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27 lines (218 loc) · 31.2 KB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27 lines (218 loc) · 31.2 KB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

李源 - 个人成长榜-认知思维

阅读,是公认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然而,读书人都有这三大烦恼:●买太多:买书如山倒,买的时候有点贪;●读太慢:读书如抽丝,读的时候有点瘫;●记不住:看书很过瘾,读完之后全忘记。面对这三大痛点,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你和读书达人的差距,不在努力程度和天赋,在读书方法。阅读高手掌握了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总是能用最少的力气、最快的速度掌握知识,从而为己所用,获得人生的极大竞争优势。前罗辑思维知识策划人李源,将他十几年的读书经验总结提炼成一套知识管理方法——极简精读法。从极简选书开始,到高效精读,再到知识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知识输入产出系统,让你从此彻底摆脱知识焦虑,成为真正高效的学习者:●30分钟吃透一本书,而且记得更牢、收获更多;●3个星期了解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成为一名高效学习达人;●用知识树原理快速找出你需要的好书,阅读事半功倍;●掌握系统的知识管理方法,构建起你的专属知识体系。极简精读法是一种神奇的读书方法,不但威力无穷,而且越用越顺手,越用越强大。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够在忙碌的间隙实现高效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知识转换为能力。

前言 这样读书,可以根治阅读痛点

阅读,是公认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 c:110

第一,要适应、跟上时代,所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个人的学习时间却越来越少,很多人根本没时间静下心来读书;第二,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读书速度实在太慢;第三,有些人书倒是读了不少,但是读完就忘了,也就无法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知识。 c:159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意思就是说,不管明朝来多少人马,对策都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路。 c:294

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要在几天内获取几百本书的核心理念和精髓,然后以此为基础写好一篇稿子,可谓现学现卖。 c:119

你读书的时候,只要掌握方法,迅速找到并记住精要,就可以了。记住一句话、一个结论、一个方法或者一个故事,然后记住几个支撑观点的核心论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容易 c:586

第一课 管理自己的知识系统,为知识做减法

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这种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21天效应。 c:149

(壹)目标:化解阅读的根本矛盾 c:118

make more time,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拥有更多的时间,而是让时间更有意义。 c:374

第一,你真的需要读那么多的书吗?第二,即使这些书你都需要读,那你真的需要逐字读完这些书吗? c:280

“至繁归于至简”:先要理解本质,然后从本质出发,只做和本质有关的事情。 c:555

知识并不是由思想观念和知识点构成的,知识其实是一个又一个小圈子的人一起“制造”出来的。大家信奉同样的理念,有很多共同的主张,即使有争论,但大家还是都在不同的领域向同一个目标努力。 c:553

我们想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应该选择创始人的代表作,也可以选择当下一个集大成者的著作作为入门书。 c:609

极简精读法还有第三个理念“精华是本质的延伸” c:128

第二课 用对了30%的时间,就能实现30倍的效率

第二课 用对了30%的时间,就能实现30倍的效率 c:35

“知识树原理”告诉我们,知识树的节点是作家、思想家,而不是知识点,所以我们必须留出30%的读书时间用在查找作者信息上,这样做可以让读书效率提升30倍。 c:577

作者知识树ID部分。这部分包括三个要素:作者的师承关系或者他的个人背景、作者的队友和弟子、作者的对手。 c:542

关于一本书的作者的师承关系的信息,我们一般都可以在书评里面找到。如果确实不太好找,我们可以翻看书的序言、注释和参考文献。 c:221

在读这种书的时候,建议大家配合一本作者的自传来读,如果时间有限,可以查找一些关于作者的介绍文章、音频和视频,对他进行全方位了解。 c:208

作者知识点的延伸。这部分也包含两个内容:作者的核心论点,作者的著作之间的逻辑。 c:329

大家不要执迷于每年快速读完100本书,而是每年精读几本最重要的书,你的学习效率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大大提高。 c:257

重点精读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作者,顺带着了解一下同一个“学术共同体”的其他人。 c:290

搜索你选择的学习用书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用课程中的“五位一体法”创建作者的知识树ID。 c:53

第三课 手把手教你画“五位一体”图

(壹)案例解读一:《反脆弱》 c:30

他的书一定是和风险管理有关,而核心论点一定和“做空股票”有关。 c:92

《黑天鹅》是他描述的问题,《随机漫步的傻瓜》和《反脆弱》是破解的心法和实操办法。 c:181

“现实扭曲力场”(放大自己的理念影响别人)和“极简主义”(追求卓越),这是他的核心论点,乔布斯一生就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概括。 c:177

