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99 lines (263 loc) · 46 KB

童年的秘密.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99 lines (263 loc) · 46 KB

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 - 生活百科榜-育儿

本书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前言

德国教育家更是盛赞:“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这般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这是唯一超越国家、种族、宗教差异,并在全球普及和推广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方法。” c:101

在日益重视早期教育的中国,以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培训机构和幼儿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和认可。 c:25

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进行教育,我们的目的也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c:565

序一

人并不只是文化的产物,有些东西比文化重要得多。如果这个部分一直被忽略,只把培养重点放在文化方面,那么人类越进步就会越危险。人类已经发明了飞行技术,发现了原子能,但是人类还没有发现自己。 c:519

他们忽略了蒙台梭利最珍视的东西:儿童对于人类的贡献。 c:183

序二

这个时候,她开始探索儿童身上被忽视的秘密——一把释放未知潜能的钥匙。 c:121

蒙台梭利博士说:“儿童的任务就是建构出一个与他所处的环境、时代、地区和文化相适应的人。” c:379

研究生命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设法教他们什么,而是要向他们学习,我们向儿童这一生命有机体学习,学习他们的成长需要和发展趋势,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儿童的需要,我们才能开始学习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 c:341

导论

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天生就具有能够修正前辈错误的新能量,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种新的生命的气息。 c:394

儿童现在已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再只是让他们穿上最好的衣服出来炫耀于人,而是把孩子看作是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的一部分。 c:115

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就是正在逝去的那个时代的幸存者。那个时代,人们忙于创造一个安逸、舒适、适合成年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并不真正关心儿童。 c:81

童年是一个成年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人的形成就是在童年早期完成的。 c:312

儿童的时代

儿童并不是作为一种肉体生命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生命而存在。 c:400

它发现了在人的行为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潜意识。 c:71

精神分析学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精神疾病有可能源于婴儿时期。当被遗忘的事件从潜意识中被唤醒时,即可发现儿童是某些不明痛苦的受害者,这一发现让人既吃惊又不安,因为它违背了人们的普遍信念。儿童的纯真心灵所遭受的痛苦是持久而顽固的,而这些痛苦从未被视为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它们源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年人对儿童自发活动的压抑,因此与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成年人相关,这个人就是孩子的母亲。 c:304

被告席上的成年人

一个孩子不能成长和发展往往是因为有个成年人“压抑”了他,但是“成年人”这个词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事实上,儿童是与社会隔离的,如果一个“成年人”影响了他,这个人会是一个特定的人,是与他亲密相处的人。通常这个人首先是孩子的母亲,其次是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 c:351

我们都会因故意犯下的错误感到痛苦,但是对于原因不明的错误却感到好奇和迷惑。 c:182

在与儿童相处过程中,成年人千万不要变得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如果他们只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与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其结果就是不断增加对儿童的误解。这种自我中心的视角,使成年人把儿童看作一种有待他们去填充的空无一物的容器,是懒惰无能需要他们事事包办的人,是缺乏内在规则、始终需要指导的人。总之,我们可以说,成年人是把自己看作儿童的创造者,并从自己与孩子关系的角度来评判儿童行为的优劣。这种成年人把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儿童行为好坏的标准——他是绝对正确的,是孩子必须效仿的榜样,儿童表现出来的任何与他意愿相偏离的行为都被视为一种罪恶,并迫不及待地要去纠正。如果一个成年人如此行事,即使他坚信自己对儿童充满热情、爱以及为儿童牺牲的精神,他仍会在无意识中压抑儿童自身个性的发展。 c:567

生物学的间奏曲

生命体的内在动力是如何努力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的 c:30

在种子的两片子叶之间隐藏着一株有根有叶的微小植物,如果把这颗种子种在土地里,它就会生长并成熟起来,他们把这一观点也迁移到了动物和人类身上。 c:17

当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时候,它自身中就已包含了某种神秘的指导原则,这将成为它今后的行为、性格和适应环境能力的来源。 c:243

新生儿

婴儿出生时并不是进入一个自然环境,而是进入了一个已经彻底人为改造过的环境,这是个陌生的环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不惜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为自己生活得更舒适而打造出来的。 c:107

在人的一生中,再没有另一个阶段会像初生时这样,经历如此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挣扎并承受由此带来的痛苦。 c:134

婴儿应该保持赤裸,就像在艺术作品中常常表现的那样。因为孩子曾生活在母亲的身体里,他显然需要被温暖,但是温度应该来自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衣服,衣服实际上并不提供温暖,只是保持身体已有的温度而已。 c:151

优越的家庭条件应该用于为孩子提供一个幸福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奢侈的环境,对婴儿来说,更好的做法是给他提供一个远离街道喧嚣的房间,安宁清静,光线和温度都可以调节和控制。 c:230

