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38 lines (225 loc) · 40.1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38 lines (225 loc) · 40.1 KB

绝非偶然

阿伦森 - 传记榜-学者

《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的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曾荣获美国心理协会全部三项大奖:杰出教学奖、杰出著作奖、杰出研究奖。他所著的《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一个性格腼腆、资质平平的小男孩,在无财无势的家庭中长大,如何成为举世闻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年少时哈佛大学望洋兴叹的“笨小子”,十年后竟成为哈佛大学教授?在《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一书中,阿伦森用自己的经历阐明了社会心理学的真义: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人可以不受儿时不愉快经历和个性缺陷的束缚,通过自我完善成就可能的自我。 此外,作者在书中详述了社会心理学许多最具代表性的实验,从理论假设到实验过程再到最后的结论分析,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实验和理论感兴趣,《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无疑是一顿饕餮大餐。

推荐序 读大师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你看了《围城》后,可能会像吃了一只鸡蛋那样,觉得不错,但是,你又何必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c:106

反映弗洛伊德与荣格关系的影片《危险方法》 c:114

阿伦森是典型的好老师教出的好学生。他本科时的导师是马斯洛,硕士时的导师是麦克莱兰,博士时的导师是费斯廷格。 c:93

伟人的小缺点让他更招人喜欢,庸人的小毛病让其更招人厌恶。 c:586

读大师的故事,学经典的研究,想自己的人生。 c:243

中文版序 我的改变之路

小孩子们很难想象他们白发苍苍的爷爷也曾年轻过,更没法想象安详如圣哲般的爷爷也经历过焦躁不安和失败的人生。我想让孙儿们明白,爷爷并不是生来就是这么老的。 c:193

研究个人的改变以及人们如何适应社会的巨大变迁。 c:100

前言 成就可能的自我

你不必聪明绝顶——只要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点就行。 c:517

所以我很想知道,人生有多少是由运气,即偶然的机遇决定的?有多少是由遗传决定的?又有多少是我们自己把握机会获得的? c:388

一个人仅靠运气还远远不够,见识也十分重要,它代表抓住机遇的能力。 c:468

学生们不断自问:“我是谁?”我则引导他们将这一问题重新建构成:“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旦找到答案并心想事成,他们一定也会体会到,理想的实现绝非偶然。 c:571

第1章 不被看好的笨小子童年时期的自我觉知

父母总爱向别人讲述自家孩子的故事,但他们并未觉察到孩子们也在竖着耳朵听。 c:200

1932年我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切尔西。 c:20

“那时我们其实很穷,但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c:101

伴随着物质匮乏,我们也成了精神上的穷光蛋。父母对任何观点或思潮都提不起兴致,他们从不讨论政治、音乐、艺术、历史或时事。 c:242

母亲一直不能原谅父亲让全家沦落到一贫如洗的境地,她将之归咎于父亲好赌以及缺乏经商才能。 c:33

自我服务的偏见Self-serving bias 将失败和不好的事情归因于外部环境,将成功和好的事情归因于自己,如个人的性格及特质。 c:932

我不知道自己是真的记得这些事情,还是母亲讲述的故事建构出了这段记忆。 c:92

母亲常用一个事例概括那些年她所承受的屈辱 c:17

母亲显然并未意识到,平素自己对父亲的慷慨大方横加指责,这会儿倒期望戈尔迪允许她赊账。 c:157

父亲的苦恼一半来自于钱的问题,另一半来自于母亲就钱的问题对他永无休止的唠叨。 c:148

也许父亲是将家庭战争作为到麦克理发店赌博的借口 c:55

一旦循环开始,就很难打破。 c:141

无论结婚早期他们彼此如何恩爱,从第一次开战的那一刻起,浓情就被冲淡了。但我仍然认为他们彼此在心底有一丝心意相通,只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如果他们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也许就能相互扶持,而不是满脑子的责备、自怜和苦恼。 c:285

我害怕自己会一直坐在那里,脑子里浮现出一幅画面:母亲用力握着双手,在厨房里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猜想着我到底去了哪里。最后我终于坐不住了,绝望中居然试着用牙齿咬铅笔头,但还是不行。我鼓起所有勇气走到讲台旁,举起铅笔,怯生生地问老师:“我可以用一下削笔刀吗?”老师一把夺过铅笔,仔细观察过后对我厉声喝道:“果然不出我所料,你居然咬断铅笔头来气我。”我呆呆地站在那儿,窘迫得无法替自己辩解。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现在想起来仍不禁感到一丝战栗。 c:51

