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87 lines (248 loc) · 29.7 KB

中国文学史.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87 lines (248 loc) · 29.7 KB

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 文学榜-文学鉴赏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自 序

唐、五代的许多“变文”,金、元的几部“诸宫调”,宋、明的无数短篇平话,明、清的许多重要的宝卷、弹词,有哪一部“中国文学史”曾经涉笔记载过? c:195

例言

像唐、五代的变文,宋、元的戏文与诸宫调,元、明的讲史与散曲,明、清的短剧与民歌,以及宝卷、弹词、鼓词等皆是。 c:144

本书就文学史上的自然的进展的趋势,分为古代、中世及近代的三期,中世文学开始于东晋,即佛教文学开始大量输入的时期;近代文学开始于明代嘉靖时期,即开始于昆剧的产生及长篇小说的发展之时。 c:351

在那些可靠的来源的插图里,意外地可以使我们得见各时代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的情态 c:76

关于每个专门问题,每件专门学问的参考书目的列示,乃是今日很需要的东西。 c:36

绪论

所谓“历史”,昔人曾称之为“相斫书”,换一句话,便只是记载着战争大事,与乎政治变迁的。 c:219

翟理斯(A. Giles)的英文本《中国文学史》,自称为第一部的中国文学史,其第一版的出版期在公元1901年。中国人自著之中国文学史,最早的一部,似为出版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林传甲所著的一部。 c:175

像写作《英国文学史》(公元1864年出版)的法人泰纳(Taine,1828—1893),用时代、环境、民族的三个要素,以研究英国文学史的进展的,已很少见。 c:89

学者们都承认一部历史绝对不是一部“相斫书”,更不是往古的许多英雄豪杰的传记的集合体;而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乃是活的,不是死的;乃是记载整个人类的过去或整个民族的过去的生活方式的。 c:194

也如历史之不再以英雄豪杰为中心一样,文学史早已不是“文学巨人”的传记的集合体了。 c:96

我们可以抹杀一般的政治上的大人物的成就,但我们决不能抹杀文坛上的一个作家,一个诗人的工作。亚历山大过去了,查理曼过去了。但一个诗人,或一个散文作家,或一个戏剧家,却是永在的;他们将永远地生活在我们的面前。 c:167

所以文学史虽不全是作家传记的集合体,却也不能不着重于作家的自身生活的记述。 c:88

所以无论什么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有他所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影响。那个时代的广大人民的生活都会不期然而然地印染于他们的作品之上。 c:179

文学乃是人类最崇高的最不朽的情思的产品,也便是人类的最可征信,最能被了解的“活的历史”。 c:252

一方面,给我们自己以策励与对于先民的生活的充分的明了,一方面也给我们的许多友邦以对于我们的往昔与今日的充分的了解。 c:58

有许多文学作品,其本身虽无甚内容,也无甚价值,却是后来许多伟大作品的祖源,我们由流以溯源,便不能不讲到他们;且这类材料,不仅仅论述一个文体的生长与发展所必须叙及,即说到要由文学上明了那个“时代”,也是绝好的资料 c:57

这个疆界的土质是情绪,这个疆界的土色是美。文学是艺术的一种,不美,当然不是文学;文学是产生于人类情绪之中的,无情绪当然更不是文学。 c:499

于诗歌中不仅包罗五七言古律诗,更要包罗着中世纪文学的精华——词与散曲;于散文中,不仅包罗着古文与骈文等,也还要包罗着被骂为野狐禅等的政论文学,策士文学,与新闻文学之类;更重要的是,于诗歌、散文二大文体之外更要包罗着文学中最崇高的三大成就——戏剧、小说与“变文”(后来之弹词、宝卷)。 c:121

但同时却又使我们感觉到异常的兴奋,因为时时可以得到很重要的新的资料,一个新的刺激 c:14

《西游记》小说向来视为元人丘长春之作,直至最近方才论定为明人吴承恩的创作。 c:76

有的只是总述他人已得的成绩与见解而整理排比之的,这可以说是“述”,不是“作”;有一种却是表现着作者特创的批评见解与特殊的史料的,那便是“作”,而不是“述”了。 c:122