我们不应该对新生儿怀着怜悯同情的态度,而应怀有面对造物神奇的敬畏之心,这个灵性生命不是我们有限的感知所能理解的。 c:213

他在世界里,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却不接待他。 c:201

天赋本能

在此期间,妈妈会哺育和照料它的幼崽,把它们藏在某个安静和隐蔽的地方,避免它们受到光亮和噪声的打扰。尽管这些幼崽在出生的时候通常已经具备各种相当发达的能力,能够站立和行走,但是它们的妈妈还是会很体贴地照顾它们,把它们与族群隔离,直到它们变得更强壮,能够自己适应新环境。 c:73

一头雌性野牛生下小牛犊之后,会在几个星期之内让它远离牛群,并始终非常温柔体贴地照料它。如果小牛冷了,母牛会用自己的前腿遮盖住它;如果小牛身上脏了,母牛会耐心地把它舔干净;如果小牛饿了,母牛就用三条腿而不是四条腿站着,这样小牛可以更方便地吃奶。在母牛把小牛带回牛群的时候,母牛还是会继续一如既往地耐心照料它,这在所有四足雌性哺乳动物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c:28

心灵的胚胎

一个寄住在肉体中的精灵投生到了这个世界上。 c:72

如果我们理解了通过教育实现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比促进他的智力发展更重要,我们就会像今天人们所说的那样,真诚地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从出生开始。 c:274

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成长描述为“灵性实体化”,把它理解为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推动婴儿弱小无助的身体,使他成长,教他说话,让他变得更完美。 c:102

我们可以说人类与动物的心理差别在于:动物像是批量生产的物品,每个动物个体都拥有其物种所独有的特征;而人类则像是手工产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灵,使自己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但是这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 c:314

某种抑制总是与某种冲动相伴而生,而且这种冲动会矫正抑制状态。 c:47

如果儿童内在已经拥有发展自身个性的方法,如果他拥有一套可以被观察到的发展计划和成长法则,这才必定是真正高明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时宜的干涉会阻碍这些神秘力量的实现。 c:182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生命冲动,它会引导儿童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如果不依循这份生命冲动行事,就意味着他们会变得无助和无能。成年人在这些不同状态下对儿童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如果儿童无法根据敏感期的内心指令做事,那么,一个自然的征服世界的机会就丧失了,而且是永远地丧失了。 c:356

我们不能再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视而不见,必须从他们生命的最初时刻开始帮助他们。这种帮助不是要去塑造儿童,因为这个任务是属于自然本身的,但是成年人要敏锐地尊重这种发展的外在表现,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方法和工具,因为那是儿童仅凭自己的努力难以获得的。 c:195

最初时轻微的小错误可能在日后的生活中造成巨大的行为偏差。人可以在一个并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精神环境中成长成熟,但是他的生活就会被天堂拒之门外,而那里才应该是属于他的世界。 c:159

婴儿应该在不同时间被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他可以重复地观看同样的东西,学会怎样识别它们以及识别它们所处的相应位置,并学会区别活动的和不活动的物体。 c:212

秩序敏感期

儿童对秩序极为敏感的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神奇的阶段,这种敏感在孩子1周岁以前就出现了,一直持续到2周岁以后。 c:278

秩序感包含认识每一件物品在环境中的相关位置,并且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表明一个人能够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自我定向,并控制其中所有细节。适宜心灵的环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闭上眼睛在其中走来走去,只要伸出手就能轻松地找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环境对于内心的安宁和快乐是非常必要的。 c:349

早在他能够自由移动身体并拥有这方面经验之前,就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与身体各部分定位有关的敏感期,换句话说,大自然用一种特殊的敏感丰富了儿童对身体各种姿态和位置的感知。 c:47

婴儿把第二位保姆当成了坏人。为什么呢?因为她给他洗澡的方式是与之前相反的。于是两位保姆比较了她们给孩子洗澡的方式,发现了这里面的不同:前者是用右手抱头,左手抱脚,而后者则正好相反。 c:41

智力发展

古人说:“在某种程度上讲,智慧中没有什么内容不是首先来自于感觉。” c:117

儿童的内在敏感性几乎持续到5岁,这让儿童以一种真正惊人的方式从他所在的环境中积累心理映象——他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他通过感官接收这些图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像一面镜子一样被动。一个真正的观察者的行动来自于内在的冲动,这是一种感觉或一种特殊的体验,因此他接收到的这些映象是有所选择的。 c:223

儿童的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进步,这就是儿童敏感期循环出现的原因。这种自然的、具有创造性的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像生命体一样逐渐发展起来,并依托环境中接收到的映象来增强自身的力量。 c:175

刚刚出生4周的孩子,就已经在实体化的努力过程中,觉察到人类的思维推理容易出错。 c:29

当成年人粗暴打断一个孩子的沉思,或者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时,会妨碍孩子内心这种辛勤劳动。当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成年人拿起孩子的小手,或者亲吻他,或者要让他去睡觉,而没有顾及孩子特殊的心理发展时,这种愚昧无知的做法就会抑制孩子的基本需要。 c:359

