苏联人在三八线以北接受日军投降,美国人在三八线以南接受日军投降。这个貌似无害的协议不仅使朝鲜人盼望已久的独立梦想归于破灭,也使一个同宗同族的民族/国度分裂成不共戴天的仇敌。 c:49

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的首任总统。 c:17

北朝鲜共产党人的回应是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年仅28岁的金日成出任首相。 c:25

历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评论说:“要是苏、美两国都愿意利用机会实现由所有党派参加的、真正民主的全朝鲜选举,那么就不会出现一个右翼的南朝鲜,也不会出现一个共产主义的北朝鲜了。” c:30

第一部 六月里的七天七夜

尽管总司令金日成曾在苏联军队中参加过战斗,然而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其副手崔庸健元帅,都没有营级以上规模的作战经验,不得不依赖俄国顾问 c:16

北朝鲜翻译官朱少校,在听到平壤电台第一次广播声称李承晚的腐朽军队发动战争,占领了三八线以北一些城镇的消息时,不觉吃了一惊。 c:23

在北朝鲜首都,朝鲜人民共和国的内务局正在电台上宣布在黎明时分,南朝鲜傀儡政权的军队在整个三八线发动了一次突然入侵。因此,人民共和国的安全部队已奉命去打击敌人。 c:16

李到学校后,学校给他和同学们下发拖把和扫帚去挡住敌人 c:11

苏联的侵犯十分坚决,使得杜鲁门总统要求国会参众两院授权并拨款去支援被围攻的希腊和土耳其,这就是著名的杜鲁门主义 c:12

6个月前,由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依然占据联合国席位,苏联宣布抵制一切联合国会议。 c:11

杜鲁门和艾奇逊都还蒙在鼓里,不知斯大林正在朝鲜玩弄一场骗人把戏。他之所以怂恿这次入侵,主要目的是想将美国的人力、武器和财力从欧洲吸引开来,因为在欧洲,新生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日益羽翼丰满。 c:35

穆乔后来回忆说:“接下来几个月我忘不了李承晚施惠于我的一件事,那就是在我离开汉城之前他就先跑了。” c:13

杜鲁门的专家乔治·凯南确认苏联打算“尽一切办法置身事外,但想使我们在最大限度上同朝鲜和中国混战一气” c:28

杜鲁门以轻率的态度走出了重大和冒险的一步:他未经宣战就投入了战斗部队,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事例之一。 c:26

6月30日凌晨1点22分,此时此刻,向麦克阿瑟发出了命令。美国参战了。 c:15

第二部 胜败难卜的战斗

杜鲁门在美国几乎没有遭到批评,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在欧洲和亚洲推行新的军事扩张政策的标志。随此误解而来的另一个错觉是:中国共产党是苏联这个征服世界的阴谋的伙伴。 c:27

和许多来自湖南的农民一样,毛泽东也深受楚文化的影响,有自大自傲的倾向,赞成通过武力解决争端。与他的重要助手、出生于儒教知识分子家庭的周恩来不同,毛从未到过外国,所以他从来没有周恩来和邓小平等看到过外部世界的那些人所具有的那种开阔视野。他自学成才,成了能运用古代政治艺术的卓越实践家。因多年受肺结核的折磨,毛在1950年看上去很瘦,但精力仍很旺盛。 c:38

日本投降后中苏两国的关系就立即恶化了。当时,到达满洲的苏联军队拆除了日本占领时期修建的所有工厂的机器设备并运回了苏联。美国的一个委员会估计,苏联运走的食品和工业设备总价值约为8.5亿美元,苏军在中国东北肆意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总计超过了20亿美元。 c:35