有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催促我们的文学向前发展不止的,那便是民间文学的发展。 c:100

我们的文学也深受外来文学——特别是印度文学——的影响。 c:75

外国文学的输入,往往会成了本国文学的改革与进展 c:63

古代文学鸟瞰

所谓古代文学,指的便是中国西晋以前的文学而言。 c:412

忧民之士,纷出而献匡时之策;舌辩之雄,竞起而效驰驱之任。 c:171

秦的废封建,似颇受巴比伦诸大帝国的影响,又其自称“始皇帝”,而后以“二世”、“三世”为次,似更是模拟着西方的诸帝的榜样的) c:80

但两汉的辞赋,不是“无病而呻”的“骚”,便是浮辞满纸,少有真情的“赋”和“七”。他们只知追踪于屈、宋的“形式”之后,而遗弃其内在的真实的诗情。 c:155

中世纪的文学就在那个大纷乱的时代,代替了古代文学。 c:66

文字的起源

中国的语言,在世界的语言系统里,是属于“印度支那语系”一支中之中国暹罗语的一部。 c:121

在远东大陆上的这个大帝国,所以会有那么长久的统一的历史者,“文字”的统一,当为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c:76

文字和语言同为传达思想和情绪的东西。 c:57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c:73

所谓文学便是用这种特创的符号记录下或传达出的人类的情思的最伟大的、最崇高的和最美丽的成就。 c:94

文字的目的,既在于代表语言,故当某种文字输入于他处的时候,其组织法便跟了所输入之处的语言的变异,而完全变更了过来。 c:48

文字很早地便成了典雅的古文;而语言的流变和歧异则仍然继续存在。 c:34

第一,文字的形式尚未完全固定,一字而作数形者,颇为不少 c:45

第二,文字已甚为进步,不独是象形字,即会意字、形声字也已很自由地用到。 c:49

秦时李斯等为小篆,程邈等又为隶书;到汉时,史游又作章草,渐与今体相合。 c:39

汉时诵九千字者即可为吏。 c:57

最古的记载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c:77

今日所能承认为中国文学史的邃古的一章的开始的“文书”,恐怕最可靠的,只有被发掘出的埋藏在地下的甲骨刻辞和钟鼎彝器的记载了。 c:70

毛公鼎的刻辞有四百四十九字之多,当是今见的古代器物上刻辞的最长的一篇。 c:61

旧说《春秋》是纪事的,《尚书》是纪言的,《尚书》又何尝只是纪言而已。 c:56

尚有《山海经》,也是很古远的书籍,相传为夏禹时代伯益所作。 c:48

这部书是古代神话的总集,和《天问》同为古文学中的瑰宝。 c:59

诗经与楚辞

最古的诗歌总集:《诗经》——风、雅、颂之分的不当——《诗经》中的诗人的创作——《诗序》的附会——乱离时代的歌声——《诗经》里的情歌——农歌的重要——贵族的诗歌——《楚辞》时代——屈原和他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大招》、《招魂》的影响——宋玉、景差等 c:28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89

《诗经》的影响,在孔子孟子的时代便已极大了。希腊的诗人及哲学家,每称举荷马之诗,以作论证;基督教徒则举《旧约》、《新约》二大圣经,以为一己立身行事的准则;我们古代的政治家及文人哲士,则其所引为辩论讽谏的根据,或宣传讨论的证助者,往往为《诗经》的片言只语。此可见当时的《诗经》已具有莫大的威权。这可见《诗经》中的诗,在当时流传的如何广! c:68

《诗经》却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厄运:一方面她的地位被抬高了,另一方面她的真价与真相却为汉儒的曲解胡说所蒙蔽了。 c:94

风是属于个人的,雅是有关王政的,颂是“以其成功告于神明”的。 c:117

郑樵说:“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羽翼耳。 c:55

据我个人的意见,《诗经》的内容,可归纳为三类:一、诗人的创作 c:60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诸语,不仅意思很新颖流转,即音调也是很新颖流转的。 c:23

在《诗经》之中,这些乱世的悲歌,与民间清莹如珠玉的恋歌,乃是最好的最动人的双璧。 c:55

卫与郑,是诗人们所公认的“靡靡之音”的生产地。 c:22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 c:28

