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65 lines (85 loc) · 13.8 KB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65 lines (85 loc) · 13.8 KB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保罗·福塞尔 - 社会文化榜-社科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版权信息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作者:[美]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 c:25

推荐序

《格调》的风靡一时,主要是因为它的有趣,单是作者那种特有的温柔的刻薄、狡猾的犀利以及善意的恶毒,就已经使《格调》有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格调”。 c:404

译者序

如果你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和自身形象的人,不管钱多钱少,还是渴望让自己与众不同。 c:2105

第一篇 敏感话题 A TOUCHY SUBJECT

底层的人们乐于相信,等级是以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来作为标准的;生活在中层的人们承认金钱与等级差别有关,但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类型同样重要;接近上层的人们认为品味、价值观、生活格调和行为方式是判断等级身份不可或缺的标准,而对金钱、职业或受教育程度则不加考虑。 c:4374

第二篇 解剖等级 AN ANATOMY OF THE CLASSES

罗素·林内斯也正是因为数年前就注意到品味、知识和感知力比金钱更能决定人的社会等级,才提出一个三重结构的说法,即把人分为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有一般文化教养(中产阶级趣味)的人和缺乏文化教养的人。 c:2335

看不见的顶层

从主要的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认为,“看不见”的顶层与底层的实际身份大致上明显地证明了一个历久不衰的原则,即所谓“两极相通”。 c:1603

上层

在上层阶级的成员面前,你必须注意不要随意夸赞他们,因为那会被视为不恭——那里的一切理所当然地美丽、昂贵、耀眼,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不需特意提及。只有中产阶级才习惯性地回报别人的恭维,因为这个阶级需要从恭维中获取信心。 c:2507

中上层

一个有钱、有趣味、喜欢游戏人生的阶级。所有比这个阶层低的阶级,都渴望成为中上层阶级。 c:1177

等级地图

社会阶层高的人们,绝不会居住在一个与宗教预言或奇迹有牵扯的地方,比如麦加、伯利恒、法蒂玛、卢尔德或者盐湖城。 c:1175

中产阶级

一个最谨小慎微、了无生气的阶层。他们是企业的螺丝钉,“可替换的零件”。他们最惧怕“他人的批评”,因此是为他人而存在的。他们是全社会中最势利的一群人。 c:2234

中产阶级的另一个标志是迫切要让自己从属于什么的欲望,以及他们用购物等机械行为满足这一欲望的方式。 c:1236

上层贫民

确定某人究竟是中产阶级还是上层贫民成员有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此君的工作服和“最好”的衣服悬殊越大,所属等级就越低。 c:1126

中层贫民

的确,被监督的程度,通常比收入更直接地显示等级差别。这就表明,整个等级体制更像是在识别自由的价值,而非仅仅宣扬金钱的价值。你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监督,比你从这种受监督的劳动中领回报酬的多少,更能显示你的真实等级。 c:1807

下层贫民

一个没有明天的阶级、非法移民的大军,过一天算一天是他们的常态。正是这一阶层,承担了美国社会中最低下的工作。 c:744

赤贫阶层

一个无家可归、流落街头的等级。懒惰、失望和怨恨压倒了他们的自尊。这是人们看得见的最贫穷的一族。 c:755

看不见的底层

一个在慈善机构和管教所里度过一生的阶级。像看不见的顶层一样,我们看不见这群悲惨可怜的人。 c:640

第三篇 以貌取人 APPEARANCE COUNTS

如果上层人士与阶层较低的人结婚,他们通常只会选择美人。她总结说:“大体上说,长得漂亮的人往上走,与社会地位更高的人结婚,……缺少安全感、容貌丑的人一般与低于自己阶层的人结婚。” c:1081