关注他的人越多,他就越发开心和自信。 c:63

舅舅过来说打算租一条小船去钓鱼,邀请贾森一同前往。他们非但没邀请我,还抢走了我的玩伴,令我郁闷不已。于是我怯怯地问是否能跟着一起去。麦克舅舅带着歉意对我说,船太小坐不下,而且我年纪太小,肯定不喜欢钓鱼。 c:32

我讨厌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形象,但是也无法否认。 c:61

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当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时,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社会比较又分为上行的社会比较和下行的社会比较。前者是指将自己与某种能力或特点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后者即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 c:859

我经常进退两难,不知是战还是逃,逞英雄就会被打得鼻青脸肿,想不挂彩就得当缩头乌龟,每次都是贾森保护我。我对他既感激又怨恨:有保镖的感觉很爽,可需要保镖保护又很丢脸。 c:78

我以为总被欺负的自己会变得更富有同情心,希望这段经历能促使我在其他小孩子受欺负时能挺身而出。挺身而出?见鬼,我才不干呢。我巴不得离其他受气包越远越好。所以我加入了小混混的行列,决定让那些高大威猛、凶残好斗的孩子相信,其实我与他们的关系更亲近。我并不想欺侮弱小的男生,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受欺。 c:126

我就这样亦步亦趋地跟随着贾森的脚步——进同一所学校,遇见同样的老师,尝试同样的工作。 c:23

就这样,14岁的我已尝到失败者的滋味。好年轻,但是好无能! c:93

从更深一层来看,我不跟父亲交流是因为对他心存畏惧,害怕面对那张随时会勃然大怒的阴郁冷脸。他怒气冲天的样子比任何人都可怕。 c:128

从父亲的失望和愤怒中,我思忖他并不看重我,我甚至没法确定他是否爱我。 c:69

哲学家萨特说过,从我们脱离母亲子宫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命中注定”要追求自由。要不是自由那般沉重,我们不惜为了它在苦难和失去中付出代价,他又怎会用“命中注定”这个词呢? c:486

第2章 一次难得的自我肯定我是谁

什么才是真正的我?也许有朝一日,我也能成为哥哥那样的人。 c:43

贾森对我如此充满信心,很出乎我的意料 c:21

贾森是在用木板道上最古老的笑话跟我开玩笑——“只要老亚伯·肖看见你,就会给你一份工作的。”他当然会这样做。如果他能够看见你,他会给你世上的一切,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老亚伯像蝙蝠一样眼睛瞎了45年了。 c:28

而且我们觉得老板们都是有权有势之人,因此有资格耍弄我们。 c:21

自我合理化Self-Justification人们为维护自尊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每个人都有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心理需要,当人们做出负面的行为时,往往会为其行为寻找理由,确保能够从正面看待自己。 c:846

你薪水的一部分就来自于充当绝缘材料,你自己也知道。 c:67

我们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但是别抱怨。” c:287

多年后我成为一位大学教授,发现只有备课时倾注无数心血,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即兴随意的潇洒风范。那时我就会饶有趣味地想起那位小丑跳水演员,体会他的表演给我带来的启示:工夫在戏外。 c:588

担任话筒男的成功经历既对我有所启迪,也令我倍感困惑:什么才是真正的我?该问题增加了如下可能性:有朝一日,我也能成为哥哥那样的人。 c:204

第3章 投入心理学的怀抱自我实现的渴望

我着迷了,放开身边女孩的手,开始记笔记。那一刻,我失去了女孩,却找到了天堂。 c:133

阿伦森家族从不会特意为某位亲戚召开家庭会议,也不会对别人的事指手划脚,范戈尔德家族则热衷于此。 c:24

那真是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画面。那些年,我俩目睹了许多早早地就跟高中女友结婚的小伙子,才20出头便身为人父,推着婴儿车在镇上的一条主干道上闲逛,干着没啥前途的低贱工作。看着他们,我感到既悲哀又恐惧。 c:127

同学们都认为我很腼腆,这一评价影响了我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又反过来束缚了我的行为。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自我实现预言”。 c:749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最初持有的某种错误的期望引发某些行为,最终使期望变成现实的现象。例如人们相信某银行即将倒闭,纷纷排队提款,于是他们错误的直觉便创造出银行倒闭的事实。 c:689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正在表演一出情爱剧,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她假装不知道我进入她的身体,我也假装不知道她在装腔作势。 c:53