[插图] c:26

(叁)案例解读三:《红楼梦考证》 c:16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 c:31

胡适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来做人文专业研究的人。 c:94

第二个,胡适的这个方法传承于他在美国的老师杜威。 c:29

胡适有两个高徒,一个叫傅斯年,一个叫顾颉刚,这两个人还是用这个方法在研究历史。 c:36

“五位一体法”是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好方法。有的时候,如果你需要读的书太多或者读不完,你也可以用我前面提到的方法,利用信息检索,把来不及读的书用“五位一体”的办法制作出图表。如此一来,等你未来有时间,再想读这本书的时候,你还可以用得到。 c:108

用你选择的学习用书,画一张“五位一体”图。 c:26

第四课 了解一个知识领域,只需读三个人的书

第四课 了解一个知识领域,只需读三个人的书 c:81

如果我们对一个领域完全陌生,但是又想迅速进入这个领域,我们应该读的三个人是:“开创者”、“分歧者”与“综合者”。 c:554

“分歧者”让知识不断创新,带来跨界思考 c:191

每一个领域在分工达到特别细致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再继续分工下去了,所以他们到处跨界,最后让自己成了“分歧者”。还有一些人,原本就不是这个学科的,但是他们跨界过来,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这些人也是分歧者。 c:213

如果大家对罗马史感兴趣,除了要读“开创者”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之外,还可以看一看“分歧者”盐野七生的著作。 c:116

要找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超越和颠覆的人。 c:242

比如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普通人也可以轻松阅读。如果你对人类学感兴趣,直接读费孝通的书是最好的入门办法。 c:147

按照“知识树原理”,想要快速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就得读其中三个人的书。这三个人分别是:开宗立派的“开创者”,打破界限的“分歧者”,还有总结归纳、集大成的“综合者”。需要说明的是,这三者并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开宗立派之后,分歧者和综合者是随机出现的。 c:384

第五课 整理书架,清理不需要读的书

第五课 整理书架,清理不需要读的书 c:26

四个步骤,整理读过的书 c:66

迎面走过来的那个人,其实不只是个生物体,那是个思维容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c:275

选择太多只会导致选择困难,让人失去阅读的动力。所以,为了提升阅读效率,你必须要做一件事:整理书架,完成对书籍的收纳。 c:96

第一步,你可以把三年或者四年作为一个单元,选出每个三年或者四年里面最重要的三个人的书; c:103

读一个作家、思想家的书,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知识树ID:师承关系、队友和继承者,以及他的对手,我们还需要关注他的核心论点,以及著作的逻辑链。 c:207

第一,应该尊重“知识树”的逻辑,按照知识排列的顺序排列。从“创始人”开始,到继承者,再到继承者的继承者。如果出现“分歧者”和“综合者”,应该新建书单排列,不要放在同一份书单里面。 c:102

在我看来,质量最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版本。 c:46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一个书单(豆瓣的豆列也可以)。 c:39

第六课 提炼核心论点,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

提炼核心论点,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 c:35

(一)试着感悟作者的心思 c:163

胡汉融合问题,是陈寅恪先生穷尽一生来论证的课题。 c:63

“开创者”解决的是之前他所在的那个领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他要开宗立派。“分歧者”解决的是分工细化之后无法融合的问题。“综合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融会贯通、提出新的说法、汇总原来的思维框架无法解释的现象。 c:386

·找出作者反复引述的一段关键性的论据、例子、故事,反复看那些句子,然后写一段话总结这个故事。·找到作者在序章或者结论章里面反复提到的观点,看看他在序章或者结论章里面反复在提什么观点,试着总结这个观点。这种方法对于那种观点特别多、观念特别零散的书,非常有效。·找一找比较好的书评、介绍文章,看看别人怎么提炼和总结作者的核心论点。 c:358

第三,从作者的最后一本书(最新著作)开始读。 c:278

针对本周的课程,进行一次学习复盘,用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对本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 c:17

第二周 如何快速吃透一本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大大提升阅读效率,多快好省地读书。 c:17

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练习了这套方法,效果显著,读书速度成倍地增加。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我读了上万本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专业书籍。 c:56

第七课 两种精读方法

读书像是观看一段长视频,我们可以拖动进度条随意观看,也可以调快播放速度观看,但是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却像是在看电影,只能从前向后慢慢看。其实,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阅读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作者,而且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的。 c:161