儿童1岁以后就不再迷恋那些俗气的东西和鲜艳的色彩,那种快乐是敏感期所特有的,他们开始对一些不为我们所注意的细小东西感兴趣,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对几乎看不见的东西,或者说至少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东西感兴趣。 c:158

在儿童的1到2岁之间有一个时期,自然天性会通过一些循序渐进的阶段促进智力发展,直到他获得某一方面的所有知识。 c:124

孩子的注意力被我们成年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吸引了。 c:59

事实上,一种强烈的外部刺激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只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与促进儿童发展的内心生活没有真正的相关性。当孩子专注地沉浸在某些我们成年人并不关注的细小事物上时,我们可以认为那就是儿童内心生活的证据,但是那些被小东西所吸引并且专注于此的孩子,不是因为那个东西给他留下强烈印象,而只是因为他在默默思考这个东西,那是一种充满感情的理解。 c:200

生长发育障碍

儿童的行为如果与成年人的环境不相协调,会不可避免地被阻止,特别是当成年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防御心态,但是却相信自己对孩子拥有慷慨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时。 c:177

父母们完全出于惰性为自己选择了最轻松的道路,就是让孩子去睡觉。 c:48

成年人应该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开启一个教育的新时代,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帮助。成年人必须停止把年幼的儿童看作一件被提来带去的东西,等他们大一些的时候,不能认为他们除了服从大人什么也不能做。成年人必须坚信他们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扮演的是第二位的角色,必须努力理解儿童,这样才能正确地帮助他们,这应该成为孩子的母亲以及所有与儿童教育相关人士的目标和愿望。 c:243

行走

成年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放弃自身利益以适应儿童成长的需要。 c:282

有一天,我看到一位日本父亲带着小儿子在散步,我跟随着他们。突然这个1岁半或2岁的孩子用胳膊抱住爸爸的腿,这个男人站住了,让孩子绕着他的腿转圈,等孩子停止这个游戏时,两个人又继续慢慢向前走。过了一会儿,孩子坐在了路边,他的爸爸站在他旁边,神情庄重,但是非常自然,他没有做任何特别的事情,他只是一位带着小儿子散步的父亲。 c:40

成年人走路是为了达到某些外在的目的地,所以他会径直走向这个地方,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近乎机械地向前走。而幼儿行走是为了完善他应有的功能,所以他的目标是内在的某些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他走得很慢,既没有富有节奏的步伐,也并不直达最终的外在目的地,周围看到的东西随时都会吸引他,如果成年人要帮助这样一个孩子,他就必须放慢自己的脚步,放下他自己的目标。 c:246

但是两种孩子的成长发展都没有得到真正帮助,穷人家的孩子被抛弃在充满危险的成年人环境中,而富人家的孩子却在这些同样的环境中受到阻碍,被太多旨在保护他们远离危险的东西限制。 c:82

与智慧密切相关的特征是语言和手的活动 c:85

合乎逻辑的推论似乎是,如果我们希望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就应该从他最初的表现开始关注他的“智力活动”,即我们应该研究他的语言,以及他如何在劳作中使用他的双手。 c:169

儿童的这种行为与猴子的模仿操作是不同的,儿童的建构性活动有某种心理来源,是一种智力天赋。理解往往先于行动,当一个孩子希望做些事情时,他首先知道那是什么,他曾看到过别人这样做,所以他也渴望自己能这样做,他正是这样学会说话的。 c:157

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兴趣方向,这就是我们找到的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 c:153

节奏

让成年人不耐烦的不只是孩子尝试完成某项活动时的劳而无功,也包括孩子特有的做事节奏和不同的动作习惯。节奏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改变的,它几乎像人的体型一样,是一个人固有的特征,我们在和与自己行动节奏相一致的人交往时会感到愉快,而被迫让自己适应他人的节奏时则会感到痛苦。 c:268

人格替换

成年人会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代替他们做事,但是也会巧妙地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用自己的意愿取代孩子的意愿。当这种事情发生时,就不再是孩子在行动,而是成年人在代替孩子解决问题了。 c:256

如果我们用太过热情和夸张的活动向孩子演示做某些事情时,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判断就会被压抑。 c:154

但是事实上正常儿童变换活动是以平静安宁的方式进行的。 c:135

活动能力

身体运动和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应该受到重视,把活动划归身体的各种功能之中,却未能与类似营养吸收和呼吸等植物性生命功能充分区别开来,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c:22

我们可以看到参与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好处,这种身体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激发人的勇气和自信,还能够具有精神上的影响力,它可以唤起一个人的理想,并激发出观众巨大的热情。体育运动给人带来的多方面心理影响程度,要远远高于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c:170

如果让那些应该正常工作的肌肉处于休眠静止状态,这时不仅身体机能会受到抑制,心理也同样会受到压抑,这就是为什么运动也能够对一个人的精神能量产生影响的原因。 c:157