“我不是你老爸,我是你哥哥。我希望你能在这所大学里有更多的收获。” c:43

以后每节课后我都会找一个小角落,有时就在教室外面的楼梯间,把课上做的潦草笔记通读一遍,认真写出一两页概要。这些概要就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还能反映出教授所讲知识点的范围和框架,以及讲课内容与阅读材料的联系所在。掌握提炼知识精华的技巧要走很长的路,而我已迈出了第一步。通过对课堂笔记进行浓缩,我把握到了教授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向。我发现自己正学着去热爱学习,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批判性地思考并质疑未经证实的论断。平生第一次,我理解了学生的职责,第一学年下学期就拿了全A。 c:355

我一直认为苏联是邪恶和残暴的化身,因此也觉得美国共产党员都是潜伏的间谍,理应被揪出来接受惩罚 c:22

我突然明白了,得靠自己设法求证。无论是里维尔高中老师和同学的观点,还是布兰迪斯大学思想活跃的同学的主张,我都不能不加鉴别地接受。 c:153

事实可以被意识形态歪曲,在里维尔形成的盲目的爱国主义,令我们对一些领导人的非道德行为视而不见。我发誓从此以后要以开放的心态亲自了解事实真相。 c:401

这些观点不是大学课堂教给我的,但我确实是在大学里学到的。如果还待在里维尔,我对麦卡锡的看法肯定不会改变。 c:56

教授讲课再枯燥我也从不跷课。我想,自己若是逃课,就如同拼命挣钱买了戏票却没去看一样愚蠢。 c:155

偏见Prejudice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只因为他们属于那个团体。严格来讲,偏见有正面和负面两种,但社会心理学家通常用它解释对别人的负面态度。 c:524

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笑看人生的困境与烦恼,乐于解决问题,有开放的心态和无私的爱心,不持偏见,敢于自嘲,有坚定的主见,能无视反对意见坚持走自己的路。 c:664

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有过世间最惨痛的经历后,她依然能在身边的点滴小事中感受快乐和美好,如果能和这样的女人共度一生,该有多么美好啊! c:278

我早已下定决心,没有明确人生目标之前绝不结婚。 c:50

我始终坚持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 c:768

我们并不是故意跟家里作对,也不是故意逆潮流而行,只是坚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完全摒弃了奢侈的念头。我们只想结为夫妻,仪式和婚宴并不重要。 c:158

第4章 毕生都想从事的事业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我毕生都想从事的事业!”我和薇拉真的没有 c:18

与老兵村亲切热闹的社区氛围相比,缺乏隐私只是一点小小的代价。 c:17

例如夫妻争执时,我总是像一头发狂的野兽,和父亲如出一辙。从小到大我只学会了一种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提高嗓门并拍案而起。而薇拉的家人总是平心静气地讨论各种家庭争端。她父亲温和内敛,从来不会粗门大嗓地发飙,事实上他宁可让步也不愿意大吼大叫。我和薇拉应对家庭争执的方式如此截然不同,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的粗鲁举动把薇拉吓坏了。 c:143

晚宴上,麦克不仅将碟子里的食物吃得精光,还用面包蘸着残余的肉汁吃下肚,薇拉十分开心,连称麦克是最佳客人。 c:26

他的豪爽令我终生难忘。 c:15

他会明确提出工作要求,但工作时间和方式之类的细节则完全由我们自行决定。 c:85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一种对获得显著成就、掌握技能或迅速达到高标准的欲望。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愿意追求高难度的目标,并且愿意把大量时间花在他们追求的目标上。 c:649

新教伦理认为上帝青睐这样的人:努力工作不贪图享乐,以期未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c:146

由此我得出结论:高成就动机者以更有效的方式完成了涂鸦作品,他们以最少的心力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自我表达。他们仿佛在想,能用S曲线表达的地方干吗要画成波浪线呢?一笔就可以勾勒的圆圈干吗要反复描画好几遍呢?可以将画纸填满的条件下干吗要浪费空间呢? c:243

高成就动机者认为工作出色带来的成就感远比经济回报、别人的赞扬和认可来得重要。他们一直努力提高工作业绩,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不为追名逐利,只为挑战自我。 c:456

我深知,只有课前准备充分,才能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并对学生的各种反应应付自如。我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但所讲的并非笑话而是故事,有风趣幽默的,也有感人至深的。把这些故事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启迪学生,引发他们的深思。我学会了从日常生活、文学、哲学、电影和新闻事件中积累授课素材。 c:212

