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16 lines (309 loc) · 39.6 KB

少有人走的路(1-8套装).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16 lines (309 loc) · 39.6 KB

少有人走的路(1-8套装)

M.斯科特·派克 - 心理榜-心理学经典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

出版者语

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 c:2544

衷心希望,这些图书能给您智慧和勇气,在通往心灵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正清远流 c:144

名人名家评论

在你比较年轻的时候,你爱上一个人,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被人伤心,你伤其他人的心。无论通过这一切你是不是真正能够学会怎样去爱,无论你是不是曾经爱过,真正爱过,这些都是重要的事情。 c:723

因为生活不是自己的事情,你的情绪完全影响你身边的人,影响跟你工作的人,甚至影响家人…… c:762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监督。 c:3835

“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c:2522

心安是与懒惰对立的,该你去做的,你不去做,你不可能心安。只有成功地努力过,才能达到心安,所以佛教说,“非积极也消极也” c:2352

1)自律,从推迟满足感开始,比如,干完手上的活再去吃宵夜;2)爱,是自我完满。坠入爱河、不能自已,皆因自我边界崩溃;3)学会放弃,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4)心灵力量的不断积聚,会带来孤独感。所有走在最前面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 c:2096

当我们能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地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者理论。 c:422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c:1010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c:2329

中文版序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c:4627

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c:2555

前言

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而且是毕生的任务。心理治疗可以给心智成熟提供绝好的帮助,但它永远不是速成的、简单的治疗过程。 c:1182

第一部分 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c:7929

问题和痛苦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c:12348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c:7507

子不教,谁之过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 c:4939

解决问题的时机

问题降临时,势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c:3756

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c:1858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c:4130

逃避自由

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如果得到治疗,他们就会知道,作为成年人,他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c:3631

忠于事实

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但是很多人不愿意付出这种努力,他们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故步自封。有的人一过完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的地图狭小、模糊、粗略而又肤浅,从而导致对现实的认知过于狭隘和偏激。 c:1761

移情:过时的地图

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c:2023

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并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完全忠于事实。 c:2596

迎接挑战

反省内心世界带来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带来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实际上,认识和忠于事实带给我们的非凡价值,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自我反省带来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 c:2233

不管个人还是组织,要想接受质疑和挑战,必须要真正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的地图。完全忠于事实的第三个要求,就是我们需要一辈子保持诚实。 c:1245

隐瞒真相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有时要开诚布公,有时则要抑制倾吐想法和感觉的欲望。那么,怎样做才不致违背忠于事实的自律精神呢?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原则: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c:2046

保持平衡

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时,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某一部分。除非永远停留在原地,中止生命之旅,否则这样的放弃是不可避免的。 c:1974

抑郁的价值

无需对外界要求作出回应的婴儿状态无所不能的幻觉完全占有(包括性方面)父亲或母亲(或二者)的欲望童年的依赖感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青春期的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无拘无束的自由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青春的性吸引力长生不老的空想对子女的权威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力身体永远健康最后,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c:1241

放弃与新生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而杰出和伟大本身,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c:1970

爱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c:2186

坠入情网

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地崩溃。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无须努力 c:1056

浪漫爱情的神话

我们把初恋时爱的感觉,错当成了永恒的爱。为了追求永恒的爱,为了追逐那种幻觉,我们后悔不迭,要么与对方分道扬镳,要么一辈子生活在悔不当初的痛苦之中。 c:760

再谈自我界限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随着爱的进展,自我与世界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最终让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 c:1266

依赖性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 c:1558

精神贯注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c:2329

“自我牺牲”

给予者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 c:573

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完善。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是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c:1744

爱,不是感觉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c:1401

关注的艺术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细心照料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 c:1102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需要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c:1011

爱是一种特殊的“任务”,“非爱”的本质则是懒惰。 c:593

失落的风险

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心智的成熟(也即爱的实质)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 c:1135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 c:1053

独立的风险

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与清醒。 c:851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c:1624

投入的风险

充分投入,并做出承诺可以给别人带来安全感。 c:505

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先发制人地“抛弃”对方,即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先抛弃你”的模式。 c:868