自由自主的孩子不仅表现在他会力图从周围环境中收集大量感官映象,也表现在他喜欢一丝不苟地做自己的事,那时他的心灵似乎悬浮在现实存在和自我实现之间。儿童是一个发现者,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上,他是一个不拘泥于规则而且表现极为出色的生命。 c:211

理解力的缺乏

因为成年人没有意识到儿童身体活动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这方面设置的障碍成为儿童身心失调的一个原因。 c:96

所有人都认同感觉器官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事实上听力和视力是心智的大门, c:91

身体活动对人的品德和智力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c:83

身体活动与一个人的个性密切相关,而且无可替代。一个人在这方面的失败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他对生活失去热情,把自己抛进了一个没有出路的深渊。 c:115

我们说活动和身体运动比视听等智力感官的发展更加重要,这个观点会让大多数人有所触动,因为这个观点相当陌生。 c:62

看和听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它们有一个更高的目标,通过看和听,一个人才能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c:168

教育和生活本身的基本目标就是,理性生命应该熟练掌控活动工具,这样行为就不会只是被感官刺激的本能反应所支配,而是也会受到自身理性的指引。如果一个人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他就不能获得理性动物所理应具备的完整人格。 c:208

爱的智慧

儿童的愤怒和反抗,不过是在他的创造性冲动与他所爱的成年人不理解他的需要之间,所产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冲突。当孩子对成年人不服从或是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始终应该想到这是一种内心冲突,并尽力把它解释为防御行为,是为了捍卫某种儿童发展所需要的而成年人并不了解的重要活动。 c:282

儿童的教育

儿童每一个不同寻常的反应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次孩子发脾气都是某些深层心理冲突的外在表现,这不能被简单解读为一种针对敌意环境的防御机制,而是某种高贵品质寻求自我揭示的表现。 c:249

要帮助一个成年人,我们必须帮助他理清和解开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心结,而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则必须为他提供一个能让他自由发展的环境。 c:262

教师没有讲台,没有权威,几乎也没有教学活动,而孩子成了活动的中心,可以按他自己的愿望四处走动,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 c:62

物品大小要与儿童的身体相配套,明亮的房间,装饰着鲜花的低矮窗户,仿照现代家具设计制作的小型家具(如小桌子、小椅子),漂亮的窗帘,孩子可以自己轻松打开的小橱柜,里面装满孩子随时可以取用的各种东西。 c:87

未知的事物应该通过它自身特有的能量来展现自我,当它展现出来的时候,没有谁能比第一个见证它的人更加心存怀疑了,就像他会排斥世界上其他新事物一样 c:47

对我们来说,理解认识某些新事物很困难,甚至更难用我们发现的事实来说服自己,因为确切地说,在新事物面前我们的感官之门是关闭的。 c:38

人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只有通过发现表面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细节,才能够进步。 c:169

当一个正常孩子被一件东西吸引时,他立刻全神贯注在上面,一刻不停地工作,那状态显然非常投入,当孩子结束他的工作时,他会表现出满足、轻松和快乐。 c:122

我们可以从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说起,他们的父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几乎所有人都是文盲,没有固定的职业,需要每天去找事做,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给孩子很好的照料。 c:14

观察与发现

我们对一个练习的细节教得越仔细,它就越容易成为一种无休止重复的对象。 c:176

除了重复练习原则之外,我们又补充了自由选择的原则。 c:123

与孩子相关的每一件东西不仅应该秩序井然,而且应该适合孩子使用,还要去掉那些让孩子困惑的和不必要的活动,兴趣和专注就一定会从中产生。 c:293

儿童不断从一个低级阶段向一个高级阶段过渡,他每一次的过渡期都是十分宝贵的。儿童在不断成长,他被每一件对他的发展有益的事物深深吸引,并对游手好闲的活动失去兴趣。 c:151

那些对奖惩都无动于衷的孩子,甚至会让老师感觉很没面子。更让我们吃惊的是,他们还经常拒绝奖励,这标志着之前他们的内心并不存在的某种尊严意识正在觉醒。 最终我们放弃了对孩子们的奖励和惩罚。 c:131

后来我进一步认识到,每一种包含动作的练习对儿童都有很大帮助,在这些练习中,错误可以得到纠正,比如在这个例子中,喧闹被安静终止。重复这种练习可以让孩子表现出完美的行为举止,仅靠命令说教是无法实现的。 c:114

当他们的精神生活进入更高层次时,儿童自愿地拒绝了这些没用的东西和外在的快乐。 c:191

儿童具有强烈的个人尊严感。一般来说,成年人是意识不到儿童是多么容易受到伤害和压抑的。 c:302

现在他们的心灵和环境之间没有了障碍,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开放,就像莲花张开它洁白的花瓣去迎接阳光,并散发出一缕幽香。重要的是孩子们发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了,他们没有什么需要隐藏、没有什么需要恐惧,也没有什么需要回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他们的沉着镇定可能归因于他们能迅速而完美地适应所处的环境。 c:108