虽然对作者的观点有异议却依然爱这本书,这是一种美好的、甚至高尚的境界。 c:435

我已明确了职业方向:在大学教授心理学。我打算拿到博士学位后去一个小学院担任教授,这样我就不用做很多研究,可以像亚伯拉罕·马斯洛和阿伦·古尔维奇那样,对我的学生言传身教。 c:43

拉尔夫后来成了一名杰出的认知心理学家和犯罪心理学家,研究知觉和记忆,常常作为鉴定人鉴别目击者证词的真实性。 c:43

如果跟麦克莱兰去哈佛,他有权利让我一直跟他共事,那样换导师就很困难,就好像背叛他一样。而斯坦福对我来说是未经开垦的处女地,除了迪克和拉尔夫,我在斯坦福没有任何人脉,也不受任何限制。 c:46

莎士比亚笔下那位令人难忘的哈尔王子一样,幼年时充满野性和冒险精神,成年后则变得贤明而睿智。 c:147

我们本打算除了雨天,每晚都睡在星星底下。 c:24

也许有朝一日,他也能在布兰迪斯大学身无分文地混下去。 c:24

第5章 发现天赋的实验之旅无处不在的失调

人如果经历千辛万苦才赢得某物,就会更加珍惜它。 c:238

角色Role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例如作为一名教师或父亲应该达到的一系列要求。角色理论认为,社会生活就像一部舞台剧,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c:442

为她,我开启新的一天: 暖暖的牛奶,簇新的尿片,陪她撒野陪她玩; 她天真烂漫,咿咿呀呀, 冲我唱起最美的歌; 而我正忙着 笨手笨脚地换尿片。 c:55

我不会对自己不满意的答案全盘否定,而是顺着答案的思路提出一个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有趣的视角里。 c:132

我们计划,在研讨课上,学生们不用阅读教材,而是阅读教材里提到的那些心理学家的原著,像约翰·华生、斯金纳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赫布3、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库尔特·勒温4等人的著作。 c:46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由于持有两个或多个不一致的认知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因为做了一件与自己正面的自我概念不符的行为而产生的不舒服感觉。 c:603

我战战兢兢地走进费斯廷格的办公室,先做了自我介绍,随后说自己在考虑选修他的研讨课。我解释说,自己对社会心理学一无所知,问他有什么资料可供阅读,以帮助我决定是否要选修这门课。 c:29

失调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合理化解释诸事的理论:人们如何对所处环境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并消除认知上的差异,从而过上(至少他们心目中认为)理性和有意义的生活。 c:476

我总是怀着兴奋而焦虑的心情盼望着他的研讨课,同时学着不要过分焦虑。 c:46

我被他的举动惊呆了,但还是佯装镇定地回答说:“我猜您一定很不喜欢我的论文。” c:13

“什么?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研究和见解,不愿意倾注更多的心血,也没能推导出合理的结论,难道要我替你做这些?这是研究生院,不是幼儿园,应该由你来告诉我错在哪里。” c:197

他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视若珍宝,如果学生不用功,他不会在他们身上浪费丝毫精力。但如果学生的表现令他十分满意,他就会倾囊相授,并贡献出最有价值的礼物——一语中的的批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不厌其烦的批评,正是对你最高的褒奖。 c:331

人们的态度改变之后,行为会随之而改变;但如果想让态度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要设法激发人们在行为上的改变,态度自然会随之改变。 c:599

审视重度入门考验组的被试为减轻心理失调而形成的独特认知是相当有趣的。 c:88

人如果经历千辛万苦才赢得某物,就会更加珍视它。 c:498

因为我知道他这样做并非出于善意或是向别人示好,他不需要这样做,也无意为之。 c:51

为了少许酬赏而撒谎的人,远远比为了丰厚酬赏而撒谎的人更相信自己的谎话。 c:154

梅里尔头脑特别聪明,但在实验中却表现得十分木讷,这可怜的家伙缺乏人生历练。当我在海滨木板道上积累珍贵的人生经验时,他却把时间都花在了打曲棍球上。 c:46

我热爱实验研究的每一个过程:先在脑子里形成一个观点,然后设计实验程序,并撰写剧本;之后进行彩排,训练助手;正式进行实验;向被试坦承实验的真实意图;分析数据,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 c:192

我几乎忘记了最初吸引我投身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理想。我不再考虑为世人谋福利,只想着如何做出好实验。 c:105