还记得极简主义的三个理念吗?· “消灭冗余”;·“理解本质”;·“精华是本质的延伸”。 c:317

第二,在读到全书三分之一的时候,再问一连串“为什么”。 c:313

(二)寻找与全书最后三分之一有关的章节 c:202

马特·里德利子爵的《自下而上》 c:72

阅读《自下而上》的序言,提出3个“是什么”的问题,以此来深化我们对独木舟精读法的理解。 c:27

第八课 两种精读方法实操

(壹) 《自下而上》的五位一体信息 c:20

“五位一体”信息包含两大部分:知识树ID和作者知识点的延伸。 c:70

我们先看知识树ID。从维基百科上,我们大概可以看到,马特·里德利有三个身份:子爵、记者、商人。 c:17

资源不会用完,贸易让世界越来越好。 c:79

独木舟法的三个核心吗?· 读完导论和序章,提问几个“是什么”;· 读完前面三分之一,提问几个“为什么”;· 边阅读,边提问“如果……会怎样”。 c:228

他的队友后面提到了:达尔文、塔勒布(《反脆弱》的作者)、亚当·斯密。 c:18

核潜艇精读法有两个重点:·从最后三分之一开始读;·跳过来寻找相关章节。 c:172

历史不是伟大人物创造的,而是由人民群众创造。 c:28

因为我们事先听过里德利子爵的TED演讲,大概对他的这一套观点有一定的了解。他相信自发秩序,不相信“设计”秩序 c:29

坏消息是人为的、自上而下的、蓄意的东西,是强加给历史的。好消息是偶然的、计划之外的、自然形成的东西,是逐渐演变出来的。进展顺利的,大多是无意偶得;搞砸的事情,却大多是有意为之。 c:73

这个精读方法叫“思维模型”法。 c:48

第九课 掌握两种基本思维模型,阅读速度提升10倍

你一生到底需要读多少书? c:27

精英人士读书是为了:·捕捉视角提升判断力;·寻找思维工具提升理解力;·掌握素材强化说服力。 c:480

· 实用类、技能类书籍; · 理论类书籍(生物学、经济学); · 人文类书籍(历史、传记、文学)。 c:423

人文社科类的书,涵盖人类两年多年的文明,积累了大量的思想精华 c:16

大神读书,不会按部就班地从头读到尾,他们都是在积极阅读,或者说:他们简单了解一本书之后,大概翻一翻书,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然后就可以“猜”出书中后面的内容了。 c:203

我们人类的基本思维逻辑,永远是在两组对立的价值观之间做选择。 c:245

因为几乎所有的理论著作都是在论证两种对立的价值观谁对谁错,这样才能自圆其说。 c:111

所以,你看他们的底层逻辑是不是都是一样的?社会需要稳定和谐,不能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 c:14

如果我们掌握了0和1之间的底层逻辑,那么我们可以很快地了解到知识树节点(作家和思想家)的很多周边信息。如果他是0,他的老师、门徒、队友,一定也是0,他的对手一定是1。 c:92

你也可以像查理·芒格一样,一生读了大量的书,并且全部转化成了精英必备的三项能力:判断力、理解力和说服力。 c:246

根据这一课所讲的思维模型,从你选择的学习用书里面提炼出一组互相对立的价值观。 c:14

第十课 人类的基本思维模型: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

第一,用思维模型可以迅速找出一本书作者的很多关键信息。第二,思维模型基本上涵盖了人文社科领域90%以上的话题,掌握了基本框架,在读书的时候就能大大增强理解力,效率也会大幅提升。第三,可以用思维模型去写作。掌握了一个思维模型,可以打开思维,让你的视角更全面,有正有反,知识更容易成体系。 c:162

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斗争了很多年,因为民主党的党徽是驴子,共和党的党徽是大象,所以美国的总统竞选又被称为驴象之争。 c:45

社会的繁荣来自于公平和正义,来自于大家对于集体的贡献。我们不能让穷人太穷,也不能让弱势群体无家可归。社会应该更多地关心弱者,让他们也能分享社会进步的果实。而实现这种公平和正义的办法,就是多数人来照顾少数人。 c:80

(贰)理解人文社科核心思想的两把钥匙 c:58

这两个思维模型便是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 c:109

严父思维是强调个人奋斗的力量,慈母思维则是强调集体的力量。 c:378

: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的主要主张 c:55

第十一课 知识树(上):深化了解两种思维模型

人类认知世界,最终形成价值观的两个基本思维模型: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 c:15