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盲目坚守权威,颐指气使,才有助于家长拓展自我,实现自身的完善。 c:458

冲突的风险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c:1052

爱与自律

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c:957

古代谚语说:“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 c:915

爱与独立

帮助他人的心灵获得成长,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由此导致身心的痛苦乃至严重的疾病。 c:713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c:868

爱与心理治疗

所有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其实都是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心理治疗关系。 c:509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我们既不能学到什么,也不能教给别人什么。 c:509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 c:528

信仰与世界观

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或广阔或狭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c:337

事实上,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与信念,只是未必说出来而已。 c:525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c:598

科学与信仰

我要想真正地活着,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拥有独一无二的怀疑与挑战的意识。 c:482

特德的案例

人生某些痛苦原本就是难以避免的,生命原本就是矛盾而庞杂的组合。 c:384

婴儿与洗澡水

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很容易成为一种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c:689

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事物,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奇迹。 c:219

第四部分 恩典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c:448

健康的奇迹

世界上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它们凭借我们所不了解的一整套机制,在冥冥之中影响着大多数人,使之安然渡过难关,而且不致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c:439

在人生某些阶段,某些人的确容易遭遇一系列意外事故,但在多数情况下,多数人对意外事故都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c:134

潜意识的奇迹

潜意识是一片神秘的领域,梦是它存在的最好证据。 c:262

即便我们的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潜意识也会提供各种信息,与我们沟通,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问题。此时,它采取的方式与通常的梦略有不同,我们可以称之为“杂念” c:220

人类有潜在的欲望和愤怒,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身并不构成问题。只有当意识不愿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承受处理消极情感造成的痛苦,宁可对其视而不见,甚至加以摒弃和排斥时,才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c:520

人们不经意间说出某些奇怪的话,做出异于平常的举动,原因各种各样,但往往是受到压抑的东西的一种自然流露,其中既包括消极的东西,也包括积极的东西。它们是客观而真实的,尽管我们可能不想公之于众。 c:430

进化的奇迹

整个宇宙会完全分解,其秩序降至最低点,成为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再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这种没有秩序、不再发生分化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熵”。 c:242

开始与结束

承认上帝滋养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也成长为跟他/她/它一样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面对自己的懒惰。 c:211

熵与原罪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都无法取得成功。 c:536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c:660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 c:534

邪恶的问题

所谓邪恶,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懒惰。 c:399

意识的进化

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变成牺牲自我、最后只剩下潜意识的婴儿,而是培养出成熟、自觉的自我,进而发展成神性的自我。 c:148

力量的本质

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孤独感。 c:261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心灵产生的种种症状,或许让我们难以接受,但它们却是一种恩典,是意识之外那股滋养心灵的强大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 c:231

敢于为自己承担责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c:181

对恩典的抗拒

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 c:324

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患者是否具有成长意愿。 c:213

后记

凡是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如果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通常都是正式受过专业训练,值得信任的人。 c:128

中文版序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 c:571

真正勇敢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只要我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不选择逃避,不选择谎言,就一定可以摆脱掉心中那只恶狼的追赶,迎来光明的人生。 c:407

第1章 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逃避问题和痛苦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c:403

你想逃避痛苦,你就会更加痛苦。 c:308

逃避生活中的痛苦,必将承受心理疾病的痛苦

逃避生活中的痛苦,必将承受心理疾病的痛苦 c:93

解决了逃避问题的问题,你才能解决其他问题

只有直面问题和痛苦,我们才能最终获得解脱;只有勇敢揭穿谎言,我们才能生活在真实的自我当中。如果我们选择了逃避和谎言,就将在无边的苦海中沉浮、挣扎,永远承受心理疾病的折磨。 c:531

第2章 有没有罪恶感,是善与恶的分水岭

恶,可以定义为:为了维护病态的自我,不择手段去毁灭别人的自我。 c:359

《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说:“掌握世界所有事情的兴衰,并不是你我分内的事情,但是从整理内心开始,连根拔起一切恶念,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c:473