第6章 哈佛园中硕果累累难以改变的自我认知

有关自我的信仰是人们最重要的认知,当我们的行为或态度与自我认知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最痛苦的心理失调,这种失调促使我们通过改变态度和行为来维持自我观念。 c:369

哈佛是盎格鲁-撒克逊裔白人新教徒的捍卫者,如果你父亲是一位富有的新教徒校友,你就铁定能被哈佛录取。 c:22

若身在哈佛,哈佛就是可怕之地;若说自己来自哈佛,哈佛就变成福地了。 c:160

他说:“亨利·默里就住在这条街上,他晚上经常在街上散步很久。假如他散步经过这里,看见我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就会留下这样的印象:迪克·阿尔伯特很勤奋,理应获得终身教授资格。” c:38

那时他以一种迷人但主宰一切的方式主持着会议,虽然魅力四射,但掌控会议的意图也很明显。 c:21

待薇拉给朱莉洗完澡哄她上床睡觉,我也给儿子们讲完睡前故事,我和薇拉回到客厅,像往常一样喝点咖啡和睡前酒,交谈白天发生的事情。 c:21

像往常一样,薇拉对事情的看法总是比我来得透彻:“你和迪克分别坐上了向相反方向行驶的列车。” c:78

向被试描述实验时掩盖真实意图非君子所为,甚至是不道德的行为。他们不认为这是在演戏,在他们眼里,这是在说谎。” c:44

从众Conformity 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内心并不认同),而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c:530

只有当自我概念里的某个要素受到了威胁,认知失调理论才会得出最清楚无误的预测。通常是个人行为与自我概念不相协调。 c:360

有关自我的信仰是人们所持有的最重要的认知,于是当我们的行为或态度与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最痛苦的心理失调,因此最有可能引发行为的改变。而且,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中心性使人们抗拒改变自我概念。因此我这样来表述自我一致:心理失调的存在,促使我们通过改变态度和随后的行为来维持我们的自我概念。 c:447

人们有自我一致的需求,预计自己得低分并且真的得了低分的人很少改答案,而预计得低分却得了高分的人为了确保自己得低分而改了好多答案。对于后者,意外获得的高分与他们的自我观念不相协调。为了减轻心理失调,他们在重测时故意表现得差劲。 c:128

如果一个人拿了很少的酬赏去说谎,他就会说服自己认为所说的都是真话;同样,如果一个人受到威胁说,要是做了某件不该做的事情,就得接受轻微的惩罚,他就会说服自己,他本来就不想做这件事,因为很没意思。 c:233

孩子们之所以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是因为某个大人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进行了自我说服,认定这一行为是不好的。自我说服的观点能维持很长时间。 c:506

自我说服Self-Persuasion 说服自己接受某种信念,是自我合理化造成的一种长期的态度改变。自我说服比直接的说服更具有持久性,因为自我说服在个体内部发生,而不是源于外部的劝诱或压力。 c:604

过了一会儿,我朝哈尔笑笑,敲敲他的小脑袋说:“你说得很对,它的确是自己碎掉的,不是你的错。”我站起身,叹了口气,将碎块扔进了垃圾桶,这一刻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需要这尊小雕像了。 c:67

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在大多数假设的情境下,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如何行动;按某种方式行动后,我们往往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做。 c:304

《偏见的本质》(The Nature of Prejudice) c:20

米尔格拉姆的研究问题是:一个人对权威人物的盲从到底会达到什么程度? c:26

服从Obedience 处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的权力较低者听从权力较高者的命令,例如权威会强迫公众服从。 c:358

“只是问问人们”如果有权威命令他们去伤害另一个人,他们认为自己将如何行动,这种研究方式只能得出完全缺乏可靠性的答案。 c:92

心理定势是一个人对药物作用的预期,社会背景则指服药时所处的环境。 c:64

迪克在印度学习和生活了几年,以巴巴·拉姆·达斯的名字回到美国,寻求扩展人类意识的非药物方法并成为一名精神领袖。 c:23

那一刻之前,我一直认为心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满情绪只是自己的问题,相信这种情绪最终会慢慢消失。此时我才明白,只要自己待在剑桥,不满的情绪就会一直与自己相伴。我突然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不是自己今后几年想要的生活。 c:70

你不需要哈佛做靠山。无论你在哪里执教,都会吸引到优秀的学生前来求学。” c:58

学术界有两类教授,一类就像树,扎根一地后永不挪窝;另一类是流浪者,总是出于个人原因或职业机会频繁地换学校。如果注定成为后者,我不想做那种无情地抛弃学生的教授。 c:116