达尔文这一派是严父思维,拉马克这一派是慈母思维。 c:23

严父思维的原点是:强调个人奋斗的价值高于一切;而慈母思维的原点是:强调集体的和谐高于一切。 c:233

扩展论认为,人类知识是累积起来的,知识分散在社会各个层面,每个人都可以是决策者。所以,不要相信别人能够带着我们改造世界,即使他是英明的天才。 c:197

严父思维认为,人性是自私的、残缺的,世界是由每一个掌握分散知识和信息的人积累起来的,因此决定权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不能相信集体和圣人,只能相信每个人自己的决定。正是这些分散的个体,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和未来。而慈母思维则相信人性是友爱的、圆满的,世界是有规律可以认知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决定权交给集体,让那些掌握了世界规律的先知先觉的人来领导自己走向未来。 c:156

有人觉得这两个人解决了哲学的元问题:个人奋斗和集体智慧哪个更重要。于是,他们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把两个科学假说变成了政治哲学。 c:17

如果认为个体能够自发地完成节育,那么让他们自己完成就足够了,不需要别人插手。这是典型的严父思维。 c:22

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只有核心观点和核心证据,了解了这些内容,就相当于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 c:237

(肆)熟读这本书,就可以彻底掌握两种思维 c:22

图8:严父思维、慈母思维各领域对照图 c:48

不管是一本书还是一部电影,你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线索,找到了它是严父思维还是慈母思维,你就会发现整本书或者整部电影,都是这种思维方式。这是思维模型最神奇的地方。 c:48

第十二课 知识树(下):大幅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我觉得这段话是比较明显的慈母思维,因为强调集体,反对人类过度开采资源。 c:30

(壹)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如何应用 c:25

知识树的节点是人,不是知识点。“五位一体”信息里面的知识树ID部分也都是与人有关的:作者的师承关系和背景、作者的队友和门徒、作者的对手。 c:110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先直接读书,最好是找一些导读性的书,或者在知乎、豆瓣、在行一点上面找一些相关的分析文章。熟悉了创始人的思维模型之后,再开始读你要读的书。 c:101

(1)案例分析:关注弱势群体的人类学 c:36

人类学的价值观底色,从最开始就和这种帝国主义思想是对立的。人类学家认为,每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和思维模式,他们的这些特殊思维模式和所谓西方文明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但同样重要,有其特别的意义。这个世界需要多元化的文明样式,不能只是迷信一个简单的普世价值。 c:68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效率的学问,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严父思维的信徒。但是一心追求效率和发展,就难免会忽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学就随之而生了。 c:112

绝大多数对金钱做正面评价的书,都是严父思维。 c:117

(三)利用思维模型“猜”核心论点 c:82

(1)找到一个信息,“猜”出全书重点 c:79

(2)用思维模型定位作者著作之间的逻辑 c:86

这不等于说这些作家、思想家他们都思想偏颇,这背后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学术共同体,他们都活在这个共同体里面,人以群分,他们不允许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现瑕疵,从而引来同僚的鄙视。所以,他们的思想往往会一以贯之,很少改弦易辙。 c:59

(叁)掌握知识生产的规律,才能吃透一本书 c:85

根据本堂课的“猜书法”,尝试通过一本新书中的一个信息,“猜”出全书的重点。 c:13

第三周 如何管理你一生所需的知识

阅读一本书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知识管理,将获得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为你所用。 c:67

第十三课 你这一生究竟要读些什么书?

严父型思维的作家和思想家,他们认为社会的进步来自于个人奋斗,他们不相信集体,也不相信天纵圣明,只相信个人可以根据按照自己的理性分析和利益算计,做出最佳的选择。而慈母型的作家和思想家,他们认为社会的进步来自于集体的和谐与繁荣,人性可以通过彼此的友好互助日臻完满,所以每个人都该为集体的和谐作出贡献,集体也有义务关心身边的环境和弱势群体。 c:212

我们想了解一个陌生的领域,完全没有必要去读所有的相关著作,只需要掌握其中最核心的三个人的书就足够了。这三个人分别是: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 c:184

如何利用思维模型选书? c:28

首先,进入一个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找对开创者以及他的著作。你可以从他的对手的“思维模型”入手,找到你想要找的开创者。 c:86

如果你更喜欢“严父思维”而不是“慈母思维”,那你最好不要选择人类学这样带着明确“慈母思维”的学科,也没有必要读《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类书,因为价值观不合,那些方法读了之后想要落地很困难。 c:73