把生命颠倒一下,就变成了邪恶

某些人对他人拥有强烈的控制欲,试图剥夺他人成长的意愿,增强别人的依赖感,消弱别人的创造力,拼命把别人改变成温顺听话的机器,这种抹杀了别人人性的心理和行为就是“恶”。与此同时,善则是恶的反面,善助长生命的活力,鼓励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人”独一无二的特性。 c:287

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与自我完善的行为。 c:334

没有罪恶感的人穷凶极恶,逃避罪恶感的人邪恶

明目张胆干恶事的人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以善和忠的名义,暗地里却干着邪恶的勾当的人。 c:182

父母逃避自己的错,孩子就会出大错

孩子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父母的心灵,是父母的问题,才导致了孩子的问题。 c:235

不在压抑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疯狂

伪善的恶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承认自己不善。拒绝承认不善,人就会走向恶;承认自己不善,人就会变善。 c:378

如何识别伪善之人,远离邪恶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伪善之人,关键不是看他犯没犯过错误,而是看他是不是敢于承认自己犯错。 c:463

第3章 压制别人,就是邪恶

为了逃避罪恶感,人会用谎言来掩盖真相,欺骗自己和别人,进而压制别人的生命力,毁灭别人的人生。 c:307

控制欲强的父母会培养出抑郁的孩子

邪恶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邪恶的人有文化,因为他们把“恶”隐藏得更深,常常害人于无形。 c:218

孩子偷窃常常不是为了财物,而是因为压抑

面对如此撒谎成性的人,我都快被他们逼疯了,不知说什么才好,更何况鲁克。有了这种亲身的感受,我更加坚信:父母的伪善和压制是鲁克抑郁的真正原因。 c:153

邪恶总是隐藏在谎言中

邪恶之人最擅长伪装,他们总是刻意地隐藏自己的另一面,表现出来的多是虚情假意的爱。 c:184

第4章 恶,总是出现在需要爱的地方

夫妻之间真正的爱,不是树缠藤, 也不是藤缠树,而是彼此独立、心心相印。 c:253

要敞开心灵,但不要把心灵交给对方管理

夫妻之间需要敞开心扉,彼此坦诚,但却不要把自己的心灵交给对方管理。把心灵交给对方管理,意味着失去自由和自我,意味着奴役和被奴役。 c:273

婚姻不应该成为一个埋葬自我的坟场,而应该成为一个提升自我、拓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圣地。同样,婚姻需要彼此坦诚相见,却不需要把自己的心灵出卖给对方。那些试图在婚姻中寻求依赖和控制的人,注定会迷失方向。 c:337

不敢面对自己,才会去控制别人

自己没有了灵魂,才想去控制别人的灵魂。 c:378

爱需要一个空间,否则便会感到窒息

但也有不少人,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恶’会产生罪恶感,甚至对自己所做的正确的反应,也会产生罪恶感,这种不必要的罪恶感违背了忠于事实的原则,不仅会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陷入病态的自责和内疚之中,还会妨碍他们去认清真相。 c:205

母亲让女儿离不开自己,这不是爱而是恶

恐惧症其实是一种转移作用,是人们把自己对某件事物的恐惧和反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的表现。 c:245

第5章 从小缺乏爱,长大就容易变坏

要想彻底消灭邪恶,就必须从每一个婴儿一出生时开始,因为只有一开始就体验过爱和尊重的生命,才知道如何去尊重其他生命,也才不会用伤害别人的方法来满足自己。 c:313

雪莉所说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控制和操纵

一般人成长到成年时,就都已经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了——要想赢得别人的爱,就必须先让自己变得可爱。 c:197

自闭,是更高程度的自恋

所谓心灵健康的人,是指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行为顺从、屈服于在层次上高于自己当下愿望的意志。在某些特定时刻,人必须暂时压制下自己内心的欲念,顺从那些层次较高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c:334

第6章 勇敢地面对谎言

内心有多恐惧,表现在外的行为就有多顽固。 c:306

为什么天使会变成魔鬼

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人就会选择谎言;选择谎言,意味着失去自我,出卖灵魂;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则会无恶不作。所以,只有勇敢揭穿谎言,我们才能消除邪恶。 c:272