第7章 永失至亲,偶得密友为什么人们会彼此喜欢

从那以后,每当我的研究生在实验室里搞砸某些事时,总会狡辩说:“我是故意这么做的,这样你就会更喜欢我了!”我则会回答说:“但在犯错之前,你最好确保一开始做的是近乎完美的。” c:81

永远不要抱怨自己手里抓到的牌。从长远来看,好牌、一般的牌和烂牌出现的机会均等。任何白痴抓到全家福都会赢。打扑克的乐趣就在于想办法把手里的牌以最佳方式打出去。如果打法得当,再烂的牌也能赢。 c:483

人生苦短,前途未卜,别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和乏味无趣的事情上。我要求自己好好珍惜有生的岁月。我对自己说:“好吧,笨蛋,别再自艾自怜了。认真地计划一下,如果人生只剩下四五年光阴,你该如何度过?” c:444

但有关贾森伫立在站台上的场景,毕生都反复出现在我梦中,不断提醒我,为人处事眼光要深邃一些,长远一些。 c:223

在郊区买房让我有点心理失调,总是想立刻做点什么来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c:61

几周后我打听到学生活动办公室正在招聘一位研究专员筹备新生舞会,我立刻给学校教务长打了一个电话。“这对你我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说,“与其临时雇用一个研究人员分析舞会情况,为什么不正式聘用一 c:12

冰天雪地的明尼苏达却拥有暖意融融的人际氛围,与我在哈佛的遭遇迥异。同事之间没有等级和终身教授资格构筑的壁垒,菜鸟级助理教授可以随意与大师级同事开玩笑。 c:56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韦和麦金力设计的一种人格测试,被广泛运用于犯罪调查、职业选择等多个领域。 c:154

“过去的成绩固然可以很好地预测未来,”他说,“但最可靠的预测指标是你对工作的热情。你的论文字行间都流露出对研究的热情和喜悦,任何人读后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c:227

建筑物的设计风格会显著影响在里面工作的人的工作效率和创造性 c:114

帕金森在这篇文章中用讽刺的口吻写到,在政府官僚机构里,工作总是被一拖再拖,直到所有时间都被工作占满。 c:36

我们不仅证实了工作任务会被拖沓到占满一个人所有的可用时间,而且证实了从事该工作的人会就此将工作设定为需要额外时间才能完成。 c:297

面对太有才的人,我们反而会觉得不舒服。但如果这个人偶尔表现出某些弱点,我们反而会更喜欢他。 c:230

总之,他的人生近乎完美。我想也许犯错反而增加了他的吸引力,令他看上去更有人情味一些,更像芸芸众生中的我们。 c:170

他扮演的第一位选手表现得近乎完美;第二位选手的表现也近乎完美,但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第三位选手表现平平;第四位选手也表现平平,而且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 c:11

我们的研究结果在社会心理学家中影响很大,被称做“失态效应”。 c:97

如果佩姬一开始不喜欢我,但随着对我了解的加深,喜爱度也慢慢增加,这对我来说胜于天天听她夸我,因为其间有所盈利。相反,如果一开始她喜欢我,但接触一多,对我的喜爱度减少,这最令人痛心,因为其间有所亏损,在这种情形下我最不待见她。我把这一理论称做人际吸引的得失理论。 c:284

被试在盈利性评价情境中对达茜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正面评价情境,这恰恰说明了戴尔·卡内基有关慷慨发表赞美的观点是错的。反之,被试在亏损性评价情境中对达茜的厌恶程度也明显高于负面评价情境。 c:183

实验者不能忘记,量表只是行为的替代品,应该尽可能地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而不是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觉。 c:114

实验者可以解释说,实验情境经过精心设计,具有以假乱真的效果,被试的反应行为很正常,也合乎情理。然后我们要解释实验目的,即为什么必须要采取欺骗手段,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手段了解人性的什么特点。总之我们要确保每位被试离开实验室时都带着一颗完好无损的自尊心,至少跟他刚进屋时没有差别。如果被试能在参加实验后有所收获,那就更好了。实验结束后我与被试闲聊的时间,几乎跟做实验的时间一样多。 c:96

整件事情颇具讽刺意味,但我承认自己甘之如饴。一开始拼命拒绝、认为自己无法完成的书稿,最终却成为我对社会心理学最久远的贡献之一。就像我祖母常说的一句话:“真想不到!” c:67