这类“分歧者”并不是叛逆者,他们的基础假设不会变,只是融入了新元素。 c:67

人类知识树的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c:50

这些“综合者”其实是把新出现的很多“分歧者”的结论试着融入到一个更大的体系里去,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融合体。 c:83

绝大多数的文学大奖得主,一般来说都是慈母思维,只有极个别的文学著作,比如像《阿特拉斯耸耸肩》这样的很小众的书,才会是严父思维。 c:95

如果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严父思维占据绝对主流,他们就会用严父思维重新整合一遍那些慈母思维的元素。反之也是如此。 c:100

作业1:阅读学习用书,判断这本书属于哪种思维模型,作者属于开创者、分歧者还是综合者? 作业2(选做):找出这本书的学科领域中其他两种作者,并写下他们的名字。 c:19

第十四课 怎样用极简精读法阅读非虚构著作

一般来说,99%的非虚构著作都不会超出这三个类型:论述型、概念型和集合型。 c:223

(贰)实战:快速阅读一本书 c:28

(一)论述型:按照知识树原理,迅速找到重点 c:86

(1)案例分析:颠覆性的论据,就是阅读的突破口 c:119

绝大部分的论述型著作,就是在用一个颠覆性的论据达到三个目的:修补队友的理论,反驳对手的观点,提出新的学说、角度和维度。 c:290

第二步,你要对比作者和对手、队友的差异,然后分析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最短的时间理解这个证据究竟是怎么让他完成自己逻辑论证的闭环的。 c:159

这类书的重点在于,只要你理解了作者提出来的概念,就相当于找到了知识树里面的重点:队友和对手。 c:144

(1)第一步:调查作者背景 c:123

(2)第二步:寻找书的本质卖点 c:122

读书之前先查作者!读书之前先查作者!读书之前先查作者!因此,读概念型书也是先查作者。 c:143

但凡对金钱做负面评价的,99%都是慈母思维。 c:136

而《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他认为反脆弱的反面是脆弱,是那种长期不变、之后被黑天鹅事件打倒的人。这是一种典型的严父思维。因为他不相信长期不变的东西,他相信只有不断地折腾,不断地磨炼,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c:86

(1)一般图书:先查作者,再找关键证据 c:134

(2)传记、游记和历史书:查阅书评,寻找信息点 c:166

知识树原理和思维模型来快速地找到一本书的重点。 c:51

写出你选择的学习用书属于哪种非虚构类图书,并用知识树原理找到该书的重要信息。 c:11

第十五课 怎样做好一份“知识树笔记”

第十五课 怎样做好一份“知识树笔记” c:11

“知识树笔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核心论点、关键证据以及分论点之间的逻辑。 c:301

核心论点的三个方面: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全书的“文眼”。 c:238

这就是经济学,一个严父思维的领域,从手对立的“慈母思维”的社会学里面,找到一位“分歧者”,从“分歧者”的“严父思维”中寻找解决办法的典型案例。 c:30

在“知识树笔记”的“核心论点”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这一层关系,知道各个领域之间是互通的,可以利用思维模型来举一反三。这样一来,我们读的这本书处在知识树的什么位置,怎样给这个人定位,后续怎样让这本书为我所用,也就一目了然了。 c:56

“综合者”的写作目的可能不太一样。他们的目的是修修补补,完成一个视角的大转换,提出新的解释框架,把不符合“开创者”的结论,用一个全新的架构体系装进去。 c:134

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通过查资料的方式,就可以大概了解作者用的关键证据是什么。知乎、豆瓣、简书,还有百度知道上面都有很多相关的文章和书评,我们借助这些书评也能对作者的关键证据有一定了解。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在总结完作者的核心论点之后,应该快速找到这个关键证据,然后把时间都花在理解这个关键证据上。 c:138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人类社会是想象的共同体,我们人类是靠想象出一个概念才形成一个社会组织的。大到政府、国家,小到公司、夫妻,其实都是用概念联合在一起的。 c:142

“猜”出分论点之间的逻辑 c:64

当我们用“思维模型”已经把核心论点理得很清楚,作者的对手是谁、队友是谁,这些都已经理清了,那么其实分论点的逻辑我们可以靠“猜”来发现。而“思维模型”最大的用途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种“猜”的工具。 c:85