过分依赖集体,个人的心智就会退化

逃避自由的人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权力,也就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独立的自我,失去自己的灵魂。 c:280

一群人疯了可怕,但最可怕的是整个国家都疯了

作为人类,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只是这个星球上众多物种之一,我们必须设法改掉自己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恶性自恋倾向。 c:174

勇敢地面对谎言

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勇敢地面对谎言,才能忠于事实。 c:227

爱,而且只有爱,才能给我们最终战胜谎言的勇气。而一旦心里有爱,任何心理疾病都无法侵袭你,任何邪恶都无法靠近你。 c:279

中文版序

成长是痛苦的,一个成熟的人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痛苦,没承受过太多痛苦的人一定不会成熟。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c:417

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

人都是害羞的,产生自我意识后,害羞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人有了自我意识便开始害羞,害羞让我们拥有了人性,成为了真正的人。 c:141

成熟不在于你是否西装革履、谈吐文雅,而在于你是否能面对问题和痛苦而不回避。 c:452

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c:734

《神圣》一书中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话:“如果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都是上苍设计好的,其目的在于指引我们走向神圣,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c:461

心理疾病是源自一个有意识的心灵拒绝去思考,拒绝去承受思考的痛苦。 c:344

可是治疗一个人痛苦的最好方法,往往不是设法消除痛苦,而是应该与他一起承受。我们必须学会聆听和分担他人的痛苦,这也是意识成长的全部内容。随着意识的成长,我们能更加看清他人的把戏和伎俩,同时也能更深切地体会他们的沉重和悲哀。 c:546

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

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c:454

我们还有一块心理上的领地,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批评我们,我们都会愤怒;此外,我们还有一个意识形态上的领地,无论何时,任何人批评我们的信仰或中伤我们的思想,我们也会变得愤怒。 c:175

要停止责备的游戏,需要的是宽容。宽容的确切含义是:责备游戏到此结束。我知道这的确很难。 c:258

你不可能宽恕一个没有罪过的人。宽恕只有在有罪裁决后才生效。 c:254

原因是我们不可能忘掉那些不愉快。如果不能真正忘掉,我们就只能真正原谅。宽恕是一件困难的事,为了逃避它,我们才总是试图驱赶那些让人反感的记忆。 c:237

第三章 复杂的人生

人生之路就是由一连串的难题铺成,一个难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和痛苦又会接踵而至,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难过、寂寞、内疚、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幸福和舒适为何物,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c:314

人生复杂多变,正确的做法是不断接受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正心灵地图。 c:264

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混乱的思考,而一切混乱和草率的思考都源于人们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趋向。周密而完善的思考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只有不畏艰难、勇敢向前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c:384

在对问题的认识上,我们要综合看待、灵活处理,虽然这需要我们去权衡,去抉择,其过程会让我们痛苦,但这是成长之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种平衡意识,我们的情商才会提高、心智才会成熟。反之,刻板地处理问题,一直停留在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上,这就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它只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停滞不前。 c:200

我们不能阻挡生命的衰老和死亡,但我们可以让心灵永葆年轻,不断成长。这种不间断地改变和转换的能力,恰恰是我们人性最显著的特征。遗憾的是,我们通常把它们遗弃了。 c:365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能做的就是反复自问,这样我们的心智才会一步步走向成熟。 c:345

使命的原义是召唤。如果一个人被某种事物吸引,一定有某种东西在召唤他。我相信这种东西就是更高的力量。 c:228

我们喜欢做某件事,甚至有天赋做好它,但许多人并不一定听从召唤。 c:141

第四章 自尊自爱

当你加倍爱自己的时候,就会激发出一系列新的个性特征:自信、自尊、乐观、活泼、开朗、大方,而这一切都将有助于你改善目前的处境,使你得到更多的爱。 c:321

谦逊,意味着有自知之明。 c:167

视自我为头等重要,这是自爱;自我感觉总是良好,这是自负。 c:397

如果不是你,那会是谁呢?倘若不是现在,那又是何时?” c:153

没有什么能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除非我们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可爱,缺少魅力。 c:251