老师告诉我:“他们一丝不苟地按照我说的去做,这让我开始感到要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 c:50

当孩子们专注地致力于他们的工作时,教室中弥漫着安宁的气氛,格外动人,没有人破坏这种气氛,也没有人能通过外在手段制造这种气氛。 c:88

书写是获得两方面收益的关键因素,它让手掌握了一种像说话一样的重要技能,并且创造出可以精确反映口头语言的第二种沟通方式。因此,书写是依赖于头脑和手的。 c:50

如果我们太急于向儿童解释这些印在纸上的字符,就会抑制他们自我领悟的兴趣和渴望,过早坚持让他们在书本中识字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追求识字阅读这件不太重要的事情会减弱他们活跃头脑的能量。 c:258

如果心理压抑会影响到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人的活力,那么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一种富有激励作用的心理体验能够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此会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c:165

“方法”

教育应该能够通过某种可以帮助人天性得到自然发展的方式,保护儿童和培养儿童,并对他们的自然品质产生影响。 c:183

人们一直认为教师必须是一个平和的人,平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性格,即不会神经过敏、紧张不安。不过,这里有一个关于更深层平和的问题,即一种放空的状态,或者更好的毫无阻碍的状态,这是内心清澈明晰的源泉。这种平和存在于谦卑的心灵和纯净的智慧之中,是理解儿童所必需的,因此也是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c:303

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揭示出了真实的儿童。 c:71

1.他喜欢的事情: 重复练习 自由选择 控制错误 分解动作 安静练习 社交中的良好礼仪 有序的环境 关注个人卫生 感官训练 与阅读无关的书写 阅读之前的书写 不需要书的阅读活动 自由活动中的纪律 2.他拒绝的事情: 奖励和惩罚 拼写字词 集体课程 教学大纲和考试 玩具和糖果 教师的讲台 c:237

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部分,包括环境、老师和供孩子们使用的各种东西。 c:97

儿童教育应该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 c:49

他们都保留了在采用任何外部规范之前,先等待儿童自然反应的做法。 c:78

“一个人战胜悲伤和消沉,把生命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再没有什么比这种转变更加不可思议的了。” c:168

如果我们把罪过和悲哀看成是背离了某种完美的状态,那么,恢复这种状态就意味着转变信仰,快乐取代了罪过和悲哀。 c:39

孩子的好品质是根据他能否适应成年人的生活状况来衡量的,反之亦然。正是因为他们这种错误观念,儿童天性中的特点处于隐藏状态,成年人也不再按照自然的意志去认识什么事情对儿童有好处,以及儿童具备什么样的好品质。 c:113

娇生惯养的儿童

当孩子发现了某些特别的东西,让他们自发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场战斗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c:30

“一旦儿童发现了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改变不稳定的状态,学会集中精力。” c:245

他们专注于努力完成艰巨任务,体验到克服困难的真正满足。这些宝贵的努力在他们的性格中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他们成了自己的主人。” c:94

心灵方面的难题是与物质繁荣相联系的,这说明了为什么耶稣会说出深深触动每一颗心灵的话语:“谦卑的人是有福的!……哀恸的人是有福的!”① c:71

儿童的转变无不发生在他们所专注的某项有趣的活动过程中 c:88

而儿童训练中一个最初的错误,可能会成为他精神生活中无数偏差的根源。 c:55

实际上,正常儿童具有早熟的智慧,学会了战胜自己,生活在平静之中,喜欢有条不紊的工作而不是没有出息的偷懒。 c:98

儿童一次又一次发自天性深处地原谅了成年人,而且不顾后者的压抑和约束,努力茁壮成长,他坚持不懈地奋斗,与可能淹没他正常发展的力量做斗争。 c:182

教师的精神准备

教师必须受到启蒙教育,他必须从研究自己的缺点和恶习开始,而不是过分专注于研究“儿童的发展趋势”,不是摆出“纠正儿童错误”的姿态,甚至也不是热衷于研究“原罪的影响”。首先要从你自己的眼睛里去除灰尘,然后你才会清楚地了解如何去除儿童眼里的灰尘。 c:332

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有能力的教师,就必须受到教育并愿意接受指导。 c:60

发怒是一种严重有害的情绪,它会左右我们,并且阻止我们理解儿童。”正如祸不单行,发怒会带来另一种罪过——傲慢,它会隐藏在伪装的善行之下。 c:206

我们用高尚的幌子和强烈的责任感来掩盖自己的缺陷,就像战争中的进攻性武器被描绘成保卫和平的工具,我们对自身缺点的抵抗力越薄弱,就越容易编造借口。 c:153

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儿童所处的困境,儿童无法用他自己的理性来理解不公平的事情,但是他能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并且内心变得压抑和扭曲。儿童对恶意的或是轻率自私的成年人做出无意识的反应,表现为:胆怯、说谎、行为偏差、没有明显理由地哭闹、失眠以及过分害怕,因为他无法理性地了解自己心情沮丧压抑的原因。 c:273