第四篇 住房 ABOUT THE HOUSE

富有浪漫情怀,性感而刺激。事实上,要想做上等人就得开得慢、开得稳,悄无声息地沿着路中央行驶。 c:451

原则上社会等级越高的家庭,电视机出现在起居室里的可能性就越小。 c:314

第五篇 消费、休闲和摆设 CONSUMPTION, RECREATION, BIBELOTS

你的社会阶层越低,一年里和亲戚一起吃饭的次数就越多。并且常常不是因为贫困才这么做,而是出于担忧:担心自己教养低而失礼。除非一个人社会地位稳固,否则他就会和社会学家所说的“亲族网络”待在一起。 c:614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社会阶层低的人比社会阶层高的人更容易被引诱去展示自己的购买能力,即使是在观众最少的早晨,而且很可能仅有的观众也是响应同一个广告而来的贫民。 c:805

第六篇 精神生活 THE LIFE OF THE MIND

鉴于美国是个如此年轻的国家,根本没有一个世袭的等级和封爵制度,也不存在王室加封荣誉的传统,甚至连一条众人皆知的可以往上爬的社会阶梯也没有,因而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人更加依赖自己的大学体系,指望这个机构培养人们的势利观念,建立社会等级机制。 c:451

上大学的人的比例还是百分之十三左右,另外百分之三十的人所上的不过是被称为“大学”的学校罢了。这些可怜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直在上演永恒不变的美国式追求,不过他们追求的不是知识,而是尊敬和社会地位。 c:552

过顶层阶级大体上是在大学之外的,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这枚等级徽章。我们可以说,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就像道格拉斯·萨瑟兰所说的英国绅士,他们的子女“被指望在一切方面都循规蹈矩,学业优异通常不被看作是一个区别于常人的标准。此种态度完全和这个阶层从来不去赚钱的清高相辅相成,他们只喜欢以业余身份做事情”。 c:304

幸运地受过较多教育的人阅读是为了获得惊喜,而中产阶级阅读是为了使自己的观点被肯定。偏离习惯的语言规则,会把中产阶级搞得困窘和心烦意乱。 c:685

第七篇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SPEAK, THAT I MAY SEE THEE”

“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 c:1147

令人黯然神伤的是,一旦长到成年人的岁数,这些标记就几乎成了我们不可磨灭、没法更换的烙印。我们一生都无法从我们出身的阶层逃离,即便我们采用本章提供的所有建议、接纳所有高等阶层的言语风格,并与所有低层的惯用语彻底决裂,大抵仍然无济于事。 c:560

第八篇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CLIMBING AND SINKING, AND PROLE DRIFT

我们可以称之为贫民化趋势,这个词暗示了在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每一样东西都将无一例外地趋于贫民化。贫民化趋势似乎是批量生产、批量销售、大规模通讯以及群众教育不可避免的伴生物。一些重要征兆表现在畅销书书目、吸引每一个人(聪明、敏感和细致的人除外)的电影、购物城,以及人们像旅鼠般飞往知识文化匮乏的“阳光地带”这一行为上。 c:421

新兴的贫民阶级是“各个阶层的侵略者”,强行用他们的方式玷污迄今为止神圣不可侵犯的艺术、文化、复杂和微妙的领域。然而,时间却表明,事实上贫民原地未动,并没有侵略任何阶级,倒是社会顶层自动下滑来使自己适应他们的需求,因为购买力越来越集中到贫民阶层手中。 c:648

知识失宠 显见于每张面孔 c:267

第九篇 冲破常规的另类 THE X WAY OUT

只有当你艰难地发现自己具备了另类的一些特质,尤其是好奇心和独创性这两种特质时,你才取得成为另类的资格。这样的发现是将你从阶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惟一途径。加入另类往往需要你远离父母和家乡,放弃忍耐和克制之心。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城市中来的年轻人,专心致志地从事“艺术”、“写作”、“创造性工作”——任何一件能真正将他们从老板、主管的监督下解放出来的事情,这就是孜孜以求的另类。若是能成功地使用自己的才华,这些年轻人最终会成为羽翼丰满的另类。 c:703