实操:如何“猜”一本书在讲什么? c:28

我在课程里面讲到的“思维模型”,大家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练习。长期积累下来,你的读书功力定会大幅提升,你读书的速度也就越快。甚至就可以经常像刚才这样,通过看目录就能了解一本书的基本思想和重要信息。 c:28

第十六课 知识地图与知识库:集中式管理法

知识地图与知识库:集中式管理法 c:13

第一,方便“定向积累素材”。 c:115

第二,方便“准确调用”。 c:136

社会学家迈克尔·曼的代表作《社会权力的来源》里面提到过人类管理的四种方法:行政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和文化管理。前两个相对集中,后两个相对分散。 c:92

集中管理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调动效果好,速度快。劣势在于开放性特别差。分散管理的优势在于开放性好,而且可以自己不断地生长扩散。但劣势就是看起来很凌乱,效率不高。 c:117

集中式知识管理强调的是调动的速度、检索的方便,核心要素有三点: 第一,不能遗漏。 第二,随时取用的时候可以找到清晰的路径,所以就要有编排的逻辑。 第三,编排的层次不怕多,怕的是同类太多,不方便寻找。所以在同一类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就要安排下一级。 c:169

通常而言,我们一生中能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最多也就是24个。从18岁上大学开始,两年深入地了解一个大的领域, 48年之后你肯定已经退休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是著名的跨界大师,他一生主要钻研了16个学科,正好符合2进制。 c:72

第一,一定要以人为中心做文件夹,不要以书为中心。 第二,每个文件夹里面的书,要放上“五位一体”图。它是检索根据,可以依据它找到相关领域的书。 c:183

·“军衔”主要是用于在不同部队混合协同时,原来不是上下级,就涉及到应该听谁指挥的问题。在分不清各自统属的时候,谁的军衔高就听谁的。·“番号”和“军级”主要是用于调动,可以很好地安排和组织各自负责的军事区。·“职能”主要作用是给每一个部队提供不同的专业化分工,大家各司其职,完成不同的任务。 c:60

第二,二进制的知识管理法就相当于“军级”和“番号”。 c:59

选书时三个人,读书时三本书,调用素材时同样是三本书,这是极简精读法的神奇数字。 c:149

查看自己的购书和读书情况,看看哪个领域的书买得多、读得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你的管理方法。如果你有兴趣挑战一下高难度,就用这节课里介绍的二进制方法把你读过的书籍整理一遍。 c:12

第十七课 知识地图与知识库:分散式管理法

条理清晰的系统,一定是个封闭系统。我在思维模型的课程里讲到过,这是一种慈母思维系统。 c:72

集中式系统的核心是中央控制,等级分明。而分散系统是激发每一个个体的能动性,让每个人都成为中心。 c:109

第一式:让点成为中心,自发扩散 c:87

比如说你想了解哲学,先读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然后按图索骥,再读一读金岳霖的书。你对哲学就基本算是入门了。 c:49

(叁)第二式:完成知识的区域整合 c:84

我们的知识系统,随着点与点不断扩大,很多领域就会逐渐交织在一起,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一张复杂的地图 c:36

80%的时间用来读你最爱读的书,留出20%的时间来读那些能推动你的知识系统更新迭代的书。 c:298

集中式管理方法效率高,但是不开放;分散式管理方法可以保证自己始终有新的知识进来,但是容易凌乱。 c:46

第十八课 课程总结和操作心法

极简精读法分成三个部分:选书、精读和知识库管理。 c:73

对过去读过的书,得有一份尊重的态度,我们提炼其中的精华,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对还没有读过的书,得有一份开放的心态,始终怀有一颗好奇之心;对于当下正在读的书,得有一份专注的精神,心无旁骛投入其中。 c:221

大家如果想进入一个比较理论的行业,比如心理学、经济学,一定不要急着问究竟该读哪本书,先找一本这一类介绍性的书,了解一个全貌之后,自然就知道“开创者”、“分歧者”和“综合者”是谁了。 c:209

对于理论书、文学书和传记类的书,我不建议大家听这种快餐节目,但是对于一些概念书,这20分钟的概括还是很有效的。 c:99

第一,背几篇有逻辑的文章。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记硬背,而是不停地向别人复述,或者复述在一张纸上。慢慢你就会发现,越复述越有逻辑。这个方法是诺贝尔物理学家奖得主费曼提出的费曼学习法 c:238

职场版 整理自己读过的书,选择你最喜欢的三个作家或者思想家,然后用“文件夹”加“五位一体图”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成一个体系。 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