偏离正轨

经验显示,正常化导致儿童许多特有的孩子气的品质消失了,不只是那些被认为是缺点的品质消失了,另外那些被普遍认为是美德的品质也会消失。 c:74

一个人可能被某个本身很小的问题引入歧途,这种问题在未被觉察的情况下悄悄混进这个人的行为之中,隐藏在爱和帮助的伪装下面,但是实际上是出于这个人的盲目无知,他潜意识中的自我中心会对儿童产生一种恶魔般的影响。 c:25

儿童所有行为偏差都有一个唯一的根源——儿童成长期的潜在能量应该通过实体化过程得以逐渐发展,而这个时候他所面临的恶劣环境让他无法实现其原始成长计划。 c:182

心理能量必须在活动中被实体化,这样它才能使这个人的人格得到统一。 c:115

神游”是一种逃离,一种避难,逃离到游戏或幻想的世界里常常会掩盖已经被分裂的心理能量,它代表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御,逃避痛苦或危险,并藏身于一个面具之后。 c:197

童年时期形成的心理障碍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许多人终生厌恶数学,这可能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不仅不能理解数学,而且只要提到数学就会产生焦虑和排斥的心理障碍。 c:78

国界并不是用来把一个和谐统一的同类人团体与其他国家分离,而是为国人提供自由和保护的。 c:20

懒散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疾病,可以与一个重病患者的虚弱相提并论,是活力和创造力衰退的一种外在表现。基督教认为懒惰是最重要的七宗罪过之一,每一种罪过都会导致灵魂的死亡。 c:241

饥饿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痛苦,不可抗拒地驱使我们去寻找食物,儿童对环境的渴望与这种饥饿类似,他寻找可以滋养他心灵的东西,在活动中发现他的营养食品。 c:60

实际上,所有道德偏差都来自于在爱和占有之间做出选择时所迈出的第一步,一个人做出了某一种选择,就会沿着分道扬镳的两条道路中的一条走下去。 c:150

人依附于许多东西,即使对毫无用处的东西也舍不得放弃,这是一种致命的毒药,能够扰乱他内心的基本平衡。 c:166

出现偏差的儿童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在他看来可以支配一切的极为强大的成年人。这样的孩子认识到,他自己的力量可以通过这个成年人而变得强大起来,他开始利用这个大人,以获得比自己以前通过独自努力多得多的东西。 c:55

成年人愿意帮助孩子洗手,但是之后就会为屈从于这一要求而付出代价。在最初的胜利之后,孩子就会找第二次机会,成年人妥协的次数越多,孩子的要求就越多。最终,孩子认为成年人是用来满足自己欲望的这个错觉渐渐被痛苦淹没,因为这个物质世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想象力可以漫无边际,最后便产生了冲突和激烈的斗争,孩子的异想天开变成了成年人的灾难,成年人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会说:“是我惯坏了孩子。” c:105

成年人向孩子妥协并不会宠坏孩子,而是在他的妥协阻碍孩子成长的时候才会宠坏孩子,这会造成孩子的自然发展误入歧途。 c:239

恐惧是行为偏差的另一种形式,人们以为那是儿童的天性,那被认为是根植于儿童内心的一种情绪障碍,与环境完全无关。 c:47

成年人可能利用儿童的无知,用莫须有的可怕东西来吓唬他,这样他就会乖乖服从,这是成年人针对儿童采用的最糟糕的防御手段,因为通过对可怕的形象的人格化,会加重儿童天生对黑暗的恐惧。 c:239

“恐惧状态”与面对危险时因本能的自我保护所引起的惧怕是不同的,后者的恐惧类型在儿童中比在成人中少见,不仅因为儿童遇到危险的经验比年长者少,或许可以说儿童能够自然而然地面对危险,而且远比成年人更乐意冒险。事实上,儿童经常把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 c:44

正常的孩子不是把自己抛进危险之中,而是获得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让他识别和控制危险,因而有能力生活在危险之中。 c:188

谎言是掩盖心灵的外衣,它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含义。有正常的谎言,也有病态的谎言。 c:53

这些儿童的确是在努力讲出实情,他们的谎言是因为大脑混乱,这种混乱又因强烈的情绪而被夸大了。 c:71

也有一种谎言的起因是儿童希望讲述一些美好的事情,这种虚构可能会把别人喜欢的一些东西当作事实添加进来。尽管这种叙述不是为了欺骗或谋取个人利益,但是它可能采取一种艺术表演的形式,就像一个演员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里一样。 c:44