高级指挥官必须着眼于是在何处而不是如何打败敌人 c:30

沃克深知他的部队在训练、装备和数量等方面的不足,但他是个标准的军人,不去抱怨政府和五角大楼谁该对部队这种悲惨状况负责。 c:11

范登堡问如果中国人参战怎么办,麦克阿瑟说:那就把他们消灭在北朝鲜。这是动用原子弹和阻断他们的补给线的大好时机! c:14

尽可能久地控制高地,进行纵深防御,保留预备队,注意两翼,保护好大炮,不惜一切代价保持通信的畅通,不要与敌人进行决战。 c:25

你无法给一个愚蠢的问题以聪明的回答。 c:14

人民军第6师是由以前在中共军队中服役的北朝鲜志愿人员组成的两个战斗力很强的师之一。他们在人民解放军与蒋介石的战争中得到了锤炼,是美国人所遇到的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c:15

但在突出部战役中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求得生存的唯一办法是英勇战斗。不是为政治和意识形态而战,而是为自己的生命而战。 c:28

高级指挥官应着眼于在哪里打败敌人,而不是如何打败敌人 c:23

第三部 釜山外围战

事实上,金日成只有7万人而美国和韩国共有9.2万人的部队。 c:12

8月份晚些时候,毛研究了令人不安的情报,仔细分析了釜山环形防御圈陆战队不寻常的调动和准备。在同他的年轻助手们仔细分析了目前形势,重新研究了麦克阿瑟过去的胜利以后,毛和周恩来得出结论:将有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因为这是这位名将的专长。根据逻辑推理,登陆将在西海岸5个港口中的一个进行。仁川就是登陆目标,它靠近朝鲜的心脏——汉城。由于仁川特殊的海潮和天气,最有可能的攻击时间是9月15日。 c:31

第四部 回师之路

麦克阿瑟的急电,命令他在伤亡达87 %之前继续执行行动计划。87 %就等于自杀! c:14

毛泽东曾经警告过金日成,说麦克阿瑟可能会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为什么没有在海岸沿线部署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据壕固守?为什么没有用猛烈的炮火攻击美国的军舰?像一个希腊悲剧中的英雄一样,金没有听从部下的劝告,坚持要在9月1日对釜山防线发起全面进攻,指望摧毁沃克的第8集团军,结束这场战争,从而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接受全世界的赞扬和喝彩。 c:22

沃克又一次想起了巴顿的话,在谈到军事行动中急速和迅速的区别时,巴顿警告说:“这两个词差别极大。当部队没有进行充分的侦察,没有安排适当的火力支援,没有使每一个可以动用的人都行动起来之前就投入攻击,这就是急速。这种攻击的结果是使部队提前行动,却使行动的结束推迟。” c:17

第五部 中国谜团

绝非巧合,就在同一天——共产党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周恩来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警告西方,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对于这种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就要介入朝鲜战争的明确威胁,华盛顿不以为然。参谋长联席会议电告麦克阿瑟:“我们希望,在你今后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再作解释或声明。一切服从作战需要。” c:13

对于周最近发表的如果北朝鲜遭入侵中国不会袖手旁观的讲话,艾奇逊也没有给予重视。 c:14

诡计多端的林声称有病,不少人认为他对同美国人打仗不感兴趣。 c:13

美国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迟早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 c:23

就这样,不是为了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一个威胁要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中国不情愿地介入了朝鲜冲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本已赢得了朝鲜战争,金日成被彻底打败,不再对南朝鲜构成威胁,但麦克阿瑟梦想拿下整个朝鲜,而且或许向更北的地方推进,这迫使毛泽东介入一场他几个月来一直试图避免的战争。 c:36

现在,美国及其盟国打的是第二场朝鲜战争,一场同更强大的对手红色中国的战争。 c:14

美军接管了几幢尚存的大楼和房屋,驱逐里边的平民,夺取他们的财产。美国军队把不要的东西统统打碎。他们炸开保险箱,掠夺古画、古椅、钟表和绣制品,把各种各样的战利品装满了卡车和拖车。 c:18

彭说,中国参战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他们能够消灭敌人,确保达成一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第二种可能性是,他们可以站稳脚跟,但战争相持不下,陷入僵局;第三种可能性是,他们在朝鲜站不住脚,被迫回到国内。彭断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力争实现第一种可能性。 c:11