第十篇 练习题、客厅评分表与读者来信问答 EXERCISES, AND THE MAIL BAG

1.一个小女孩,当她第一次被带去听交响音乐会时,她这样描述:“一个侍者走了出来,想用小棍子打乐队里的人。” c:19

3.飞机上一个整洁清秀的小伙子,穿着三件套的深色西服、白衬衣,打着老式领带。当他与邻座交谈时,你可以不断听到“电脑界面”、“基金”、“对话”、“生活方式”以及“底线”等词汇。 c:11

6.一位中年女教授,在东海岸一所大而历史悠久的大学里教授古碑铭研究专业,夏天和冬天在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住所与比她年轻许多的男友一起度假。 c:18

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人,穿着三件衬衣,最里面的一件是鲜红色的,然后是一件黄色的,最外面一件是淡蓝色牛津布的、配有领尖纽扣和领圈。 c:12

判断这个女孩属于哪个社会阶层,得看指挥的穿着。如果他打着白色领带,这个女孩就可能是上流社会的;如果是别的颜色的领带,她可能是中上层阶级。中上层阶级以下的小女孩是不会被带去听交响乐的。 c:34

他们要么是上层,要么是另类,这表现在他们旅行时的穿着会使循规蹈矩的人看着别扭。如果他们是中产阶级或者贫民,他们反而会打扮成很体面的样子。再仔细看看,如果他们脱掉鹿皮鞋并赤着脚在通道上轻轻地走来走去,那他们可能属于另类,不过露出乳头已经可以说明他们是另类了。 c:21

三、来信问答

壁炉当然更能提高你们的身份,但车库的意义在于停车。注意不要说买第一个家,这样说不雅。 c:29

作为上层阶级成员,你如果这么做也会在等级上得高分,人们喜欢上层表现得民主。 c:67

就因为你在英国出生,便至少可以使你的社会等级上升一级,无论你可能来自多么糟糕和难以启齿的阶层 c:46

如果你真的担心自己的等级,最好另找一份工作,并试着找些更老练的人交往。 c:12

“祝你今天愉快”最好的回答是我的一位英国朋友建议的,他说:“谢谢,但我今天另有计划。”非常礼貌,又能清楚地表明你不属于那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 c:98

附录 中译本第1版序言 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所希望的理想生活,他说:“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 c:712

中译本第2版序言 等级、格调,新的社会话题

喜欢将问题简单化的知识阶层“平民代言人”,再一次远离了大众社会生活的现实。 c:28

福塞尔尽管是在讨论社会等级,但他的主旨却集中在各阶层人的行为举止、风范、品味和教养上。社会等级自古有之,但根据人们的生活品味来判断等级,却是福塞尔的独到之处。 c:100

与金钱同样重要的因素还有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 c:74

按照社会学理论,社会问题是不能被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由社会需求、文化变革与经济发展决定的,并成为这些因素的外在表象和场景。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人们追求生活格调的愿望也在生长。 c:164

我所使用的判断依据大致有三个方面: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和政治需求。在这些层面上,我观察到的情形是,无论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还是教育、阅读、运动、娱乐、休闲等文化需求,以及越来越多地对法治、权利、社会公正等的政治需求,在今天的中国,都是人们迫切渴望全面改善的事物。如果实现这些需求的过程重新出现了社会分层,恐怕也是历史的必然,它既造成了差异,也提供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c:165

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群正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其生活形态和社会定位充满悖论。一方面,知识分子群体成为一个不确定的阶层。新的社会分层使知识分子的社会等级充满变数,他们在社会分层中的走向,大抵取决于其知识转化为社会影响力和生存手段的能力。 c:318

书通常是给读书人看的,不读书的人有其他的消遣方式。但如果一本书内容严肃却进入了大众阅读领域,则它的话题必然与大众有关。 c:149

出版后记

我们可以拿这本书当镜子、当万花筒,照照自己、照照身边的人,也照照这个社会,不论等级上下、品味高低,多一些自嘲而不是愤慨、多一份清醒而不是麻木,还能乐在其中,总归是好的。 c: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