这些谎言与儿童因为懒惰或对发现真相不感兴趣而编造出来的谎言是不一样的。 c:43

懦弱而退缩的儿童说谎是出于一时冲动,这样的谎言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但是确切地说也是一种防御反射,这些谎言内容天真幼稚、临时编造而且通常相当明显。 c:83

说谎并不是一种可以奇迹般消失的行为偏差,它更需要重建,而不是转变。清晰的想法、与现实的接触、心灵的自由以及对美好神圣事物的强烈兴趣,这些都能为端正儿童的心灵提供环境。 c:153

普通学校的纪律和惯例像社会上一样充满着谎言,迄今为止,一些老师都不理解来自蒙台梭利学校的孩子们的真诚品质,还把这种品质当作可能有损其他孩子教育的一个因素。 c:38

隐瞒一个人真实情感的社会习俗,是一种精神谎言,它帮助人自身去适应已成体系的不正常社会状态,但是也渐渐把爱变成了怨恨。它是潜伏在最深层潜意识中的可怕谎言。 c:146

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现代医学已经全面研究并证明了一个事实,即许多身体上的功能失调都有某种心理根源,即使某种看上去与身体密切相关的毛病,其根本源头也是心理问题。 c:87

当一个孩子拒绝进食时,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有人要强迫他以违背他自然习惯的方式进食,因此他建起一道屏障来抵御那种强迫。 c:133

我们在儿童身上找到完全相反的情况,是心理困扰导致了儿童的贪吃。 c:49

产生这些症状是因为潜意识心理失调,成功地控制了生理规律,通过这种生病的方式,自我可以从不愉快的情境或是从责任中逃避出来。这种病抗拒一切治疗,只有当自我从它寻求逃离的处境中解脱出来时才会消失。 c:97

成年人与儿童的冲突

成年人与儿童之间的冲突所遗留下来的后果几乎是无穷的,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的干扰会呈圆周状向各个方向扩散开来, c:54

科学家探索人类心灵上的弱点和失能的原因,必须超越眼前最直接的原因,也不能局限于意识层面所能认识到的那些原因,才能到达最初的源头——那个平静的湖泊,那就是儿童的身体和心灵 c:58

与此类似,当我们看到许多人因自己的过错而致命时,我们可以断定,整个人类也已经被某些根本性错误折磨。 c:37

在人类生活的基本冲突中可以发现这些错误的根源,而那些未经充分调查研究的后果却是由儿童来承担。 c:35

工作本能

成长和发展依赖于儿童和他所处环境之间的一种不断贴近的关系,其原因是儿童人格的发展或者所谓的“自由”,只有在他逐渐独立于成年人之后才有可能出现。 c:68

如果认为要让儿童逐步获得自由,却无须同时不断丰富可以使他们变得独立的环境,那绝对是错误的。 c:55

儿童对工作的渴望代表着一种至关重要的本能,因为不工作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格,“人是通过工作来塑造自己的”。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代替工作,无论是爱还是身体健康都不能代替工作的作用。 c:222

如果他周围的那些人的人格是扭曲的,那么他的一生都会处于危险之中。 c:49

的确,如果我们认为人类无法共享和谐的宇宙,这个想法是不合理的,因为宇宙是所有生命根据自己物种特有的天赋本能共同创造出来的。 c:33

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他的发展就必须与他自己的主导本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正常的儿童教育才能造就出卓越的人。 c:178

两种不同的工作

现代文明使得自然环境慢慢地从儿童生活中退出,一切都井然有序、快速急促而且处处受限,不仅成年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而且机器的出现像旋风一样卷走了儿童最后的避难所。儿童不能再从事他应有的自然活动,成年人对他的过度关心主要是为了保护他避免生存危险,这种过度关心不断被放大,导致对儿童的伤害日益增长。现在儿童就像是世上的一个流浪者,无助而且被剥夺了自由,没有人想到要为他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或是考虑到他的工作和活动需要。 c:112

而可供人类支配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人们渴望自己富足就会导致竞争,野兽为生存而战就是因此产生的。 c:23

另一种心理偏差就是占有欲,控制着爱,并用恨取而代之 c:34

我们必须坚信一个事实,儿童根本不可能参与到成年人的社会活动中来。 c:27

成年人倾向于压制儿童的活力,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被打扰或被招惹,他们企图让孩子变得被动。 c:88

成年人可以通过塑造环境来帮助儿童,不过,是儿童自己完善了自己,他就像一个始终在奔跑的人,这样他才能达到终点。因此,一个成年人的完美取决于他在童年所付出的努力。 c:153

成年人在某个领域里是主人,但是儿童是另一个领域的主人,两者互相依赖。儿童和成年人都是国王,他们是不同王国的统治者。 c:96

所有生命,即使是植物,他们的发展都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但是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它会倾向于通过不断完善环境,同时不让自身能量衰减来维持创造的平衡。 c:88

事实上每个成年人都是儿童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这证明儿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可见的终极目标。 c:52