继于《诗经》时代之后的便是所谓“楚辞”的一个时代。在名为“楚辞”那一个总集之中,最重要的作家是屈原(屈原及宋玉等见《史记》卷八十四)。他是“楚辞”的开山祖,也是“楚辞”里的最伟大的作家。我们可以说,“楚辞”这个名词,指的乃是“屈原及其跟从者”。 c:40

他们变更了健劲而不易流转的四言格式,他们变更了淳朴短促的民间歌谣,他们变更了教训式的格言诗,他们变更了拘谨素质的作风。他们大胆地倾怀地诉说出自己郁抑的情绪;从来没有人曾那样地婉曲入微,那样地又直挚,又美丽地倾诉过。 c:75

《九辩》里写秋景的几篇是最著名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简直要一口气读到底,舍不得在中途放下。 c:36

先秦的散文

先秦散文坛的盛况——哲学家的天下——儒道墨的分道并驰——老子——孔子和墨子的积极的救世的精神——“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孟子与荀子——庄子——韩非与吕不韦——诸历史家——《战国策》——《春秋左氏传》——《穆天子传》 c:24

他们都是生活在从公元前570年(周灵王时)到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时)之间的一个时代的。这一个时代,即所谓春秋战国的时代。 c:38

重要的派别有三,即所谓儒、道、墨者是。道家抱消极的厌世思想,儒家则主张保守与用世,墨家则以救天下博爱为己任。 c:7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c:48

专心著述,编订《尚书》、《诗经》、《周易》及《春秋》,还订定了《礼》与《乐》。 c:22

老子主张无治无为,孔子则主张有为,主张政刑与德礼为治世者所必要。 c:39

儒者主张王者之师,并不反对战争。墨子则彻底地主张非攻。儒者主张爱有等次。墨子则主张博爱。儒者不信鬼而信天命,重礼乐,重视丧葬之事。墨子则主张明鬼而非命,提倡节葬而非乐。 c:70

汉魏六朝以至唐,最流行之文体之一,即为赋,而其名实自荀卿始创之。 c:42

像《秋水》、《胠箧》诸篇都是最漂亮的散文。 c:23

十家者,一儒家,二道家,三阴阳家,四法家,五名家,六墨家,七纵横家,八杂家,九农家,十小说家。 c:82

《战国策》为古代最好的散文名作之一。她的精华所在,便是诸辩士论难的文章与其足以耸动人主听闻的议论。 c:67

先秦的历史书籍,有被称为“断烂朝报”的《春秋》;有依据这个编年体裁而叙述得比较详细的《左传》;有依国别编次,并无叙述的系统的《国语》、《国策》,此外更有唯一的传记:《穆天子传》。 c:31

《战国策》继续《国语》的体例,而叙三家分晋至楚汉末起之前的重要史事。 c:25

秦与汉初文学

在十数年之间,秦遂亡韩,灭赵,墟魏,下楚,入燕,平齐,“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c:40

秦始皇和他的丞相李斯,眼光都是极为远大的,不仅在政治方面,即在思想方面,学术方面,文字方面,也都力求其能统一。 c:19

秦始皇在政治上虽给中国民族以很大的贡献,在文化上,他却是一个古今无比的罪人。 c:22

秦代没有一个诗人,没有一个散文作家,所有的,只不过一位善祷善颂的李斯! c:61

汉初,诗人绝少。陆贾有赋三篇,朱建有赋二篇,赵幽王有赋一篇,皆见于《汉书·艺文志》,今并片语只字无存;所存者唯刘邦的歌诗二篇而已。 c:27

辞赋时代

从汉武帝以后到建安时代之前,我们称之为辞赋时代。 c:82

这个大时代,就文学而言,有两个大倾向。一个倾向是宏丽的体制,缦诞的叙述,过度的描状,夸张的铺写。这一方面的代表人是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别一个倾向是规模伟大的著作,吞括前代一切知识、成绩,而给他们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叙状。这一方面的代表人是司马迁与刘安。 c:83

汉赋虽未必是真实伟大的东西,却曾经消耗了这三百年的天才们的智力。 c:19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c:34