第五章 感受神秘

如果触及了问题的核心,人们往往会一无所知。 c:176

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很肤浅时,我们会像井底之蛙一样,常常认为自己知道全世界;当认识逐渐深入,触及事物的核心之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知道得很少很少,有时甚至是一无所知。 c:166

我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不惜任何代价不间断地致力于面对真实。“不惜任何代价”意味着,不管事实让我们多么不舒服、多么痛苦,自己都要勇敢地面对。 c:222

心理上最不健康、最不成熟的特征之一,就是神秘感和好奇心的缺失。 c:190

我会回答:“你知道,耶稣在布道时,从他嘴里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困惑是福’。”如果你不理解,我会告诉你,困惑能激起人们寻求答案的动机,而寻求的欲望又会促使人们不断学习。 c:173

实际上,这世界上所有的邪恶,都是那些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造成的,而不是那些处于困惑中的人造成的,不是那些“心灵可怜之人”造成的。 c:145

第七章 神话:人性的旅程

做你觉得应该去做的事,同时做好准备,不再执着于自己能得到什么,而是欣然面对你无法掌控的意外事件。在心灵旅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妥协。 c:320

第八章 上瘾:神圣的疾病

在治疗成瘾病人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关注其进步方面——他们对精神的渴望,而不是强调他们临床表现出的退化症状。 c:130

心理健康的特征应该是具备尽早面对危机的能力。 c:190

第三部分 寻找自己的归宿

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自恋,就能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c:169

第九章 “未知死,安知生”

几乎所有的病症都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而是心理、心灵、社会、生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130

否认→愤怒→商讨→抑郁→接受 c:100

第十章 性与精神

《传道书》中非常著名的一段话:“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苍天在上,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该开始时就开始,该停止时就停止。”这是一种非常深邃的精神智慧。 c:230

第十一章 物质与精神

病人没说的话,远比他说出口的重要。” c:165

你的抑郁源自于孤独和不肯赞美别人。”他所说的孤独,实际上就是潜藏在抑郁背后的自恋和自大。 c:278

生活就是在你已经规划好的事情之外所发生的事情。 c:246

中文版序

自我和灵魂常常处于交战状态,自我需要拥有,拥有得越多越好,而灵魂需要放弃,放弃得越多越自由。所以,前半生我们要追寻自我,后半生则要放下自我,追随灵魂。 c:342

前言

焦虑不会从生活中消失,只会消失在生活里。 c:220

第一章 思考

尼采说:“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都疯了。” c:260

思考是复杂的。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要避免草率的思考,必须摆脱他人的负面影响,做到独立思考,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c:160

生活是你自己的,准则是别人的,你不想挑战准则,不想格格不入,那么你就只能委屈自己,生活在盲从所导致的悔恨之中。 c:131

所以,要避免盲从,我们就必须承认自己的缺陷和知识中的漏洞,而不是让自傲、恐惧与懒惰引诱我们去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 c:190

外面发生的事情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何看待和思考那些事情,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所以,命运并不是从外面走进来的,而是从内部走出去的。 c:324

事实上,我们一辈子都能够改变与成长,即使很小的改变,也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比过去更加明亮。很多人在面临中年危机时,开始了独立思考;而对于某些人,只有当死亡悄悄逼近时,他们才学会独立思考;更悲哀的是,还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独立思考。 c:224

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是你思考的结果。你存在于你思考最多的地方;你不存在于你很少思考的地方。 c:270

思考最忌讳的是草率,倾听最忌讳的是分心。 c:206

第二章 意识与觉察

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觉察到自己是分离的个体,便失去了与大自然万物合一的感觉,并为此感到失落。这种失落以被逐出天堂作为象征。有选择就有后果,人类选择了自我意识,不可避免地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于是所有人便面临了这样的困境:我们被抛弃在陌生的荒原,生活在不确定性中,常常感到焦虑、恐惧和孤独。但是我们却可以凭借自己选择的自我意识,在艰难困苦中一步步获得精神的成长,努力实现超越。 c:134