尽管儿童的工作目的和成年人的工作目的不同,但他们的工作都需要利用环境 c:32

因此我们的儿童教育观念是:既不能为孩子做一切事情,也不能任由孩子处于一个完全被动的环境之中。 c:305

主导本能

自然界中有两种生命形态:一种是成熟的,另一种是尚未成熟的。这两种类型的生命相当不同,甚至彼此完全相反。 c:51

生物学已经告诉我们,物种是怎样通过内在指引产生的冲动来保存自己,这可以被称为“主导本能”,以区别于生物对环境所做的即刻本能反应。 c:75

主导本能是在生命初期给予婴儿指引和保护的那些特殊奇迹的根源,这时生命还很不成熟,但是他正走在实现充分发展的道路上,这时他既没有形成物种的特殊特征,也没有力量,没有耐力,没有生物的竞争武器,甚至没有最终胜利的希望,他获得的奖赏就是活下来。 c:46

许多动物都会为筑巢而工作,但这并不是为它们自己而建造,因为一旦它们完全长大成熟了,就会改变自己以适应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它们这种建造活动的目的只是为幼崽准备一个庇护所。 c:16

有一种本能并没有一个现存的目标,它表现得不可抗拒,服从内在指令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去爱值得爱的东西。 c:58

担负着维护物种生存使命的某个生物,改变自己的嗜好,改变它自己,好像掌管着它自身生命的法则被暂停,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些重大自然事件的期待——那就是造物的奇迹。 c:34

最耀眼的自然奇迹是新生命所具有的力量,尽管它们非常缺乏经验,但是它们可以让自己适应这个外部世界,并在这个外部世界中保护自己。 c:41

物种并不是靠爱和牺牲而得到保护,相反,这些都是主导本能的结果,主导本能根植于生命伟大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决定了每一个物种的生存。生物在关爱后代时所拥有的情绪情感,对完成自然召唤的任务起到了促进作用,并在服从自然命令的过程中为生物提供了特别的快乐。 c:64

人类是一种终极综合生命体,其自身包含了较低级生命的所有自然现象,成为它们的缩影并超越了它们。 c:25

人们或多或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儿童的,成年人向儿童展示自己的特有的完美、成熟、历史经验,并期望儿童效仿他们,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生命需要一种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c:148

以儿童为师

如果人们有一种与我们已知的本能完全不同的本能,就会有一个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但是,要想建立这个组织化的成人社会,就必须通过教育。 c:37

我们必须坚持实现“认识你自己!”这句格言中所包含的古老理想。 c:44

这些研究或许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缺乏解决问题的基础,即儿童的正常化生活,教育和社会中的问题就将无法解决。 c:22

儿童身上潜藏着未来的命运,任何希望为社会谋利益的人,都必须保护儿童避免他偏离正轨,遵循他行为的自然之道。儿童是神秘而有力量的,在他身上包含着人类本性的奥秘。 c:168

儿童的权利

国家在起草制定官方文件时是那么严格,对微不足道的礼节都那么谨小慎微,并迫切希望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加以管控,却一点也不关心未来的父母保护孩子的能力,以及为孩子提供良好发展条件的能力,也没有为帮助这些父母承担起他们的责任提供任何准备或指导工作。即使现在,所有希望组建家庭的男人和女人所必须做的事情,也不过是获得一张结婚证并举行一个结婚仪式而已。 c:63

父母们得知,他们给予了孩子生命,但这还不够,他们还应该利用科学的新发现把孩子们从疾病和死亡中拯救出来,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去学习和应用儿童保健知识。 c:31

一般来说,家庭几乎完全不考虑这些问题,父母只是希望孩子学得越快越好,这样他们就不用在教育上花费更多的钱了。他们对孩子学习本身并不关心,也不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他们只是在履行一种需要花费金钱的社会义务,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不过是孩子应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一份社会通行证。 c:90

他强制孩子服从的方式是威胁或羞辱,在同学面前用指责他们缺乏能力或意志薄弱来让他们丢脸。 c:45

从远古时期到我们自己所在的今天,教育已经成为惩罚的同义词,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儿童服从于成年人,他用自己取代了大自然,用他自己的愿望和好恶代替了自然规律 c:92

父母还是用严厉和威胁的语气对孩子大喊大叫,成年人认为他们拥有惩罚儿童的天赋权利,母亲认为打孩子耳光是一种职责。 c:68

社会就像一列巨大的火车,以令人眩晕的速度驶向某个遥远的目的地,而构成社会的个人可以比作在火车包厢中沉睡的乘客,他们沉睡的良知是真正进步的最大障碍。 c:83

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创造者,而是他的监护人,他们必须保护儿童并深深关注儿童,就像一个承担着极大责任的人。 c:109

如果说工人生产人们的消费品,成为无数物品的创造者,那么儿童生产的就是人类自身,因此他的权利更有必要得到承认。 c:49

正如爱默生所说,儿童就像弥赛亚,他堕入尘世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返天国。 c: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