既没有独立的思想,更没有浓挚的情绪,他所有的仅只是汉代词人所共具有的遣丽辞用奇句的功夫而已 c:39

东京的第一个重要辞赋作家是班固。 c:18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兮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c:43

有诗名《饮马长城窟行》者,辞意极婉美: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c:52

五言诗的产生

钟嵘、萧统皆以李陵为五言之祖。 c:23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c:20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最可靠的五言诗,是《汉书·五行志》所载的汉成帝时代的童谣: 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c:65

五言诗的草创时代,当在离公元前32年(成帝建始元年)不远的时候。在这个草创时代,五言诗似尚在民间流传着,为民歌,为童谣,虽偶被史家所采取,却未为文人所认识。 c:51

直至东汉的季叶,蔡邕、秦嘉、孔融出来,五言诗方才开始了他的黄金时代。 c:36

五言诗之所以会发生于成帝时代的前后,似乎并不是偶然的事。在这个时候(公元前32年),中国与西域的沟通,正是络绎频繁之时。随了天马、苜蓿、葡萄等实物,而进到中国的,难保不有新声雅乐,文艺诗歌之类的东西。五言诗的发生,恰当于其时,或者不无关系吧。 c:41

《悲愤诗》共有两篇,一篇是五言体,一篇是楚歌体,更有一篇《胡笳十八拍》,其体裁乃是这时所绝无仅有的类似以音乐为主的“弹词”体。 c:21

中国的叙事诗,并不是突然而起的。在汉人乐府中,已有了好些叙事诗,如《陌上桑》、《妇病行》、《孤儿行》、《雁门太守行》等皆是。 c:18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c:14

当五言诗在暗地里生长着的时候,其接近于音乐的诗篇,则发展而成为乐府。 c:38

“雅乐”不要说“不制”,即制作了,也是万万抵抗不了俗曲的。已死的古乐怎敌得过生龙活虎的活人的歌曲。 c:17

大抵汉代的乐府古辞,可分为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及杂曲歌辞的三类 c:38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c:25

汉代的历史家与哲学家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c:12

建安时代

建安时代是五言诗的成熟时期。 c:60

这个时期的作者们,以曹氏父子兄弟为中心。 c:15

曹氏父子兄弟,不仅地位足以领导群英,即其诗才也足以为当时诸诗人的中心而无愧。曹操及子丕、植都是很伟大的诗人。尤以曹植为最有高才。 c:42

然而他却独受恶名!他是一位霸气纵横的人,即在诗坛里也是如此。他的诗是沉郁的,雄健的,有如他的为人。 c:50

操之诗,往往若无意于为文辞,而文辞却往往是错落有致,精彩自生的。 c:50

操的诗始终是政治家的诗,丕的诗则完全是诗人的诗,情思婉约悱恻,能移人意,却缺乏着刚劲猛健的局调。五言诗到了他的时代,方才开始脱离乐府的束缚。 c:82

植才大思丽,世称“绣虎”。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陈王独得八斗。 c:56

故他的诗虽无操之壮烈自喜,却较操更为苍劲;无丕之妩媚可喜,却较丕更为婉曲深入。 c:53

到了后期,植已饱尝了煮豆燃萁之痛,受尽了忧谗畏讥之苦,他的情调便深入了,峭幽了,无复欢愉之音,唯见哀愁之叹。他的文笔也更精练,更苍劲了,不再是表面上的浮艳,而是骨子里的充实。他的精光,愈是内敛,他的文采,愈见迫人。 c:48

七子者: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c:68

魏与西晋的诗人

他们一面承袭了初期的高迈,一面开启了西晋的清隽;一面结束了七子的复杂的风格,一面辟殖了陆、张、潘、左的功力深厚的诗业。 c:30

籍与嵇康、刘伶等七人常做竹林之游,世目之为“竹林七贤”。努力于打破礼法的运动;以疏狂自放于物外。 c:26

三张者:张华,张载,张协;二傅者:傅玄,傅咸;两潘者:潘尼,潘岳;二陆者:陆机,陆云;一左者,左思。 c:55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c:14