毛在次日命令彭放弃原先的计划,说彭不该准备防御,而是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运用运动战,大举进攻敌人 c:12

在外行人看来,沃克的举动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对职业军人而言,这将是戎马生涯中最难作出的决定。它发生在必须由服从上级无理的命令和顾及部下安危之间作出抉择的指挥官身上。马修·李奇微将军称此决定为一个战役总指挥必须面对的最伟大的挑战。乔治·C. 马歇尔将军说此举是“把军职豁出去了”。在未摸清中国军队的底细之前,沃克先是制造种种借口推迟进攻,最后奉命发起进攻时,他仍是顾虑重重。在陪伴麦克阿瑟的5小时里,他反复权衡关于中国军队威胁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的情报来源更为准确。一俟确信,职业道德上则没有选择余地。于是,他抗命了。 c:12

第六部 长津湖

巴顿的忠告:“你一旦作出决定,就千万不要耽搁。‘完美’ 是 ‘好’ 的大敌……现在就坚决执行一项好计划比下星期执行一项完美的计划要好得多。” c:55

第七部 进攻与反击

首都的欢迎并不怎么热烈,有的也只是一些缺乏热忱的表面形式。中国士兵用欠条来支付食宿费用。大量的欠条将通过北朝鲜政府在以后向百姓课征食物税时予以扣除。 c:16

“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我就是上帝,”邓肯对他说,“那么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呢?”那个士兵琢磨了好一会措辞,然后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说道:“给我明天吧。” c:22

彭德怀解释:“徒步去追击一支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并不一定明智。”但他还是受到了干扰,便给住在紫禁城附近的毛泽东去电:“两次大胜后,速胜和盲目乐观情绪在各方面滋长。苏联大使坚持认为美军将速逃,要我速进。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 c:19

彭德怀后来表露出,苏联大使史蒂柯夫再次强求他去解放整个朝鲜。但是,他“断然拒绝这么做”。 c:18

第八部 “这次战斗是联合行动”

老兵决不会死去,只会悄然逝去。 c:12

投降的人中,大部分是原国民党老兵,他们趁战局发生变化,向“民主”一边“投诚”。 c:15

第九部 通向和平的崎岖之路

在5个月的会谈期间,联合国军在战斗中遭受了60000人的伤亡,其中22000人为美军。 c:14

共产党人明智的拖延战术,使他们有时间构筑一条横贯朝鲜的极为坚固的防线,而这使得联合国军难以在地面上持续不断地施加军事压力。 c:11

第十一部 战争与和平

共投掷了224000磅炸弹、8箱凝固汽油弹,支援的火炮、坦克、重迫击炮和机枪、步枪还发射了150000发炮弹和子弹。中国军队损失不到65人,美军3个排共伤亡77人。 c:14

在那几分钟的时间里,他试图总结一下他究竟从三年的囚禁生活中学到了些什么。“可能因为我天生就很幼稚,但我感到最重要的是那些看管我、同我生活在一起的普通共产党人的信条,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了他们和子孙后代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c:17

后语

在朝鲜赤胆忠心地为毛泽东打仗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1959年被从国防部长的位子上赶了下来,10年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至死。 c:15

我们在战争中犯了最严重的错误。开始时低估了敌人的能力,高估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了争取实现停火的谈判时,同样是这些人反而过高估计了敌人的能力,过低估计了我们自己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做出了不必要的妥协。 c:19

描写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著述也很多。李承晚及其政府无疑是得救了,蒋介石也得到了差不多同样的好处;战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拿下台湾的计划成为泡影;日本虽然没有积极参战,但它是另一个胜利者。作为美军和联合国军其他军队的服务、供应和娱乐基地,日本聚积了许多财富。它还为战争生产了许多武器,朝经济复兴迈了一大步。 c:20

历史不会重演,不断重演的却正是人类的本性。 c: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