但最终,我的理性判断和对得州的偏见,通通输给了我和加德纳之间的友情。我们搬到了得州。 c:38

第8章 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种族偏见可以消除吗

小时候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犹太人被人歧视,如何才能让他们喜欢我……今天,我终于用科学的方法,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c:36

歧视Discrimination仅仅因为一个人是某个团体的成员,就对其做出不公正的、负面的或有害的行为。歧视行为往往源于偏见,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是制度上的歧视,即使在没有偏见意图的时候也如此。 c:300

寻找做好研究和为世人谋福利相结合的机会。 c:101

偏见主要出于无知和令人不快的刻板印象 c:55

我们的干预很简单,目的是重建教室里的动态关系,将不同种族孩子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我们设计出互助小组的形式,小组成员包括不同种族背景的孩子,他们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弄懂整篇学习资料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被我们称之为拼图教室(jigsaw classroom)。 c:159

刻板印象Stereotype c:54

将某个群体概括化,即将同样的特征分派到该群体所有成员,而不管成员之间实际上的差异。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因为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c:283

孩子们很快认识到,对卡洛斯的无礼言行将影响他介绍阅读材料,如果学不到这部分内容,就不能在考试中拿高分。于是他们不得不学着静下心来,侧耳聆听,并提出各种问题,鼓励卡洛斯将自己掌握的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卡洛斯比他们想象得聪明、和善得多。 c:57

在拼图式班级里,学生必须密切关注其他小组成员的发言,这样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使自己掌握好相关知识,这使他们学会了换位思考。这一发现令我很兴奋,学会理解别人至少与学习历史和地理知识一样重要。 c:110

安排不同种族的人从事同一项工作,对消除种族偏见多少有些帮助。但如果大家都将自己看做团队的一分子,效果会更好。 c:173

我恍然大悟,只因为奥斯汀的学校陷入危机,我们才被邀请前去干预,而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体系都有自己的标准:只要没发生危机,就算运行良好。 c:86

有价值的实证研究成果一旦与现行政治意识形态背道而驰,就只能靠边站了。 c:273

《社会性动物》(The Social Animal) c:47

换句话说,我认为社会情境能对人的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能让理智者变疯狂,让品行端正者行不义之举,让聪明人干蠢事,让勇敢者变懦弱。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就很容易断言这些行为是由行为主体的某种性格或心智问题引发的。 c:347

正在讨论如何解决某个问题的小组,如果暂停讨论,让组员谈论自身的感受和意图,能够获得很大的收获。 c:92

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s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些性质相似的组织称为“会心团体”,其特点是,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促进个人成长,帮助个人了解自我、增强自信。“会心”意为“心与心的沟通”。 c:263

嗨,你是一位科学家,为什么不自己去解疑释惑? c:20

社会上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自我保护。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穿着一套行为的盔甲,试图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但有时我们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得太好,不仅别人无从知晓,连自己也被锁在心墙之外。 c:450

我在T组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学习如何成为那种温柔亲切又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c:186

但我自己并未觉得两者之间有脱节之处。我在领导T组的过程中学到了有关人际吸引、竞争、社会影响和有效沟通的知识,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点。而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的专业素养让我在领导T组时能够少说废话,直接切入话题核心,并且能够发现一些加快或者阻碍小组讨论进程的心理变化。 c:111

该校对本科生实施创新的教学模式,整个大学分成八所独立的学院,每个学院都拥有几位来自不同系科的教授,而且每个学院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 c:20

这番话倒让我做了决定,我婉拒了学校的聘任。克雷斯吉学院对我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我认为女教授们的提议合情合理,而且我不想让自己在这所大学的职业生涯从一场纷争开始。 c:31

第9章 最后的风波与华丽退场如何诱导他人自我说服

。学校里涤荡着自由之风,学生们的思想十分活跃。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和薇拉都认为,圣克鲁兹是最适合我俩和全家人居住的地方。如今,我们的四个孩子中有三位仍居住在圣克鲁兹或者附近地区。 c:20

克雷斯吉学院成功打造出了课内外学习一体化社区。学生们不但可以跟其他学院的学生一样,修读历史学、心理学或者生物学等标准的大学课程,而且可以选修跨学科的研讨课。 c:15

我热爱会心团体的工作,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被打破,温情和理解可以超越怀疑和偏见。 c:71