玄谈与其反响

“竹林七贤”者,为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 c:49

中世文学鸟瞰

中世纪文学开始于晋的南渡,而终止于明正德的时代,其时间凡一千二百余年(317—1521)。 c:52

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我们的中世纪,却是那样的辉煌绚烂的一个大时代,几乎没有一纪一年不是天朗气清的“佳日”。 c:20

南渡及宋的诗人们

君如秋日云,妾似突中烟。 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绝天。 c:18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c:18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c:18

苏若兰为苻秦时秦州刺史窦滔妻,名蕙,尝作《璇玑图》寄滔,计八百余言,题诗二百余首,纵横反覆皆为文章。 c:14

相传惠远居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溪。一日和陶渊明及道士陆静修共话,不觉逾之。虎辄骤鸣。三人大笑而别。至今此遗迹尚在。 c:12

六朝的诗,自建安、太康以后,便有了两个趋势,第一是文采涂饰得太浓艳,第二是多写闺情离思的东西。 c:37

渊明诗虽若随意舒卷,只是萧萧疏疏的几笔,其意境却常是深远无涯。 c:21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c:20

佛教文学的输入

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 c:17

新乐府辞

六朝文学有两个伟大的成就,一是佛教文学的输入,二是新乐府辞的产生 c:56

人类情思的寄托不一端,而少年儿女们口里所发出的恋歌,却永远是最深挚的情绪的表现。若游丝,随风飘黏,莫知其端,也莫知其所终栖。若百灵鸟们的歌啭,晴天无涯,唯闻清唱,像在前,又像在后。若夜溪的奔流,在深林红墙里闻之,仿佛是万马嘶鸣,又仿佛是松风在响,时似喧扰,而一引耳静听,便又清音转远。他们轻喟,轻得像金铃子的幽吟,但不是听不见。他们深叹,深重得像饿狮的夜吼,但并不足怖厉。 c:47

六朝的新乐府辞却是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他们真率,但不犷陋;他们温柔敦厚,但不隐晦。 c:33

齐梁诗人

齐、梁诗人们有一个极大的贡献,那便是对于诗的音韵的规律的定式之发见。 c:50

萧衍、王融、谢朓、任昉、沈约、陆倕、范云、萧琛等八人,尤为子良所敬畏,号曰竟陵八友 c:27

所谓“永明体”,实开创了齐、梁诗的风格。 c:24

淹诗初极精工,晚节才思减退,世以为“江郎才尽” c:15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c:35

批评文学的发端

真实的批评的自觉期,当开始于建安时代。 c:22

第一是沈约、陆厥们的关于音韵的辩论。 c:26

第二是钟嵘《诗品》的创作。 c:22

第三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 c:26

第四是“为艺术的艺术观”的绝叫。 c:18

能给纯文学以最高的估值与赏识者,在我们文学史上,恐怕也只有这一个时代了。 c:19

六朝的辞赋

六朝人却反了过来,专爱在伤感的情绪上着力,遂多“哀感顽艳”、“情不自禁”之作。 c:27

六朝的散文

六朝文章有“文”、“笔”之分。文即“美文”,笔则所谓应用文者是。 c:50

在我们的文学史里,最苦的是,抒情的散文太少。六朝却是最富于此类抒情小品的时代。这,我们可以说,是六朝的最特异的最光荣的一点,足以和她的翻译文学、新乐府辞,并称为鼎立的三大奇迹。 c:4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横河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19

北朝的文学

所谓北朝文学,是指相当于南方的东晋、宋、齐、梁、陈诸朝的北地的文学而言 c:20

为北朝文学之光荣者,在散文一方面,还有两部不朽的名著,即《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者是。 c:22

隋及唐初文学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c:21

至唐则差不多公文奏牍,也都出以骈四俪六之体,且浸淫而以“四六文”为公文的程式,为实际上应用的定型的文体了。 c:20

律诗的起来

七言诗开始流行于唐初,至沈、宋而更有所谓“七言律”。“七言律”的建立,对于后来的影响是极大的。 c:15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c:21

开元天宝时代

开元、天宝时代,乃是所谓“唐诗”的黄金时代;虽只有短短的四十三年(713—755),却展布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涛壮阔的伟观,呈现了种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 c:21