人类有一种本能:我们会努力追求快乐,但更会不遗余力逃避痛苦。 c:131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必须接纳自己的平凡,才能变得出众,但是对于另一些人,他们则必须接纳自己的出众,才能避免平庸。 c:151

实际上,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付出努力,然后坦然等待命运的来临。 c:263

第三章 学习与成长

我们来到世上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学习,竭尽全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c:198

在顽劣的两岁或儿童成长阶段,为了使孩子顺从,有些父母会不自觉地羞辱孩子,远远超过必要的程度。我认为无法摆脱自恋就是根源于这种过度的羞辱。 c:119

勇气是尽管感到恐惧,但仍然能够大踏步前行。 c:181

第四章 个人的生命抉择

愚蠢的自私是逃避痛苦,聪明的自私是分辨何种痛苦是有建设性的,何种痛苦是非建设性的。 c:233

说实话是一种爱的行动,尤其是冒着危险说实话。实话减轻了黑暗与困惑,增加了世界渴望的光明。 c:125

职业更多的是指与天赋契合的事情,能够让我们全心全意投入的事情,能够激发我们热情和创造力的事情。 c:130

在我的经验中,能够把意外的惊喜当成愉快的礼物来享受,对于心理健康是很有益的。能够觉察到恩赐的人,要比无法觉察恩赐的人更懂得感恩,也更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c:164

当我们的内心变得虚空的时候,就能听见内心的声音。相反,如果我们始终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么我们就听不见内心的鼓点,踩不准命运的节奏。更重要的是,世上所有的邪恶都是自以为是的人干出来的,而不是那些心中虚空的人。 c:218

第六章 在社会中的抉择

当任何机构变得过大、过细、过于分化后,机构的良心往往也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冲淡得几乎不存在,于是组织中便出现了潜在的邪恶。 c:124

如果我们把世界的本质视为邪恶,就没有必要相信它会改善。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世间善与恶的力量是等量并行时,未来就充满了希望。 c:98

第三部分 前半生追寻自我,后半生放下自我

追求精神成长,其实就是追求身体、心灵和灵魂的统一。 c:104

第七章 生命在焦虑中超越

灵魂可遇不可求,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按图索骥。我们必须克服内心的懒惰、依赖和恐惧心理,通过艰苦的努力,拿出勇气去忍受生活中的磨难和痛苦,最终掏空内心,放下自我,才能迎来灵魂的降临,获得精神的超越。 c:165

中文版序

成为自己,而不是别人,是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使命。 c:113

第一章 真诚的关系

将内心呈现出来,它将拯救你;如若不然,它将摧毁你。 c:87

孤立与分裂

只有在真诚和友善的关系中,我们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脆弱、无助和缺陷,并完完全全接纳自己,成为自己。 c:121

顽强与柔软

让自己的心保持柔软。真正的力量并非植根于坚定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而是蕴含在柔软的心灵中。 c:209

第二章 独立与依靠

一个人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个体。 c:195

第四章 危机与真诚关系

痛苦之所以能够给人带来教益,是因为它意味着自我那层坚硬的外壳破碎了,人彻底放弃了防御和抵抗,放下了伪装,将真心呈现出来。 c:95

第9章 爱的人越多,喜欢的人越少

个人的精神成长是一个孤独的旅程,需要抛弃父母的影响、家族的传统、文化的束缚,甚至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 c:121

第一章 心理治疗,其实就是鼓励人说真话的游戏

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成因,是长时间浸染在不真诚的关系中自欺欺人,导致人的愧疚积聚,内心扭曲,以至于所见和所想完全与客观事实不符,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c:98

第四章 内心的贫瘠,内心的富饶

以一个人的标准去要求另一个人乃至所有人,这既是自恋,也是缺乏他人意识的表现。 c:110

第二章 浪漫

或许时间能给人以答案,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残酷的结局,而残酷的结局,却并不妨碍事物本身的美好。 c: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