保持密切的师生联系是办好研究生专业的关键所在 c:48

我在得州时就已熟悉右翼分子的偏执行径,如今面对自由主义者的偏执行径却非常震惊——这些人与我的价值观一致,但其行为与我在奥斯汀遇到的非民主分子如出一辙。 c:62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强化我们自己的信仰,也包括聆听和讨论诸多严肃学者的各种观点,其中有些观点我们也许并不赞同,有些观点甚至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冒犯。在大学里,大家通常在争论中学有所得,但必须要讲民主。 c:270

虽然思想异常活跃,但也乐于倾听教诲。之前我从未遇到过能将这两种品质合而为一的学生,甚至在哈佛也没有见过 c:85

通过语言和肢体接触向别人表达正面的感受是可贵的行为 c:38

让人们报告无中生有的谣言是极权主义的做法,容易散布恐惧心理,压制异己人士,殃及无辜。 c:169

谣言和诽谤即便最后被证明是子虚乌有,也有很强的生命力。 c:136

内心有一个声音在问:“干吗管别人怎么想你?”但另一个声音一直在回答:“我发现自己还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c:49

为了消除他们的成见,我们制作了一段简短的录像,拍摄了一对迷人的年轻夫妇以浪漫而性感的方式使用避孕套的过程。录像中,女性给男性戴上避孕套,作为性爱前奏的一部分 c:23

多年的认知失调理论研究证明,当人们不是仅仅被别人规劝去改变自己,而是处于一个自我劝导进行改变的情境中,其行为就会发生更大的改变,持续时间也更长。 c:282

你的自我观念将自己视为一个正直的人,但实际上自己的行为很虚伪。你会怎样减轻失调呢?你可以认为自己的确虚伪,或者践行自己刚刚倡导的理念,使用避孕套。 c:77

我们制作了呼吁为节约用水而减少淋浴时间的海报,请学生们在上面签名。学生们很乐意签名,毕竟人人都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随即我们让其中一半的学生留意到自己的虚伪之处,方法就是让他们估计一下自己最后一次淋浴花了多长时间。 c:57

虚伪范式拓展了认知失调理论的研究领域,被证明是探索人类行为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方式,产生了众多有趣的假设,但我想让其他学者来验证这些假设 c:114

95岁高龄的我站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大礼堂里,正充满激情地讲授着认知失调理论,学生们满怀景仰之情,附耳倾听每一个字句,突然,我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就此离开人世。 c:60

第10章 人生犹如过山车怎样对待人生中的不完美

我已经坐了78年过山车,每一段经历我都喜欢。有时骤然坠落,比如失明和有所失时;有时欢欣鼓舞,比如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时。如果非要我选择最喜欢的一段,我会说:此时此刻。 c:147

这可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不会出现比这更糟的情况了;也可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就是最糟的情况。 c:130

这样的体验,加上扭曲而陌生的环境带来的焦虑,似乎令我儿时腼腆的性格死灰复燃。可我原以为自己成年后已经成功克服了内向的毛病。 c:72

此时就绝对不能抱怨这一手烂牌,而是要尽自己所能打好这副牌 c:149

《谁会认错》(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 c:43

家庭成员亲密无间是偶然事件和刻意安排相互交织的结果。 c:236

我们采取的方式应该称做“警觉的不干涉主义”。我们极力避免干涉孩子们的私人生活,但鼓励他们和我们讨论跟他们有关的任何问题。即便这样,他们依然对自己经历的险情、不幸和伤心事守口如瓶,事隔多年后才会告诉我们。 c:249

分手前,迪克温和地问我:“你怎么样呢,埃利奥特?打算作为一位社会心理学家离开人生舞台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根本不打算离开!”他满脸放光,费了好大劲才拉住我的手。我以为他想跟我握手,没想到他将我的手举到唇边吻了吻。 c:40

“我懂你的意思,”贾森说,“那也是我以前最喜欢的一段。但你知道吗?坐过几次过山车后,我突然醒悟,我之所以没法享受其余的路程,是因为我只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于是我跟自己开了个玩笑,假设自己最喜欢开始冲下陡坡的那一刹那。于是发现我总是在等待那一时刻的来临,而忽略了其他路程的美妙。我又往后退一段,假设自己最喜欢爬坡那一段……终于,我发现选择最喜欢的一段其实是很愚蠢的,因为每一段都是过山车行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上下起伏,爬上去、落下来,缓缓地转弯,又骤然扭转,这些都是过山车行驶中的一部分。” c:407