他和包融、张旭、张若虚并号“吴中四杰” c:29

渊明的诗,淡泊而有深远之致,维诗亦然。像那样的田园诗,若浅实深,若凡庸实峻厚,若平淡实丰腴的,千百年间仅得数人而已。 c:24

所以王维是个客观的田园诗人,浩然则是个性很强的抒情诗人。王维的诗境是恬静的,浩然的诗意却常是活泼跳动的。 c:46

开、天以来,凡诗人皆穷,显达者唯适一人而已。 c:17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c:11

杜甫

杜甫死于大历五年(770年)。他的影响要到了元和、长庆之间才大起来。 c:12

真实的渊明的继人,应是王维而非应物。他和浩然相同,往往喜用自然景物来牵合拢来烘托自己的情绪。 c:23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c:17

白居易的诗,人以为明白如话,妇孺皆知;像顾况的诗才是真实的说话呢。他敢于应用俗语方言入诗,居易却还不敢。 c:15

韩愈与自居易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c:13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对于魏、晋、六朝以来的骈俪文的一种反动。 c:13

古文运动为什么会成功呢?最大原因便在于骈俪文的矫揉造作,徒工涂饰,把正当的意思与情绪,反放到第二层去。而且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也实在不能尽量地发挥文学的美与散文的好处 c:34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 c:23

传奇文的兴起

唐代“传奇文”是古文运动的一支附庸;却由附庸而蔚成大国。 c:24

李商隐与温庭筠

真实地说起来,只有两派地作风,是永远地在对峙着,也是永远的给诗人们走不厌的两条大路:一派是白居易领导着的明白易晓,妇孺皆懂的作风;一派便是温、李所提倡着的暧昧朦胧,精微繁缛的作风了。 c:38

词的起来

词和诗并不是子母的关系。词是唐代可歌的新声的总称。 c:19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心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c:18

五代文学

所谓五代文学指的是:从朱温的即皇帝位(907年)到南唐的被宋所灭(974年)的六十余年间的文学。 c:15

《花间》的一派,可以说,虽由温庭筠始创,而实由韦庄而门庭始大的。 c:17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c:18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c:11

变文的出现

原来“变文”的意义,和“演义”是差不多的。就是说,把古典的故事,重新再演说一番,变化一番,使人们容易明白。 c:26

西昆体及其反动

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惟有春风知 c:12

北宋词人

词的黄金时代——北宋词的三期——三期的特色——第一期的作家们: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等——欧阳修词的伪作者刘——晏几道、宋祁、王安石——第二期的作家们: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等——黄庭坚的白话词——贺铸、程垓等——赵令畴、王诜——女作家魏夫人——第三期的作家们:周邦彦、吕渭老、向镐、朱敦儒等——皇帝词人赵佶与女作家李清照 c:15

北宋的词坛,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柳永以前。这是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的时代。 c:32

第三个时期是深造的时期,也可以说是周美成的时代。 c:26

人生什么都能够看得透,只有恋情是参不破的,什么都能够很容易的志得意满,唯有恋情却终似明月般的易缺难圆。 c:19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 c:13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c:13

江西诗派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 c:26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c:17

古文运动的第二幕

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c:15

话本的产生

“烟粉”是人情小说之别称,“灵怪”则专述神鬼,二者原不相及;然宋人词话,则往往渗合为一,仿佛“烟粉”必带着“灵怪”,“灵怪”必附于“烟粉”。 c:11

批评文学的复活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c:16

散曲作家们

散曲可以说是承继于“词”之后的“可唱”的诗体的总称,正如“词”之为继于“乐府辞”之后的“可唱”的诗体的总称一样。 c:20

明初的戏曲作家们

明初的四大传奇为《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及《杀狗记》。 c:18

散曲的进展

细雨湿蔷薇,画梁间燕子归, 春愁似海深无底。 天涯马蹄,灯前翠眉, 马前芳草灯前泪。 梦魂飞云山万里,不辨路东西。 c:14

近代文学鸟瞰

近代文学开始于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而终止于“五四”运动之前(民国七年,1918年)。 c:30

公安派与竟陵派

所谓公安派,盖指公安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及其他附庸者而言。 c:26

竟陵派导源于公安,而变其清易为幽峭。 c: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